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海战中,英国海军为何被日本海军吊打呢?

岩石龙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马来海战?这就是个笑话。堂堂日不落帝国被矮地瓜小鬼子,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了一遍,把个骄傲的约翰小牛牛的牛角给掰断了,一颗眼珠子差点给整瞎了。那么整个过程是咋回事呢?听老梁和大家伙掰扯掰扯。

背景

1941年上半年,小胡子希特勒和大胖子丘吉尔隔着英吉利海峡,互相对骂,吐沫星子飞了对方一脸。但也仅限于此,因为那条该死的英吉利海峡,让愤怒的希特勒那小暴脾气无处发泄,只能抱着炸弹往丘吉尔的地盘上扔。而丘吉尔淡定的抽着自己的哪比自己手指头还粗的雪茄烟:“来啊!互相伤害啊!谁怕谁呀!”

好吧,约翰牛家的房子被炸成了飞灰,平地也都变成了一个个大坑。

“你就这点能耐,俺家牛牛还能撑得住,请继续!”

面对挑衅的丘吉尔,小胡子希特勒麻木了,选择了避让。调转屁股,瞅向了东边的毛熊,蹲在西伯利亚高原边上的大胡子斯大林。

“好吧!反正早晚都要收拾毛熊,就今天吧!”小胡子的小暴脾气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子。

拉着自己的小坦克,带着自家的大兵,要再上演一出闪电战的把戏。于是1941年的下半年,二战期间著名的东线战场拉开了帷幕。

毛熊大兵和希特勒的大兵这就开怼了,而蹲在英国的大胖子丘吉尔终于松了一口气,这脑袋上下蛋蛋的飞机少了不老少。

可是丘吉尔一回头却发现,矮地瓜小鬼子却挺着三八大盖上着刺刀,迈着个罗圈腿,顶着一双乌青眼鬼鬼祟祟的瞅着自己,抽冷子就要捅自己的屁股。

丘吉尔一下子就怒从心中起,心说:“你个瘪犊子,诺门坎被毛熊的大头兵一顿收拾,俩眼珠子的伤还没消,就来搞我?我是哪个软蛋吗?”

其实这就是小鬼子著名的南下政策,其目的就是拿下英国佬的那物产丰富的马来西亚,拿到他们急需的战略物资。

这时间点可就到了八月,大胖子丘吉尔和罗斯福俩人拉着小手,蹲在一艘美国佬的重巡洋舰上开了一个大西洋宪章会议。

而丘吉尔这大胖子着实被小鬼子搞烦了,在会议上一再表示:“俺要派一支令人生畏,快速,高级的特混舰队去新加坡,去教训教训那帮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鬼子。”

马来海战开始

好吧,这事八月份敲定的,到了十二月份,约翰家的"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伊莱科特拉"号、"快速"号、"特内多斯"号和"吸血鬼"号4艘驱逐舰就到了新加坡。这支舰队被约翰小牛牛起了个特牛掰的名字新远东舰队,当然历史上这支倒霉蛋舰队也被叫做Z舰队,带领这帮小牛牛的是菲利普斯中将。

说道这里,估计有朋友就要问了:“老梁丘吉尔不是承诺搞一支特混舰队吗?他们的航空母舰呢?”

啊!不好意思他们的无敌号航母在行驶的途中被没长眼睛的舵手开到了礁石上,受伤了已经回船坞里搞大修去了。

“就这么四艘船,能干嘛?”对这舰队基本不抱希望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们,质疑丘吉尔的决定:“要知道矮地瓜们,有十艘战列舰和六艘航空母舰呆在那嘎达!你是让他们去送死吗?”

“不!先生们,别忘记了珍珠港还有美国佬的一支舰队!”丘吉尔悠闲的答道。

但他的话音刚落,十二月七号,小鬼子就偷袭了美国佬的珍珠港,一顿硝烟之后,丘吉尔认为是依靠的舰队没了。

惊的丘吉尔雪茄烟都抽不下去了:“该死,我们在那嘎达还有什么东西?”

