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和科學家誰更能看透世界、理解世界?

半隱


科學家說——地球沒救了,讓我們搞完蛋了。破壞殆盡了。我們要去火星。不然人類要滅絕了。趕快準備大搬家。

哲學家說——少生點孩子!少一點貪婪!少一點破壞!多給地球上其它生命留出一點空間,試著把自己鑲嵌進生態鏈裡面去,和大自然和諧共生。地球還有救,修修補補還能住人。總比去一個連氣都不能喘的火星強吧!

人類用三百年的時間把地球掏空了,挖壞了,糟蹋了,也可以用接下來的五百年甚至一千年去修補它,維護他,優化它。讓它恢復到以前或者比以前更優質的。人類是具有智慧的生物,只要能管住自己的貪慾和自私,就能不被自己消滅了。畢竟修復地球比去火星上面造空氣簡單的多了。再則說——如果人類連自己破壞的地球也修理不好還談什麼去火星造空氣呢?


塵飛揚007


我個人認為,你說的這兩個家,都不如企業家更能洞悉人性。人性,是世界上最高級最複雜的存在。洞悉人性了才算洞悉世界。而世間的平頭百姓,凡夫俗子,更容易從企業家那裡學習到有用的知識和經驗。

哲學家,對於普通人而言太寬泛,而科學家對於普通人來說太單純。倒是企業家用社會的眼光把人性琢磨透了。就生活而言,企業家顯然更精明。

這個世界,最複雜的兩個東西,一個是人,一個是錢,企業家則把這兩個東西都吃透了。

另外,從學以致用的角度說,跟企業家學習東西,可以現學現用,於實際生活有現實意義。

我們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不然,認知世界就毫無意義。

我們普通人,還是把有限的時間和錢,用在認知人認識錢上吧,別太好高好大,竟學些空泛的東西,那個是沒多少用的。


秋歌988


首先哲學家與科學家是不對等的,哲學分為唯物與唯心,而唯物又分為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只有辯證唯物主義者與科學家對等。

辯證唯物主義者則更能看清世界、理解世界。因為科學家只是從某一門學科、某一方面來揭示世界的本質,而辯證唯物主義是從整體上、各門學科的聯繫中來揭示世界的本質的,概括性最高。(首頁)


惠舒旅社老闆


哲學和科學,雖然觀察世界的辦法和角度不同,但最終得到的結論無出左右,皆能接觸到宇宙的本質,何以故?心物不二,深入物質世界研究,必然會觸及到精神世界,最後得出結論,沒有精神就沒有物質,沒有物質就沒有精神,正如《心經》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澤仁德喜


概括來講,答案是什麼?

理論上,哲學家應該比科學家更能看透世界。事實上,時代發展到了今天,某些科學家對世界的把握更深入,更準確。因為,今天的哲學家基本上還停留在幾千年老子、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公元前數百年那個時代人們所奠定的哲學根基而無實質性的重大突破。這是一個非常悲哀的事實。

何以有此說?

你看,直到今天,人類還在把老莊的道家思想作為解讀自然的教科書,把孔孟的儒家思想作為安身立命的指南針,把佛陀的心之覺悟作為安心定神的金鑰匙,把周代(文王、周公)的易經文化作為為人處世的方向盤。我也承認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不斷地補充和完善這些理論學說。問題也正在於此,儘管他們凝聚著無數人的思想和智慧,他們始終在固定的思維模式和遊戲規則中無法自拔,根本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突破。

哲學理應是科學的前提和基礎,可是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於三百多年前的西方國家,一是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二是維薩留斯的《人體的構造》,三是哈維的《心血運動論》,四是伽利略的新物理學,五是牛頓的力學,這些似乎和幾千年哲學發展並無直接關係。這從另一方面說明哲學發展的嚴重滯後。

造成今天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一,哲學的自身發展極其艱辛,難以有質的突破。哲學研究生命、社會和宇宙的終極奧秘,是一門綜合性最強的學問。能夠做到真實客觀地去把握,必須有思維模式的不斷超越,其難度可想而知。

二,近代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是以實證為基本方法,已經跳出傳統哲學的思維模式,自闢蹊徑。科學的研究可以細分,也就是一位科學家只要在一個很小很有限的領域,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就會得到世人的認可。這樣,科學的發展必然可以走得更快、更遠。

如何突破今天哲學的困境?

