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款钻地弹道导弹东风-15C究竟有多强?

我是妙女郎


老实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目前我军很多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都是保密的,更不要说东风-15C这种敏感度比较高的武器。

根据目前网络上流传的资料,东风-15C在近程弹道导弹中具有三方面的特性,即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侵彻能力强。东风-15C的最大射程达到700千米,这一数值领先于目前大多数近程弹道导弹,能够在远程火箭炮和东风-11/15近程弹道导弹与东风-3、东风-21等中程弹道导弹之间在火力覆盖范围上形成衔接。

图注:美国空军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投掷GBU-57A/B巨型钻地弹

从命中精度来看,东风-15C的圆概率误差值约为20米~15米,据称改进后能达到10米以下。相比之下,最大射程300千米的MGM-140陆军战术弹道导弹(ATACMS)圆概率误差值仅为100米,而“伊斯坎德尔”圆概率误差值虽然能达到2米,但射程只有480千米。

而作为钻地弹的东风-15C,其侵彻能力自然是看家“绝活”,其圆锥形弹头的钻地深度达到60米以上,其特殊材料和外形的弹头能确保攻击坚固目标时弹头不变形、不熔化,因此其侵彻力在当代弹道导弹中可谓首屈一指。

图注:BU-57A/B巨型钻地弹命中目标瞬间,可穿透60米厚的普通混凝土层或40米厚的中等硬度岩石

同时,东风-15C的弹头装药量高达1吨,在狭窄空间内引爆时其杀伤力相当可观,这能确保东风-15C在攻击地下目标时确保足够的杀伤能力。可以说,东风-15C是一种各方面性能都居于近程弹道导弹前列的武器,即便不考虑其钻地能力综合水平也非常不错,钻地型弹头的采用则使其具有了其他武器难以替代的作用。


军机图


东风15C射程约700公里,主要携带常规弹头,总体上属于一种战役战术级别的公路机动中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它是从我国八十年代末期研制的东风15导弹上发展而来的,它之前最令人吐槽的问题就是精度,后期通过匹配卫星制导和末端雷达制导,精度已经可以与美国最精锐的潘兴2导弹相媲美。与其他改型的东风15相比,东风15C因为采用了特殊的长径比钻地侵彻弹头,已经不仅仅限于打击敌方地表目标,更能在千里之外对敌方地下掩体工事进行点穴式摧毁,实乃目前威慑力最强大的东风快递之一!


(东风15C进行测试)

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曾经构筑了大量的地下工事以求抗击美国强大的空中打击,然而美军从六十年代起为了攻击苏联的陆基导弹发射井就开始了钻地弹的研究,到九十年代初发展出GBU(宝石路炸弹)和JDAM(杰达姆炸弹)两个系列的精确制导钻地炸弹。在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的GBU28激光制导钻地炸弹已经能够贯穿6米厚的混凝土层,多国联军正是借此轰炸了巴格达北部的奥塔基空军基地总指挥所,从而使伊空军群龙无首,最终在海湾战争中沦为丧家之犬!


(美军巨型钻地弹测试)

正是认识到钻地弹在未来作战中的巨大优势,我军从九十年代起也开始了这方面的追赶,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基本掌握了钻地侵彻部高强度材料和智能引信技术!而与美军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优先发展钻地炸弹,而是首先将钻地弹头匹配在了东风15弹道导弹之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珠海航展展示的国产钻地弹道导弹击穿多层混凝土楼层画面)

主要是当时我空军力量与周边国家特别是美军存在代差,一旦发生战争,即使依托陆地机场和地面防空系统支持,仍然很难取得优势,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战斗机和轰炸机是很难抵近到敌方目标上空进行炸弹投掷的,因此发展射程远且突防能力强的钻地弹道导弹可以取得不对称作战优势!随着大量新锐战机的服役,我军空中作战力量快速增长,战时制空权已经不完全被敌方所垄断,因此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中,我们也能逐渐发现国产钻地航弹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天戈”1000公斤激光制导钻地炸弹)