“一支由阿三,马来军和澳大利亚以及少量的英国一帮子去捞金的绅士组成的杂牌军,一共8.8万人,还有一些老式的飞机,也就一百来架。”

“我去!”丘吉尔傻眼了。

可到了八号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空军,被矮地瓜小日本又搞了一次偷袭,全砸在了机场的跑道上。

好吧,老梁不得不说英国佬的军队二战的时候,向来都是由一帮子自大,目中无人,脑壳里充血的家伙构成。

现在的Z舰队的中将阁下,认为小鬼子随时准备登陆马来半岛,他要在没有空中的掩护下,去和小鬼子的舰队掰掰手腕。

有远见的人想要劝阻他这么鲁莽的行事。但中将阁下非常骄傲的说:“海军自创建以来,整个海军史上只有一艘巡洋舰被飞机炸沉了,但那只是个意外。小鬼子的小飞机想要搞沉咱们,他还没那本事,我唯一担心的是对方那堆破烂一样的船!好吧!无畏的小子们我们出发!”

这就叫倒霉吹的,十二月九号,这帮人一出港口,小鬼子就被躲在水面以下的潜艇发现了。

十号小鬼子的飞机又一次的确认了目标。

好吧,一堆飞机一多半都挂上了鱼雷。十一点十分的时候,双方都发现了对方的存在。约翰牛的防空火力全开。

老梁说这东西的射程毕竟有限,打是打中了几架,但面对众多的小飞机,那仅仅是九牛一毛的存在。

面对像下雨一样的鱼雷以及炸弹十二点三十三分的时候,反击号的船头高高的翘了起来,这船尾就开始下沉,即便是这样,小鬼子也没有放过他,又丢下九颗鱼雷,这反击号算是彻底的沉没了。

十三点二十分钟的时候,威尔斯亲王号,在三十多架鱼雷机的攻击下,被八颗鱼雷以及多的数不清的炸弹下给轰趴下了,船带着一帮小牛牛全沉到了海底。

Z舰队算是彻底的完蛋了,各种型号的战舰六艘没了,阵亡的官兵高达七百九十三人,而小鬼子仅仅被击落三架飞机,挂掉了二十一个人。

说道这里,就有人问了,开头不是只有四艘吗,咋沉了的就有六艘,老梁你的数据有问题吧?当然不是,人家在新加坡这地原来就有一部分船的。

当然倔强的丘吉尔不信邪,这又重新建立了Z舰队,要狠狠的搞一把小鬼子,但结果也一样,同样被小鬼子的空军干爬下了。

老梁抠着脑门就感觉特奇怪,你说你英国皇家海军好歹还挂着皇家二字,咋就这么不长记性呢?第一次你不注意空军,被人家干掉了。这都第二次了,你还是不注意空军,又出来嘚瑟,又被空军给收拾了。

这次被干掉了五艘,但上次没有航母,可这次连一艘航母都搭进去了。

好吧,这从这次以后,Z舰队就被丘吉尔扫到了垃圾堆了,再也没有兴趣去建立他了。

而这一次海战结束后,小鬼子在太平洋远东地区取得了一段时间的制空权以及制海权,那段时间牛掰的不要不要的,但在美国佬强大的工业基础面前,小鬼子很快就被扇了一个大耳光。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曾几何时,日不落帝国的舰队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哪里有反抗,哪里就会有着米字旗在飘扬。在海上,大英帝国就是无敌的!


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战时期和日本在马来海战中交锋的时候,曾经荣耀的“无敌舰队”,被“按在地上摩擦”!

事实上,在二战时期,大不列颠是欧洲战场上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它本身的军事实力并不弱,海军实力更是世界一流。可是和日本在马来海战中交锋的时候,为何会被“按在地上摩擦”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当时大不列颠的作战重心在哪。欧洲战场上,本来是英法两国联合抵抗德军的,但是没想到的事情是,他们“兄弟俩”加起来也不是人家的“个”,后来法国沦陷,英国也只好逃回自己的国家休整。在接下来的事情发展中,英国更是把大部分兵力都放在了欧洲战场上,毕竟保家卫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至于远东地区的战局,他们没能力也没精力下功夫。


随着战争形式的进一步变化,英国虽然不得不派出军队在远东地区抵抗法西斯,但是其兵员组成均为殖民地群众,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杂牌军”,虽然有十四万人,但却是一群“乌合之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英国之所以遭受马来海战大败,其最表面的原因是没重视远东地区。

