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的书法作品《倪宽赞》, 为何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

l刘祖德


来说一说为何《倪宽赞》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

要了解诸遂良的字,首先来了解一下褚遂良这个人。褚遂良是谁?是给李世民写起居注的人。由于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于是有些人为讨好皇上开始广泛搜集王羲之作品献给李世民,如此一来,难免时常有赝品混杂其中,为了杜绝这些赝品,李世民成立了一个王羲之书法鉴定小组,褚遂良担任书法鉴定小组组长。这么来说,褚遂良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是见过王羲之真迹最多的人,没有之一。显而易见,褚遂良在书法学养方面的功底是极其深厚的。其次,褚遂良的人品是绝对杠杠滴。话说字如其人,见到褚字,你总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李世民对褚遂良的评价是:耿直,博学。李世明驾崩以后,武则天乱朝,褚遂良是第一个站出来大骂武则天的人,当然也因此受到武则天的严厉打击。后世对褚遂良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表达:率直耿亮。

接着说诸遂良的书法。张怀瓘给褚遂良的书法评价是:美人婵娟,铅华绰约。其实不用多讲,就张怀瓘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就“美人婵娟、铅华绰约”八个字,就足以奠定褚遂良书法的优美风格了。褚字的风格经历过一次大转变。褚字前期的风格为二分笔加方笔,后期的字为一、二分笔兼用,曲直兼用。有人戏称褚字前期若少妇之美,后期若少女之美。后期的字由于加入了一分笔,给人的感觉更加清纯。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褚字都是优美的,这一点无可辩驳。

褚遂良《倪宽赞》局部。


水滴国学


褚遂良的楷书为唐楷重要代表之一,后世评价比较高,近年慕习的人也多。

公认属于褚遂良亲笔的楷书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等。褚氏早年师法虞世南和欧阳询两位前辈,又参入了不少北碑笔意,形成了《伊阙佛龛碑》清劲刚逸的风格;另一名碑《孟法师碑》更为成熟,欧体用笔的精严,虞世南结字的宽大,结合甚妙,少了些戈㦸森严之气,多了些文人的清澈舒雅,此碑也算是楷书入门的上乘选择,在历代楷书中有相当高的地位。《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则是褚氏晚年风格,此时的褚遂良对二王书法的鉴定可谓唐朝第一国手,最权威的专家,其吸取二王书法妙理,以行书笔意写楷书,凤仙起舞、鹤鸣金殿,出入二王而自成一家,谢家公子,太乙仙姑,得二王流丽畅达一面,空灵秀雅,人见人爱,把唐楷水平推上了一个新高度,跃然为楷书一等一的写手。

学习以《雁塔圣教序》为代表的褚遂良晚年书风,要用笔轻巧,使转鲜活,内气定力平稳,笔画间凤凰落枝头、银钩展亮翅、彩旗炫校场,似瘦实腴的提按细节,都要掌握到位;字形中宫收紧,墨色可略偏浓,方显秀而不弱,通透而有雅正之气。这一切对初学者来讲其实是很高要求了,不太好掌握,一不留神,气短力孱,细软病恹,终归东施效颦,不忍直视。所以,初习书法者似不宜从《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入手。

但是,后来习褚体者留了两件“伪好物”给世人,成为褚体临习入门的上佳之物,一是《大字阴符经》,二是《倪宽赞》。这两件书法作品均非出自褚遂良之手,乃后人所为,这从明代开始已经基本确定。《大字阴符经》深得褚体之神韵,用笔洒脱多姿,行书笔意纵逸多变,轻重浓淡,对比鲜明,使转游走间透出深沉练达之气,然而褚书流丽典雅的一方面《阴符经》没有发扬,此书用笔有些地方略显粗糙草率,求变之中间有刻意之嫌;《倪宽赞》则反之,得褚书的中正娴雅、秀美大方,却失诸变化不多,呆板局促,结体上取欧阳询的地方明显,很多字型偏长。从书艺的境界功力上说,《倪宽赞》比《阴符经》要差一些,两书合看,书艺均未达到褚遂良亲笔的境界,区别是多方面并且明显的。

不过也因如此,《倪宽赞》更适合初学者作为接触褚体的首选帖子,因为它变化不多,用笔结体都非常规律,章法也简单,工整而有生气,又避免了褚遂良原书学习容易力弱气短的陷阱。《倪宽赞》是楷书中优美秀雅书风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对初学者是个较好选择,不过鄙人又总认为不及在颜柳入门楷书为正。练过颜体,得颜之沉厚坚韧,回头再学褚体也未为迟,且保险有嘉。一开始就习褚体,我不十分看好。

