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央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周恩来与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它们是在毛泽东直接指挥下进行的。周恩来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是毛泽东在这方面的主要助手”。对前方的作战情况,“一般经毛泽东、周恩来商量研究确定对策后,多数由毛泽东起草文电,少数由周恩来起草,而所有军事方面的文电都经周恩来签发”。(《周恩来传》上卷,第896页)

本文仅就周恩来与淮海战役作一研究。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央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周恩来与淮海战役

精心组织淮海战役战略筹划指导

淮海战役的前导是济南战役。1948年9月19日,在济南战役发起后,周恩来就作战中的技术战术问题,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中指出:“应号召部队注重爆破技术、工兵战术和指挥艺术,并使之互相配合”。次日,他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至粟裕等电报:“刘峙已令邱清泉兵团集结临城待命援济南,你们应迅速集结打援集团全力于邹、滕地区准备歼灭邱兵团”。

11月22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周恩来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指出:“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开展中。我应做最大估计,准备在徐蚌地区作战3个月到5个月,歼灭蒋匪江北机动兵力40个至50个师,以利尔后突破长江防线,向江南进军,彻底摧毁蒋匪的中心统治”。(《周恩来传》上卷,第899页)

由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部队伤亡较大,加之部队以前从未打过这样大规模的仗,导致一些官兵对这场大战认识不够,特别是对部队伤亡估计不足。周恩来的指示,对官兵的思想变化给予了及时有力的指导,进一步坚定了官兵打大规模仗、打长时间仗,不惜一切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信心和勇气。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央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周恩来与淮海战役

12月3日,周恩来看过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总结报告后,“称赞报告甚好”,并要求华东野战军“本着这一报告的精神,继续指导追歼徐州逃敌的当前战役,期获全胜”。

周恩来还十分重视淮海战役作战经验的推广。12月7日,他在为中央军委起草至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补俘工作要快,现在华野部队多采取边俘边补边打的办法,收效很大,主要是依靠于政治教育,再加以生活巩固,就能立即作战,望你们采用这一经验”。22日,当他看完华野前委《关于淮海战役第二阶段部队情况简报》后,认为报告内容甚好,当即批示:“将此报告转发东北、华北、西北各野战军及兵团首长参阅”。(《淮海战役新论》第128页)

精心组织淮海战役国军战场起义

长期以来,周恩来一直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和争取国民党军的工作。他积极通过中共地下党组织以及民主党派人士,对争取国民党将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国民党军举行战场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央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周恩来与淮海战役

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两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员。早在1946年夏天,张克侠曾到南京通过冯玉祥的关系求见周恩来。秘密会面后,张向周汇报了徐州地区的情况和组织起义的有关问题。

周恩来当即指示张克侠:“现在要多向国民党官兵,向高级将领和带兵的人,说明共产党的政策,指明他们的出路。蒋介石是一定要打内战的。他要打我们就打。我们不但在战场上狠狠回击他们,也要从敌人内部打击顽固派。要争取策动高级将领和大部队起义,这样可造成更大声势,瓦解敌人士气”。(《淮海战役新论》第131页)

此后,张克侠遵照周恩来这一指示,与何基沣在部属中广泛深入开展争取团结、早日促成起义各项准备工作。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发起。8日,何基沣、张克侠毅然率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部三个半师2.3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运河前线起义,并通电全国。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央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周恩来与淮海战役

按照预定作战计划,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我军主要作战任务是围歼黄百韬的第七兵团。

此时,战役的关键就看能否将黄百韬兵团与徐州集团割裂,不使其窜入徐州。何、张起义,致使徐州东北大门洞开,使得华野右路大军3个纵队迅速通过何、张起义部队防区,渡过运河、不老河,直插陇海路,彻底切断了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的道路。

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何、张的起义,黄百韬兵团窜入徐州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真是那样,淮海战役开局的第一仗可就难打得多了。从这点上说,何、张战场起义,对整个淮海决战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据说,蒋介石听闻何、张起义五内俱焚,把第三绥靖区司令冯治安叫去大骂一通;而毛泽东和周恩来听闻何、张起义兴奋异常,两人以茶代酒,举杯互致庆贺。

精心组织淮海战役战略后勤保障

周恩来历来强调后勤工作是大规模战争整体中的一部分。他认为如果没有完备而有力的后勤工作,就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战争,更谈不上组织战争。后勤工作做得好,就能使前线更顺利地进行持久的连续战役。

早在1948年8月28日济南战役前,周恩来即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要求华野组织一个“坚强健全的后勤司令部,分遣其所属机构和兵站随军工作”。在中央政治局9月会议上,周恩来强调“全军要做到后勤供应统一计划与互相配合”。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央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周恩来与淮海战役

针对这次淮海战役要比济南战役大得多的实际,9月28日,中央军委指示华野和中野:要对全部后勤工作有充分准备之后,方能开始行动,特别强调“必须准备两个月至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为此,周恩来特意委派总后勤部长杨立三,协同华野后勤司令刘瑞龙和中野后勤司令刘岱峰具体筹办淮海战役的后勤工作。

“10月华东局成立了支前办公室,对粮食、人力、供应、交通4个方面作出了计划安排,规定每个纵队配备随军担架、挑子各500副,同时还组织了转运担架7500副、挑子9000副、小车1500辆;各纵队单位成立随军供应站,确保油、盐、菜的供应。11月9日,淮海战役发起的第4天,中央军委指示华东、华北、中原局三方面应全力保障军队的供给”。(《淮海战役新论》第129页)

22日,针对淮海前线粮秣出现紧张状况,周恩来当即为中央军委起草至中原局、华北局、华东局电:“现决定中原局速令豫皖苏分局立即动手筹集和保证中野部队及华野转入苏豫皖地区作战部队粮食;华东局速令冀鲁豫区,调集1亿斤至1亿5千万斤粮食供应华野部队需要”。

由于周恩来从战略层面有力地组织了后勤保障工作,在淮海战役期间,“动员了上百万人民用车推肩挑,把300多万吨弹药物资,5.7亿斤粮食,156万斤油盐,86万斤猪肉,及时运到前方,满足了战争的需要,保证了战争的胜利”。(《淮海战役新论》第129页)

(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周总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央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周恩来与淮海战役

主要参考文献:《周恩来军事文选》《周恩来传》《周恩来年谱》《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新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