再者,在海战开始之前,英国人的军舰航母调配也没有能及时到位。既然摆明了要跟日本人打仗,大不列颠考虑到远东海军力量过于薄弱,也选择了支援一个航母作战群,这个战斗群被称作“Z”舰队,是由一艘航母、一艘巡洋舰、一艘战列舰、以及四艘护卫舰组成。


而日本为了打这场仗派出了多少舰队呢?整整三个航母战斗群,三艘航母、十六艘驱逐舰、九艘巡洋舰以及十六艘潜艇,“豪华阵营”vs“残花败柳”,英国这个舰队怎么打都不够日本“喝一壶”的。

更“讽刺”的是英国此次作战的唯一一艘航母还在半路触礁,不得不运回国修理。所以失去了航母的英国舰队,只好在没有任何防空措施的情况下前进,虽然舰队指挥官经过冷静的分析以后,决定偷袭日本的运兵船,但是因为日本掌握了制空权,“Z”舰队在前进的过程中遭遇了“灭顶之灾”,整个“Z”舰队在被日本飞机轰炸以后全军覆没,这场战斗也成了大不列颠心中永远的痛。

以自己的短处打别人的长处,这本身就不是明确的选择,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无论英国的航母是否参战,这场战斗都还是会输的,只不过不会输的这么难看。这样看来,能保留下一艘航母,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白话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马来海战是一个分水岭。

通过马来海战,各种终于了解,即便最强的战列舰也难以在完全失去制空权下,进行作战。

1941年,日本攻击东南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当时英国在东南亚几乎没有什么海军力量,根本不能抵抗日军联合舰队。

于是,丘吉尔决定派遣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护航舰只组成新太平洋舰队(Z舰队)奔赴远东。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发动了对东南亚的全面进攻,主要攻击对象就是马来半岛的印军。

当时这时马来半岛和新加坡陆军部队共有约8.8万,由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军组成,帕西瓦尔中将负责指挥陆军。空军有约150架老式飞机,如美国淘汰的F2水牛式战斗机。

这些部队实力较弱,不能抵抗日军。

12月8日,日军出动大量飞机轰炸马来半岛的机场,英军空中力量几乎被消灭。

鉴于日军随时可能在马来半岛登陆。当天,英国海军中将菲利普斯,在没有空中掩护下,擅自率领Z舰队出航迎战日军。

到了12月9日,这支舰队被日军潜艇发现,开始追踪。

10日,日军飞机发现了Z舰队。

日军22航空队立即出动85架飞机,发动了攻击。

具体包括:山航空队(甲部队)的17架九六式攻击机携带航空鱼雷,9架携带500公斤炸弹;美幌航空队(乙部队)的8架九六式攻击机携带鱼雷,25架携带500或250公斤炸弹;鹿屋航空队(丁部队)的26架一式攻击机携带鱼雷

中午,日军轰炸机首先发动攻击,对准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投下8颗250公斤炸弹。

日军飞行员经受过中国战场的锻炼,素质非常高,投弹极为精确。

这第一轮炸弹,在该舰的两个烟囱之间命中一弹,炸毁了舰载侦察机,日机也有2架被击伤。

20多分钟后,日军鱼雷机再次发动进攻,目标是威尔士亲王号。

因为英军没有制空权,只能依靠军舰的高射机枪和高炮防空。

但这些武器的射程都有限,日军飞机可以从容在射程外进行盘旋,选择好的时机和角度攻击。

结果,飞机在大约150米高度投放了8条鱼雷,有2枚击中威尔士亲王号,有1枚击中反击号。有2架日军飞机被击落。

威尔士亲王号的尾舵被炸坏,左舷两个螺旋桨大轴发生故障,其中一个脱位,并把舰壳捅了一个洞。海水通过破洞涌进舰内。

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都负伤,战斗力大减,威尔士亲王的航速降低到8节。

10多分钟后,日军又出动26架鱼雷机,发动猛攻。

此时英军军舰已经行动缓慢,甲板燃起大火。面对鱼雷攻击,他们已经无力阻拦。

威尔士亲王号又被4枚鱼雷击中,反击号更是中了5枚鱼雷。


由于舰内大量进水,反击号于14时03分即倾覆沉没。在几分钟前,舰长意识到他的军舰命运已定,于是通过广播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全体人员准备弃舰!愿上帝保佑你们!”反击号被击沉之前,被14枚鱼雷和1枚炸弹击中。