那么回归正题,东风15C到底有多强?首先第一个强的就是其侵彻战斗部,该型战斗部采用了高强度耐高温钨合金外壁,外形设计为大长径比的低阻流线型。与美军最强的MOP巨型钻地弹13.6吨的巨无霸体格相比,东风15C的战斗部只有1吨左右,而钻地弹钻地性能主要取决于落地时的动能大小,东风15C如此的小体格是否当得起岩石粉碎机的称号呢?
(美军MOP钻地航弹)

与MOP巨型钻地弹依靠重量砸地的风格不同,东风15C走的是速度突破流,因为弹道导弹的优势就是从弹道最高点俯冲直下,因此再入段速度可以高达数十马赫,即使因为精确制导的要求需要减缓下落速度,东风15C战斗部在落地瞬间仍然能够达到5马赫以上的极速!而对比MOP炸弹最快1.5马赫的落地速度,东风15C无疑一骑绝尘!所以在重量相差十余倍的情况下,东风15C依靠速度优势,动能与MOP相差只有两倍左右,对比MOP高达60米的混凝土钻深,保守估计,东风15C最低也可以达到20米钻深!


(我军钻地弹实弹测试炸出的坑)

除了钻深大,要做到有效打击地下掩体工事,还需要精度做支撑,而东风15C在这方面也是极为突出的!早期的东风15精度只能打到百米级,后期改进了制导系统的东风15B圆概率误差在30—50米左右,但是要保证有效的弹头侵彻角度和攻击范围较小的高价值目标,这还远远不够!东风15C在东风15B的基础上继续加装了北斗卫星制导以及图像匹配制导和末端主动雷达制导,将精度提升到了米级!根据解放军报报道,在2016年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王权海曾经带领发射组打出了分米级别的成绩,创造了东风15C有史以来的精度纪录!可见东风15C精度之高早已经超过的他的前辈潘兴2地地导弹,千里之外打窗户洞已经不是梦!

(美军钻地弹采用激光制导,精度惊人!)

而东风15C最后一个强大之处就在于它的载具!目前东风15C所使用的是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泰安特种车有限公司研制的HTF5451型45吨超重型火箭导弹运载车,在2014年该型车曾经在青藏高原的测试中连续翻越唐古拉山、风火山、头二九山三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雪山,创造了国内超重型导弹运载车的纪录!正是因为该型运载车的高原性能突出,因此东风15C也借此实现了全域、全地形部署,威慑能力进一步提升!
(东风15C上高原)


军武吐槽君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东风-15C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一个高速侵彻动能战斗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地战斗部。东风-15C的战斗部外形为细长圆柱体,其弹头长度约为2.5米,直径500毫米,战斗部重量大于800公斤,材料为钨合金,命中精度约为15米~30米。东风-15C七百公里左右的射程可以覆盖朝鲜半岛、日本冲绳、印度北部和西北部、越南北部和台海地区,再加上我国高端武器白菜化的风格,东风-15C虽说不是那种用来“洗地”的大路货,但来个几百发还是没问题的,如此的战力再加上恐怖的数量,的确够把那些躲在地下的敌人永远留在那里。

当然,数量只是让美军吃惊的一个方面,最让其感到不安的还是东风-15C上的那个高速侵彻动能战斗部。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帝一家掌握高速侵彻技术,但东风-15C的出现打破了美国人对此项技术的垄断。根据对国内科学期刊刊登的《动能攻坚战斗部对混凝土靶侵爆效应研究》、《高速深侵彻过程测试关键技术的研究》、《某型动能侵彻战斗部典型头部形状对侵彻性能影响》等论文的内容分析,可以推测出东风-15C的钻地性能绝不亚于美军使用的,可以钻透60米以上土地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地炸弹MOP,所以说东风-15C是全球最先进的钻地导弹毫不为过。

即便抛去高速侵彻动能战斗部,就拿导弹本身而言,实际上东风-15C依然是世界最先进的导弹。由于受中程导弹条约限制,美俄均不能发展射程在500~5500公里之间的导弹。所以近些年来被俄军吹的神乎其神的伊斯坎德尔,弹重其实也只有3.8吨,射程400公里上下,而东风-15弹重超过6吨,射程超700公里,无论战斗部重量还是射程都远超伊斯坎德尔。而世界上其他能发展此类导弹的国家,小兵兵以兵格担保他们的导弹性能绝对不会超过东风-15C,否则你让小兵兵去马路上裸奔小兵兵都毫无怨言。如果你们要问小兵兵为何如此有信心,其实只要你们听到这几个国家名字就会洞悉真相。

