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很貴嗎,為什麼感覺國產影視好的特效不是很多?

李虹霖


首先硬件,電影級別的特效渲染不是普通家用電腦能夠完成的,根據畫面效果和鏡頭數量多少需要工作幾個月甚至一年做出來的。需要專業的服務器電腦,配置一臺價格少說也要兩三萬,而且不是一兩臺,有可能幾十上百臺,硬件加上電費可以算出要多少錢了。

再次是軟件。動畫製作軟件的費用,然後就是動畫工程師的工資。打贏動畫需要幾百上千人工作幾個月甚至一年,這個工資也是很大一筆費用。

正因為特效貴,加上我們好的動畫師不多,製作方對這個不夠重視,錢都拿去請大明星了,做特效的錢就不夠了。加上這種種原因造成國產劇好特效不多的原因。


口哨哥阿信


貴那是毋庸置疑的!

電影特效那麼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其實很貴的。

下面逐個分析:

第一: 硬件成本。

大型影視的特效,沒有好的硬件支持是根本做不出來的,一般機器的配置至少是雙E5,64G內存。一臺下來就要好幾萬。特效電影最重要的是精細,所以很多好的特效電影都是由二千多萬個像素點組成一個畫面,也就是一幀。一個像素點一個配色,想想,一幀二千多萬個配色,這個工程有多麼宏偉!一部好的特效電影至少120分鐘,而要以0.01秒為一幀,一部電影至少要有一萬兩千幀。設備的損耗是相當大的,基本3-5年就要換一撥,專門的工作站,存儲陣列,巨大的耗電量,都是很大的開銷。

第二:購買製作軟件的成本。

CG正版軟件一般是按年收費不是永久的,製作CG要用到很多軟件,這些軟件售價不菲,比如維塔數碼(Weta Digital),也就是做了阿凡達跟霍比特人的特效的公司,一年在renderman(一個渲染器)上面的使用費就達到1.8億人名幣。這僅僅實在渲染器上面花的錢,還沒計算其他製作軟件。

第三:人力成本

《阿凡達》特效參與者1855人、《復仇者聯盟》1453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1180人、《變形金剛3》1178人……這些影片的成功,是諸多特效公司協同合作的結果。據稱,《阿凡達》的後期階段,幾乎動用了整個洛杉磯的渲染機房。

最後一張圖是演員成本貴的結果。跟前面的做對比!不喜勿噴。











解壓樂子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一目瞭然了,

《變形金剛5》製作成本2.17億美元,

特效佔1.3億美元。

《阿凡達》製作成本2.37億美元,

特效佔1.5億美元。

《蜘蛛俠3》製作成本2.58億美元,

特效佔1.55億美元。

《加勒比海盜3》製作成本3.42億美元,

特效佔2億美元。

好萊塢的視覺大片,特效費用至少佔總製作費的60%以上!

電影特效製作為什麼這麼貴?

特效製作的主要成本包括:

硬件成本(佔20%-30%)、軟件成本(佔10%-20%)、人力成本(佔60%以上)。

1.硬件成本

特效製作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大致分為兩大部分十個環節,分別是:

三維特效:建模、材質、動畫、燈光、渲染

合成特效:摳像、擦除威亞、調色、合成、匯景

2.軟件成本

特效製作每個環節都要用到大量專業軟件,價格不菲。

製作特效用到的 Houdini,售價4495美金;

做三維動畫用到的Maya,售價1470美金/年;

還有繪製貼圖用到的Mari、渲染用到的 Arnold / RenderMan、合成用到的 Nuke等等……

3.人力成本

這才是花費最大的部分!

