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这个没有鞭炮声和烟花爆竹的春节,冷冷清清,缺少欢声笑语。

这个考验着全国人民的冬天,有点长,也有点冷。

无数普通人蛰伏在家,躲避这场疫情灾难,但还有一群人,默默守护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吹响无声的战斗号角。


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他们不是英雄,却比英雄更能打动人心。他们如此平凡,却谱写一首首不平凡的赞歌。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也有家人有父母有软肋,但他们愿意为了守护更多的人,默默逆行在人海。


1、“今天的我,就是昨天的你。”

山西太原,年近古稀的王卫国医生深情拥抱自己的女儿王婷,因为同为医生的女儿即将踏上驰援湖北的飞机,即将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王卫国医生犹记得十七年前,年迈的母亲送自己走上抗击非典疫情的战场,没想到,十七年后的女儿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勇敢而坚强。


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十七年的时间,恍惚了岁月,惊艳了时光,有些人在流逝的过往里遗忘了曾经,有些人却在历史的见证下愈加清晰。

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穿上白大褂,学着前辈的样子,争分夺秒,治病救人而已。

2、“我家的家风:救死扶伤”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主任医生王洵,是第一批驰援湖北的成员,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她和同事们,每天都在和病毒正面对抗。

而她已经70岁高龄的母亲,在生日这天写下一封家书:“作为同行,我支持你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作为母亲,只觉得非常心疼,十分不舍。我们家三代行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家风。你作为呼吸科医生、共产党员,奔赴前线义不容辞。”


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七十岁的母亲,一边支持为了疫情驰援武汉的女儿,一边担忧女儿的安危。作为医生,母亲明白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作为家人,哪个母亲会舍得孩子奔赴前线?


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在这次全国性抗击疫情的现实面前,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始终坚守在疫情的第一线,“无论生死,不计报酬”,但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担忧和恐惧,也有放不下的牵挂,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3、“我和你并肩作战,始终在一起!”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医生,已经连续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工作十多天,作为医生,他明白自己此时肩负的责任,但作为父亲,他始终牵挂着同为医生的儿子徐秋笔。

他们在同一所医院,在不同的病区,但他们没时间见面寒暄,更没机会聊天交流,他只能趁着午餐间隙抽空看一眼正在忙碌的儿子。


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父子俩隔着防护玻璃,距离很近却只能点头示意。父亲忍不住在纸上写下“秋笔,加油!”为儿子加油打气,隔离病房里的儿子,只会用点头回应父亲。这简单的四个字,就是父子俩之间无声的默契。

曾经听做医生的朋友说过,绝不让自己的孩子再成为医生,因为太累太辛苦。可也不会忘记每次听她跟女儿聊未来的工作,总会习惯性问一句,“做外科医生吧?”只因她自己是外科主任。

我想在很多医生的心里,对于自己的职业和孩子的职业,一定都是无私而矛盾的吧。“传承”在医生的眼里,一定有着特别的意义。


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4、“爷爷,你休息,让我来!”

2018年,在广东汕头遭遇暴雨的那段时间,有一位经营龙舟厂的老伯,曾经无私借出百余艘龙舟,不计损失、不计回报地投入暴雨中救人,他就是当年被称为“潮南英雄”的蔡义南。两年后,面对肺炎疫情的肆虐,蔡老伯的孙子蔡畅接过爷爷手里的接力棒,挺身而出,再次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做出一份努力。

95后小伙蔡畅,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物质,最终将筹集到的7000个口罩和1000副医用护目镜,无私捐赠给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


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在这样特殊的时刻,这个腼腆的95后男孩只淡淡地说,“希望把爷爷这种爱传承下去,也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只要还有需要,我将继续努力下去。”


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每一个家族的传承,都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责任与使命的传承,是自我价值的升华和觉醒。

感激这些平凡的普通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一次次谱写奉献的乐章,才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更多的善良,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一定可以坚持到最后。

这个冬天似乎很长,人心更加慌张,但我们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待到春暖花开,我们就可以沐浴在阳光下。


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种传承,超越时光,只为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