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克莱默夫妇》是好莱坞一部经典家庭剧情片,讲述了克莱默夫妇离婚及争夺孩子抚养权的经过。这部影片于1979年上映,1980年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内的五项奥斯卡奖,成为当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未来的好莱坞超级巨星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也是在这部影片中,各自捧得自己演艺生涯的第一座小金人。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当年和《克莱默夫妇》一同角逐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还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战争影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科波拉更为著名的作品是《教父》三部曲)。

一部看起来很琐碎的家庭片,何以打败一部伟大导演的宏大战争题材影片?最有说服力的原因是,《克莱默夫妇》有更大的社会现实意义。据说,影片上映后,美国的离婚率大大下降了。

时隔40年再看这部影片,发现它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女性如何拥有自我?男女在婚姻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我们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一、看似和睦的家庭,妻子为什么要出走

克莱默夫妇一家是典型的美国家庭,丈夫泰德是公司高管,收入颇丰。妻子乔安娜在家专心照顾年幼的儿子比利。

但影片一开头已经危机四伏:乔安娜满腹心事地哄儿子睡觉。她向儿子道晚安,也像在和儿子告别。接着她就开始收拾行李。

这时候,丈夫泰德还在公司和上司聊天,公司人都走完了,他才想起该下班了。这时,上司告诉他,公司接下来要把一项重要业务交给他。如果做好这项业务,他就可以升任公司的创意总监了。

泰德的前途看起来一片大好。

但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泰德踌躇满志地回到家,却发现妻子已经准备好行李,要离开他!

泰德马上要面对的不是大好前途,而是第二天手忙脚乱的早餐。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这时观众会不禁产生疑问:老公前途一片光明,儿子可爱懂事,这难道不是很多女人期待的吗?连大文豪巴尔扎克都说,嫁给一个勤奋的丈夫,是女人的幸运!乔安娜为什么还要离家出走呢?

泰德也是这样想的。他说自己每天辛苦工作,赚钱养家,眼看就要成功了。可乔安娜把这一切全给毁了。

故事进行到这里,我们会发现,泰德关心的只是他自己,他的工作,他的努力,他的感受。却没有细心体会一下妻子的心情。泰德甚至责怪妻子的闺蜜,却始终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关于婚姻中女人的出走,在《克莱默夫妇》上映的100年前,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就开始出现。乔安娜和"玩偶"娜拉一样,用出走向丈夫宣布:"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女性在很长时间内,都是男性的附属者。女性被各种习惯思想和势力束缚,有的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更不用说追求自我价值了。

在《玩偶之家》的结尾,娜拉终于冲破了传统男权的枷锁,离家出走。但就像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担心的,当时的社会给予女性的生存空间依然非常狭小,娜拉的结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但100年后,女性的地位已经大不相同。如果把乔安娜比作现代的娜拉,那么,《克莱默夫妇》就是在讲述娜拉出走后的故事。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二、女性走出婚姻后,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

乔安娜义无反顾地离开泰德。当她再次出现在泰德面前时,已经是一名成功的职业女性了。乔安娜此时的年薪,已经超过泰德事业最高峰时的收入!

为什么乔安娜会有这么出色的成绩?

受过高等教育是乔安娜和娜拉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关于鲁迅对娜拉出走后的担心,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鲁迅忽略了一个细节,娜拉有个朋友是职业女性。这位朋友可以帮助娜拉成为一名职业女性。

有人帮忙就能成为职业女性吗?娜拉具备职业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素养吗?养尊处优的她,能经受职场的风雨吗?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鲁迅一生只写过一部爱情小说叫《伤逝》。女主人公子君的命运,好像就是在印证鲁迅的看法。子君在婚姻中失去了精神自我,离开后却郁郁而终。子君不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但她依然无法获得经济独立,所以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自我。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人生有三大绝望",分别是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和不能够有自我。这三大绝望也是女性独立的绝对障碍。有任何一项存在,女性都无法获得独立活出自我。

女性独立,首先要知道自我,然后愿意实现自我,还要有能力实现自我。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乔安娜是幸运的。她知道有自我,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人,而不是靠男人养活的附属品。她愿意有自我,希望在婚姻中和丈夫保持平等。如果不行,她就离开。更重要的是,她有喜欢并擅长的专业,具备获得经济独立的能力和素养,从而能够拥有自我。

《克莱默夫妇》从影片主题来说,是一部宣扬女性独立的影片。但就影片本身来讲,女主人公的戏分却很少,乔安娜的扮演者梅丽尔·斯特里普最终捧起的小金人,是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但影片把镜头主要聚焦在男主人公泰德身上,不仅没有削弱影片的主题,反而更凸显了女性的重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三、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不只是女性要解决的难题

Facebook的首位女性董事会成员、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曾说过,每次接受采访,媒体总会问她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她非常讨厌这个问题。为什么男性成功人士从来不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克莱默夫妇》中,丈夫泰德的经历告诉人们,男性同样需要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乔安娜离家后的第二天早上,泰德和儿子手忙脚乱,把厨房弄得一团糟也没做好早餐。而在影片结尾,父子俩已经能够非常默契地共同完成,并享受一顿完美的早餐了。

在这个过程中,泰德付出了事业上的代价。为了照顾孩子,泰德经常迟到早退,在工作中频频失误。结果不但到手的项目没了,最后还被公司解雇,失去收入来源。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所谓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泰德刚失业,前妻就起诉要儿子的抚养权。没有收入的泰德为了不失去儿子,不得不降低要求,先找到工作再说。男人在工作和家庭出现矛盾的时候,同样需要做出选择。

乔安娜离家后,泰德心中的天平,始终向儿子向家庭倾斜。在法庭上,乔安娜也看到了这一点。

曾经泰德一心忙于工作,对妻子儿子缺乏关心。乔安娜一直放心不下,怕儿子得不到体贴的照顾。最终,泰德对儿子的付出和爱,儿子对父亲的依恋,让乔安娜放弃了抚养权。两人关系得到和解。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婚姻生活是复杂的,它不是简单的1加1等于2。家庭生活和家庭事物,也不可能被简单粗暴地一分为二,分工明确,泾渭分明。

比如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庭就出现了父亲缺位的现象。尽管现代教育理念都在强调父亲的重要性。但仍有很多父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早上出门孩子还没醒,晚上回来孩子已经睡着。孩子经常几天都见不到父亲,更别说陪伴和交流了。

演员邓超就在一次采访中说,要息影回家陪女儿。因为有一天他要离家上班时,女儿搂着他大哭不要他走。这让邓超觉得,作为父亲,他需要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就像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的:"在孩提时期,我不能想象还有什么需要比父亲的保护更强烈。"

《克莱默夫妇》:影帝影后上演夺子大战,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一个家庭的分离,会有不同的理由,呈现各异的过程,从而也反映出人间的众生相。《克莱默夫妇》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中,由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而产生的问题。也正因为女性思想的进步,为了孩子,两个人最终能够和解。

影片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但不得不承认,40年过去,它依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关于婚姻、家庭、孩子的问题,依然会让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引发无尽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