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怎么找一个字的重心,重心在一篇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致虚守静5


字的重心是很重要的,自古以来受书家所重视,孙过庭书谱中说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也就是告诉我们,初学书法的人,以平正也、重心平稳为主。可见,平正是基本功,也是人们对书法的初级审美。在具有平正的基础上才可以追求更高的审美。如其又云:“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字的重心是什么呢?重心说白了就是笔画的聚集中心。它不是字几何中心,而是“重量”的中心。平时所说的重心靠上就是指笔画在上部聚集较多,也就是上部比较重。

重心不稳表现在偏上,偏下,偏左,或者偏右。这时候就需要调整重心以获得平衡。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前面所说的“重量”,指的是人视觉上的比重,并不是物理上的物体质量。因此我们在要根据人对重量的视觉感受来调整。一般来说,倾侧、粗细、虚实都会给人以不同重量的视觉感受。例如,黑色竖条纹的衣服显着瘦,白色的横向条纹就会显着胖,这都是一种视觉假象。而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老师们总会说写横时候要“左低右高”。但是,很少有老师说为什么?纵观历史,书家们横画的左低右高是普遍的。其实,这就是人在视觉上更能接受左低右高,这种角度更符合人的视觉审美。

重心不但在一个字中很重要,同样在一篇文字中,也需要讲究重心的平衡。成篇的字不管是以点、线或者以面进行营造变化,但那都是局部的变化,最终的整体是和谐而平衡的。章法不也就是先制造矛盾,再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过程嘛?





一品刺客


重心这个概念在古人的书论中是没有的,重心一词是近人提出的一个概念。古人不讲重心,但讲结字规律。重心的概念是把一个字写的紧凑好看,结字规律也是为了把一个字写紧凑好看。道理和意义是相通的。

至于如何找到一个字的重心,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单个字的重心一般都在字的中心,所以重心就等于中心。这种说法用米字格表达。

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字的重心并不在中心点,因为一般的字在中心点位置一般都是空的,既然是空的又何来重心。所以说字的重心在九宫格的四个交叉点上。这种提法来自于启功先生。

貌似九宫格的说法更加合理一点。不过也有例外,九宫格交叉点上针对有些字也是空的,如大、人、十等字。所以我觉的,如果非要讲字的重心,就要因字而异了,不可一概而论。以此推广出去,关于字的重心这件事就站不住脚。还是古人结字规律更科学更全面一些。

重心的作用不外乎是让一个字有支撑点,不东倒西歪,这一点,用好了结字规律自然就可以避免。关于结字规律,如《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就很好。掌握了这些结字规律,就不用再去研究什么重心的问题了。


水滴国学


书法中怎么找一个字的中心,一个重心在一篇作品中起着何作用?

每个字都有重点笔画,那么如何找到每一个字的中心,用语言很难叙述,一般偏旁都是每一个字的副笔画,那么剩余的就是字的中心笔画。有的偏旁在左侧有的在右侧。还有独体字,中心自然好找到,也有左右侧有偏旁,比如平衡中的“衡”字,这个字的中心则有最好找到。总之书写的时候可以仔细的观察,习久了则有熟知此规律,一般临帖的时候,按照古人结构的布白,都是合度的。



那么找到字的中心对与一个字的结体有着很重要作用,那么一篇作品由这些字字组合的,每一个字的布白好坏影响着整个作品的布局,尤其是楷书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时候字的结构,要根据书体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体,例如隶书的结体蚕头燕尾,笔画书展,与楷书有些许变化,草书的结体力究欹侧使转之能。行草亦是如此,偏正关系的处理,达及抑扬呼应的作用。



因而结体的规范是楷字,规整有中矩。而现在的书者习练魏楷则有了不同的结体布局,显得字体朴拙又活泼。变化中姿态万千。字的中心亦乃随着书写的自然而落下重笔。顺势而有变化万端。

总之学习结体中心,需要具体情况而定夺。自然而然,与整篇作品达到和谐就会有了合理性。若此就有了以美的形态融会贯通于布局之中。


狂喜淡墨a


要理解书法中字的重心,首先要弄懂什么才是字的重心?

有学者提出:重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量的分配的产物,而不是物理或几何上的点。书法中所指的重心与物理或几何的重心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物理或几何的重心对书法并没有什么帮助。

《现代汉语词典》中重心的解释为:[名]①物体内各点所承受的重力产生合力,这个合力作用点叫作这个物体的重心。

个人浅见认为上述两点结合起来为最佳观点,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也就是说每位书法家作品中字的特点所形成的重心都有不同;楷、草、行、隶、篆、魏碑体等重心各有侧重、各有不同,而且一幅书法作品每个字的重心要受到通篇安排与分配,要上下左右前后呼应、照顾、协调,尤以草书、行草最为显著,行书、隶书依次之;楷书有点不大;魏碑体、大小篆体主要掌握住每个字的重心,通幅作品的重心就有了。

在行书、楷书、行楷中前后字的重心字型安排不能机械的讲求单字重心,比如“甲由”,追求单字重心就会在一条平行线上,缺乏灵动的美感。

不能照顾上下左右的关系是书法初学者常犯的通病。初学者讲究字的重心往往居中居正,对量分配均匀,显得拘谨、幼稚。比如“重”字,初学者通常会左右对称,两侧对等,写成的字重心会在中线上,这样写的字太过中正,不够灵活、多变。

成熟的书学者更高级一点的会把字的重心移到偏右偏上位置。这样写出的字就显得成熟、大气。

大师级书法家则讲求的是字的动态中的平衡,也就是终级重心。这里不做重点说明。

从字的结构分析,上大下小的字形不可逆;左小右大的字形也要留心,要体会字形的结构,结构掌握后,笔画到位了,重心就稳定了。

重心在一篇书法作品中能起到什么作用?一个字有重心,一篇书法作品同样有重心。它会起到支撑和画龙点晴的作用。凡是书法结字都要求稳、有重心,拿行草为例,看起来飘逸、灵秀、酣畅淋漓,其实非常讲究章法布局,有些作品看起来歪歪扭扭,可是重心很稳。

