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概览 5

【水文】市水文局已建成国家基本水文站2处,中小河流水文站16处,雨量站72处,水位站9处,蒸发站1处,地下水监测井39眼,墒情监测站30处,省级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5处,城市重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站1处,入河排污口监测点30处,区域水资源监测站19处。市级水文巡测基地正在建设中。全市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监测网络由200余处站点组成,为全市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文服务。(市水文局 刘鹏)

地表水。按流域划分,东营市现行水系可以划分为黄河流域水系、海河流域水系及淮河流域水系。唯有黄河本身属于黄河流域,其他河流以黄河为界线,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水系多为南北走向,共有潮河、沾利河等14条河流;淮河流域水系多为东西走向,共有小清河、支脉河、广利河、永丰河等25条河流。东营市河流水系分布见图所示。

①黄河流域水系。黄河东营段河长138千米,河道是黄河下游之窄河段,两岸堤距0.5~5千米,河道曲折系数1.2,比降为1/10000,属弯曲型单式河道。渔洼至入海河口段长70千米,河道淤积延伸,改道频繁,堤防纵横交错,堤距宽窄不一,属于强烈堆积型河流。黄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北纬37°15′~38°10′、东经118°10′~119°15′,系陆相弱潮堆积性河口,由河流近口段、三角洲及滨海区组成,总面积约9000平方千米。黄河由东营入海以来,在以宁海为起点的三角洲洲面上发生50余次分叉、决口,导致尾闾流路多次变迁。黄河滩区是指东营段河道主槽至两岸临黄大堤之间的河床地段。西河口以上两岸滩区总面积约1.54万公顷,可耕地1.36万公顷,其中90%的土地已开发耕种。西河口以下河口地区,行洪面积440平方千米,有胜利油田上万名职工从事勘探、采油等开发建设。②海河流域水系。位于黄河以北,包括河口区和利津县,水系主要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和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及其支流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等10条河道组成,境内总长度475.58千米,流域面积2785.55平方千米。

③淮河流域水系。东营市淮河流域地处黄河以南,包括东营区、垦利区、广饶县。主要包括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和小岛河等25条河流。市境内总长度670.55千米,流域面积5540.77平方千米。

东营概览 5

地下水。①区域分布。东营地区处于黄河下游,地下径流缓慢,土壤含盐量高,咸水分布广泛。浅层淡水主要分布在广饶南部及利津—陈庄沿黄河一带,黄河故道多处分布上层滞水;深层淡水分布于东营—利津以南地区。根据区域构造特征和地下水赋存条件,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单元可分为黄泛平原和山前平原两个水文地质单元。黄泛平原区位于小清河以北,面积7414平方千米,沉积物的岩性为粉砂、细砂、黏土、亚黏土为主,沿海地带常见有海相贝壳。上部存在巨厚的咸水体,咸水底界面埋深由小清河沿岸100米过渡到东北沿海大于400米。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大于5克/升,为咸水区。山前平原区位于广饶县境内小清河以南,面积636平方千米,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泰沂山区由淄河等河流搬运来的冲积物。地层由南向北缓倾,具有典型的山前冲积平原水文地质特征: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含水层颗粒由细变粗;水平方向,由南向北,含水层颗粒由粗变细,结构由单一变层状,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水力性质由潜水逐步过渡为承压水,矿化度也逐步增高,由淡水过渡为微咸水、咸水。②地下水运动特征。浅层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南北有所不同。南部淄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除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山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的流向总体上自南向北运动。由于降落漏斗的形成,局部区域地下水是运动方向有所改变。北部冲积海积平原地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次,还有黄河侧渗及灌溉回归等其他补给形式,地下水自西南向东北运动,蒸发和人工开采是主要的排泄方式。深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受南部山前地区及西部临区水平径流补给,地下水流向分别为自南向北和自西南向东北,人工开采和径流入海是主要的排泄方式。③2017年1月至12月全市各区县地下水埋深呈现波浪形趋势。全市平均埋深最大月份出现在7月1日,为6.87米;最小月份为3月1日,为6.06米。其中广饶县地下水位监测井平均埋深值偏大,7月1日平均埋深最大,为12.69米;利津县平均埋深值偏小,8月1日平均埋深最小,为1.21米。2018年1月1日与上年同期埋深相比,除利津县水位上涨以外其他县区均下降。垦利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变幅最大,埋深减小0.33米。(市水文局 刘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