在充分借鑑古今中外的各種哲學思想的智慧精華的同時,要能夠跳出一切它們的思維模式,打破既有的遊戲規則,站在更高的思維層次,採用更為客觀合理準確的思考方式,重新從整體上探索生命、社會和宇宙萬物。換句話說,要真正發揮原創精神,徹底超越既有哲學架構,從零開始,再次構築全新的哲學體系。

汲取一切學科的研究成果,努力從中提煉新哲學思想,發現新哲學的線索,醞釀新哲學的源代碼,為打造新哲學體系注入新鮮血液。這尤其是要留意近現代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種嘗試和真正取得的重大突破,它們將成為新哲學誕生的重要參考依據。

關注活生生的現實世界,它才是我們構築新哲學的源頭活水。能不能對宇宙萬物的認識有整體把握和更為深入的理解關鍵在於思維模式的徹底突破和思維高度的真正提升。立足於全新的高度,利用更有效的思維模式、思維方法審視一切,思考一切才會有真正的發現,新哲學的誕生才有可能。

結論:構築全新哲學體系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

構築全新哲學體系不是一種發明,一種創造,而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發現之旅!一旦這個發現之旅取得質的飛躍,新的哲學便會隨之誕生,其影響力一定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其一,它將重塑人類的信仰,重建人類的精神家園,給人類帶來更為紮實的精神寄託和精神寧靜。這意味著:舊有各種信仰體系都將被打破而被重新洗牌;部分國家(民族)信仰的缺失的現狀將會得到徹底改觀,人們的思想混亂心靈扭曲、靈魂無依、生命無根的現狀必將結束。

其二,它將引領科學朝向穩定、有序發展,避免了科學發展給人類毀滅性的破壞和打擊。許多人已經隱隱約約意識到當今科學的發展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還有可能成為人類精神的致命枷鎖和堅固牢籠,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而新哲學的誕生將避免科學的發展誤入歧途。

其三,它將引領文學藝術發現全新的發展方向,從而突破既有格局,以全新的面貌給人類的精神文明生活注入新鮮血液。人類的創造熱情將會被重新點燃,智慧將會被極大的激發,新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有望出現。另外,新的藝術形式有可能誕生,它們也會給人類的精神提供全新體驗、全新享受。


真理的徒弟


一言以蔽之,哲學就是瞎猜。既然是瞎扯,就根本談不上所謂的“看透本質”。

為什麼說哲學就是瞎扯?第一,哲學沒有研究事物的具體手段。哲學研究事物,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靠編和蒙。我們說一杯水裡面含有什麼物質,可以用電來分解一下,看看有沒有氧氣和氫氣。可是,哲學有什麼手段?無非就是坐在床上,或者趴在地上,天天琢磨什麼“天一生水”。至於“天”和“一”是什麼玩意,兩者又是如何結合之後成出了水,哲學家只能左顧而言它,亂扯一氣,非要硬造出幾個玄之又玄的東西,才肯善罷甘休。

可是,你讓哲學家們做一個實驗,讓他們用“天一”造一個水出來,他們就只能乾瞪眼了。科學家做實驗很簡單,比如製造水,什麼材料配什麼材料,清清楚楚,步驟明明白白,童叟無欺。科學家說,我們可以造成一杯水來,他就必然可以造出來。科學家說,為什麼這水是什麼物質構成的,他就能說的頭頭是道,還能做實驗證明給你看。這又是證明了哲學的一個大弱點,也是最大的缺陷,即哲學無法做實驗。無法做實驗,就無法實證,意味著哲學家們無論吹噓的如何天花亂墜,如何的忽悠死人不償命,都是他們自說自話。

既然哲學不能實證,哲學家又有什麼資格說自己可以“看透本質”?


懷疑探索者


哲學家用超前的思想解釋世界,科學家用後天的方法解釋世界,一個務虛,一個務實!


我是老火321


中國的道家更能著透世界!

看了評論,真的很失望,嚴格說文化失落和認識失落很歷害。

世界是宇宙星晨組成的,而人類社會地球就依存於整個宇宙星晨之中。

中華文明幾千年就清楚的講述了宇宙大地是怎麼回事(太一生水),人類社會是個什麼狀態,該怎麼管理(道德經)。而現在人們大多把其當玄學看!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

哲學家是認識論的一個重要代表學派,科學家也是認識論中的一個重要代表學派。

但,如果這兩個學派,只會瞎子摸象般,自顧其說,永遠都不可能弄清世界,況客觀世界正在變化發展中!