书法单字要懂得造字眼。有字眼的字才显得灵动有看点。何谓字眼?是字中字体疏密与空间的组合关系。俗称字眼留白。必须加强字形间架结构与留白的关系处理,它包括收放、大小、长短、宽窄、向背等,这些关系是构成字眼的要件。结字是书法元素的没有定式的组合,也就是造字眼运动。《圣教训》是结构造型的大师和典范,是谋略中的奇谋,是平正中的绝险,它每个字都有字眼。

谋篇布局要有书眼。有书眼的作品才神采飞扬、大气磅礴,才能品味十足、格局恢宏。不同地方疏密相间、各有侧重所衬托出来的留白就是书眼。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掌握通篇的量的分配,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大小、浓淡等必须搭配好,要用书写上的律动,成就书法作品的交响!











雲一朵


书法中,一个字的重心通常在主笔上,有的也表现在某个点画上。如果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个别字失去了重心,那就是一幅不成功的作品。书法创作是有讲究的!

上图中的“灵”字,重心就很稳健。

上图中的“时”字,重心也是非常稳健的,特别是草圣张芝写的“时”字,不但重心稳健,而且还有艺术性。

上图中的“人”字,重心都是稳健的。

上图中的“小”字,都是书圣王羲之所书,同为“小”字,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变,字的重心都是稳健的。

上图中的“大”字,都是出自书法大家之手笔,其重心都是突出的,也是非常稳健的。

字的重心不稳,就是书法中的硬伤。所以说,我们在书法创作时,一定要注意字的重心的处理,否则,就会出现一些有失重心的字,影响整幅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还有就是要处理好字与字,行与行,上款与下款之间的呼应关系。

上图为头条网友的隶书作品,整幅作品中的字,重心都是稳健的,而且章法布局比较合理,墨色也变化。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字的重心通常是视觉意义上的重心。并且一幅作品中并不是所有的字都出于相同的重心,这种重心的变化对于一行字,字与字之间的处理关系有关。甚至有的字左右偏旁部首都各自有一个重心,而且相同一个字由于处于不同的位置或因上一字的重心关系问题也会不一样的。所以说书法的重心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也是那样述说的。不过无论如何变化,也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在其中,万变不离其宗。

常规的字的重心就在米宫格的中心偏上一些,大约在视觉的黄金分割线(点)上。实际上不同风格的书法,可能会不一样,比如启功先生的书法,基本上有四个黄金分割点,基本的字的重心也可以安排在那四个点的位置。当然我们分析字形的重心时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上图是几何物体的重心,书法的重心一般偏高一些)




如欧阳询的“九”字的重心就在米宫格的竖中分线偏上一点


毛主席的“准”字的重心明显更偏上。



在如欧阳询的“饮”字,虽然都是楷书,但四个字的重心都不在同通一个位置。




书法中字重心多处理成不平衡下的平衡整状态,就像下图中的瓶子的重心处理。亦如“称子”的重心问题。


书法上的重心和几何物理上的重心是不一样的,很困难进行量化。基本上可以按照启功先生的黄金分割法进行分析,对于传统书法的重心分析主要靠经验和自己的视觉感受来决定。当然也可以借助九宫格或米宫格来分析。














至于重心的作用问题,一是从技术上追求字形的变化和精气神的提升,使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一种势态,同时和相邻的字保持和谐共处,不至于相违。二是从审美是保持通篇作品的灵动活泼。三是从章法构成上保持作品风格的和谐统一之中见变化。


翰墨书道


书法在书写过程中,重心是首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在书法研究过程中,我们都会觉得正草隶篆行,书写的格式,内容,文字的布局字体的结构变化大小,线条的曲折变化都是有规律有节奏的进行着,书法中的章法沿袭上千年之久,古今文人墨客都以将书法艺术发挥极致,书写到了最高境界,这些历史书家各个都是出神入化的演绎着书法不同形式,其中一点都是整幅作品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浓重焦淡,逆侧顺躇,仔细观察无论是哪一个字都不是孤立的,都有重心,打个比方,比如“一”字,从起笔至收笔若要这个字稳定下来,必须要处理好一字的重心,再如“川”字简单的字也不是不考虑重心的每一笔的线条,长短,粗细,浓淡,布局,都会围绕着重心而书写,要不然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就没有了,杂乱无章,临摹书法,学习古人的书写方法可以减少走上弯路,结合字帖的内容,慢慢体会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领会书法的艺术特点,不盲目的误解误读古今书家的作品,真正的领会重心,意义,对书法爱好者来说真的是很重要。


九龙山閑人


每个字的重心支撑点不一样,左右结构的靠平衡,上下结构重心中间,右有折勾:重心在下折:‘袁,展’字重心左下边的竖勾拉往右边一些立地,‘颜,解,辨,种’字本来重心就平衡,‘风,甩’字的横折右弯勾的左前段‘乙’是重心,‘每,鸟,’字下面的勾往左移些到中心落地,‘花,化’字下面左边一竖往下移或右部上移,就象芭蕾舞蹈演员,怎样去平衡重心更持久一些看去人舒坦样。


竹林堡人


简而言之,重心即字的中宫部分,要紧凑外部适当放射。。。每个字的重心稳固关乎整篇章法合理性。


茌山于明


一个字的结构中心和文章的结构中心,需要具体情况而定夺。自然而然,与整篇作品达到和谐就会有了合理性。若此就有了以美的形态融会贯通于布局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