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這個沒有鞭炮聲和煙花爆竹的春節,冷冷清清,缺少歡聲笑語。

這個考驗著全國人民的冬天,有點長,也有點冷。

無數普通人蟄伏在家,躲避這場疫情災難,但還有一群人,默默守護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戰場,吹響無聲的戰鬥號角。


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他們不是英雄,卻比英雄更能打動人心。他們如此平凡,卻譜寫一首首不平凡的讚歌。

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也有家人有父母有軟肋,但他們願意為了守護更多的人,默默逆行在人海。


1、“今天的我,就是昨天的你。”

山西太原,年近古稀的王衛國醫生深情擁抱自己的女兒王婷,因為同為醫生的女兒即將踏上馳援湖北的飛機,即將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王衛國醫生猶記得十七年前,年邁的母親送自己走上抗擊非典疫情的戰場,沒想到,十七年後的女兒像當年的自己一樣,勇敢而堅強。


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十七年的時間,恍惚了歲月,驚豔了時光,有些人在流逝的過往裡遺忘了曾經,有些人卻在歷史的見證下愈加清晰。

這世界上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穿上白大褂,學著前輩的樣子,爭分奪秒,治病救人而已。

2、“我家的家風:救死扶傷”

江蘇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主任醫生王洵,是第一批馳援湖北的成員,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她和同事們,每天都在和病毒正面對抗。

而她已經70歲高齡的母親,在生日這天寫下一封家書:“作為同行,我支持你義無反顧,挺身而出;作為母親,只覺得非常心疼,十分不捨。我們家三代行醫,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家風。你作為呼吸科醫生、共產黨員,奔赴前線義不容辭。”


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七十歲的母親,一邊支持為了疫情馳援武漢的女兒,一邊擔憂女兒的安危。作為醫生,母親明白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但作為家人,哪個母親會捨得孩子奔赴前線?


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在這次全國性抗擊疫情的現實面前,作為醫務工作者,他們始終堅守在疫情的第一線,“無論生死,不計報酬”,但他們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擔憂和恐懼,也有放不下的牽掛,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3、“我和你並肩作戰,始終在一起!”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徐自強醫生,已經連續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工作十多天,作為醫生,他明白自己此時肩負的責任,但作為父親,他始終牽掛著同為醫生的兒子徐秋筆。

他們在同一所醫院,在不同的病區,但他們沒時間見面寒暄,更沒機會聊天交流,他只能趁著午餐間隙抽空看一眼正在忙碌的兒子。


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父子倆隔著防護玻璃,距離很近卻只能點頭示意。父親忍不住在紙上寫下“秋筆,加油!”為兒子加油打氣,隔離病房裡的兒子,只會用點頭回應父親。這簡單的四個字,就是父子倆之間無聲的默契。

曾經聽做醫生的朋友說過,絕不讓自己的孩子再成為醫生,因為太累太辛苦。可也不會忘記每次聽她跟女兒聊未來的工作,總會習慣性問一句,“做外科醫生吧?”只因她自己是外科主任。

我想在很多醫生的心裡,對於自己的職業和孩子的職業,一定都是無私而矛盾的吧。“傳承”在醫生的眼裡,一定有著特別的意義。


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4、“爺爺,你休息,讓我來!”

2018年,在廣東汕頭遭遇暴雨的那段時間,有一位經營龍舟廠的老伯,曾經無私借出百餘艘龍舟,不計損失、不計回報地投入暴雨中救人,他就是當年被稱為“潮南英雄”的蔡義南。兩年後,面對肺炎疫情的肆虐,蔡老伯的孫子蔡暢接過爺爺手裡的接力棒,挺身而出,再次用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做出一份努力。

95後小夥蔡暢,通過多種途徑籌集物質,最終將籌集到的7000個口罩和1000副醫用護目鏡,無私捐贈給抗擊疫情的一線人員。


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在這樣特殊的時刻,這個靦腆的95後男孩只淡淡地說,“希望把爺爺這種愛傳承下去,也希望能儘自己所能幫助到更多的人。只要還有需要,我將繼續努力下去。”


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每一個家族的傳承,都不僅僅是血脈的延續,更是責任與使命的傳承,是自我價值的昇華和覺醒。

感激這些平凡的普通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一次次譜寫奉獻的樂章,才讓我們看到了人性更多的善良,也讓我們更加堅信,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一定可以堅持到最後。

這個冬天似乎很長,人心更加慌張,但我們始終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待到春暖花開,我們就可以沐浴在陽光下。


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接力出征:有一種傳承,超越時光,只為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