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你知道嗎?到底是誰上演了遊園會刺殺朱棣的戲碼

鄭和下西洋而歸,為大明帶來了奇珍異寶,也將大明的威名遠播到了化外之地。各國派使臣隨寶船隊來到應天覲見朱棣。萬國來朝,真是一派昌盛景象。朱棣特地舉辦遊園會款待各國使臣,不想發生了刺王殺駕的事情。幸虧孫若薇替朱棣擋了一箭,否則皇城上下,京城內外定要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太子、漢王、趙王一時之間人人自危,深怕刺王殺駕的事情會牽扯到自己。更有甚者一口咬定兇手不是漢王就是趙王,畢竟他們兩人的嫌疑最大。

《大明風華》:你知道嗎?到底是誰上演了遊園會刺殺朱棣的戲碼

朱棣遇刺身亡,誰的獲利最大?明眼人都知道是皇太子朱高熾。可是他又為何這樣做呢?他的名份早已天定,朝野上下,百姓民間都已經認定他是未來的天下之主,皇位終究是屬於他的,況且朱高熾為人謙良恭順,大智若愚。是萬不會做出此等弒君滅父的大逆之事。

漢王朱高煦最有弒君謀逆之心,在之前的劇集中他與趙王曾密謀改朝換代,但被朱棣識破化解了城下之危。漢王多年耿耿於懷,相較於“窩囊”的大哥,自小就跟著朱棣征戰沙場,連朱棣也誇讚他最像自己,可為何太子之位偏偏不是他。朱高煦英勇過人,但謀略尚缺。縱使他再笨,也不會想到在遊園會上刺殺朱棣,這樣做除了給皇太子做嫁衣,實在想不出能得到什麼好處。畢竟朱棣活著,漢王尚有一線可能,朱棣一死,漢王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屏障。

《大明風華》:你知道嗎?到底是誰上演了遊園會刺殺朱棣的戲碼

趙王掌管著北鎮撫司,京城內外佈滿了他的眼線,行刺皇帝這種天大的事情不可能會沒有一絲風吹草動。除非行刺的人根本就不在他的掌控之中。趙王同漢王雖有反意,但比起漢王來似乎又缺了一份膽量。至少漢王敢明目張膽的向朱棣表露自己的心跡。他更盼著太子與漢王相爭,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遊園殺駕的事情如果是他,豈不是要為兩人做嫁衣,皇位就算按順序排也排不到他。

既然不是他哥仨,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刺客是朱棣自己安排的。一來是試探兒子們誰最有不臣之心,二來也是試探孫若微的底細。畢竟以朱棣的謀略,一石二鳥的計策在情理上也說的過去。但是在遊園會這麼重要的外交場合上演這樣的戲碼,勢必有損大明威嚴,這是朱棣最不願意看到的。關於孫若微怕是早就知道了她的身份,所以對孫若微的試探其實是在驗證是否真如姚廣孝所言擁有半個帝王相。

《大明風華》:你知道嗎?到底是誰上演了遊園會刺殺朱棣的戲碼

既不是太子,漢王他們,也不是朱棣自導自演,難道這刺客是憑空捏造的嗎?其實劇中早已透露了刺客的身份,皇宮戒備森嚴,要想在皇宮刺殺朱棣絕非易事。所以刺客只有假借使臣的身份才能躲過侍衛的搜查混進遊會中。

而刺客就是來自兀良衛。兀良衛的使臣希望朱棣能將山海關以外的土地贈送給兀良衛,但被朱棣一口回絕,還斥責了兀良衛的狼子野心。刺客的模樣雖一閃而過,但也能看出是兀良衛的裝束。所以刺殺朱棣的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晦暗不明,實際上是兀良衛的早有預謀。

《大明風華》:你知道嗎?到底是誰上演了遊園會刺殺朱棣的戲碼

兀良衛自感時局兇險,所以派使臣探知天意。如果朱棣答應了他們的請求,那麼兀良衛自當追隨大明的步伐,要是朱棣沒有同意,以防不測就先下手為強,暗殺朱棣,造成大明時局混亂,從而打消討伐阿魯臺舊部的軍事計劃,為兀良衛獲得喘息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