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槍榴彈作為現代步槍的附加"小殺器",它的出現已經有三、四百年曆史了。最早的槍掛榴彈出現於16世紀末,17世紀出現了用黑火藥發射的槍掛榴彈。當然這一時期的槍榴彈還十分原始,只能算當代槍掛榴彈的雛形。 但不管怎麼說,火藥的出現打開了人類熱武器的發展之門,槍榴彈作為一種人類腦洞大開的必然產物,出現在了近代輕武器的序列之中。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圖:黑火藥時代的槍榴彈發射器和榴彈,注意槍還是燧發槍

現代槍掛榴彈發展的黃金時期則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到二戰結束以後。我們都知道一戰的爆發催生了一系列世界武器史上的發明創造,例如坦克的誕生、飛機第一次被用於戰爭,等等。早期的現代版槍榴彈便在這種背景下問世了。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大致梳理一下一、二戰前後不同國家的槍榴彈發展歷程,以供讀者參考。

最早的現代槍掛榴彈——英國No.23槍榴彈,發射方式簡單粗暴

目前比較公認的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最早的現代版槍掛榴彈是英國No.23槍榴彈。這一時期的槍榴彈可以簡單理解為用步槍發射的手榴彈,目的是填補手動投彈和迫擊炮之間的射擊覆蓋空白。這種英國版槍榴彈的彈體就是個普通的"米爾斯"殺傷手榴彈,尾部擰上一根長杆,發射時在李·恩菲爾德步槍槍口加裝一個發射器,把這根長杆插到步槍槍口裡去,彈體被髮射器套住。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No.23槍榴彈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圖:槍口有個發射固定裝置。此時拔掉手榴彈上的保險銷,手榴彈的握把片被這個固定裝置的圓箍套住,不會彈開,手榴彈不會發火。擊發空包彈,產生的火藥燃氣推力把長杆往外推,一同把手榴彈推出去,飛出去瞬間手榴彈上的握把片失去這個圓箍的支撐就彈飛了,手榴彈發火,經過延時爆炸。

由於這種發射方式必須把長杆插入槍口,非常磨損和燒蝕槍膛,所以之後不久便被淘汰了。後來用上的是一種叫No.1 MkI 的杯狀發射器。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圖:發射前,要在米爾斯手榴彈底部裝一個碟狀閉氣片,插入發射器的杯狀發射筒內,用空包彈擊發。

法國版V-B槍榴彈發射器——發射方式更暴力:用實彈

和英國人簡單粗暴的插條式榴彈發射原理相比,後續跟進的法國版V-B槍榴彈發射原理看似"貼心"得多,且外觀非常接近No.1 MkI 的杯狀發射器。V-B槍榴彈發射器屬於一體化槍榴彈發射器,前端為槍榴彈發射管,後端為槍管鎖定裝配,與步槍槍口剛性連接在一起。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圖:V-B槍榴彈發射器和特製的V-B型槍榴彈,發射器後端的叉型連接器直接連接到槍口,榴彈在發射器內發射,省去了英國No.23榴彈插入槍膛內的長杆,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槍膛,減少磨損、燒蝕。

不過令人詫異的是,法國的這種V-B型槍榴彈的發射方式比英國版還要粗暴——它是用實彈頂出去的!在V-B型槍榴彈的後部有個小孔, 當步槍發射子彈後,子彈彈頭會直接頂在小孔上,和槍榴彈一起騰空飛翔。於是,

V-B槍榴彈發射器也成為那時少有的,可以用實彈進行射擊的槍榴彈發射器。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可以用實彈射擊的V-B型槍榴彈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V-B型槍榴彈

美軍M系列槍榴彈——集各國優點之大成者

美國參加一戰比較晚,之後很快便以法國V-B型槍榴彈為藍本山寨出自己的槍榴彈。不過法國人的這種原版設計比較讓美國人肝顫:如果榴彈上這個小孔(用今天的術語說應該叫彈頭捕捉器)有異物堵塞的話,很容易在射擊的時候直接引爆槍榴彈。因此,美國在自己後續開發的一系列以M開頭命名的槍榴彈設計中,全部採用空包彈發射。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圖:美國版早期的T3、T9槍榴彈發射器明顯是山寨法國的