这些国家中三哥的技术应该说是最强的,好吧这真的不是黑三哥,和朝鲜、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比三哥真的可以算是出类拔萃了。但即便是技术最好的三哥,虽说比金三元帅家导弹直接在发射架上爆炸强,但动不动就做布朗运动的导弹,即便三哥心再大神油威力再强也遭不住。至于伊朗,他的导弹技术还是从金元帅手里买的,能强到哪去?而巴基斯坦,嗯如果说巴基斯坦的导弹技术是我国输出的,小兵兵认为那也绝对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是防御性武器,完全符合基本法。

所以东风-15C无论在钻地战斗部还是在导弹本身,说是全球首屈一指都毫不为过,战力自然非同一般,更何况东风-15C在我国的同类型导弹中还不是最先进的,东风-16、东风-26等更为先进的导弹都已经出现,下至日本全岛上至美国关岛,都将被东风导弹覆盖,小兵兵还听说关岛上B-2的机库很贵,再加上超贵的B-2,要是来他一发钻地弹…就绝对赚大发了。当然,以上都是小兵兵的意淫,东风系列导弹其实只是送快递用的,大家千万别当真。


每日点兵


既然东风-15C是钻地弹道导弹,那么它的作战目标就是经过加固的机库,掩体下方的指挥中心,弹药库等高价值目标。从东风-15C弹道导弹的性能数据中可以看得出来,它的射程只有700公里。如果部署在东南沿海,可想而知其作战对象是谁了,众所周知的事情就不在叙述了。

东风-15C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在1米以下,只有如此高的命中精度,才能对那些高价值目标展开精确的打击。要知道某岛的最远处距离不超过700公里,可以说该岛上的所有目标都在东风-15C的射程之内。而东风15-C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由极高,完全可以和巡航导弹相比了。而巡航导弹对加固的目标难以到达有效的摧毁,这就完全可以让东风-15C出马,以其极高的穿透力,穿过加固层在目标里面爆炸。




美国GBU-57巨型钻地弹的侵彻深度为60米,其在接触地面时的重力势能E=mgh=14亿焦耳,而东风-15C落地速度为5马赫左右,其动能为E=1/2mv²=14亿焦耳(两者数据粗略计算)。可见东风-15C最终的落地动能和美军的GBU-57的侵彻深度几乎一样,也会达到60米左右。足以对现有的加固型目标展开精准的攻击。


现如今,很多国家都将指挥中心,弹药库,战斗机建立在地下,或者是经过混凝土加厚的机库中。常规武器根本摧毁不了这些坚硬的外壳,只有使用钻地弹,才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所以说,东风-15C弹道导弹在战场上有巨大的作用,诸如机堡,弹药库,地下指挥中心,弹道导弹发射井,都是东风-15C弹道导弹的打击目标。


江山何沉




中国的东风快递,那在世界上也是叫得响的。而东风15-C这款导弹,它是东风15导弹家族系列的,换句话说,该款导弹是从东风15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东风15导弹是中国第一种正式装备的战役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射程大概是在600-700公里左右,当然刚研制出来时该导弹的精度还不是很高。但是很快中国就对该导弹进行了升级,所以慢慢就出现了东风15系列导弹,东风15-B、东风15-C等。

东风15-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地弹”。这种导弹具有一个高侵彻能力的动能战斗部,当然中国研制这款导弹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一些比较难缠的周边国家的。从这款导弹的射程我们就可一看出来。那这款东风15-C导弹的 实际钻地效果如何呢。


东风15-C导弹射程大概还是600公里左右,战斗部重量大约500公斤,内装高爆炸药,发射精度误差大概是15-30米。而且这款导弹是世界上第一款钻地型常规弹道导弹。美国曾经对该导弹的实际钻地能力进行过评估,美国人估计这款导弹大概的实际钻地效果是能突破钢筋混凝土12米。但是,真的只有12米这么简单吗?

