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被稱為“錦馬超”,他若帶兵打東吳,東吳誰能與之相抗衡?

馬超作為西涼第一勇士,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他的武藝是毋庸置疑的,也曾在戰場中殺得曹操割須斷袍,人也生得俊秀,所以被稱為“錦馬超”。馬超的武藝當然不必說,在三國戰鬥力排名榜上,實至名歸地歸屬於“超一流武將”的隊伍,“前表呂布,後表馬超”,這是曹操說過的一句話。

那假如馬超帶領一支隊伍去打東吳,以他絕世的武藝,孫吳勢力中有誰可以與之媲美嗎?我們來解析一下東吳所能拿得出手的幾個將領吧:

一、孫策

孫策外號為“小霸王”,武藝高,臂力驚人,性如烈火。實際上孫策才算是真實的東吳第一勇士,戰鬥能力應該是排第一。

孫策很早就死了,在他的作戰生涯中一共有過六次拼殺,除開在神亭嶺一戰中與太史慈戰平之外,其他五場作戰所有獲得勝利,敵將統統被他弄死了。因此說孫策的武力還是十分強大的。但與太史慈對決百餘合勢均力敵,表明孫策與太史慈並沒有層級上的差別,也歸屬於一流虎將中的中等偏上。

以那樣的戰鬥能力,想要打贏超一流武將的馬超,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孫策氣力較為大,因此推斷孫策應戰馬超的結果應該是能堅持五十個回合吧。

馬超被稱為“錦馬超”,他若帶兵打東吳,東吳誰能與之相抗衡?

孫策被偷襲

二、太史慈

太史慈能打敢拼,手上一杆大槍神出鬼沒,箭法簡直無敵。事實上人們看看太史慈的戰況就能發覺,他幾乎沒有擊殺過敵人一員戰將,僅僅弄死了一群嘍囉兵。

在《三國演義》的第53回,孫權率精兵兵進合肥市,張遼率軍出城搦戰,孫權“綽槍欲自戰”,太史慈自然不可以看見孫權去送死啊,“挺槍驟馬早出”,與張遼戰到一處,“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從這次作戰能夠看得出,太史慈的戰力值與張遼是在同一水平線,歸屬於一流虎將的中等偏上。那樣的武藝,不必說與馬超打過,碰到龐德、夏侯惇這種強一流虎將都討不上半點好。

馬超被稱為“錦馬超”,他若帶兵打東吳,東吳誰能與之相抗衡?

太史慈

推斷太史慈應戰馬超的結果:四十合必敗,再撐下去,毫無疑問被馬超挑了。

三、甘寧

甘寧稱為“錦帆賊”,是東吳勢力中能拿的出手的虎將。

甘寧是個多面手,水戰、步戰、馬戰每樣都可以,還善使大砍刀、鐵鏈子、雙戟等各種各樣武器,箭法也非常好,技術性全方位。甘寧還是東吳戰況最好的名將,他一共弄死了8個敵將,還受傷了1人,那樣的成績放進哪裡都得以為傲。

甘寧沒有碰到過武藝太強的對手,夷陵城邊與曹洪對戰,曹洪“二十餘合”詐敗而走;合肥之戰中與樂進拼殺,“戰不數合”,樂進詐敗。推論甘寧的武藝不會超出太史慈、張遼等。

馬超被稱為“錦馬超”,他若帶兵打東吳,東吳誰能與之相抗衡?

甘寧

以甘寧的戰鬥力值也抵不住馬超,推斷支撐點四十回合還是能夠的,抽身也不是問題。

四、淩統

淩統是東吳的將二代,在年青一輩中就屬他的武藝非常好了,戰鬥也稱得上英勇。

但膽量歸膽量,整體實力歸整體實力,年青的淩統的確悍英勇鬥,但他的戰況都不理想化,赤壁大戰中被徐晃截住,無功而返;濡須口與張遼拼殺“五十合不分勝負”,但孫權“恐其有畏”,收兵回營,表明在場景上沒什麼優點;與樂進對戰三十合不分勝負。打過幾仗,沒什麼奪得,乃至連勝績也沒有。

馬超被稱為“錦馬超”,他若帶兵打東吳,東吳誰能與之相抗衡?

淩統

因此淩統的戰鬥力值只有歸於一流虎將中較差的層級。以那樣的武藝毫無疑問抵不住馬超,推斷也就是說二十合敗陣的水準。

五、周泰

在東吳勢力中,周泰歸屬於悍猛型的戰將,有過數次英勇突出重圍的主要表現,視死如歸,輕傷不下火線。

周泰最好是的戰況是二十合擊殺沙摩柯,與曹仁有過一次交戰,三十餘合後,曹仁詐敗而走。但濡須口對決中,周泰與韓當聯合夾攻都打但是許褚;夷陵之戰中,關興陣斬了周泰的親侄子,周泰都害怕復仇,反倒提心吊膽地退入陣中躲了起來,看得見周泰的戰鬥力值不太可能太高,毫無疑問小於關興。

馬超被稱為“錦馬超”,他若帶兵打東吳,東吳誰能與之相抗衡?

周泰

推斷周泰應戰馬超的結果會非常慘,能頂十多個回合就會被馬超弄死。

六、韓當

東吳確實找不到好多個能打得了,只能把老大將韓當拉來湊數量。

韓當的武器是一杆鐵脊蛇矛,在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汜水關對決中,以前“戰不數合”一矛挑翻華雄的部下胡軫;韓當的武藝毫無疑問比不上太史慈,最多也即使個弱一流或是強二流的戰將。

以韓當的武藝,若應戰馬超,最多二十個回合就得趕快跑了,再撐下去生命令人擔憂。

馬超被稱為“錦馬超”,他若帶兵打東吳,東吳誰能與之相抗衡?

韓當

除開這幾位,東吳別的戰將真不行,有人會說周瑜、呂蒙、陸遜,拜託各位,這幾位都是做統帥的人才,你們什麼時候見過統帥去衝鋒陷陣的呢?

綜上所述,在東吳勢力中,沒有人可以與馬超相抗。因此不怪乎被關雲長諷刺為“江東鼠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