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概覽 5

【水文】市水文局已建成國家基本水文站2處,中小河流水文站16處,雨量站72處,水位站9處,蒸發站1處,地下水監測井39眼,墒情監測站30處,省級水功能區水質監測站5處,城市重要供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站1處,入河排汙口監測點30處,區域水資源監測站19處。市級水文巡測基地正在建設中。全市水文水資源、水環境監測網絡由200餘處站點組成,為全市防汛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生態建設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文服務。(市水文局 劉鵬)

地表水。按流域劃分,東營市現行水系可以劃分為黃河流域水系、海河流域水系及淮河流域水系。唯有黃河本身屬於黃河流域,其他河流以黃河為界線,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水系多為南北走向,共有潮河、沾利河等14條河流;淮河流域水系多為東西走向,共有小清河、支脈河、廣利河、永豐河等25條河流。東營市河流水系分佈見圖所示。

①黃河流域水系。黃河東營段河長138千米,河道是黃河下游之窄河段,兩岸堤距0.5~5千米,河道曲折係數1.2,比降為1/10000,屬彎曲型單式河道。漁窪至入海河口段長70千米,河道淤積延伸,改道頻繁,堤防縱橫交錯,堤距寬窄不一,屬於強烈堆積型河流。黃河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北緯37°15′~38°10′、東經118°10′~119°15′,系陸相弱潮堆積性河口,由河流近口段、三角洲及濱海區組成,總面積約9000平方千米。黃河由東營入海以來,在以寧海為起點的三角洲洲面上發生50餘次分叉、決口,導致尾閭流路多次變遷。黃河灘區是指東營段河道主槽至兩岸臨黃大堤之間的河床地段。西河口以上兩岸灘區總面積約1.54萬公頃,可耕地1.36萬公頃,其中90%的土地已開發耕種。西河口以下河口地區,行洪面積440平方千米,有勝利油田上萬名職工從事勘探、採油等開發建設。②海河流域水系。位於黃河以北,包括河口區和利津縣,水系主要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和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及其支流草橋溝東干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等10條河道組成,境內總長度475.58千米,流域面積2785.55平方千米。

③淮河流域水系。東營市淮河流域地處黃河以南,包括東營區、墾利區、廣饒縣。主要包括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幹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幹合排、六幹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和小島河等25條河流。市境內總長度670.55千米,流域面積5540.77平方千米。

東營概覽 5

地下水。①區域分佈。東營地區處於黃河下游,地下徑流緩慢,土壤含鹽量高,鹹水分佈廣泛。淺層淡水主要分佈在廣饒南部及利津—陳莊沿黃河一帶,黃河故道多處分佈上層滯水;深層淡水分佈於東營—利津以南地區。根據區域構造特徵和地下水賦存條件,區域內的水文地質單元可分為黃泛平原和山前平原兩個水文地質單元。黃泛平原區位於小清河以北,面積7414平方千米,沉積物的巖性為粉砂、細砂、黏土、亞黏土為主,沿海地帶常見有海相貝殼。上部存在巨厚的鹹水體,鹹水底界面埋深由小清河沿岸100米過渡到東北沿海大於400米。淺層地下水礦化度大於5克/升,為鹹水區。山前平原區位於廣饒縣境內小清河以南,面積636平方千米,沉積物主要來源於泰沂山區由淄河等河流搬運來的沖積物。地層由南向北緩傾,具有典型的山前沖積平原水文地質特徵: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含水層顆粒由細變粗;水平方向,由南向北,含水層顆粒由粗變細,結構由單一變層狀,地下水埋深由深變淺,水力性質由潛水逐步過渡為承壓水,礦化度也逐步增高,由淡水過渡為微鹹水、鹹水。②地下水運動特徵。淺層地下水的運動特徵南北有所不同。南部淄河衝洪積扇地區地下水補給條件良好,除大氣降水補給外,還有山區地下水的側向補給,地下水的流向總體上自南向北運動。由於降落漏斗的形成,局部區域地下水是運動方向有所改變。北部沖積海積平原地區,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其次,還有黃河側滲及灌溉迴歸等其他補給形式,地下水自西南向東北運動,蒸發和人工開採是主要的排洩方式。深層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受南部山前地區及西部臨區水平徑流補給,地下水流向分別為自南向北和自西南向東北,人工開採和徑流入海是主要的排洩方式。③2017年1月至12月全市各區縣地下水埋深呈現波浪形趨勢。全市平均埋深最大月份出現在7月1日,為6.87米;最小月份為3月1日,為6.06米。其中廣饒縣地下水位監測井平均埋深值偏大,7月1日平均埋深最大,為12.69米;利津縣平均埋深值偏小,8月1日平均埋深最小,為1.21米。2018年1月1日與上年同期埋深相比,除利津縣水位上漲以外其他縣區均下降。墾利區地下水平均埋深變幅最大,埋深減小0.33米。(市水文局 劉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