当前美国目前正式服役的战斗部有7种,而美国大型钻地弹的投掷高度在1万米左右,致使导弹着地的速度一般可以达到500米/秒左右,而据资料,东风15-C着地速度可达到6马赫,也就是每秒2000米,这种速度是非常吓人的。当然这些更多的是理论上的速度,如果在实际作战过程中,我想其速度也不会差太远。

由于东风15-C的精度比较高,而且着地速度比较快,装药量大,因而其钻地效果肯定非常可观。


阿尔法军事


实事求是的说,“东风–15C”近程弹道导弹(射程700公里)并不是世界上首款“钻地式”弹道导弹,在它前面有美军的“潘兴Ⅱ”型中程弹道导弹和我军的“东风–15B”近程弹道导弹,“东风–15C”只是目前侵彻地层能力最深的弹道导弹。


已经根据《美苏中导条约》销毁了的“潘兴Ⅱ”型导弹,它的弹头采用“双头锥”设计,就是在弹头主锥体上再加一个头锥(图片中银白色部分),小前头锥采用高硬度“镍钴合金钢”制成,可以穿透花岗岩层、500标号水泥混凝土...这类加固型“硬目标”。根据测试“潘兴Ⅱ”弹头可以穿透30米的混凝土层...也就是说它当年要打击的就是苏联深地下掩体、指挥所、地下弹药库...之用。
我军“东风–15B”导弹的头锥也采用类似的设计,“双头锥”弹头由于形状细长、尖锐,加上高精度具备深度侵彻能力和对岩层、坚固混凝土层有剪切功能,当导弹进入到末端攻击时在6~8马赫的高速度下(重力加速度会产生极大的动能),深入地层的效果犹如一柄大锤砸钢钎一样!

1990年代后随着各种型号的钻地航弹出现,以前那种在30米地下的“地堡”已经不安全了,有能力的国家开始往更深的地层下构筑重要的军事设施,多山脉的国家则选择更厚山体将其掏空修建山体防御设施...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将更深处的军事目标摧毁,就需要重新设计弹头外形。
“东风–15C”弹头外形与“东风–15B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双锥体”设计改为“钝头圆柱”型设计,外挂上看像一颗大号的子弹,类似“长杆穿甲弹”外形。

“双椎体”设计虽然尖锐,但是在钻地过程中由于三角椎体型状,进入到地下之后尾部所受到的阻力会很大,同时岩层(混凝土)会360°对弹头施以向心挤压力,在阻力和挤压力的作用下弹头的动能被削减很厉害!从目前来看“双椎体”弹头至多可以侵彻到30米深的地下,打击更深的地下军事目标的能力以显力不从心,所以设计阻力小的弹头势在必行!


我军新型钻地弹头的打击效果。侵彻深度至少有40米。
弹坑壁非常圆滑平顺,说明

弹头的动能极大!能更快速的击穿岩层,并且弹头阻力也很小。

“东风–15C”弹头头部呈钝型,这样在触地的一刹那弹头受力较为均匀,不会出现“尖锐体”瞬间接触到稠密介子后容易产生翻滚的现象(这种现象和小口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时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一旦进入到人体后出现翻滚的道理差不多)而且“东风–15C”弹头的后半部呈圆柱体上下一致,这样进入到地下后阻力会很小,整个弹头受岩层向心挤压力是一样的...所以“东风–15C”可更深的打击地下目标。
“东风–15C”导弹只是战略火箭军里的一个小不点,比它先进的弹道导弹我军还有许多型号,


而且它目前配置的是常规弹头,重量约一吨左右不算是大型弹药,战斗部装药也不是很多,对于它来说让较少的炸药发挥出最大侵彻效能,唯有利用科技手段重新设计弹头的外形。

精确制导化战争时代除了个别目标需要大重量的弹药摧毁外,弹药已经开始往中小型化发展,怎样利用科技手段使中小型弹药去摧毁大型目标,是摆在各国军事科技人员面前的课题,我军目前来看这方面做的很好。


皇家橡树1972


我是齐奥尔科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东风-15C曾在国内著名军事杂志《兵器》的2013年第11期正式亮相。

