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公庄的习俗:四季中的节日


解放以前,每逢年节,一向甚为讲究,家家户户制糕饼,杀鸡、鸭、买鱼肉、设琼筵。亲来戚往,相互拜会。

《正月》:每逢岁尽,家家打扫屋宇,清洁家具,挂对联于门两则,贴门神于户板当中,男女皆以香薄煮水浴身,并具牲醴果品祭祖堂,称为"除夕"。大年初一,多数乡村于是日吃素,不食荤腥,男女老少说话皆宜谨慎,忌讲不祥言。越日谓之年初二,家家人来客至,新婚男人多于那天往岳家拜访,俗称"转门"。农历正月十五原是元宵节,公庄风俗虽没有闹无宵,但是日为新生儿子"上灯"日期,是夜乡人百十为群,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到新添子家去庆贺,名为"旺灯"。

解放前公庄的习俗:四季中的节日


《二月或三月》:清明节是属寒食节,公庄于此节较为淡薄,此也是纪念介子推的沿袭。每逢此节,乡人仅以芋叶或艾叶拌米椿糕作为食品。解放前,乡人各自当天上山"扫墓"。

解放前公庄的习俗:四季中的节日


《五月》:农历五月初五是端阳节,劳动人民甚为讲究。公庄虽无龙舟竞逐的习惯,但亦有角忝制造,乡人称为"粽子"。这也体现出公庄人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死难虽世远年湮,还是念念不忘。日中时信家家点蚊香,以避瘴气,夕阳西下时青少年多到河中洗澡,称洗"龙身";亦有持枪往野外射击,叫做"驱邪"。

解放前公庄的习俗:四季中的节日


《七月》:农历七月初七,称为乞巧节。解放前,乡中妇女于是日黎明前到河中取水储藏,迷信天上七仙女下凡洗澡,其水终年不腐,甚至有作为药用。十四日为中无节,很多乡村也于是日杀牲制糕,是时怡是晚造插秋完毕,又称做"田园"。

解放前公庄的习俗:四季中的节日


《八月》: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亲戚朋友以月饼相送,是夜群众多于月明天阶之下,摆果饼赏月。每年中秋节前后,公庄劳动人民成群结队于明亮的月夜中,尽情讴歌,聚结地点都在桔獭圩的河边,在河边的两岸各聚无数男女,相互对驳山歌。这种月夜讴歌,是公庄的一种民风,流传时间甚久,直至现在仍旧沿袭。在歌唱中都是有关"折字"或"天文""地理""生产""节气"等为题材,互相对驳,绝对没有淫邪气味。在皓洁清凉的月夜里,男女都在尽情欢唱,有时双方对驳的兴浓味厚,各不甘示弱时,甚至通宵不寐,歌声沏夜不停。从下面一些民歌中,也可体现出劳动人民在中秋前后月夜讴歌的愉快心情。如:

1、八月十五嬲月明,一河两岸布满人,

男女尽情来欢唱,听谁歌声最动人。

2、八月十五玩月华,兴浓味厚不思家,

隔河对岸来歌唱,不理明月已西斜。

3、中秋明月分外光,愉快歌声到处扬,

歌声直冲广寒殿,嫦娥愿嫁耕田郎 。

解放前公庄的习俗:四季中的节日


《九月》: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为重阳,解放前乡人多上山扫墓。此亦效桓景避灾传说,故多重九登高。

解放前公庄的习俗:四季中的节日


《十月》:十月初一,乡人传说是牛之生日,很多村庄也于是日杀牲制糕,探亲妇女多于早晨前往,称为"十月朝"。并有用米掐浆饲牛或用红布缠牛角,表示报牛之辛劳。

《十一月》:冬至亦是公庄的一个俗节,乡人多用萝卜刨丝为食,糯米磨粉为皮,制一种名为"角子"的食品,妇女也于是日纷纷返娘家探访。

在旧社会里,每逢年节,外表上似有点喜气,但贫苦之家因生活困难,饥寒交迫,的确乐少愁多。地主豪绅当然是欢声作乐,美酒佳肴,应有尽有。谚语相传"穷人日日寒食,富人夜夜无宵"。这是阶级社会中两种不同生活的鲜明写照。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致力于发展生产,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乡间俗节虽然没有废除,但那种敬神拜佛的习俗已经取消。每年春节各村组织轰轰烈烈的文娱活动,集体联欢,改变了旧时春节聚赌的不良风尚。

不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都觉得年味淡了,总觉得没以前那么欢庆热闹,真的是这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