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19世纪中后期,无烟火药逐渐取代了黑火药,枪弹的直径也从10毫米以上缩小到7-8毫米之间,然而在当时增加射击距离与射速仍作为弹药研制的主要标准,因此各国都在研制射程更远的全威力步枪弹,其中包括德国的7.92×57毫米的毛瑟子弹、苏联的7.62x54mmR步枪弹等。

二十世纪初,欧洲战场逐渐陷入了堑壕战的泥潭,这时许多国家都缺少支援步兵的大火力压制性武器,他们使用机枪虽然火力大、也可以给对方造成大的伤害,但是机枪具有灵活性差、重量大等缺陷,因此根本不能应对400米以内的近距离目标,而半自动手枪、冲锋枪这些发射手枪弹的武器射程短,通常不超过50-100米(160-330英尺)的距离,所以需要研发一种发射中间威力弹的枪支弥补这一缺陷。

7.92×33毫米短弹的研制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7.92×33毫米短弹


30年代后期,德国陆军开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药筒弹药,并将冲锋枪的特点结合到全自动步枪上,虽然射程不如发射全威力子弹的步枪,但可兼具冲锋枪的轻便以及传统步枪的射击精度,使其具有方便携带、反应迅速、火力强大的优点。

现有的8毫米毛瑟弹威力太大,虽然可以射击800米外的目标,但是全自动射击时存在难以控制、命中率低的现象,并且二战期间绝大多数步兵交火距离都在400米以内,传统的战斗步枪子弹的强大威力实属浪费,新弹药由黑内尔公司负责设计,路易斯·施迈瑟担任方案设计师,1941年,经过反复实验后,德国成功研制一种7.92×33毫米短弹。虽然与毛瑟弹药是相同的口径,但是弹头的重量由12.8 g(198 gr)降低到8.1g(125gr),长度大约是毛瑟弹的一半,这也意味士兵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而且初速也由800 m/s降低到了670-700米/秒。由于当时德国的黄铜资源匮乏,因此新的7.92×33毫米短弹使用了涂漆的钢弹壳,钢弹壳的延展性和弹性远不如黄铜弹壳,为防止发生抽壳困难或者抽短壳的现象,整个弹壳锥度设计的很大,这也是造成后期弹匣弯度很大的原因。

新弹药全自动火力密度直逼冲锋枪,后座力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这类短弹被称为中间型威力枪弹。

在MKB42突击步枪基础上衍生了MP43/1突击步枪

随着7.92×33毫米短弹的研制成功,德国军方希望研发一款抵肩的战斗步枪,用于取代早期的MP40冲锋枪、Kar98k等枪支,当时参与竞争的有瓦尔特公司(Walther)和黑内尔公司(aenel),两家公司的原型枪步枪先后在1940年-1942年间进行了测试,虽然两枪外观比较接近,但是瓦尔特公司设计的原型枪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高且生产难度大,最终未被采用。而黑内尔公司的设计师是当时著名的枪械师雨果.施迈瑟,早前曾设计出德国第一支冲锋枪,经验丰富,最终黑内尔公司成功设计出使用7.92×33毫米短枪弹的原型枪MKb42(MKb是德语Maschinenkarabiner的缩写,意为:自动卡宾枪),经测试后被德国军方选中。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瓦尔特公司设计的原型枪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黑内尔公司的MKb42


MKb42突击步枪的缺点:该枪使用了开膛待机的模式,即停止射击时枪膛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膛室没有枪弹,当扣动扳机后,枪机在复进弹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同时把枪弹推入膛室,在关闭枪膛的瞬间击发枪弹,开膛待机在击发的同时枪机也随着向前运动,这样会给枪管一个向前的冲力,使枪管产生抖动,影响射击精度,一般开膛待击只应用在对单发射击精度要求不高的冲锋枪和机枪上。

但是该枪的生产有诸多不顺,当时希特勒并没有意识到当时战争型态已由一战远距壕沟战演变至近距离城镇战,而是认为该武器射程近、近距离火力密集度又不如现役冲锋枪为理由,禁止生产这类武器,只能够少量的投入研究。为了绕开希特勒的干扰而顺利投入生产,军方则借用了冲锋枪的命名方式,命名为MP43/1(Maschinenpistole 43/1)以暂时瞒过元首,但此枪的弹药和威力实际上都是步枪的规格,而非手枪子弹等级。

MP43/1是在MKb42突击步枪基础上研发的,两者之间的区别:

①相同点

  • MP43/1突击步枪使用了与MKb42许多类似的零部件,包括枪管、以及枪管附属零配件,包括枪口冒和准星等。

②不同点

  • 把开膛待击模式改成了闭膛待击模式,也成为了德国首支闭膛待击的突击步枪,极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MP43/1突击步枪衍生出了MP43突击步枪