东风-15C导弹待发状态图片

而在此前,东风-15C多有传闻。美国兰德公司资深分析师罗杰·克利夫曾认为,解放军弹道导弹主力是采用固体燃料的东风-15系列,它包括3种型号:东风-15基本型射程为600公里,可携带 500公斤常规弹头,命中精度为150~500米;改进型东风-15B和东风-15C射程均超过1000公里,命中精度提高到30~50米。为增强东风-15的打击力,中国还开发出多种新型弹头,包括子母弹头和钻地弹头。

东风-15C的最大特别之处是该型导弹的战斗部,这是一个成拉长圆柱体的侵彻战斗部,这个战斗部长约2至2.5米,是目前已知解放军导弹中最大的,这种侵彻战斗部主要用于对敌方掩体、钢筋混凝土加固的永久工事、地下设施和地下指挥中心进行钻地打击。也就是俗称的所谓“钻地弹”。

东风-15C曾在央视的相关报道中一闪而过

从该导弹的外形来看,该型弹体前部的细长弹头类似与美国的“潘兴2”导弹。所以,外界普遍认为东风-15C也采用了类似的合成孔径雷达制导方式以提高精度。相关报道显示,东风-15A短程弹道导弹均采用中国国产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把落点的精度提高至 10 米范围内,但射程仅有 1000 公里,相信还配有钻地弹头。

对比东风-15A,不难推测出,东风-15C应该也是采用国产的北斗导航系统,其精度至少不低于东风-15A的10米范围内的精度。


齐奥尔科夫


如图,《兵器》的封面,没有明说此种导弹型号,也没有解释细长的战斗部做什么用的。细心的军迷很快发现不久前《解放军报》的一篇报道,来自“百发百中旅”一级军士长王权梅的事迹,当年执行发射任务,称达到了分米级别,打出了此型导弹最佳精度。此事一出,国外媒体很快大波轩然,并称,这就是传说中的东风-15改型东风-15C,因长出一个大长径战斗部,美军命名为“钉子”,并说它的侵彻强度超过了BLU122(可穿透9米混凝土)。是否这样?网友们经过对公开报道资料研究,得出的结论并非如此。东风-15C战斗部近1吨,末端速度有超5倍音速,即1700米每秒,以其直径0.5米来计算,其最大钻地深度当在25米以上,钻透混凝土在12米以上,这真是厉害了我的东风-15C,1000公里内,什么样的掩体,地下指挥部,经得起它这么折腾?

试比“炸弹之祖”

美军MOP,号为“炸弹之祖”,编号GBU57,全重13吨,全长6.5米,战斗部直径0.8米,从万米高空往下扔,着地速度为每秒440米,可打穿60米的岩石山体。如以落地动能计算,MOP达到了13.7亿焦耳,远不及东风-15C的20.8亿焦耳,那当然,如果我们有需要,将弹重和弹径进一步加大,整合在东风外卖和什么岛快车上,能量将是十分惊人的。美军如今拿MOP当宝,属于其隐身轰炸机B-2的标配,此前不久还做了轰炸实验,好大的动静哟。

一发入魂

依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论,在国际上,东风-15C当是射程最远,打击最凶猛,精度最高的近程弹道导弹无疑。分米级,当然是最精确的打击,而且是钻地打击。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能量,使用的材质不一般,据悉为厚壁钨合金,装填的是高爆炸药,是不是也不确定,只是猜测罢了。公开报道,GBU-57侵彻弹头使用了贫铀,弹体用的高强度合金钢,为了钻透坚固的岩层和加固混凝土,不在材料上用心,是办不到的。我们依然。


魂舞大漠


按照中国火箭军的战役理论,高精度的中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SRBM),是对敌方空中优势的非对称反击手段,甚至在失去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这种导弹也可以对敌后大纵深目标进行有效打击。在战争开始阶段,中近程弹道导弹可以对敌方指挥所、兵力集结地、交通枢纽、机场等目标进行突然的大规模打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可成为争夺空中优势的手段之一。作为地对地打击的多面手和火力突击主力,中国的东风-15导弹先后进行了多种改型,安装不同的制导系统和战斗部,不仅成为火箭军的有力武器,而且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打击力最凶猛,精度最好的近程弹道导弹。