威尔士亲王号又被1颗500公斤炸弹穿过主甲板在锅炉舱爆炸,使该舰于14时50分沉入海中。

仅仅2个小时,不沉的两艘战舰就被炸沉。

这两艘英舰的179名军官中死47人,其中有东方舰队司令菲利普海军上将和“威尔士亲王”号舰长利奇海军上校;2742名士兵中死793人。

击沉日军一艘38000吨的战列舰,一艘32000吨的战列巡洋舰。

在日军参加战斗的85架攻击机(不含侦察机)中,有3架被击落、1架受重伤迫降,2架遭到重创,27架不同程度毁坏,21名乘员战死。

两艘英国战列舰对空炮火的平均命中率为41%,已属优秀。

即便如此,日军一共也只算是区区6架飞机,和战列舰的损失是无法相比的。

15架日军鱼雷机对“威尔士亲王”号发射了15枚鱼雷,其中7枚中的,命中率达46.7%;35架鱼雷机对“反击”号进行了攻击,共发射鱼雷34枚,其中14枚中的,命中率为41.2%,都超过了平时训练的成绩。

任何战列舰,都无法承受这种打击。

可见,如果没有制空权,最强大的战列舰也不能独立作战。


萨沙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发生在1941年12月10日的马来海战是太平洋战争初期的一场经典海战,同时也是象征着大舰巨炮时代迎来落幕的标志性海战之一,在海战史上航空兵对航行中的战列舰实施攻击并击沉目标的首个战例。很多人在解读这场海战时多会归结于飞机相对于传统火炮战舰的机动优势。以笔者所见,英国海军在马来海战中的惨败,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从战术层面都应该归咎于英国人自身的战略误判和轻敌自大。

马来海战中,日军九六式陆攻冒着防空炮火逼近“威尔士亲王”号投放鱼雷。


在1941年时,英国正处在二战中最艰难的时期,尽管德国入侵苏联解除了本土遭遇入侵的危险,同时在大西洋上取得了击沉“俾斯麦”的胜利,但丘吉尔肩头的压力并未减轻多少,德国海军的狼群依然在大洋上肆虐,隆美尔在北非的节节胜利更让英国如坐针毡,因此,英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而对于远东太平洋地区,英国有些鞭长莫及,更多地希望通过绥靖主义政策安抚日本,错误地误判了日本人的开战企图,甚至在1941年10月,英国认为在德国击败苏联之前,日本不会对西方开战。

“威尔士亲王”号是第一艘在航行中被飞机击沉的战列舰。


随着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远东局势日趋紧张,英国着手加强远东防务。英国海军部计划向新加坡调集4艘旧式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和2~3艘航空母舰,但丘吉尔仍对远东形势保有乐观态度,最终只批准调动“威尔士亲王”和“反击”号2艘主力舰和光辉级航母“不挠”号前往。不巧的是,“不挠”号在加勒比海不慎触礁,需要入坞修理,未能成行,虽然英国海军又调老旧的“竞技神”号航母前往增援,但由于航速缓慢,在战争爆发时还在半路。不过,在丘吉尔心中,2艘现代化主力舰的存在足够对日本人起到威慑效果。当然,英国人也清楚,凭借2艘战列舰还是无力抗衡拥有10艘战列舰和6艘航母的日本海军,真正在西太平洋对日本起到遏制作用的还是驻泊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让伦敦海军部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舰队在开战之初就被打瘫在港内,而这招还是日本人从英国海军那里学来的。可以说,英国在远东的军事部署在很大程度上轻视了日本的野心和实力,在战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Z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观点的错误。


