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剔的父母,總是一味否定孩子,而優秀的父母卻是這樣做的!深思

2020年因為突然爆發的一場疫情把很多人都困在了家裡,學校延遲了開學時間,上班族調整了工作安排。也因為這個原因,讓那些平時奔波忙碌的孩子們,第一次有了和父母如此長時間接觸相處的機會。

本以為是很好的培養感情的一次機會,可是,父母們希望孩子趕緊開學,孩子們渴望趕緊上課逃離家庭。

微博上因為親子關係的問題頻頻上了熱搜,為什麼子女越長大和父母交流的話題越少,大概就是因為渴望被人認可的孩子們,在父母這裡永遠被貶低被否定。

挑剔的父母,總是一味否定孩子,而優秀的父母卻是這樣做的!深思

中國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討論不斷,老一輩的父母很少有人能接受現在新形式的教育方法。“唯成績論”“棍棒下出孝子”的理論真的還適應這個時代嗎?

教育類節目頻出,家長也經常觀看想從中獲得更好的經驗,可是卻很少有人在最後有所學習,應用實際。

父母總覺得孩子長大後的性格發展來源於他們自身。研究證明,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性格乃至行為處事方面的影響是絕對的。長期被父母訓斥的孩子,會產生不自信,自卑的心理。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往往膽小愛哭,不愛與別人說話交流。也許是因為害怕責罵,他們總會顯現出比同齡人更要惹人心疼的懂事。

挑剔的父母,總是一味否定孩子,而優秀的父母卻是這樣做的!深思

不久前北京衛視播了一檔節目,一個七歲的小男孩在節目裡哭得讓人心碎,被主持人採訪時他哭訴父親玩手機,不陪他玩兒。加上自己因為學習差,經常被媽媽呵斥,說他是二百五。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生氣往往會口不擇言地說出傷害孩子的話語。從孩子出生到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是孩子的唯一。孩子的很多習慣都來源於父母,然而父母似乎卻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總是把自己的消極情緒帶給孩子,最後再去責怪孩子的不是。

一些家長,對待不熟悉的人總是格外溫柔。相反,對待親近的人嚴厲苛刻,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閃閃發光的那一個。這樣的偏見導致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質疑,被誤解,被要求。

挑剔的父母,總是一味否定孩子,而優秀的父母卻是這樣做的!深思

“因為你大,你就要讓著。”

“你別給我裝了。”

“你必須去,沒有商量的餘地。”

青春期的叛逆有時也是被迫,隨著孩子日漸長大,他們心裡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然而父母們似乎還是喜歡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教育孩子,制定好計劃,讓孩子服從安排。一旦孩子有反抗的行為就會被評價成“不孝”,“白眼狼”。

孩子因此更不願意再向父母表露自己的心事了,親子之間互動越來越少,距離也越來越遠。

挑剔的父母,總是一味否定孩子,而優秀的父母卻是這樣做的!深思

那麼到底該怎麼和孩子相處呢?實際上,養成良好親子關係很簡單。

第一:尊重理解孩子

孩子內心敏感自尊心很強,所以不要隨便拿孩子說笑。尊重他們的個人隱私,不去窺探,保持足夠的界限感。在孩子講述煩惱時認真傾聽,不要以一種想當然的理由立刻反駁,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

挑剔的父母,總是一味否定孩子,而優秀的父母卻是這樣做的!深思

第二:不要替孩子做決定

孩子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未來的路,家長也只能陪伴一段。父母可以指點,可以建議,可以督促,但一定不要替孩子做決定。讓他們依據自身想要的熱愛選擇一條不後悔的路,並學會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挑剔的父母,總是一味否定孩子,而優秀的父母卻是這樣做的!深思

第三:不要拿孩子與別人比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要善於發現培養孩子閃光擅長的一面。多給予鼓勵的態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孩子與過去的自己對比,逐步看到他們的進步。

挑剔的父母,總是一味否定孩子,而優秀的父母卻是這樣做的!深思

第四:學會適當放手

孩子不能放養,但也絕對不是要死抓不放的管理,家長應把握好尺度,既讓孩子感受到關心和愛護,也讓他們感受到一定的自主和自由,從中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家是港灣不是牢籠,自由自在也不是為所欲為。

挑剔的父母,總是一味否定孩子,而優秀的父母卻是這樣做的!深思

中國式父母的愛,通常都是很“不講理”的,就是大型雙標現場。

就算父母真做錯了什麼事也不肯輕易低頭。大多數父母因為自身辛勞了一輩子,就把一輩子的期許和心血投注在孩子身上,一邊說不求回報,一邊希望孩子爭氣,有所成就。

社會充考驗,迫不得已的無奈打磨著孩子們的耐心。家庭是孩子們崩潰前最後一道心理防線。

父母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無可厚非,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迫切心理也值得理解。成功的結果不是唯一。父母更要學會看到孩子們的努力,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都要客觀評價,激勵孩子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