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典故:雲英未嫁

*含義:暗喻人非常有才華,但卻時運不濟,鬱郁不得志。

*典故人物:羅隱、雲英

*前話:這是一個讀來讓人心塞的故事,讓不才帶領大家夢迴大唐,看繁華一場,看賺得英雄盡白頭的太宗長策。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科舉制

唐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和現在的公務員考試類似。考試分不同科目,想參加考試的人可自行報名,不必像以前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那般非得有人推薦。科考有常科和制科兩種。常科每年舉行,制科則看皇帝心情隨時下詔舉行。因此,想要成為國家公務人員,能吃上“皇糧”,就得將重點放在常科的考試上。

常科考試主要分為“明經”和“進士”兩大類題型。“明經”即填空題,比如人之初的下一句是什麼?在河之洲的上一句是什麼?就是考死記硬背的,非常簡單,只要用功,就一定能過,所以有“三十老明經”的說法,意思是說,你三十歲考過了明經,已經算歲數很大了。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另一個“進士”考試相對來說就難多了,它有點類似申論,是考寫作能力的,非常重視你的文筆辭藻及觀點對策,比如對於抖音視頻的流行,你怎麼看?或者寫一首詠《王者榮耀》的詩,所以叫做“五十少進士”,意即五十歲考中了進士也算年輕了。

那麼別緻的問題來了,都是科舉考試,大家都去過“明經”好了,為什麼非執著於那麼難考的“進士”呢?因為在大唐,過“明經”做不了大官,只有中“進士”,才能獲得當官的資格,才能有日後鹹魚翻身,鯉魚躍龍門一飛沖天,改變命運的可能,才能有機會實現人生髮家致富妻妾成群的抱負理想。所以,唐朝的讀書人,都為了考進士而發奮努力,畢竟那時的平均壽命只有二十九歲,怎麼也得在掛了之前,給自己一個交代不是。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進士一年的名額只有三四十名,比號稱最殘酷血腥、錄取率最低的國家公務員考試還要野蠻和不講道理。很多莘莘學子,在考進士這條路上幾乎搭上了自己的一生。就像我們的主角,才華橫溢的倒黴憤青羅隱,考了十多年而不中,號稱“十上不第”,最後在五十五歲那年心灰意冷的選擇了放棄,與科考兩兩相忘於江湖。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詩佛王維

既然講到了羅隱終身不第的悲情失意,那有沒有一次就中狀元的年少成名的幸運兒呢?答案是,必須有啊!

列位看官猜猜在人才濟濟的唐朝這個人究竟有可能是誰呢?

是寫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唐最有才華的詩仙李白嗎?非也!非也!李白是商人家庭出生,而商人和商人家庭的孩子是不被允許參加科舉考試的。意不意外?服不服氣?商人家庭到了宋朝才能參加科考哦!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寫有“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詩鬼李賀也不能參加科考,因為他父親的名字裡有“晉”這個字,和“進士”的“進”字同音,觸犯家諱。何為家誨?封建時代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說話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都不可直接說出或寫出,叫做“避諱”。皇帝和孔子的名字,全國共同迴避,謂之“國諱”。長輩的名字全家共同迴避,謂之“家諱”。不走運的詩才冠絕的李賀被寫有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以“家諱”為由打了小報告,從此一生不能參加科考,二十七歲即憋屈而終。封建社會的禮法如廝霸道和泯滅人性,讓人不免唏噓。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美少年陳子昂考了三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王昌齡三十歲得中進士,不算年輕;“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皇室後裔劉禹錫雖然考了一次就高中,但卻不是狀元。