在战术层面上,身为Z舰队司令的菲利普斯中将在战术决策和作战指挥上同存在轻敌之嫌。作为一位深受传统海战思想影响的海军军官,他坚信飞机无法对主力舰构成威胁,尽管塔兰托奇袭和刚刚发生的珍珠港奇袭都已经证明了航空兵的威力,但毕竟都是在港内驻泊状态下遭遇突然袭击的结果,而在马来海战之前,确实没有一艘主力舰在航行中被飞机击沉。菲利普斯很清楚日军在印度支那部署有航空兵部队,但他认为凭借2艘战舰的防空火力和机动可以击退任何来自空中的攻击,而他更在意的目标其实是小泽治三郎指挥的南遣舰队(以5艘重巡为主力)。正是由于对日军航空兵的轻视,菲利普斯才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率Z舰队出击拦截日军登陆舰队,结果落入了日军航空兵的陷阱,来自元山、美幌、鹿屋航空队的80余架九六陆攻和一式陆攻向Z舰队发起连续攻击,用炸弹和鱼雷将两艘巨舰葬送在大海之中。实战表明,“威尔士亲王”号上的133毫米高平两用舰炮并不适合对付高速空中目标,而2磅炮和防空火箭的作战效能同样不佳,在此次海战中英舰的防空火力仅击落了4架日机。

遭日机攻击后即将倾覆沉没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假设“不挠”号没有触礁而如期进驻新加坡,那么马来海战恐怕就会是另一个结果,这艘新型装甲航母搭载有“管鼻燕”和“海飓风”战斗机各一个中队,可以为Z舰队提供充分的空中掩护,也可以扩大搜索范围,提供早期预警,使菲利普斯更好地捕捉目标和选择战斗时机,从而避免两艘主力舰被日本岸基航空兵围攻至死的结局。可惜,历史已经无法假设了。

“不挠”号是1941年10月服役的新锐装甲航母,可搭载约50架舰载机,而且具有优良的抗打击能力。


崎峻战史


当遭到日军空袭时,英国舰队成为了日军攻击机炮弹下待宰的羔羊。

英军作为最先拥有航母的国家,竟然在马来海战败给日本海军。在英国Z舰队受到重创后,因失去了海上力量的庇护,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便轻而易举地被日军攻陷。


▲Z舰队的威尔士亲王号

英国舰队之所以败在日本海军手上,一方面同丘吉尔的指挥失误脱不开关系。

当时,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英国政府认为应该要派遣舰队前往东南亚保护殖民地。但同时,因所配属的“不挠号”只航母由于搁浅需要维修,以至于迟迟不能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依旧下令该舰队在没有航母的支援下直接出航。甚至公然宣布“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将被送往新加坡作为对日本的一种威慑。对于送上门来的羔羊,山本五十六自然没有错过。作为回应,他派遣了36架日军一式陆上攻击机前往鹿屋海军部队和元山海军航空队。

▲一式陆上攻击机“贝蒂”

另一方面是舰队指挥官的麻痹大意。出于对自身Z舰队盲目的自信,他们甚至轻视了日本空军力量。这一点,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指挥官菲利浦斯上将的判断中便可知道。当该舰队得知无法获得空中支援时,菲利普斯上将还是轻蔑地认为日军只要离开地面就无法行动,而且他所指挥的船只不容易被空袭所击沉。因此,当澳大利亚空军想要提供支援时,他们甚至不知道Z舰队在哪。而当舰队遭到日军空袭时,菲利普斯上将依旧没有发出求援信号。就这样,这支舰队的旗舰成为了日军攻击机炮弹下待宰的羔羊。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Z舰队进驻太平洋战区的科伦坡基地前一个月,日军已经进行过一次轰炸。可惜当时扑了空,就将英军的海军基地轰炸了一番。本来英军认为对方既然战机全部出动,就想进行一次偷袭。

可惜当时日军的航空队早已严阵以待,并且英军还有两艘巡洋舰偏离航道,连偷袭都被日军发现了。获得英军舰队的情报后,日军马上调动80多架装载着鱼雷的攻击机以及俯冲式轰炸机。不到10分钟的时间,英军的2艘重型巡洋舰就被日机倾泄而下的“水雷”击沉在马来半岛的大海中。

▲日军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内莉”

此外,日军早在1930年就开始策划要发展远程轰炸机。改型轰炸机要求在开战的时候能深入敌军后方;并能在战略部署的主力位置进行严重的打击,从而削弱敌人的实力。这一开发项目的最终结果便是96式攻击机。日本当时的航空设计、制造技术可谓一流,因此赋予了该机型在当时来说轰炸机所能达到的最远航程。因而,即便九六式攻击机装载着鱼雷、炸弹,其作战半径依旧能达到1500公里以上,并且能以最高375km/h的时速进行巡航。

