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童話的不徹底唯美主義: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奧斯卡•王爾德說寫作是一件撒謊的事,他的每篇童話都勾勒著美麗迷人的景物,不管是嬌豔欲滴的鮮花,還是各種不知名的神秘珠寶;無論是閃著金光的耀眼宮殿,還是鍍金的鑲邊華衣,都達到了一種絕美的境地。

為了使童話故事在一個更美的環境下發生,他甚至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閱讀詞彙,而大量使用生澀難懂的詞語,這也體現了一個唯美主義者為追求美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理想主義。

王爾德童話的不徹底唯美主義: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矛盾中的王爾德

奧斯卡•王爾德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作家。他的整個人生階段都充滿著矛盾和衝突,並且這一特徵也吸引著當時和他逝世後一百多年裡的批評家和評論家不斷的解析和重讀。不過,無論如何衝突,如何矛盾,他始終都是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倡導者,被時人譽為“童話王子”。

他一生中就寫過九篇童話,但每一篇都是精華,他的童話作品可以與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相媲美,最著名的童話為《巨人的花園》《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在《奧斯卡•王爾德的悖論》一書中,伍德科克認為王爾德“他既是一個美學小丑,又是一個深刻的思想家;他既是一個‘社會批判者’,又是一個‘勢利眼’”。

王爾德童話的不徹底唯美主義: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爾德本人也從不否認自己的矛盾性。他常常有意識地使自己陷於自相矛盾,這正像他的格言所說:有教養的人同別人矛盾,而智者同自己矛盾。

在他的理論批評和文學創作當中,矛盾和衝突更是貫穿始終。作為唯美主義的重要代表,他高揚“為藝術而藝術”的旗幟,提出了獨到的、驚世駭俗的觀點——生活模仿藝術遠甚於藝術模仿生活。

​不徹底的唯美主義

唯美主義哲學尖銳批判了當時的物質社會和庸人主義。倡導人應該在生活中發現美、鑑別美、享受美,充分地展現個性。王爾德作為唯美主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無論是他的主張還是他的個性或者作品都是充滿魅力的。

王爾德童話的不徹底唯美主義: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爾德醉心於藝術形式美的追尋,其斷言只有風格才能使藝術不朽。王爾德不僅在服飾、裝飾、語言的表達以及行為舉止等人生的各方面創造了絢爛多彩的審美形式,併成功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

(一)王爾德童話的道德傾向

王爾德在《道連格雷的畫像》的序言中說藝術與道德無關。雖然王爾德標榜其作品不涉道德,並且極力塑造與道德無關的純美的藝術形象,然而他的藝術實踐卻客觀上進行著種種道德拷問,他的九篇童話沒有一篇不給人以心靈淨化的力量。

當快樂王子活著只有一顆人心的時候,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亦不關心,在他看來,生活沒有憂愁,一切都如此美好,他甚至不知道眼淚是什麼東西,他生活在象牙塔般的烏托邦世界裡,這種生活正是王爾德畢生所追求的,然而王爾德在童話裡並沒有讓這種生活延續,而是無聲地控訴了這種奢侈享樂的生活狀態。

王爾德童話的不徹底唯美主義: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當快樂王子死去的時候,他看到了人間的冷暖與世間的醜惡,他即使只有一顆鉛做的心,他也忍不住哭了。於是他把自己身上的珠寶都送給了貧苦中的人們,哪怕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也無怨無悔。快樂王子的無私奉獻不僅拯救了許多生活困難的人們,還讓自己和小燕子從中獲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精神得到愉悅,心靈得到昇華。死去的快樂王子和小燕子因為奉獻了愛與溫暖而進入天堂,是上帝最為珍視,告誡人們只有心靈的崇高才能得到上帝的讚美,不朽的靈魂使生命獲得永恆的價值。