賣了這麼多大詩人的排比關子,就是為了突出下面這位人物在科舉考試中的特殊,好了,現在公佈答案。這位前半生極走運的寵兒就是和李白同一年出生的詩佛王維。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的說法,可以和李白杜甫這種千年一遇的稀有品種一起排名,足可見其才學和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詩壇的崇高地位。詩、書、畫、樂樣樣精通的帥哥王維情商還很高。他在科考前通過“岐王宅裡尋常見”中的“岐王”的引薦,得到了當朝公主的賞識。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這位前半生極走運的寵兒就是和李白同一年出生的詩佛王維。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的說法,可以和李白杜甫這種千年一遇的稀有品種一起排名,足可見其才學和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詩壇的崇高地位。詩、書、畫、樂樣樣精通的帥哥王維情商還很高。他在科考前通過“岐王宅裡尋常見”中的“岐王”的引薦,得到了當朝公主的賞識。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那是一個與青春和慾望有關的日子,精心打扮的王大帥哥在岐王帶領下前去唐玄宗一母同胞的妹妹九公主玉真公主的府上參加轟趴(home party)。風度翩翩、氣貌不凡、白衣白袍的花美男在人群中極為顯眼,引人注目,公主立刻就注意到了他。開放開明的大唐女人一點不害羞的張口就問“這位郎君,我們好像在哪兒見過,你記得嗎?”王維見公主流波飛轉,含情脈脈的神態,頓感自信心爆棚,看來顏值爆表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啊!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好像那是一個秋天,夕陽西下。你美的讓我不敢和你說話。”王維狂拽炫酷的用富滿磁性的聲音積極的回道。

九公主在美少年大膽真誠直白的誇讚下心花怒放,不免格格嬌笑。

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的王維不想錯失機會,於是見機行事,馬上拿出準備好的琵琶,為公主獻上了一曲他自己譜的《鬱輪袍》。

《鬱輪袍》甫一彈出,那優美的音調就令滿座賓客為之動容,玉真公主更是極力讚揚“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杜甫)。賞!”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察言觀色的岐王又錦上添花的在旁美言道:“摩詰(王維的字),不止善於音律譜曲,詩作更是當世一絕。”

公主拿過王維呈遞上來的詩作看過之後讚歎不已。

“拙作不足為奇,鄙人與當今那些進士及第的才子相比,實在雲泥之別。”王維以退為進的說道。

“摩詰不願意去考今年的進士,真是可惜!”岐王適時的補充道。

“這卻是為何?”玉真公主眨巴著大眼睛詫異的問道。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公主不是推薦張宰相的弟弟子遠為狀元了嗎?摩詰志在折桂,只好明年再考了。”岐王訕訕的悄聲說道。

公主不以為然的對王維笑道:“以你的才學,只管去考,有我九公主的推薦你不會被埋沒的。”

果然,在公主的全力舉薦下,高富帥的王維年僅20歲就一舉進士及第,而且還高中“狀元”!成為全國公考第一名,這一紀錄,在當時可謂空前絕後。和王維同一年考試的還有落第的時年三十九歲的孟浩然,兩人考場相識,成為忘年之交,王維還曾為孟浩然作畫。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而被王維擠兌掉的張宰相的弟弟子遠只能屈居其後了。張子遠即張九皋,開元盛世最後一個名相張九齡的弟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張九齡所寫。他還曾建議唐玄宗處死彼時尚未發達的“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但玄宗以與人為善,以德服人的理由自以為是的拒絕了張九齡的提議。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雁塔題名

王帥哥的童話故事僅此一例,無法簡單粗暴的複製。大部分的書生還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走著漫漫科考路。比如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際的詩囚孟郊,常年在京城復讀苦學,考了一年又一年,導致家徒四壁。他時常望著打著補丁的衣服,回想家鄉的美好日子和坐在門口為自己縫衣服的老母親,然後眼泛淚花的吟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哎!如今成家立業,方知父母養家餬口的難處和男人人到中年的壓力苦悶。

始終沒有放棄、意志堅定的孟郊在四十六歲那一年,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考中了進士,並寫了那首著名的《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其揚眉吐氣之情可見一斑。因而晚唐詩人趙嘏(gǔ)又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的詩句。意即天下英雄均為進士虛名所累,耗費一生心血去博取所謂的功名,而再沒有多少人對江山感興趣了,太宗皇帝這個舉措有效的維護了統治階級的利益,使天下間有才學的人都去考取進士,為一個虛名而耗費了一生的才智。