電影特效工序環節多、軟件調試繁雜、製作耗時長,需要上千人耗時數年共同完成。

據統計,《阿凡達》特效團隊1855人、《泰坦尼克號》739人、《復仇者聯盟》1453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1180人、《變形金剛3》1178人。

這些特效師按大概6:3:1的比例,分為普通特效師、高級特效師、頂級特效師,在團隊中擔任著不同的職責。

在美國這個電影工業大國,普通特效師年薪約4萬美金、高級特效師年薪約6萬美金、頂級特效師年薪約15萬美金。

這樣一個1000人的團隊,一年下來光工資就要5700萬美元!而一部電影的製作週期通常需要2-3年,使得人力支出成為了最大的成本。




王屋山小青龍


一: 硬件成本。

大型影視的特效,沒有好的硬件支持是根本做不出來的,一般機器的配置至少是雙E5,64G內存。一臺下來就要好幾萬。設備的損耗是相當大的,基本3-5年就要換一撥,專門的工作站,存儲陣列,巨大的耗電量,都是很大的開銷。

第二:購買製作軟件的成本。

CG正版軟件一般是按年收費不是永久的,製作CG要用到很多軟件,這些軟件售價不菲,比如維塔數碼(Weta Digital),也就是做了阿凡達跟霍比特人的特效的公司,一年在renderman(一個渲染器)上面的使用費就達到1.8億人名幣。這僅僅實在渲染器上面花的錢,還沒計算其他製作軟件。

第三:人力成本

《阿凡達》特效參與者1855人、《復仇者聯盟》1453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1180人、《變形金剛3》1178人……這些影片的成功,是諸多特效公司協同合作的結果。據稱,《阿凡達》的後期階段,幾乎動用了整個洛杉磯的渲染機房。

舉個例子:在美國,一箇中等水準特效人員的年薪在4萬美元左右,高級人員大約6萬美元,頂級人員則是15萬美元左右。假設一家規模1000人的特效公司,中、高、尖人才比例按6:3:1分配,其一年的工資成本就要有5700萬美元。

在國內,初入行的特效技術人員年薪大概4萬左右,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員工大約年薪20萬。一家100人的特效公司,按人均年薪10萬元計算,一年的工資支出也在千萬以上。而這種規模的團隊,很難接到超大型項目。


視頻拖拉機


是的,特效是很貴,我把它分為以下幾點。

1.設備。很多的高科技都離不開高端的設備,這些設備不光是國產的,而且有一部分是進口的,國內根本都生產不出來,所以它的成本就佔比很高。

2.技術。你有了很高的設備,你還必須有很好的攝影技術,特效技術,編程技術。

3.思想。有了設備有了技術,你還必須會運用這些東西,整合想要的一些畫面,你必須有一定的思想來支配這些技術和設備。

4.人員。都是一環扣一環的,也就是演員的演技,如果是老戲骨的那一種,重拍的幾率非常小,如果是啟用新的演員,你會在時間上浪費的很多。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新演員,他們的演技很高。

5總結。你可以想象得到,每一項的投資都是很大的,所以成本它是降不下來的,只能是越來越高。所以它制約了我們的國產特技效果。當然,我們國產也有一些非常好的特技效果。



逆水行舟南征北戰


特效製作是相當貴的。

您可以參考下《最終幻想》

把經典的電子遊戲搬上電影的大銀幕,而《最終幻想》就是始作俑者,不過這部影片改編遊戲的開山之做在票房上卻是慘敗而歸.《最終幻想》號稱是第一部全電腦動畫特技製作的電影.在技術上無可挑剔,精益求精厲時4年才製作完成.雖然時隔6年,在電腦特技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仍然歎為觀止!虛擬演員在線條、毛髮、表情、皮膚、紋理等方面已經幾乎與真人別無二致.不過特技出色不能保證票房豐收,1.37億美圓的投資,3210萬美圓的票房讓該片的籌劃者日本軟件巨頭史克威爾公司不得不賣掉在美國的分公司.對於該片失敗,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投入科幻製作過大。導致不盈利。雖然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它的劇本太爛。[呲牙]

您可以想一下,為了部完美的科幻特效電影,把公司賠掉了!也是印證了特效成本的大小。



李陽娃電影影薦


電影特效真的很貴,主要有三個原因:

1.硬件成本.

大型的影視特效,沒有好的硬件根本做不出來,一般的機器配置一臺下來都要好幾萬,設備的損耗也是相當大的,基本三到五年就要換,抓們的工作站,存續陣列,巨大的耗電量,都是很大的開銷。

2.軟件成本.