▲威尔士亲王号沉没

日军的两次空袭,将英军的士气和Z舰队的主力淹没在了茫茫大洋之中。并且这场战役显示了大炮巨舰主义的式微和海战空中优势的重要性。一如大英帝国日落西山一般,那个属于巨舰和大炮的海战时代一去不复返。


WarOH协虎


马来海战是发生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的一场海战,是因为当时日军发起了对东南亚的进攻,英国为了保护自己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便派出了一支“远东舰队”,这支舰队的旗舰就是“威尔士亲王号 ”。这是一艘战列舰,还保留着一战时期巨舰大炮的设计理念,虽然说这支舰队实力不弱,但是面对的却是当时强大的日本海军。

1941年12月,也就是珍珠港被偷袭不到两个月,日军当时已经出兵东南亚,菲律宾也已经沦陷。当时的丘吉尔是已经对日本宣战,对于当时的英国而言,东南亚和印度至关重要。因为英国本身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兵源来支持同德国的战争,所以英国非常需要印度这个殖民地的帮助,为了保住印度,英军不得不保住当时的东南亚。

12月10日,英军舰队来到了新加坡海域,很不幸的是它们被日军侦察机发现。当一波波的日军飞机袭来的时候,英军才明白什么叫做只能被动挨打。没有护航飞机的英国军舰,几乎被当作是活靶子。可以说这一场海战,彻底宣告了战列舰时代被航母时代所取代,从那一场海战开始,美军正式将舰队由航母为中心划分。

事实上一战结束之后,唯一一个重视航母发展的国家就是日本,据相关记载,日本海军曾经做过不少次关于战列舰和航母的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战列舰无法同航母相比,因为航母的舰载机可以带着炸弹飞上千海里,而战列舰的舰炮做不到,精准度也不如人工投放。虽然这会让飞行员受到危险,但是日本人没有西方的那种人道主义思想,对于他们飞行员不过是消耗品。正是这种思想,才导致二战前日本致力于航母发展。


小司马迁论史


英国妄自尊大,但军情六处情报收集能力强。

预测,日军将在远东图谋不轨。

英海军部决定由最新锐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航母不饶号组成Z舰队。

菲尔普斯中将任舰队司令,派驻马来西亚,借此吓阻日军。

该舰队,赴远东途中,开局不利,不饶号触礁掉队。

菲尔普斯率失去空中支援的二战舰到达马来西亚。

英海军部,不知道那来的底气。

自我感觉良好。

认为没有空中优势的Z舰队,能唬住日军。

日海军实力不容小觑。

开战前就拥有十多艘航母。

掌握了制空权。

失去了制空权的战舰,是战机的靶子,只能被虐。

日军偷袭珍珠港大获全胜。

随即剑指东南亚的英美控制地区。

菲尔普斯中将,冒然率领舰队出击,与日海军对决。

日海军胸有成竹。

大批日海军航空兵,驾战机攻击该舰队。

在蝗虫般的日机攻击下,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被击沉。

菲尔普斯中将战死。

声名一时的Z舰队烟消云散了。

故,时代进步。

若拿老套路作战,必败无疑。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人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之前的胜利往往被视为经典被不断传承,也就形成思想的禁锢。人如此,国家如此,军队亦如此。英国、日本都是大炮巨舰主义的受益者,虽然这并未影响它们对新技术的追求和对新战术的探索,但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英国是最早使用航母的国家,但对航空兵主宰现代海战的认识是极度怀疑的,即使塔兰托的胜利也改变不了他们陈旧的观念。日本要好一些,在山本的昌导下,航母及航空兵在二战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依赖大炮巨舰的决战思想也仍然十分顽固,后来的中途岛虽然怪罪于运气不好,但实际上与其决战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日本的大和、武藏在整个战争中都无所作为,原因就是日本帝国海军一直期望用它们进行决战。如果中途岛换个思路,以战列舰打前哨,强突中途岛,而以航空兵为主力重点对付美军航母战斗群,则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当然这最终改变不了日本失败的命运,但改变一场战役的结果还是可以的。言归正传,马来海战其实没多少可说的,就是一场航空兵的胜利,当英军脑子里没有航空兵这根弦时,无论战前他们经过多么精心的准备,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