當然,科舉考試有一個弊端,即答卷不糊名,你的大名赤裸裸的展現在考官面前,這就有了作弊走後門的機會。比如考官一看,柳宗元,這不是柳侍御史的公子嗎?才二十一歲就寫的一手好詩文,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中了!寫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柳宗元的才華毋庸置疑,這裡只是舉個名人的例子來對比說明。柳宗元的好友德高望重的太學博士吳武陵,動用個人關係在考試前將官宦世家出身的杜牧所做詩文舉薦給主考官崔郾(yǎn),使得杜牧二十六歲第一次科考即高中進士前五名,有機會覲見皇帝。而這種暗箱操作的不公平行為喚為“行卷”,在唐朝非常盛行。反觀“小李杜”的另一位,即出身貧苦的李商隱雖然和杜牧齊名,但科考遭遇卻天差地別。由於沒人舉薦,苦無“行卷”之門,在考了近七八年後才得中進士。

但總之,科舉制畢竟讓出身寒門的學子有機會進入仕途,甚至出將入相,對比九品中正制已經算是重大的進步了。

再說中了進士的新科貴人們,都要大開party歡飲慶賀,這個大party號稱曲江探花宴。科考在每年一月份進行,二、三月份公佈榜單,那時的長安已經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甚是爛漫。進士榜單放榜張貼於禮部的南院,人們俗稱為“南宮告捷”,榜頭豎貼著四張黃紙,稱做“金榜”,上面用淡墨書寫"禮部貢院"四個大字,然後以下便是新科進士名單。書生們若見到自己榜上有名,就可以參加曲江園林的party了。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同時參加party的還有主考官、公卿貴胄及其家眷,就像名利場中的各種慈善夜晚會,很多人各懷心事,將這個聚會當成一個展示自己、結交權貴的機會,權貴們也各取所需找尋自己的目標,完成一場場的凡俗交際。

宴會必須要有各色的櫻桃,因此曲江宴也被稱為"櫻桃宴"。宴會上,進士們把裝了酒的杯子放在曲江水面上,酒杯隨水而流,流到誰的面前停下來,誰就拿起杯子飲酒作詩,然後還要請兩位最年輕英俊的進士去花園裡採摘名貴的花草,分給各位進士佩戴。由此宴會也叫“探花宴”,採花的人叫“探花使者”。曲江宴飲並不是一天了結,有的時候甚至可以從三月初一直延續到仲夏。

有一年,曲江宴會結束後,進士們紛紛到慈恩寺遊玩,當他們來到大雁塔下面的時候,一個進士喚作張莒(jǔ)的突然心血來潮,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大雁塔下面的石壁上。不料此舉引得其他文人紛紛效仿,大家也都爭相在石壁上鐫刻自己的名字。就像遊人都喜歡在長城等名勝古蹟上刻下“狗剩到此一遊、鐵柱愛春花”之類的語句一般,證明自己曾經來過,曾經牛掰閃閃過!

這個做法以後便漸漸形成了一種習俗,凡是新科進士曲江宴會後,都要來到慈恩寺大雁塔,選派一位書法漂亮的進士,把大家的名字、籍貫和及第時間題在石碑上。這些人中若有人日後做到了卿相,還要將姓名改為紅色的硃筆書寫。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唐朝的書生都把參加曲江探花宴和雁塔題名看作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和其他十六個人一起考中進士,他是其中最年輕的,當時才二十七歲,所以他非常得意地在詩中寫道:“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名落孫山

和春風得意的進士們形成鮮明落差的就是那些不第秀才了。其中又以羅隱最為顯眼,第一,歲數大,已經五十知天命的年齡了;第二,特別醜,不是如白開水般寡淡的普通相貌;第三,才高八斗的長安城中人盡皆知,卻又得不到賞識。十足十的天涯淪落人。

名落孫山的羅隱孤獨的坐在一顆垂柳下,望著遠處曲江邊上的燈紅酒綠,不免感傷的吟道:“憔悴長安何所為,從此悽惶未可知。”在長安混的這般落魄的憔悴鬼樣子到底是為了什麼?以後漫長的日子還不知道有多苦楚悽慘呢?由此可見其因落第帶來的巨大的無奈心酸和頹廢傷感。羅隱的遭遇,讓不才想起了那些懷揣著夢想的為了可以活得更好的痛並快樂的在北京街頭啃著麵包,住在沒有窗戶的幾平方米小屋中執著堅持和奮鬥著的北漂們。誠如汪峰那首《北京 北京》裡面唱道的:

