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民,你會怎樣來為我們的鄉村出謀劃策?

土豆樂翻天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特別是一些閒置土地,促成現代化農業,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加產量。打造村或者地域品牌,發展訂單農業,定製優惠政策,鼓勵農業人才和電商人才回村創業指導,為訂單式農業發展做貢獻! 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目前,畢業回鄉創業農村娃的建議!


鄉間厚土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小時候我也拾柴火,打茬子,推著獨輪車到小煤窯往家裡買煤,為蓋好房子,也曾推上獨輪車,到城郊去撿廢棄地磚頭,瓦塊,一車車來回往返,也曾用鋤頭種下希望的種子,企盼著風調雨順後得豐收,說實話,正如一首歌唱地那樣,我地家鄉並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地井水,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住了一輩又一輩……但任何時候,我從不失望!總認為,我們地理想在希望地田野上,只要付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終有收穫。無論境遇如何,靠自已,與時俱進,才是最好選擇。OK,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了。


JXMIng


個人覺得現在農村迫切需求的就是招商引資,再次就是開發鄉村旅遊,同時帶動鄉村土特產。就我所在的鄉鎮而言,很多勞動力閒置,尤其是在家看守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大家都知道,農村孩子普遍結婚早,在家帶孩子的爺爺奶奶年齡都在40到50歲。完全有能力從事輕工業勞動,再者,現在的農村孩子上學不像以前我上學的時候一天三去三回,現在都是早上六七點去學校,中午在學校吃飯午休,下午天黑才回家,有的加晚自習的回去更晚。爺爺奶奶一天在家除了打牌就是閒聊。想找份簡單的工作都很難,我覺得我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小呆人的農村生活


1、打造益住環境;整理破舊髒亂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全面戶戶通(通電、通水、通網絡、通資訊、通公交、通物流),綠化、路燈全覆蓋。建立廣場文化,鼓勵時尚人士、民間傳承技藝人、知識分子、退休人員成立志願文化站,打造幾個特色鄉村文化體系。

2、村民健康保障;升級村醫診所,培訓或招募醫學人才,提升補貼待遇和工作環境。引進基本甄別疾病的科學儀器,配備急救交通工具。聯繫縣市人民醫院,建立遠程問診網絡。實現全民健康檔案和跟蹤服務體系。

3、經濟發展公司助發展;結合鄉村實際,整合資源,統計農林牧漁和特產特色進行劃分整合立項、成立發展公司,邀請專家及行業人士調研製定方案。通過招商或鼓勵優秀鄉民承包承接經營。

4、政策項目善利用;關注國家和所在地區各項惠民政策,緊密聯繫相關部門,依託環境或創造環境承接。

5、網絡宣傳距離近;建立網站、信息聯絡群,微博、論壇、專業和義務宣傳小組,註冊全國及海外各網絡媒體。制定標準的口號、宣傳方式;本地產業、文化、特色、供需信息等,反饋服務於產業和鄉民。

6、孝老敬老愛傳承;建立公共愛心服務站(取消敬老院),修建環境優美的場所供所有老人自願,免費住住、吃飯生活。給他們一個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安享晚年的家。發起成立孝老志願服務隊,專業人士,健康老人和社會愛心人士組成。

7、成立《和美家鄉》愛心基金,鼓勵旅外優秀鄉民、愛心人士捐助,同時通過國內各大公益網絡申請公益項目支持。用來資助孝老基金及惠民工程。

8、成立優秀鄉民服務部,聯繫本土和旅外鄉民家鄉情懷,提供及時服務和報告家鄉政策現狀需求,使之助力家鄉發展,獻計獻策,參與其中。

(太多了,想的說不完[祈禱])

青陽縣向日葵愛心公益協會

鄭祖國



皖南子63507523


山清水秀




莫奇東


農鄉興是家國基,

樹大根土陽光綠。



範克元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作為農民我想還是要從本質出發,立足本職。我個人覺得作為農民還是要著重抓生產,畢竟農民就是生產農作物的先鋒隊。另外勤奮務實,俗話說做一行愛一行,360行都可出狀元[耶]這裡必須要說明的是作為農民確實很辛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面對的事物都屬於枯燥繁雜。所以我個人認為做農民更要有恆心及更強的責任心,畢竟大家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要恆心及責任心。相信我的認知和大家是一樣的。還有就是科學務農,面對繁雜事物講究方法方式“對症下藥”。事情劃分輕重緩急,爭取在成本範圍內的機械化勞作,畢竟農民務農是很辛苦的。努力學習掌握所需各項工作本領,多多與生產優秀者溝通學習,也可多查詢多閱讀資料,儘可能的(除天災人禍外)做到運籌帷幄。爭做新農村標杆、創造明星產業產品,在村民中樹立威信,給予村民信心帶領村民共同發展奔向小康致富[害羞][贊]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及方向,希望能夠對您的問題起到幫助[祈禱]







臻漁樂


“中國農村”變成“美麗鄉村”,三個路徑:

(1)農房變資產:美好鄉村生活的空間載體

(2)農田變產業:高價值健康農業產業載體

(3)農民變職工:鄉村康養度假的服務載體











用戶108907499308


我個人覺得現在農村普遍土地丟荒現象,我本人看著確實很心痛,那麼好的資源就這樣白白的浪費了,我也很努力的把貴港的農業技術人員專家,請回家鄉看現在的荒地是否能做點什麼蔬菜瓜果,但是都覺得我們這邊農業太落後了,沒有形成產業,很難發展起來,承包商過來又覺得路程有點遠,我在想哪怕種點蔬菜也好啊!現在我們吃的菜還要到市裡去批發回來,想了很多,自己資金確實也沒有多少,挺想把這個荒地利用起來,產生價值的!


李勇90後農業創業


作為農民,怎樣為農村出謀劃策,這個問題不敢當,我認為農村各地,因地形不同,土質不同,山丘不同,樹草木不同,氣候不同,應該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適應生產環境,而一村一品牌,以養種業為主,例如:適應當地的林木,茶葉,菜,稻,等,養魚,養豬,養鴨鵝雞等,總之要連片,成群,抓質量,上品牌,這樣農村就能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