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也要下跪?"方丈机智答8字,化险为夷

说话是门艺术,话说得漂亮,不仅能得到他人的喜爱和赞赏,甚至能化险为夷,救自己一命。有人要问了:"有这么夸张吗?"。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一个和尚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避过一场死劫的。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

故事发生在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当时的统治者正是"布衣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这个人,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中的奇迹,也是后世尊崇的"励志家"。他出身十分卑微,生在贫穷的农民之家,没有任何能帮助他的人和势力,却硬生生靠自己的努力逆袭成开国之君。这种经历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来说,算得上极具传奇色彩了。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是因为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而生在乱世中的穷人家,可不是简单的事,在他十几岁时,父亲则因为得了瘟疫却无法得到治疗而去世,大哥和母亲也在不到半个月内相继而死。

其实,朱元璋深知自己家人的死亡,在某种意义上,和官吏有着很大的关系,可自己却连埋葬家人的棺材钱和土地都没有。朱元璋从那时起就十分憎恨官吏,发誓要报仇。但是报仇的首要条件是活着,为了活下去,他跑去附近的皇觉寺当了一个小和尚,希望能够混口饭吃。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

初到寺庙时,方丈仔细端详了一下朱元璋说出一句令朱元璋终生难忘的话:"你相貌奇特,日后定会成为不凡之人,你今天能来,说明你和佛祖有缘!"于是方丈就将朱元璋留了下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与寺庙的缘分就一直就没有断过。

不久后,寺庙里也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朱元璋为了能够吃上饭,就和师兄外出化缘。在化缘的过程中,朱元璋走遍天南地北,大大地开阔了眼界,结识了许多英雄豪杰,也因此有机会参加了起义军,最后成功为自己的父母报仇雪恨,推翻了元朝,在1368年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

从贫民到九五之尊的人生经历,让朱元璋更加珍惜自己的帝位,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虽然对百姓还不错,但他也渐渐养成了凶暴残忍的性格,只要是不利于维护自己统治的,不管什么人或什么事,他都能做到杀人不眨眼,因此大臣们都生怕得罪了他。

1378年,距离朱元璋开明称帝已经过去了十年,朱元璋突然想起自己在寺庙的日子,于是便心血来潮带着若干随从前往少林寺参拜。不过拜佛需要下跪,而自己是九五之尊,怎么能轻易就下拜呢?可是不下拜的话,世人又会说他不尊敬佛祖。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

于是,朱元璋便问了少林方丈:"朕也要跪吗?"这句话中杀气腾腾,方丈一旦没有答好,那自然就少不了一场杀身之祸。好在方丈头脑灵活,便恭恭敬敬地说了8个字:"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

古代中的"见"通现在的"现",意思就是说,朱元璋现在位居万人之上,相当于人世间的佛祖,而所拜的佛都是过去的佛,哪有现在的佛跪拜过去佛的道理。

朱元璋听了后非常高兴,赞赏方丈是有学问之人,并且大大奖赏了方丈,成功化险为夷。而寺庙也因祸得福,不但让少林僧众避过死劫,还得到了重赏,因此这件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

其实在现代看来也是一样的,和老师、长辈、上司相处时不难发现,通常那些嘴甜会说话的人,比起默不作声埋头苦干的更招人喜欢。

有的人会在这方面十分苦恼:自己情商真的很低,不但不能像方丈一样机智对答,连和别人正常交流都困难,一张嘴就是"话题终结者"。看到人家总是能有说有笑,还能升职加薪,自己就只会埋头苦干!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技巧能让你不容易伤害到别人,当你把这些技巧变成习惯以后,你也是高情商的人。而这些都可以在《口才三绝》中找到。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

让你学会赞美,幽默,拒绝。让你内心柔软、懂得悲悯与体谅、懂得换位思考,说话做事能理解他人的处境,体察他人的难处。人际交往,会说话是一种本事,而怎么说却是一门艺术。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

除此之外,还有《修心三不》和《为人三会》,都是提高情商的利器。

董卿:29岁之前读完这三本书,没有你进不了的圈子

三本书一起才48元,平均一本19元,买回去提升自己,自己看完,还可以给家人看,而书籍是一个无尽的矿场,只要你肯挖掘,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