“人們在掙扎中相互告慰和擁抱

尋找著追逐著奄奄一息的碎夢

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

我在這裡活著也在這死去

我在這裡祈禱 我在這裡迷惘

我在這裡尋找 在這裡失去

北京北京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去

我希望人們把我埋在這裡”

名落孫山的羅隱當然不甘心離去,他還在做著最後的掙扎嘗試。這裡引用名落孫山一詞其實有點早了,因為名落孫山是宋朝的時候才有的詞彙。

話說宋朝有一個口才出眾、幽默風趣的讀書人名喚孫山。某一年,他和隔壁王大叔的兒子王鐵柱一起進京趕考。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金榜的倒數第一名,但仍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王鐵柱,卻沒有考上。孫山回到故鄉。王大叔便來問他兒子鐵柱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唸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名”,泛指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的,叫做“名落孫山”。

*乞丐骨聖旨口

羅隱緣何考到了五十歲還不能金榜題名呢?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是幕後黑手的伎倆還是別有隱情的無奈,下面,敬請關注每天此時不才頻道《羅隱的科舉之路》讓我們跟隨不才的筆墨走進一個落地才子的內心世界。

羅隱,原名羅橫,十次不第之後怒改為隱。他出身寒門,父親早逝,和母親相依為命。羅隱小的時候聰明伶俐,出口成章。在他四歲左右的時候某天和小夥伴到城隍廟附近玩,羅隱發現城隍廟裡的菩薩會站起來衝自己微笑,回到家中的小羅隱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聽老輩人講,只有看見真龍天子,菩薩才會微笑起身迎接,難道我兒是皇帝命?第二天,將信將疑的母親將兩個雞蛋偷偷放到了菩薩的腳踝頭,然後讓羅隱再次來到城隍廟,她自己則躲在暗中查看。果然,小羅隱一進廟,兩個雞蛋就咕嚕嚕的滾到了地上,這說明菩薩確實站起來了。怪不得我兒子這麼聰明機敏,原來是天子啊!將來要有大出息的啊,我們的苦日子總算沒白熬!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羅隱的母親高興壞了,以前受了鄰居那麼多的窩囊氣,讓他們狗眼看人低,有眼不識泰山,等我兒子出人頭地的那天,讓他們腸子都悔青。王鐵柱昨天罵我兒子沒有爹是一遭,春花不借我米還嫌我是寡婦又一遭,劉大媽笑話我衣服打補丁一遭......母親坐在灶臺前,一邊敲著燒火棍

一邊不住嘴的發著牢騷。灶王爺正在午睡,被燒火棍的聲音吵醒,又聽羅隱母親嘟嘟囔囔個不停,於是馬上豎起耳朵聽了起來。可能灶王爺年歲大了耳朵有些背,加上剛睡醒,只把羅隱母親口中的“一遭”硬生生聽成了“一刀”,天哪!這還了得,這個一刀,那個又一刀,如果讓他當了皇帝,孝順的羅隱肯定要聽母親的話把天下百姓都殺光了,到那時玉帝非治我一個知情不報的罪名不可。心急火燎的灶王爺不管三七二十一,急忙上天向玉帝彙報去了。

玉帝聽了灶王爺的小報告後,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下令天兵天將去抽羅隱的龍骨。

霎時間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小羅隱用小手指著天空,十分驚恐的對母親說,“娘,天上好多人,都好凶,他們要來抓我了!”羅隱母親一聽如五雷轟頂,知道這是闖了大禍了,老天派人來收拾他們家了,焦急的母親匆忙間將羅隱藏在了床下面。可是羅隱卻忽然痛苦萬狀的跌倒在地,慘叫連連。母親猜到天兵天將可能是要取掉兒子的皇帝命,就像抽筋拔骨那般,於是馬上讓兒子咬住家中的馬桶邊兒,因為她聽說神仙鬼怪最怕汙穢的東西。小羅隱死命的咬住了馬桶邊兒,如此一來,他身上的龍骨雖然被抽走,一副牙齒卻沒換掉,所以日後他雖坐不了皇帝,但卻保留了一張“聖旨口”,就跟嘴開光一樣,說什麼都會應驗。