用户8815334385152


说一句实话,我们必须要搞清楚那个时代对于航空母舰,战列舰两个派系之间你争我夺。

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本它分成战列舰派和航空母舰派,因为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航空技术来讲,别人不相信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能够对大型战舰造成威胁,他们携带的炸弹不能够炸穿战列舰的装甲,他们又没有办法携带鱼雷对敌方战列舰进行进攻,所以所谓的用飞机去攻打战略间,你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说这个摄像所有人都会笑话你。

但是正是因为战争的催化,使得航空科技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没有跟上时代,最终被时代淘汰掉,比如说日本内部的南云中一,这个人就是一个坚定的战列舰派,当时的三本五十六迫于无奈,只能够让他担任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机动编队的指挥官,最终酿成了大祸,也就是珍珠港的第三波进攻。

当然,英国方面虽然有奇袭塔兰托这样精彩的战力,但是也有一些迂腐不化的战列舰派,你比如说这个舰队指挥官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偷袭珍珠港,奇希塔兰托实际上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但是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为什么认为这些在港口内部被炸沉的,或者是打伤的战列舰一个都没动,你要是碰上激动的战略舰,那么说不定你这鱼雷就够不上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毕竟我们去看一下英国使用的箭鱼式鱼雷机,它的巡航速度就特别慢,以至于每一次攻击成功,都刚好够上别人的速度打到对方的舵机,也就是刚好够上别人的脚后跟儿。

所以说当时对于这些鱼雷机和航空母舰上面的舰载机能否对于战列舰有什么影响?所有的战列舰派都认为我们战列舰很强,速度很快,所以你们飞机打不到我,我可以暴打你们。

这一点也体现在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内部,一开始都以为飞机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战绩已经随时组建了另外一支战略舰编队,等待飞机上去骚扰以后,然后他们即刻开上去跟对方进行决战!最后的结果就是战列舰还没开上去呢,飞机已经把一切事情全给解决完毕了!英国人傻眼了,日本人也傻眼了!

英国这一只舰队的指挥长官必须要为这一次的军事行动付全责!国家把国之重器这一搜搜项链件交给你,并不是拿你过去送人头的,而是说要你能够保护住国家的利益!最后你让这一只战列舰编队脱离了航空力量的保护,直接开到公海上面,跟日本人航空力量对决,你这是送上肥肉给日本人吃!如果这个人活着到了英国照样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当然,对于英国来讲,他们也没有想到日本人这一次进攻会下这么大的决心,你看新加坡那投降的11万人明显就是没有料到战况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没有搞清楚日本人决心到底有多大,结果11万人朝着3万人投降了?

英国此时此刻的重心仍然还是保住他的大不列颠岛,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派遣一艘受伤的战列舰过来维护自己的海外权益!那一次围歼俾斯麦号的作战行动里面,威尔士亲王号可是真真切切的爱了几发炮弹的。


漩涡鸣人yy


这个吊打,是被日本的海军航空兵吊打,换成当时任何两条战列舰/战巡,都不会有什么漂亮的结果。

z舰队本身在派遣之初,就更多的是一支威慑性或者牵制性力量,指望它跟日本海军的主力去对决,是无稽之谈。

不过在马来海战之时,假如没有航空兵,那么主力去跟美国佬搞事的日本联合舰队,在此处留下的主力舰——两条金刚级战列舰(金刚还是英国佬卖给日本的)虽然经过改装,但很明显依然不敌z舰队,反倒是进行夜间突袭,利用日方辅助舰艇优势进行雷击的胜算大一些。

而z舰队惨遭翻车的原因,也不是什么菲利普坚信飞机不能击沉战列舰之类的奇葩脑补,更多的是对日本岸基飞机能力的错误估计——九六式陆攻和一式陆攻带弹航程都在2000公里以上,甚至逼近3000公里,而Ju 87 斯图卡却连1000公里都没有(B1型只有550公里),Ju 88 也只在不带弹状态下勉强超过2000km(A1型),如果要考虑到在茫茫大海上搜索舰队消耗的燃料,要对z舰队进行攻击似乎是难以实现的。

“日本人总不会比德国人还强吧”——然而有时候还真的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