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昨天看了一部影片《萬箭穿心》,觀看的過程中幾度按下了暫停鍵,恢復心情才繼續看下去。觀看的過程中覺得特別難過,電影中的每個人都是受害者,都是可憐又可恨的人。

影片中的人物非常具有爭議性,看到很多人的評價甚至兩極分化。這次我想要拋開這些人物行為對錯的評價,從一箇中立的角度去談談劇情、人物以及我的一些思考。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一、劇情層層遞進但轉折略顯生硬

影片《萬箭穿心》以李寶莉一家人住進新家之後的故事展開。

李寶莉對丈夫馬學武頤指氣使,毫不尊重,為人又市儈斤斤計較,馬學武想要離婚,最終忍耐了下來。在經歷了丈夫出軌、丈夫擅自接婆婆過來居住後,家庭關係一度岌岌可危。後來丈夫自殺,李寶莉扛起了整個家。10年後,兒子馬文昭成為高考狀元之際與母親攤牌要斷絕母子關係並想把母親掃地出門。最終李寶莉離開了這個令他萬箭穿心的家,開始新的生活。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我想把整部影片分為三幕,兩個轉折點來分析。

第一幕:夫妻二人矛盾逐步升級,馬學武出軌被抓,後來又遭遇失業。第一幕轉折點是馬學武自殺,開啟第二幕。第二幕:李寶莉用10年撐起這個家,吃盡苦頭,學會隱忍。第二幕轉折點是兒子與母親攤牌,斷絕關係。第三幕也就是故事的結尾,李寶莉離開了曾經的家。

整個觀影體驗而言,第一幕和第二幕是割裂的,轉折的有些不自然。第一幕中從搬進新家,夫妻兩人矛盾升級,劇情是一步步的朝著壞的方向是發展的,它壞到最壞的時候,丈夫馬學武自殺。到這裡,第一幕劇情達到了一個高潮,所有的矛盾點最終爆發,以死亡收場。第一幕情節層層遞進,過渡的非常自然,令整個劇情都非常飽滿。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個人感覺第二幕的轉折有些生硬,李寶莉的性格從囂張跋扈到隱忍過渡的不自然,彷彿一夜之間變成了另外的人,如果多點刻畫會更好。劇中雖然利用和閨蜜的對話,展示了李寶莉思想的轉變,但思想轉變不代表性格可以直接改變,而且兩人的對話中還圍繞了房子風水與命運之間的話題,顯得有些空洞。

第二幕中兒子馬文昭對母親的態度,缺少進一步的刻,給人冷漠的感覺。導致最後矛盾爆發,斷絕母子關係時顯得力度不夠。

兒子馬文昭卻彷彿故意忽略其他原因,把馬學武的死怪全部怪罪到媽媽李寶莉一個人身上。是誰一直給他灌輸爸爸是被媽媽害死的思想的?他內心是否有懷疑與掙扎?他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如果多做一些刻畫效果會更自然。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第三幕也就是故事的結尾部分,設計地非常精彩。李寶莉的離開,對於困在房子裡共生的三個人是最好的結局。特別是李寶莉和兒子馬文昭,李寶莉對兒子產生的愧疚讓她變得軟弱忍受,馬文昭由對媽媽的懼怕轉變為了厭惡,這樣由血緣親情與房子硬生生連接起來的兩個人,共生卻在相互傷害。

這樣的結局如果不破局的話,也許會發展成為另外一個悲劇。所以兒子馬文昭與母親李寶莉斷絕關係,這種分離是兩個人命運的轉折,是另外一種希望。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二、備受爭議的底層小人物

女主角李寶莉這個人物身上有很多的標籤,市儈、斤斤計較、刻薄、不會尊重家人、愛孩子、能吃苦、隱忍、善良。李寶莉這個人物是複雜的,她有著好的一面也有著不好的一面,她是立體的,生動且複雜的。

例如:李寶莉這個人物從搬進新家的時候,對搬家工人罵罵咧咧,看到丈夫給搬家工人遞煙,然後衝過去把煙搶過來,然後辱罵了丈夫一頓,這個情節立馬讓人記住了這個“潑辣”的李寶莉,這是李寶莉的身上不好的一面。