比如蘆田村的蚊子不咬人,只叮毛竹,就是源於羅隱某天露宿在蘆田村,蚊子騷擾的他無法入睡,身上也被叮了好幾個大包,奇癢難耐。羅隱氣惱之下金口一開“羅隱蘆田宿,蚊子叮毛竹”。他話音剛落,奇蹟就發生了,蘆田村方圓十里內的蚊子,就像得到了命令似的,都奔著毛竹使勁去了,再也不叮人了。

當然,傳說畢竟是傳說,聽聽權當消遣了。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但真實的羅隱確實也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說話做事和寫文章都直來直去,揭人揭短,打人打臉,從來不留餘地。俗稱為“在瘸子面前說短話”,極度傷人又自傷的毀滅型種子選手。

第一次考試,他的答卷鋒芒畢露,言辭之間極盡嘲諷。主考官邊看卷子邊罵道:又要當官,又瞧不上官場,典型的婊子想立貞潔牌坊,這個極為醜陋、一口土話的狂妄傢伙,從今往後,你就別想在放榜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名字,走好了您吶!

落榜後的羅隱完全沒有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反而在京城裡胡逛瞎遛,看到不順眼的事就寫詩,嬉笑怒罵一番。因為寫詩寫得好,又經常把一些紈絝子弟、達官顯貴罵得狗血淋頭,所以他經常登上微博熱搜,漸漸成為京城裡人人知曉的知名大V。

而徹底斷送羅隱官場之路的是他那張不長記性淨瞎說大實話的“聖旨口”曾出言不遜的得罪過當朝宰相韋貽範。

有一次,羅隱三生有幸的和朝廷大臣韋貽範同乘一條客船。韋貽範在船上對船伕指手畫腳,頤指氣使,羅隱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叫著船伕的名字說:“那是朝中的哪位官!我腳指縫裡夾著的這隻筆,可以頂他們幾個人!”一句狂妄的話把韋貽範氣得怒火中燒,暗中拿出小本本記下了羅隱。後來,韋貽範還經常拿這件事跟同僚們開玩笑,就這樣,羅隱的狂妄之名傳遍了朝廷。從此他被拽進了官場的黑名單,完全斷絕了仕途通道。

*文君當壚(lú)

在做最後掙扎的羅隱老著一張臉皮,將自己的詩文謙卑的送到了宰相鄭畋(tián)府上以求得推薦。真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鄭畋久聞羅隱狂妄囂張的大名,但仔細讀起他的詩來,卻發現字字珠璣,含義遼闊,擲地有聲,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讀到興起,不免搖頭晃腦、嘖嘖讚歎。鄭畋的女兒很少見到父親如斯模樣,不免好奇的討來詩文翻看,“芳草有情皆礙馬, 好雲無處不遮樓。”、“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鄭大小姐只讀了幾首之後,就被羅隱的才情深深吸引,成為了他的一名小迷妹。尤其那句“惆悵佳期又一年”剛巧說到了鄭大小姐的閨房心事,於是她央求父親可否讓這位才子到府上一聚,父親見女兒這般迷戀光景,心中暗忖道:女兒到了適婚年齡,又剛好喜歡羅隱這位才子,不妨就讓他來府上一遭,讓女兒躲在簾後暗中瞧瞧,如若可心,那這樁婚事也就定了。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可天生奇醜又老的羅隱卻讓簾後偷看的鄭大小姐倒吸了一口寒氣,她頓時感到五內俱焚,熱血攻心,從滿懷期望到失望至極,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由於太過刺激差點讓其暈倒。

哎!終不能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那般傳奇唯美,文君當壚與我只是一場夢罷了,想到此處,嬌慣任性的鄭大小姐將羅隱的詩卷全部扔到了垃圾桶裡,再也不讀他的詩了。