以前,总有军事专家和媒体认为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优势只是火力反应速度快,但存在价格昂贵、精度较差的缺点,尤其美军一直以来对中国火箭军的打击力度不屑一顾,认为中国火箭军一个导弹旅的一百多枚东风15导弹,也只不过相当于几架F15E攻击机挂载数十枚卫星制导炸弹的威力。原因是美国人认为即便是东风15的精确制导改进型,圆概率命中误差CEP也要高达30米左右,远不如卫星制导炸弹5米左右的精度,所以要精确打击敌方目标,需要发射更多的东风15导弹。这种自大的想法到2016年戛然而止,这时美军惊讶的发现,中国东风15导弹的改进型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能够在600公里射程外实现一米以内的精确狙杀。

据2016年7月29日解放军报,报道我火箭军某“百发百中旅”导弹旅一级军士长王权海先进事迹时提到:“2013年9月,王权海作为士官指挥长带领发射架奔赴高原,执行发射任务。他们精确占领阵地,准时点火发射。此次发射命中精度在分米级别,打出了同型号导弹的最佳精度。”到2015年,该旅发射的导弹实弹达到第100枚。

从报道配发的图片和文中细节来看,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王权海发射的是东风15C钻地弹道导弹,该型导弹达到分米级命中精度,意味着钻地毁伤效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东风15C导弹是一款钻地弹,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弹头换成了拉长圆柱体的侵彻弹头,可对机库、地下掩体、指挥中心等目标进行钻地打击,是解放军新一代的杀手锏。

早在2006年,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就发现中国正试验一种与众不同的近程战术地对地导弹,这种导弹是早已大量装备解的东风15型短程弹道导弹的改进型,具有一个外形怪异的大长径比战斗部,美军为这枚导弹起了一个绰号——“钉子”。在2006至2013年间,有该导弹的消息被陆续披露,各国军方发现中国将东风15这种不太精确的短程弹道导弹,改进成为一种能够执行精确打击,并且在世界上首创使用常规弹道导弹精确打击钢筋混凝土加固目标技术的导弹。目前尚未发现世界上有其他类似型号,所以可以说中国的东风15C导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钻地弹道导弹。

2013年的《兵器》杂志首次刊登了东风15C导弹待发状态图片,其发射车已经更换为泰安公司的45吨级运载、起竖、发射三用车,该底盘是我军新一代四轴重型越野卡车。

东风15C导弹射程为600~700公里,拥有一个细长圆柱体的战斗部,弹头长度为2.5米,直径为500毫米,战斗部重量大于1000公斤,材料为厚壁钨合金,装填高爆炸药,命中精度的圆概率偏差(CEP)为1米~10米。

东风15C导弹是世界上首枚精确制导型钻地弹道导弹,在战时能够发挥弹道导弹反应迅速、突防能力强的优势,以精确打击和侵彻能力,摧毁敌加固机堡,永备工事,地下指挥所等坚固目标。可以与中国空军的钻地航空制导炸弹配合作战。

对于东风15C导弹的钻地深度,各国军方都有不同的猜测,美国军方认为东风15C导弹的打击能力相当于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GBU28钻地炸弹的BLU122战斗部。该弹长7.6米,弹径356毫米,重2268公斤,配备BLU122战斗部,可侵彻9米深度的钢筋混凝土,按照量纲-侵彻深度比值为25(X/D=25,其中X和D分别为侵彻深度和弹径)。通常在钻地弹研究领域,把侵彻深度弹径比值50定义为先进钻地弹的标准,例如美国GBU-57A/B超级钻地炸弹,因其13吨的重量被称为“炸弹之祖”,炸弹长度6.5米,战斗部直径0.8米,可打穿60米钢筋混凝土或40米中等硬度岩层,侵彻深度弹径比值高达75。

东风15C导弹的战斗部直径应为0.5米,以BLU122战斗部侵彻深度比值为25计算,东风15C导弹只能打穿12米厚度的混凝土,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可以从国内的一些基础研究得出结论,在2000年至2004年前后,中国国内发表了大量的钻地战斗部研究论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力学所和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单位关于《先进钻地弹概念弹》、《深钻地武器的发展及其侵彻》等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中国力图以超高速侵彻来解决钻地弹道导弹战斗部重量不足,无法到达美式亚音速重力钻地弹侵彻深度的缺陷。