想CG這種正版的軟件都是按年收費的,做特效需要很多的軟件,如維塔數碼這個特效公司,一年在一個渲染軟件上就要耗費1.8億人民幣,這還僅僅是渲染這個以軟件。

3.人工成本.

外國好的特效大片做特效這一方面就多達一千多人。《阿凡達》特效參與者1800多人,《復仇者聯盟》1400多人,還有其他等等,一箇中等水平的特效人員年薪在4萬美元左右的,頂級的15美元,這樣的1000人的團隊下來相信大家都能感受一個特效公司的人工成本有多高.

而且我們國產在特效這方面屬於後發展的,沒有美國那麼多成熟的技術手段,所以有些方面肯定是不如那邊,期待我們國產電影的進步。


大海帶你看電影


曾幾何時,國產玄幻劇的特效一直被人詬病,特效虛假、技術粗製濫造成為了許多觀眾吐槽的點,甚至一提到國產古裝或者玄幻劇,許多人都會與五毛特效聯繫在一起。

確實,即便在前幾年,國產劇特效依然是整個劇集的重要短板;每當特效需要發力時,不是時長被縮短便是如紙糊一般出現,最終只以馬虎了事而收場,多少寒了許多觀眾的心。

即便在人保爆棚的玄幻大劇《古劍奇譚》中,那隻打著眼影的小狐狸更成為許多觀眾吐槽的點。毛髮毫無生機、血肉十分乾癟,甚至眼神極為空洞,分分鐘出戏更影響了觀眾的感官。


即便《古劍奇譚》不去對照好萊塢頂級特效,這樣的特技水平放在國產遊戲中同樣是不合格的。我們大可對比遊戲版《古劍奇譚》,優秀的建模、華麗的打鬥著實讓玩家感到過癮。

但是轉換成影視劇之後,本可引以為豪的特效,卻極大地拖了整部劇後腿,多少讓遊戲粉感到失望。

同樣我們還可以在《花千骨》和《上古情歌》等電視劇中發現同樣的例子。

比如《花千骨》趙麗穎手中捧的毛毛蟲小妖怪,與現實世界的場景產生了極大地違和感,出戏感強烈,甚至如PS直接P在趙麗穎掌心一樣。

在2017年黃曉明主演的電視劇《上古情歌》中,整個原始社會的場景搭建,都如紙糊地一般。而人物造型之雷人、臺詞的毫無考究,更引起了觀眾的嚴重吐槽。


微笑小夕


非常非常的貴,一個字~~錢

國內的有些特效嘛都是一些簡單的合成。現在有的電影做出來的特效,跟80年代拍西遊記的那種特效差不多,幾臺電腦就搞定了,省錢。所以國內的電影都以功夫類,情感類成功的幾率大的多。

那國外的特效比如說復仇者聯盟,有的一個畫面就要用專業的電腦渲染好幾個月,就簡單說這個電費都不得了。一部電影需要很多家公司合作才能完成,一部電影沒個幾年是幹不出來的,那就是天天都在燒錢。還不算演員工作人員道具等等的費用,這方面外國人比較捨得燒錢,他們的一部電影都要當我們國內拍好多部電視劇的成本了,所以畫面看出來讓人特別的享受。



努力的小影咖


肯定貴啊,中國的特效技術沒有任何問題,只是沒有人願意出這個錢放在特效上而已。

打個比方,還是我們老生常談的《流浪地球》,製作成本3.5億左右,而演員片酬佔比在百分之十以下。如吳孟達20萬(片酬最高的主演),趙今麥(韓朵朵)片酬五萬,屈楚蕭片酬十萬,劉慈欣稿費3000元,吳京負六千萬。

也就是這部電影有3.15億是用在搭景和特效上的。這又是什麼概念?

《火星救援》成本1億美元多一點,減去馬特·達蒙高的嚇人的片酬(幾乎是全球前十名),落實下來的特效和道具成本應該和《流浪地球》差別不大(找不到具體數據)。而前者是拿到了成噸的奧斯卡提名,所以相比之下並不是特效不行,只是缺少往特效上砸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