在王爾德童話中,大自然總是傾向於高尚的心靈,而只有懂得奉獻與感恩的心才能進入天堂。愛情、友情、親情都是被歌頌的。讀這些童話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洗禮,當我們看到快樂王子為拯救天下苦難而奉獻自己的時候,我們永遠記住了崇高的樣子。

王爾德童話的不徹底唯美主義: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二)揭開美的面紗

王爾德用一種遠離現實的形式表達著自己對於真善美的理念,雖然他無數次地聲明藝術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然而在他的童話中,卻無聲地控訴了資產階級和上層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狀態,直接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辛酸與困苦,也講述著人們內心的空虛與人間的冷漠。

快樂王子生前住在無憂宮裡,整天享樂,從來不知道時間的苦難;少年國王有著金碧輝煌的宮殿,他的奢侈直接導致了勞動人民的艱辛;西班牙公主生在皇室,有無數貴族青年的追逐和大臣的吹捧,她整日遊戲,完全不清楚外面的世界和人的內心。這些都直接體現了上流社會的一種生活狀態和資產階級的糜爛腐朽。

王爾德對此是持批判態度的,他讓快樂王子死後立在城市上空,要他看清世間的現實,他讓少年國王做那樣的夢,從此悔過,轉而簡樸,並體諒人民。這都說明了王爾德內心想要改變現實現狀的理想。

王爾德童話的不徹底唯美主義: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當小漢斯在凜冽的冬天飢寒交迫,特別需要幫助的時候,磨坊主的兒子提出請小漢斯到家裡來做客的建議,磨坊主卻罵自己的兒子愚蠢,說這樣會引起小漢斯的嫉妒,從而損害他的天性。小孩說出了真理而大人卻極力壓制,並且為了自己的利益給“天性”下了錯誤的定義。

王爾德以成人的視角描寫真理,具有極大的諷刺意味。孩子的天真與善良得不到鼓勵與讚美,喻示了成人世界的冷酷無情,以成人的眼光嘲諷了孩子對真善美的追求,也體現了大人與小孩之間、人與人之間已經失去彼此溝通的橋樑。

(三)天堂美好永恆,人間苦難繼續

在王爾德的童話中,無論是原本崇高的心靈還是通過自我救贖得到昇華的靈魂,最後都傳承了基督的教義,在天堂得以永恆。然而苦難和卑鄙的事物卻永遠橫行在人間,折磨著人的身體,腐蝕著人的心靈。

王爾德童話的不徹底唯美主義: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快樂王子把自己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奉獻出去了,他確實幫助了許多窮人度過暫時的難關,卻沒法這樣一直地幫助,沒法拯救所有的窮人,改變這個世界。他很快就得以升入天堂,然而人們的貧窮在繼續。星孩改過自新自我救贖以後成為一個很好的國王,對整個國家施以愛、親切和仁慈,然而“他治理的時間並不長……他只活了三年。他死後繼承他的卻是一個很壞的國王。”

故事在這裡戛然而止,但也預示了後面的情節,人們在很壞的國王的統治下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這些童話的結局都帶有一種宗教式的希望,也伴隨著一種現實感的絕望,都同樣讓人感到憂傷。這樣的寫法也充分體現出了王爾德對於整個現實世界的失望和心灰意冷,讓美的事物居住在理想中的殿堂,是唯美主義者的消極抵抗和逃離現實的願望。

王爾德童話的不徹底唯美主義: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縱觀王爾德童話話,我們可以知道他運用童話題材形式創作這些作品,卻實際上講述了現實世界的悲哀和冷酷。人物形象複雜多變,故事結尾悲苦淒涼,這些都是對現實社會的折射。

應該說,唯美主義王爾德的童話不僅是寫給孩子們的,同時也是寫給大人的,更是寫給他自己的。因為這些童話裡有豐富多彩的故事,同時還貫穿著奧妙的哲學,隱含著對社會的控訴,極力在為窮苦人的呼籲,這些都是王爾德童話的魅力所在。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