生為中華人,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和驕傲!中華民族是世界民族優秀人種和文化匯聚而成的,核心就在於人類前文明的遺傳文化!今後也一定有追尋真理真像的優秀民族,融入中華民族之中。


非才


一個全面的科學家就是一個哲學家,哲學家必須要有全面的科學知識,而科學家就是專家,他不必要全面掌握知識,但是某一門學科是精緻的,而哲學家就不是這樣。

比如一個數學家,對數學很在行,能夠解釋每一道題目,而哲學家就不一定要全面解釋,但是整個的數學原理必須精通。

這就是哲學家與科學家的區別。

科學家是專門科目的學家,哲學家必須是個博學家。

科學家能夠掌握小道理,哲學家必須掌握大道理。

由於哲學家的博學知識,能夠把這些知識聯繫起來,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和互相變換的規律,它們的變化走向,因果關係,辨證關係,許多物質表露出來的現象,分析出它們的內在因素,出現了邏輯思維與邏輯推理,而看見了這些現象的運動的方向。

條件與因果,辯證與推理。

比如一切事物都有許多的條件觸成,內因與外因。這兩個因素構成了事物的發展和發展方向。辯證與推理,許多東西真偽,現實與虛構,必須比較。

比較就是現實的世界與虛構的世界對比,現實的世界符合現實的條件,而虛構的世界不符合現實世界的條件,這就是辯證法。

根據這些條件來看它們的變化關係,推理出它們的變化路線與方向。

哲學家就是一個博學家,一個思想家。

科學家是一個專門家,對專業很精通,出了自己專業範圍就不精通。

比如一個搞機械工業的科學家,去搞醫學行業,他就是外行。

一個哲學家去搞其它專業,樣樣不專業,樣樣都知道,但是它們離精通的目標距離比專門家到達速度快。


寶樹白石


不同的範式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原因很簡單,對於哲學家來說,科學家並不瞭解世界,更不可能是看透的那種。而對於科學家而言,哲學家也不瞭解世界,看不透世界的那種。究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在用不同的世界觀看世界,所以他們看得到的世界根本不可能一樣。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可以從哲學家和科學家看待世界的視角來講述。無論是哲學還是科學甚至是包括神學,其實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解釋世界,但它們有不同,那就是路徑是不同的。

我們這裡主要講西方哲學和科學(之所以只提西方哲學,是因為西方哲學和科學是同源,而東方的哲學,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哲學,整個系統完全不一樣),西方哲學是建立在“邏輯”之上的一門知識,這門學科從亞里士多德之後就已經抽象到外行人完全看不懂的程度,

更不要說西方哲學的第二座高峰黑格爾了,除了哲學系的研究生會去學,恐怕一般人都門都摸不到。黑格爾之後,哲學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無論是最早的泰勒斯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還是後來的托馬斯·阿奎那、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費爾巴哈以及黑格爾。他們的學說可以說都是人類文化的精髓,他們是人類從哲學視角去理解世界的代表。

但我們不得不說,哲學本身一直沒能擺脫“純粹邏輯推演”的本質,這是因為它這種純粹的特質,使得從它當中分化出了許多學科,科學就來自於自然哲學,宗教的“三位一體”也是從哲學當中獲得靈感,心理學和教育學其實也都是脫胎於哲學。

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從哲學分出來的學科,都具備了一個特點,那就是注重:實踐。這就是科學和哲學最大的區別。現代科學的起點,我們可以認為是從牛頓開始的,如果你有機會穿越回去,對牛頓說:你是個科學家麼?

他肯定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這是因為在他的時代還沒有科學的概念,他如果非要自稱自己是什麼的話,那很有可能是自然哲學家(當然,他可能會覺得自己更合適鍊金術士或者神學家的角色),但是對外他只會自稱自然哲學家,這也就是能理解為什麼他的著作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科學奠定了“實證”的重要性,有人總結了牛頓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一個牛頓的激光烈焰劍理論,這個理論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

所有不能進行實驗和觀測的東西都不值得辯論。

所以,從牛頓開始,科學開始注重實驗和觀測(觀測在建立在嚴密的定義之上)。這已經完全讓自然哲學(科學)和哲學分道揚鑣了,你肯定沒見過哪個哲學還會去擺弄實驗的。

我們會發現,哲學和科學其實是遵照著不同的範式的。哲學的方式使得哲學本身停留在“純粹理性邏輯”的基礎之上(這裡要指出,這樣做並沒有對錯,這是範式,是一種世界觀而已。),而科學的範式則是建立在“數理邏輯和實證主義”之上,正是由於科學注重“實踐”,使得科學出現了主流和非主流理論,而主流理論地不斷累積和迭代,則促進了現代科學的一步步躍進,而工程學的出現,將科學的相關知識運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價值觀

不同的世界觀,所導向的世界就會不同,也就會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哲學家來說,科學研究的內容太具體,哲學家並不認為科學家在研究世界的本質。而對於科學家來說,哲學家研究的內容太抽象,並且是不注重的定義、實踐和反饋的純腦力活動。因此,在雙方眼裡對方都是不對的。因此,我們根本無法去下結論:誰更能看透世界。因為,這完全取決於你用什麼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