那令宰相千金羨慕嫉妒的文君當壚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成都人司馬相如因文采、琴藝、武功三絕而名動天下。臨邛(qióng)土豪卓王孫久慕大名,在家設宴請其做客。卓王孫有一個離過婚的女兒喚作文君的,因為久仰司馬相如的大名而在簾後偷看。司馬相如發覺簾後有一美貌女子後佯作不知,只是不動聲色的用梁王所贈的名琴“綠綺”彈奏了一首《鳳求凰》用來試探。卓文君自小擅長音律,自然心領神會曲中所含情意,又見司馬相如面如冠玉,劍眉星目,儀表堂堂,丰神俊朗,真真是個瀟灑的郎君。芳心暗許的卓文君宴會結束後,乘夜逃出家門,和相如私奔回了成都。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為了維持生計,二人將車馬全部賣掉,買下一家酒店做起了賣酒生意。千金大小姐卓文君親自在壚前賣酒,而司馬相如則穿著圍裙洗滌杯盞。兩個人不懼外面的風言風語和指指點點,反而樂在其中,愈加恩愛,成為一時佳話。後來司馬相如得到了漢武大帝劉徹的賞識,做了高官,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也被後世人所傾慕、嚮往。

*歌妓雲英

羅隱沒有司馬相如的好命,被鄭畋宰相拒絕後的他徹底絕望的離開了長安。

這一日,他來到了故地鍾陵(今江西省)。漫步在街頭的羅隱正自無聊,偶一抬頭,卻忽然看見了不遠處的“萬花樓”牌匾,一霎時,往事一幕幕的湧上心頭。許多年前的春天,進京趕考的他意氣風發的和其他應試的舉子們在歌妓的陪伴下縱情高歌飲酒,肆意暢想著自己美好的未來,可如今呢?依然一身布衣,草芥寒酸。丟人啊!

羅隱正要低頭快步從萬花樓前經過,卻不想被一個嫵媚嬌嗲的聲音給喚住了。

“郎君可是姓羅?”(在唐朝,女子稱呼非親非故的男子為郎君,不要被電視劇給誤導了喲!)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羅隱聽得聲音很是熟悉,急忙轉頭去看,一張豔若桃花的俏麗面龐瞬間映入了眼簾。

“瞧瞧我這眼力,還真的是故人,快進來坐坐。”萬花樓前站著的美女熱情的上前招呼道。

羅隱在明晃晃的日頭下,認出了這個當年萬花樓的頭牌歌妓,好像喚作雲英來著。

“雲英?”羅隱試探的問道。

“嗯嗯...羅郎真個好記性!”雲英職業病發作,嬌羞應道。

“一晃經年,不想還能遇見,我倆還真是有緣人啊!”羅隱發自肺腑的感慨道。

“有緣千里來相會嘛!”雲英邊說邊將羅隱款款的讓進了房內。

看著眼前韶華不再,徐娘半老卻依舊以色侍人的歌妓雲英,羅隱不覺有些傷感。如斯美人,未遇良人,真是可惜,可惜啊!

雲英這邊廂也是暗自觀察著羅隱,這麼多年未見,他還是醜的那麼與眾不同,驚世駭俗。只是,瞧他的衣飾打扮,應該是落魄浪蕩了。

“羅郎至今未登科嗎?”雲英忐忑的試問道。

這句話猶如晴天霹靂震的羅隱肝膽俱裂,你可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莫非歲數大了,腦子也遲鈍了嗎?身為一名歌妓,職業素養在哪呢?怎麼和我一樣揭人揭短,瘸子面前說短話呢?

花千樹下神侃成語典故之“雲英未嫁”—被顏值耽誤終生的大唐才子

本就乖戾(lì)的羅隱於是不鹹不淡的對著雲英脫口而出:“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意思是說,我沒有金榜題名成為名士,你也沒有嫁人啊!大家半斤八兩,都是活的不如意吧!

雖然大老爺們酸一個風塵女子不嫁人有點過分,但其實,這故事背後映射出的是,人們在面對命運時的渺小無奈和對人生如此淒涼的萬千喟嘆。

所以不才有詩云:

雲英羅掌隱清秋,造化蕭瑟總難封。

他年春逢桃李日,南風何必笑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