由于MKb42突击步枪的枪管比Kar98k步枪的略粗,为了使Kar98k步枪上的附件能在MP43/1突击步枪上使用,像准星、消音器等附件,特别是两者可以发射通用的榴弹发射器,然而生产新的枪管则需要改动模具,浪费时间、成本高,最终决定仍使用早期的枪管,不过要把原枪管的前端直径缩小到与Kar98k步枪枪管相同的尺寸,改进后的枪支命名为MP43突击步枪。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MP43突击步枪


MP43突击步枪与MP43/1突击步枪的区别

  • ①枪管前端的直径缩小,使其可以与Kar98k步枪通用枪管附件,以及榴弹发射器。
  • ②MP43突击步枪缩短了枪口冒,枪口冒与枪管是通过螺纹进行固定连接的。
  • ③MP43突击步枪使用Kar98k步枪的准星,整体结构更小,节约了材料和减轻了重量。

MP44突击步枪衍生出了Stg44突击步枪

1944年4月,MP43改名为MP44突击步枪,并有少量枪支装备部队。但纸总包不住火,1944年,希特勒赴东线视察战况时,当他问及德军将士需要什么时,将士们异口同声回答:“更多的新步枪!”希特勒很好奇这是什么武器,最终发现是自己早已禁止生产的武器,并通过士兵的展示改变了当初认为没有实际用处的看法,并宣布把MP44改定名为Stg44(意指突击步枪1944年型),简称Stg44,这也是“突击步枪”一名的由来。由于纳粹德国濒临战败,到战争结束时该枪仅生产了40万支而无法全面装备德军,但该枪在1944年曾普遍装备于装甲旅中,在相关战役中也对西线同盟军带来不小震撼。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Stg44突击步枪


Stg44突击步枪是MP44突击步枪衍生的,主要区别如下:

①由于MP44突击步枪的枪托偏大,无法卡入各式车辆为Kar98k准备的固定治具上,因此新的Stg44突击步枪把枪托尾部缩小1英尺,修改后并没有影响射击精度。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MP44突击步枪(左)与Stg44突击步枪(右)


②1945年生产的Stg44突击步枪简化了弹匣接口,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MP44突击步枪(上)与Stg44突击步枪(下)


Stg44突击步枪的结构特点

Stg44使用了7.92×33毫米短弹,这种弹药的杀伤效果略逊于俄罗斯的7.62×39毫米弹药,另外该枪除了枪管、枪管节套和枪机外,其余不需要太多强度的部件都采用了冲压工艺,即节省了材料,又减轻了枪支的总重量。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Stg44突击步枪


㈠保险

保险的拨杆位于握把左前方,向上搬动拨杆到F位置,代表待击位置,向下搬动拨杆到S位置,代表安全模式,这时扳机被锁定。

另一组快慢机的操控方式是一个按钮,他可以在扳机组内左右移动,推到左边时,上面有字母E(德语Einzel),表示单发模式(半自动),推到右边时,右边有个字母D(德语Dauer Feuer),代表全自动射击模式。Stg44突击步枪也可以在全自动模式下打出单发的效果,但是需要熟练掌握扳机的控制力才行。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安全与待机模式选择杆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快慢机按钮


㈡枪机闭锁方式与导气方式(导气塞)

Stg44突击步枪采用了上下偏移式的枪机闭锁方式,这类闭锁方式主要由枪机、枪机框和闭锁支撑面组成,当闭锁时,枪机右端堵住膛室防止燃气泄露,枪机左端则支撑着闭锁斜面,当开锁时又会在枪机框的带动下完成后座,推弹上膛等动作,主要缺点就是靠枪机框与枪机上的两个斜面相互作用,因此他们之间存在楔紧行为,并消耗自动机的一部分能量,严重会产生闭锁不严的现象,而且这种结构很容易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泥沙,一旦进入枪机框内部,很容易引起闭锁故障、抽断壳等现象,其优点就是结构比较简单。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Stg44枪机闭锁斜面


Stg44步枪采用长行程活塞导气式,这种长活塞行程的优点自动方式下可靠性高,缺点就是是活塞杆和枪机框一起前后运动,运动件的质量较大,使射击时产生振动和上跳的现象,从而影响射击精度。

㈢末端导气固定塞

该导气装置末端设计有固定塞,取下导气塞后可以对导气装置内部进行清洁。

①导气塞相当于气体阻断系统,有效预防发射枪榴弹后产生剧烈的后坐力,使枪机框冲到行程末端或者超过行程,使枪击框造成损伤。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末端导气固定塞


②架枪杆

在户外休息时,可以利用架枪杆把多支枪同时架起,枪口朝上、枪托撑地,这样就可以避免恶劣环境下的泥沙对枪支产生影响。

㈣瞄具

Stg44突击步枪采用了可调的表尺和照门一体化的设计,标尺设计了从100米到800米距离,但实际该枪的有效射击距离也只有300米,因此远距离也只能打击群体目标,枪口使用了v字型准星,上窄下宽,类似于倒立的三角形。

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发展简史

Stg44突击步枪标尺


总而言之,Stg44突击步枪对后期出现的突击步枪影响深远,从最早的AK,到比利时构想FAL步枪时计划采用的概念都受其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