美国大型钻地弹的投掷高度在10000米左右,其着地速度为每秒440米,按照动能公式,13吨的GBU-57炸弹落地时的动能可达13.7亿焦耳。如果东风15C弹头重量为1吨,末端达到6倍音速,也就是每秒2000米,那么这种弹头落地动能为20.8亿焦耳,远远超过GBU-57。

中国在2004年彻底掌握了超高速钻地武器的所有技术,实验研究的战斗部速度从1200米/秒至1700米/秒,采用钨合金六花瓣厚壁弹体设计,侵彻深度弹体直径比值在50以上。东风15C导弹的弹道末速在6马赫左右,为了进行精确制导和突防,还需要拉起减速机动和进入末制导,这时导弹的速度将降低到5马赫,也就是1700米/秒,以战斗部直径0.5米计算,按照上述单位侵彻深度弹体直径比值在50以上的研究成果,东风15C的最大钻地深度应该大于25米,这意味着东风15C导弹能够打穿大多数国家的重要防护目标,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导弹战斗部爆炸时产生巨大破坏力,所以对命中精度的要求不高。但实际上,钻地弹的命中精度是越高越好。因为钻地导弹在命中目标时,往往需要姿态最佳,即导弹与目标掩体呈一定角度,才能使战斗部发挥最大效能,取得最佳毁伤效果。这个角度称之为侵彻角度,而要保持最佳侵彻角度,就需要导弹有较好的命中姿态和足够的命中精度,这也就是提高该型导弹命中精度的重要性。

东风15C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在钻地武器发展上,已经在部分领域走到了美国前面。由于大幅度的增加了命中精度,使得中国近程地对地导弹的精度跨入分米级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下一步将发展速度更高,侵彻深度弹径比值超过75,穿透钢筋混泥土厚度超过60米,与美国GBU-57A/B超级钻地炸弹水平相当的钻地武器。

未来的“冲绳外卖”——射程1200公里的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以及“关岛快车”——射程5000公里的东风-26中远程导弹,也都非常有可能应用这种超高速钻地战斗部。

这些钻地型导弹,可以对中国周边700~5000公里范围内的关键目标“一发入魂”,实施精确钻地打击,全方位覆盖第一和第二岛链的大部分国家与地区,其威慑作用十分明显。


科罗廖夫


东风-15导弹是我国军工部门研制的中近程弹道导弹。其设计于1987年,自90年代起开始列装解放军导弹部队,曾参加1999年国庆大阅兵。而在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又公开了东风-15导弹的新改进型东风-15B,这种导弹比起原版东风-15的命中精度有了巨大的提升。该导弹采用了卫星制导方式,命中精度达到50-150米,射程为600公里。

而对于最近出现的东风-15c该导弹的头锥形状与东风-15和东风-15B相比更细,导弹长度也有所增长。东风15-C与他的同族最大区别之处在于该导弹装备的侵彻战斗部,战斗部长约2.5米,这种侵彻战斗部其本质就是钻地性能极强,任务主要用于对敌方掩体下重要的军事设施进行钻地摧毁。

钻地弹顾名思义,是专门用来摧毁地下敌军重要设施的弹头。它的结构由导弹本体、侵彻部两部分构成,本体可以是巡航导弹、也可以是弹道导弹或者现代常用的制导炸弹。而这次中国曝光东风-15c钻地弹道导弹作为世界上首款钻地导弹,可以对中国周边700千米内的任何敌军目标实施精确的钻地攻击,其对于敌军战略要地的威慑作用显而易见。700千米的攻击范围,利用我国的广阔领土,可以包含日本冲绳地区,九州岛、印度首都新德里、越南北部都在其攻击范围内。

对于侵彻弹头本身,其材料必然使用特制高强度合成钢或是硬度更高的合成金属材料,这种特制材料可以提高弹头密度和硬度,以便于击穿敌方多层加固措施摧毁核心。因此这款导弹也装备了延时智能引信,这种智能引信不仅要承受得住撞击时的巨大冲击,还可根据加速度不同穿过空洞和掩体防护以及多层工事掩体,并在最适当的深度引爆战斗部。钻地弹头由于直捣核心的特点,其装药量对高爆炸药的要求相对较低,但钻地弹的爆炸强度仍然是对方设施不能承受的,具有极强大的破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