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漢王朱高煦下線,為什麼朱家三代造反就他失敗了

大明王朝是一個很奇特的王朝,就連造反都是具有連續性和戲劇性的,這麼高風險高難度高技術的職業,朱家人連續三代都熱火朝天的去發起。只是,不是每個造反的都是幸運兒,朱高煦很明顯就不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還被自己人抓起來送給朱瞻基就有點過分了。

《大明風華》漢王朱高煦下線,為什麼朱家三代造反就他失敗了

造反最重要的是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些條件不是自己創造了條件就能上的。朱元璋的造反是在郭子興的基礎上,抓住了元朝沒落大勢已去的機會,一路打下江山。朱棣的造反是在朱元璋為朱允炆清掃完障礙沒有得力干將,又急著削藩造成的藩王聯合造反,一路南下篡位成功。而朱高煦明顯就沒有這樣的機會。

《大明風華》漢王朱高煦下線,為什麼朱家三代造反就他失敗了

先從輿論的角度來看看。別人造反都是引而不發等待時機的,朱棣裝瘋賣傻騙過了朱允炆才最終發力造反。但是朱高煦不是的,這位老二還沒舉旗呢,全天下的人就都知道他要造反了,所以在最開始他就失去了輿論陣地。

從天時來看,不管劇中如何編寫,太子朱高熾正統繼位,已經獲得了天下的認可。沒有一個良好的機會和藉口盲目的發動叛亂是自找死路。

《大明風華》漢王朱高煦下線,為什麼朱家三代造反就他失敗了

從地利來看,在山東樂安,離天子腳下近,一有風吹草動的北京都一清二楚。所以朱高煦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北京的嚴密監視下進行的。

從人和來看,天下苦戰久已。有一個好戰的朱棣已經把大明王朝掏空了,從靖難之役開始,到五次親征漠北,大明王朝已經支撐不了大型的戰事了。

朱高煦在劇中最擅長三件事,一個就是給錢,見人就給錢,收買人心,然而因錢生利的交往往往關係都比較薄弱。二個是勇猛,打仗那是一把好手,每次都隨朱棣衝鋒陷陣奮力殺敵,也深得朱棣的賞識。三是淺謀,小聰明太多還自以為是,喜歡擺弄造是非,在謀略上甚至不如老三。

《大明風華》漢王朱高煦下線,為什麼朱家三代造反就他失敗了

然而,他遇到的是太子爺,這位和藹可親大智若愚的朱高熾,已經把一切都佈局好了,從朝廷到軍隊到藩王,似乎都在等著看漢王怎麼樣來作死。

《大明風華》在朱高煦的這個角色上也是給了足夠的鏡頭,讓漢王在作死的路上變得有那麼一點高大上了,當然俞灝明的變現也是可圈可點的。然而在《明朝那些事》裡面,朱高煦就被貶得不知所謂了。當然,最終的事實就是朱高煦失敗了,歷史是成功的人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