2019.5.31








南山阳


古代的法帖很有意思,真伪之争似乎是常事,连《兰亭序》都有“兰亭论辨”,其他法帖就可想而知了。


《倪宽赞》也是如此,董其昌认为其作者是褚遂良,但徐邦达先生则认为是伪作。不过从风格上看,《倪宽赞》与褚遂良其他作品有共通之处。

不管作者是不是褚遂良,《倪宽赞》毫无疑问都是一部经典法帖。

一、其主要特点是:

1、用笔精到、流便。起笔势足,行笔气息凝注,中锋凝实又婉转流畅,收笔沉着稳健。

2、中宫稍紧,四周开放,间或舒展主笔,轻盈潇洒。

3、用墨极为讲究干净的对立统一。墨色似涩还润、似润还涩,线条质地感丰富而独具特色。

二、临习要点:

1、此帖有些细线,容易写得飘忽轻软,临习时要举重若轻,虽细却力鼎千斤,不可轻飘而过。


2、此帖线质丰富,临写时调墨要适当,蘸墨要适量,不可忽干忽湿地变化。

3、此帖“似涩还润、似润还涩”,效果独特,临时时要选择合适的纸张,不可过于光滑。

4、此帖意境含蓄,出锋锐利的不多,但并不显萎靡气象。其原因在于笔墨精妙,含而不发。

临写时要有笔意,运笔到位,含于线里,若有若无,而不是明显的外露。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关于褚遂良的《倪宽赞》, 为何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笔者有以下观点:

流传至今的褚遂良墨迹《倪宽赞》、《阴符经》是否为褚遂良真迹,学界尚有争议。笔者认为《雁塔圣教序》更具有代表性。

褚遂良57岁时书的《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个人成熟风格的代表作。结构偏方,疏朗开阔,字姿态空灵婀娜,却又排列匀称安稳;用笔方圆互用,运用行书上下连带的笔势以造成顾盼有情的点画;线条精美,轻重变化多端,富于弹性。历代对此碑赞赏备至。褚遂良将“二王”帖法融人铭石楷书,开始脱离南北朝至隋以来碑刻楷书的影响,《雁塔圣教序》用笔的提按轻重转折细腻流动,形成自己不同于欧、虞的风格,引领了初唐妍媚多姿,刚柔相济的新书风,改变了当时书坛上以欧阳询瘦硬为主的书法风格。

把《倪宽赞》、《阴符经》和《雁塔圣教序》作一比较。《大字阴符经》用笔洒脱多变,行书笔意姿态纵逸,浓淡轻重,对比强烈,但有些地方用笔略显粗糙草率,求变对比过大;初学者不易把握。《倪宽赞》则反之,中正娴雅、秀美大方,却显得变化不多,有些呆板局促,结体上取欧阳询的地方明显,字型偏长。再看《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书风,用笔轻巧,使转鲜活,气定平稳,其巧妙吸取二王法理,以行书笔意写楷书,空灵秀雅,把唐楷水平推上了一个新高度。《雁塔圣教序》是介于《倪宽赞》、《阴符经》之间的作品,既有空灵秀雅又不失端庄大气。在褚遂良书法优美风格上更具有代表性。

另外,褚遂良书法之所以一直影响后人至今,主要是其在当时改变了书坛以欧阳询为主的书法风格,创造了空灵疏朗优美的新书风。


伴月谭书画


褚遂良书法作品“倪宽赞”,为何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

褚遂良唐代著名书家,其楷书别具风格,崇晋韵,其《倪宽赞》,是他最优美的书作。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深为父友欧阳询的器重,书法追求晋法,遒劲温婉,丰美富艳。自成一家,其章草也是妙品上乘。

古记载,临摹右军书,丰艳雕刻,成为当时所尚。但是缺失自然。

从楷书“倪宽赞”的用笔也是一种优美笔运,以韵味取胜,美丽之态势,遒劲,简散,成为唐代之广大教化主,媚趣横生,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清劲俊逸,有欧阳询的书法笔意,知其一笔一钩一捺有千斤之力。



瑶台婵娟,之称的褚遂良书,为当今楷书的模范,若要写出翩翩笔墨,学褚遂良书。一点也不妄虚。


狂喜淡墨a


很喜欢褚遂良的字体,比起所有楷书来说,褚体灵动秀丽,变化劲俏,很有特色。但是,就倪宽赞来说,多了一些程式化,就是说,它比褚遂良还褚遂良,有的东西,越像越有假,有人说倪宽赞不是褚遂良所作,我也持怀疑态度。对不起。


Amanda78361395


非常喜欢褚遂良楷书。《倪宽赞》相传是褚遂良所书,也是褚书不可多得的墨迹本,其字体势方圆兼施,婀娜多姿,笔法丰富,变化多端,灵动洒脱。是学习楷书很好的字帖。


一笑随缘


这个根本就不是褚遂良的作品!!和阴符经对比,功力和笔法都差远了!十万八千里!


状元郎教育曾明祺


诸遂良的楷书很好,值得学习。


連起工作室


笔法全面,细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