从《乌合之众》看抢厕纸,抢枪和肖战粉丝事件

2020年中国最新的硬通货是“口罩”,在日本,这硬通货变成了厕纸。原因是在日本流传着这样的消息,卫生纸和口罩是同一种材料生产的,卫生纸将断货;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大量居民囤积的是枪支弹药。有了充足的粮食保证,还需要枪支的保护,否则那些粮食就不是你的。而如果你有强大的枪支,即使你到时没吃的,有了枪就有吃的;

3月1日晚间,肖战工作室发声明,称深感遗憾与歉意,呼吁粉丝能够理智追星。

不同的事件背后,却有着相似的群体行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接二连三地出现闹剧,大众为何如此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自己都不理解的事情?《乌合之众》这本书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从《乌合之众》看抢厕纸,抢枪和肖战粉丝事件

“群体无意识”

“当个人是孤立的个体时,他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一旦个人融入群体之中,他所有的个性便会被这个群体所掩埋、湮灭,他的思想也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变得无思考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进入某个群体之后,他就会变成“无意识”的野蛮人,他受到情感、本能、欲望这些“无意识因素”的支配,绝大多数的行动,都是跟着感觉走。推理、逻辑、智力,这些有意识的“理性”因素,统统被抛诸脑后。他们进入了一种被催眠的迷幻状态,只能进行条件反射,完全丧失了思考能力。所以在疫情发生时,尽管有官方的辟谣,抢购依旧成了潮流,肖战事件同理。

“群体并不需要真理”

“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也可以很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打动群体的方法,不能靠抽象的逻辑讨论,而是要靠形象说明:官方的说明远不如一张超市里面空缺货架的照片。当群体遇到刺激时,想象力就会像波浪一样,在人群中翻滚起来。符合群体想象的“证据”会被当成现实。

“非黑即白,简单极端”

“这种感情有着十分简单的特点,比如对想象中的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对生命赖以存在的某种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它的命令,没有能力对其信条展开讨论,传播这种信条的愿望,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群体的情感,类似宗教情感,而偏执和妄想,是宗教情感的必然伴侣。对于粉丝来说,自己的偶像,就是上帝。粉丝对某种事物表现出狂热行为,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这种热情来实现对自我身份的强烈认同和自信。“群众不管需要别的什么,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这个上帝不允许任何质疑。

最后,

《乌合之众》的核心观点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很多印证。在这个群情汹涌的时代,我们需要时时警惕,不断反思,保持清醒,理性思考。而抢厕纸抢枪到肖战粉丝的种种行为,可能只是《乌合之众》的群体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