她怒氣衝衝地衝到206房間,拿起滅火器準備砸門抓姦,但正好聽到一家人路過,孩子的聲音。她想到了她的孩子,如果她衝進去鬧,他們必然離婚收場,所以她沒有當面拆穿。這個情節非常具有戲劇張力,李寶莉一方面是怒火中燒想要去捉姦,另一方面想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體現了李寶莉的兩難選擇。這裡體現出了她對孩子的愛。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何嫂作為一個“扁擔工”,在影片第一幕中,成為了李寶莉這個“囂張跋扈”女人唯一的閃光點,她為了何嫂出頭,讓小混混不要收何嫂的保護費,有活計也會優先介紹給何嫂。在第二幕中,何嫂兒子出了事故,在本就日子緊巴巴的情況之下,李寶莉依舊願意借錢給何嫂,這些體現了李寶莉善良的一面。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李寶莉這個人物形象通過與丈夫、孩子、婆婆、朋友、何嫂、建建等配角的互動中,逐步的豐滿了起來。從這一點來說是非常成功的。

但李寶莉這個角色剛出場的時候就露出了刻薄、市儈、斤斤計較的標籤。卻沒有刻畫造成的原因是為何。一個角色她的行為,總要有依據的,不能脫離過去的生活而存在。

像影片《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和珍妮,他們的行為不同是源於小時候的成長經歷不同。而電視劇《雙面膠》中的麗娟從有些公主病且善良的嬌小姐變成了一個大聲嚷嚷到有些喪心病狂的潑婦,她的轉變是來源於婚姻生活的迫害而非小時候的經歷。如果對她性格的形成多點刻畫與鋪墊,會錦上添花。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李寶莉的兒子馬文昭,這個角色顯塑造的不夠豐滿。他作為第二幕裡李寶莉的對抗力量顯得力度不夠。一個孩子對於母親的情感,只有冷漠與恨意,10年媽媽的辛苦與隱忍都看不到。人心都是肉長的,但這個兒子完全就是鐵石心腸。

如果沒有奶奶給他“洗腦”,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是斷裂的不合理的。影片中雖然在第二幕中通過婆婆與李寶莉的對話,婆婆說學武就是讓她吼死的。誠然老人的思想會灌輸給自己的孫子,讓他恨母親。但這裡卻缺少進一步的刻畫。如果對馬文昭多一些內心想法的鋪墊,到後面與母親的決裂會顯得不會那麼突兀,也會更加自然。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影片中我認為塑造最成功的人是李寶莉的丈夫馬學武。他搬到沙發上睡覺展現對妻子無聲的反抗、他用冷暴力來反抗妻子的言語暴力。他遇到了一個溫柔的姑娘,他開始想要從她那裡尋求安慰。他被人舉報賣淫嫖娼後婚外情失敗。在遭遇了情人與工作的失意之後,軟弱的馬學武選擇了自殺。

通過這些事件的塑造,馬學武經歷了軟弱、逃避、反抗、反抗失敗最後自殺來逃避這一切,這個人物是複雜的,雖然他最終還是軟弱的馬學武。但因他的種種反抗行為,在我看來馬學武的人物塑造上仍舊是成功的。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一些想法: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每個人對於李寶莉一家人的評判都是從個人的角度去評判,總會有所偏頗。即便是我們開啟了上帝視角,也不能夠準確的去評價一個人。因為人性畢竟是複雜的,而人們很難真正的做到與他人感同身受。

可即便如此,我仍認為婚內出軌行為是錯誤的。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單純對事不對人。不想想去聽任何理由的正當性,出軌行為發生的時候,一切看似正當的理由只不過是錯誤行為的一塊遮羞布。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關於婚姻,很多人困在裡面不快樂,為什麼不離開呢?為什麼嘴上說說不肯實際行動呢?因為成年人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了妥協,這才是現實。一個一心想要離開的人是沒辦法被阻攔的。例如影片《克萊默夫婦》中的女主克萊默夫人,因為丈夫一門心思只知道賺錢,忽略了家庭與妻子,所以妻子憤然離開,兩個人辦理了離婚手續。

影片《萬箭穿心》中塑造的人物是既可憐又可恨。他們有讓人哀其不幸的一面,也有讓人怒其不爭的一面。

例如李寶莉的兒子馬文昭,他對待辛苦撫養他長大的母親,可以決絕的把她趕走,一點情分都不講,展現了他冷漠的一面。他認為他父親出軌是正當行為,是真愛,是無奈之舉,展現了他對待父親的偏執袒護而非明事理的一面。但他年幼喪父,母親曾經又對他各種打壓,他對於親情方面是缺失的,這樣看來又是一個可憐之人。

評影片《萬箭穿心》:備受爭議的小人物,“萬箭穿心”的人生

結語:

影片《萬箭穿心》結尾兒子與母親李寶莉斷絕關係。雖然看似悲劇的結尾,但結束了李寶莉與兒子之間“共生相殺”的困局,給了李寶莉重新開始的希望。

雖然影片在人物塑造與劇情上有一點小瑕疵,但仍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好電影。關於時代與婚姻對個人的影響,一些人會歸咎於命運與風水,但真是如此嗎?我想見仁見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