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想暂停征税,帮老百姓渡过旱灾饥荒,奸臣却告诉他:没必要


唐德宗想暂停征税,帮老百姓渡过旱灾饥荒,奸臣却告诉他:没必要


自古至今,每当国家遭遇灾难的时候,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他们迎难而上,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为伟大的事业而奋斗,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之中,从而青史留名,令后人崇敬和仰望。

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作为朝廷重臣,在国家受灾时,他不仅不去救灾,反而欺上瞒下,让灾情雪上加霜


唐德宗想暂停征税,帮老百姓渡过旱灾饥荒,奸臣却告诉他:没必要


1.偷奸耍滑,干完坏事就跑路

李实,道王李元庆(唐太宗李世民之弟)的四世孙,根正苗红的唐朝宗室。由于出身高贵,他无需寒窗苦读和科举考试,就直接被推荐做官。他又善于伪装,喜欢阿谀奉承,连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和宗室名臣李皋都很看好他。

李实曾经担任江西府判官、蕲州刺史,后来李皋赴任南东道节度使,李实就赶紧跟过去,想浑水摸鱼捞点好处。贞元八年(792年)李皋去世,李实紧接着被授予军需官的职务。他看这是个肥差,就大捞特捞,经常克扣军饷,引起士兵们的强烈不满。没多久,群情激奋,李实看情况不对,怕被哗变的士兵们乱拳打死,所以趁着夜色用绳索出城,赶紧跑路


唐德宗想暂停征税,帮老百姓渡过旱灾饥荒,奸臣却告诉他:没必要


2.罄竹难书,欺上瞒下造惨案

李实回到京城以后,不仅不悔过,反而倒打一耙,向唐德宗哭诉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唐德宗信以为真,然后更加宠信他,对他委以重任,官职一升再升,做到京兆尹(首都的行政长官)。

在唐朝,御史这个官职因为监察国家、遏制贪腐,所以地位崇高。按照惯例,京兆尹在外面如果碰到御史,是应该回避以示尊重的。有一次李实驾车出门,在路上刚好遇到御史王播,李实素来骄横惯了,不肯相让。而王播认为李实不尊重自己,也杠在那里。李实气坏了,赶紧跑到皇帝面前告状,大肆污蔑王播。唐德宗听信了他的话,将王播贬为三原令。后来还有几个人不小心得罪李实,也这样被他诬陷而遭到处罚。李实漠视法纪,最嚣张的时候,他甚至公然威胁礼部尚书,要求给自己的20多个亲信升职。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天下遭遇大旱,全国四处受灾,粮食严重减产,民间哀嚎遍野,饿死者不计其数,就连京城也未能幸免,饥荒严重。有大臣把事情汇报给唐德宗,要求尽快救灾,同时给老百姓免税(在古代,赋税是百姓最沉重的负担,占到收成的很大比例),帮助他们渡过饥荒。否则,老百姓不仅没有吃的,还要交皇粮,肯定没办法过日子。

唐德宗想暂停征税,帮老百姓渡过旱灾饥荒,奸臣却告诉他:没必要


唐德宗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有减税的想法,就把自己信任的李实叫过来,问他受灾情况。李实对灾情了如指掌,他只要如实禀告就好,不需要为老百姓说多少好话。但李实却告诉唐德宗:“我去了解过了,虽然有旱情,但是不影响秋天的收成,粮食产品还是有保证的,免税没必要。”唐德宗听他这么说,就打消了免税的念头。老百姓由此更加艰难。

劝皇帝不免税就算了,李实为了贪污,反而给百姓增加更多的摊派任务,加倍收取钱粮上来,多出的这些,一部分落入自己口袋,一部分交上去取悦皇帝。百姓们没有办法,只得把自家的房子和快要播下的种子都卖出去,补齐税款。许多人家因此而流离失所。

民间有个卖唱的艺人成辅端写诗讽刺时局:“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硕伍米,三间堂屋二千钱。”大家对此深表赞同,纷纷传唱。李实听闻以后,跑到唐德宗面前说:“这个低贱的卖唱人竟然敢讥讽朝廷,这是对您的大不敬!”皇帝一听怒了,唱作人成辅端因此被杀。

李实之恶,罄竹难书!


唐德宗想暂停征税,帮老百姓渡过旱灾饥荒,奸臣却告诉他:没必要


3.天不惩奸,侥幸逃脱罪责

这样一个恶贼,却能身居高位,享尽荣华富贵,实在让人气愤。

唐德宗去世以后,唐顺宗继位。唐顺宗是个仁慈的皇帝,疾病缠身还能体恤百姓,他深知强行加征和威逼缴税的危害,所以严令禁止此等行为。

李实却作威作福惯了,丝毫不懂得收敛,继续他的恶行,甚至变本加厉,强征20万缗,百姓变得更加穷困。史书记载,李实在一个月之内,就因为强行征税而杀死数十个无辜的百姓,他甚至叫嚣:“就算打死你们,也没什么问题”,实在触目惊心。

唐德宗想暂停征税,帮老百姓渡过旱灾饥荒,奸臣却告诉他:没必要

这时候在唐顺宗的支持下,朝廷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参与的改革),执政者对李实的恶行愤概不已,所以将他贬职为通州刺史(大概是顾忌他的身份,投鼠忌器不敢杀他)。

老百姓听说李实贬职,都欢呼雀跃,大家都准备好石头、瓦片,想等李实经过的时候,用这些东西好好招呼他。李实这次又探听到消息,所以他再次趁着夜色跑路,不然肯定被打成猪头。

后来李实受到特赦,被允许返回京城,而他在回京的途中去世。联想到他恶贯满盈,这样的结局,实在太便宜他了!

唐德宗想暂停征税,帮老百姓渡过旱灾饥荒,奸臣却告诉他:没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