1941年9月,美國終於開發出自己的國產版槍榴彈發射器,其中配用於M1903步槍的稱為M1槍榴彈發射器,配用於M1917步槍的稱為M2槍榴彈發射器。之後經過不斷改進,美國於1943年推出專門為M1加蘭德步槍開發的M7槍榴彈發射器,包括M7、M7A1、M7A2、M7A3共四種型號。二戰之後,美國又為M1卡賓槍開發了M8槍榴彈發射器。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M系的幾型槍榴彈發射器

所有這些槍榴彈發射器的基本原理都差不多:在槍口安裝一個特製的發射管,榴彈的底部為中空,套在這個發射管上,發射時用空包彈將榴彈打出去。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發射管和安裝到槍口上的示意圖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圖:把後部中空的榴彈直接套在那個發射管上就可以發射了

美國人的這種設計好處是儘量將榴彈和槍管隔離,並且使用空包彈發射,最大限度保護了槍膛,減少磨損和燒蝕。此外,這個發射管的一個巧妙之處是它上面一節一節的鋼環設計:這實際上是一個射程標尺,每一節代表100米,發射時將榴彈的尾管套在相應的鋼環處,則可大致設定發射距離。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圖:每一節代表100米,相當於一個射程標尺

總體來說,美國版的槍榴彈發射器和槍榴彈設計克服了早期英、法等國同類型裝備的種種不足,代表了一、二戰前、後槍榴彈的發展主流,在二戰結束之後被許多北約國家採納和效仿,是一款成熟、可靠的輕武器裝備。

最後瞭解下國產槍榴彈:能發射40毫米破甲彈打坦克

介紹完外軍的各類槍榴彈,我軍在這方面是什麼情況呢?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的是,我軍在抗戰期間就已經研發出了自己的槍榴彈!抗戰期間我軍著名兵工專家吳運澤克服種種困難,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並就地取材,成功研製出我軍自己的槍榴彈。據考證,這種槍榴彈的第一次立功是在南京附近的一次戰鬥中,新四軍用它成功擊斃了八十幾名鬼子。戰後負責指揮戰鬥的新四軍成鈞旅長將繳獲日軍指揮官的一把手槍送給槍榴彈的研製者——吳運澤,以示感謝。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吳運澤老先生

建國後,我軍對槍榴彈的研製工作非常重視,成功開發出一系列產品,這裡面名氣最大的當屬可用81槓、早期95式步槍發射的40毫米破甲槍榴彈了。這種槍榴彈的特殊之處有:

一、發射原理比較暴力,也是用子彈直接打出去的——在這種榴彈的彈尾有一個專門設計的捕彈器,子彈發射後負責捕捉到子彈並吸收能量推動榴彈飛行;同時捕彈器將子彈和榴彈的彈頭隔離,以免意外引爆榴彈。當然,和一百年前的法國版槍榴彈相比,今天的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它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二、它的破甲原理比較獨特。榴彈撞到裝甲後,推動擊針刺擊雷管,從而使戰鬥部錐孔型主裝藥爆炸,產生高溫高壓高速高密度的金屬射流,穿透裝甲或者堅固工事。

三、破甲威力比較強。據公開報道,40毫米破甲槍榴彈對於坦克裝甲車的直射距離大於70米時,它的最大破甲厚度為250毫米。當然,和肩抗式火箭發射器相比這個破甲威力仍顯不足,但考慮到這只是一把槍打出去的東東,難怪有軍迷戲稱我軍"火力不足恐懼症"的症狀一目瞭然。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八一槓發射槍榴彈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圖:近年來網絡上還出現了緬甸用81槓魔改的專用榴彈發射器

結 語

早期的現代槍榴彈發射器就是為了將手榴彈發射得更遠,彌補人力投彈的不足。二戰後隨著技術的進步,各種破甲型、破片殺傷型、甚至雲爆彈型的槍榴彈如雨後春筍般被開發出來,說明槍榴彈仍然有頑強的生命力,不會在短期內消失。不過,早期用槍口發射的槍榴彈有兩個先天缺陷——一是燒蝕槍膛嚴重,會減少步槍使用壽命;二是發射子彈和發射榴彈不能同時進行,操作時只能二選一。

會飛翔的手榴彈:淺談世界各國早期槍榴彈的發展

因此,進入21世紀以後各國的槍榴彈主流已經是下掛式槍榴彈發射器了。其具有不燒蝕槍膛,射擊精度高,結構簡單緊湊,安全可靠,人機工程性好等特點,未來仍將是各國陸軍輕武器的重要組成。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