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中的辐射每年会致2.9万人患癌症,这是真的吗?

娱乐小傻喵


在临床上,常见到某些患者和家属拒绝进行CT扫描检查,理由是其辐射会致癌,要尽量避免。那么CT发出的辐射到底是什么呢?做一次CT检查真的会致癌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相关内容。

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产生的是电离辐射,即X射线、γ射线等。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的射线辐射量一般为:强化CT﹥普通CT﹥X光﹥核磁共振,但这几项检查的作用不尽相同。CT检查分辨率高,能准确地探测不同组织密度的微小差别,对颅脑、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检查,胸、腹部肿块及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非常高,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辐射的剂量和损害

X射线的粒子穿透力很强,在穿透人体时会导致细胞发生基因DNA的断裂,破坏其功能和代谢。如果剂量不大,细胞是能够进行自我修复的,修复失败的细胞也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如果剂量过大,辐射时间过长,就会严重损伤基因,不仅可能致癌,还可能抑制造血、免疫、生殖等多系统的功能。


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而人体也每天都会接收到一定量的天然辐射,但其剂量较小,普通人一般每年接受环境辐射在1~2mSv(毫西弗)。


一次CT检查的辐射量根据扫描部位和强度不同,一般在2~15mSv不等,虽然数值上看远超过了一年正常的辐射剂量,但只要不频繁进行CT检查,一次正常扫描剂量造成的损伤,人体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仅仅一次CT扫描辐射就造成细胞变异并能传代下去引发癌症其实是十分不容易的,可能性极低。而且相比患者,影像科的操作医生每天接受的辐射剂量更高,但一般都把控在:5年内平均每年不超过20mSv;单年不超过50mSv。


注意事项

在CT检测会造成辐射这件事上,我们要明确的是:损伤是肯定的,但正规医院使用的仪器都会把辐射量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达到细胞变异致癌的剂量。一年一到两次正当的CT检查是可以放心进行的。而且医生在要求CT检查时会权衡利弊,排除危险病人。如:孕妇、重症癌症患者、婴幼儿、免疫力极低人群等,正常的病人不可讳疾忌医。

因此,在就医时患者要做到:

1、在正规医院就医,确保使用仪器的放射剂量可控制。

2、不隐瞒病情,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条件,判断是否可以承受做有辐射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3、 在患病后以严重性更高的疾病诊断优先,依赖CT检查的疾病诊断(如确诊脑出血、肿瘤等)要接受医生的检查要求,以免延误病情。

4、在医院就诊时,患者进行CT扫描后要尽快离开辐射区,家属在等候时也要远离辐射区。辐射区域一般有明显灯箱标识如下图,全民要加强辐射知识的了解,做好自我保护。


医患家


美国《消费者报告》网站曾披露,一项研究显示,很多人不重视甚至低估CT扫描的危害。而实际上,CT扫描中的辐射每年会致2.9万人患癌症。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首先,消费者报告并不是学术期刊杂志,很多新闻媒体故弄玄虚的惯用手法就是“一项研究显示”,但这样的研究仔细追究起来,既没有出处,也没有具体作者和研究的方法,可信程度打折扣不说,是不是有这样的研究也无从考证。

其次,癌症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除了研究相对比较透彻的少数几个肿瘤,其他的肿瘤都没有办法弄清楚是哪一种单一因素导致了该肿瘤的发生,同样是这2.9万人,可能都是吸烟者、可能都生活在雾霾城市中,可能都在长时间的玩手机,我们不能据此说玩手机每年导致2.9万人患癌。

另外,CT每年挽救的生命可能29万,也可能是290万,就拿肺部结节来说,我们医院每年外科13000例左右的手术,其中30%是小于3cm以下的肺癌,其中大部分得到了手术根治,这样的肺癌如果没有胸部CT检查,大部分无法早期发现,准确定位,最终诊断,这仅仅是我们一家医院肺部疾病的结果,全世界所有疾病要有多少患者需要CT来帮助诊断。

CT有辐射,但我们还是要提倡40岁高危人群每年做CT体检,在中国,肺癌已经成为城镇人口首要的癌症类型,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肿瘤正呈现出年轻化,女性化趋势,很多不吸烟人口也在发生肺癌,我们和发达国家不能比,发达国家的吸烟率在下降,肺癌发病率也在下降,但我们相反,肺癌发病率正处于急剧上升期,所以不做CT体检可能耽误肺癌根治。


胡洋


我们很多人知道多度治疗用药和滥用抗生素中国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很少人知道,我们过度诊断也是世界第一,而且很少人知道过度诊断的危害性!

我们每年做健康体检觉得很正常吧,觉得没什么伤害吧,但实际上伤害很大,这种被西医大肆推崇的就“健康体检”,实则是很不健康,除了体检本身的放射伤害,更重要的伤害是,就是要给你一个标签,你是一个病人,你需要马上治疗。

实际上,我们身体一直是动态的,并非静态,从血液中测定的问题不一定是真正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你有没有觉得有一个时间段身体很不舒服,但是过几天是不是就没有这个不舒服的症状了,那你说这2个时期去体检的话,会一样吗?

没有健康素养的人去体检是危险的,我只建议60岁以上的人,觉得有什么症状时才去体检,我见过很多看起来很正常的人,因为一次体检后发现问题,马上大治疗,然后几个月人就完蛋了,你们真的觉得这很正常么?如果不去体检,他可能再活10年完全有可能的喔。

大爱传道,信者有福!推广非药理念,远离医源伤害!


非药物系统疗法创始人


美国《消费者报告》网站上,确实有这样一篇创作于2015年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确实提到有研究者估计未来美国至少有2%的癌症可因CT扫描所导致。具体数字是多少呢?就是每年2.9万新发癌症病例和1.5万癌症死亡病例。


这篇《消费者报告》文章虽然给了这个数字,但是并没有提供数字的来源。不过,此文提到了一份2013年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比较68万接受过CT扫描和1千万没有接受过CT扫描的儿童,发现接受过CT扫描的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增加了(1)。


增加了多少呢?特意具体查了一下该论文,看到这样一个数字:平均9.5年的随访数据表明,与没有CT扫描过的人群相比,接受过CT扫描的人群癌症发病率有增加,绝对增加值为每10万人中每年出现9.38个癌症病例。


美国有大约3亿人,也许根据上述的绝对增加值,《消费者报告》的文章推算出CT扫描每年将在美国导致 2.9万个癌症病例。


所以似乎这个数据是有根据的?


错了,完全是误读!


《消费者报告》是美国的杂志,不能说作者的英语不好,只能说是专业性太差


提到的2013年的澳大利亚研究,是一个流行病调查,因此只能说明CT扫描和癌症发病数增加有相关性,但是并不能证明之间的因果关系


就像公鸡打鸣和天亮之间有相关性,不能就说公鸡打鸣导致天亮


其实这些进行CT扫描的孩子,本来就属于癌症高发的人群,也正是因为医生怀疑有癌症发生,才会建议进行CT扫描来检查。


这根本不是随机挑出68万人,让他们CT扫描玩一下。


其实,在2013年的专业论文里,作者自己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翻译一下标示的这一段:

“然而,我们不能假设在当前随访期间看到的所有额外增加的癌症都是由CT扫描引起的,因为进行扫描的决定是基于医学指征而不是随机挑选的。 因此,我们不能排除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即癌前病症(包括遗传方面的原因)或癌症的早期症状本身可能会促进CT扫描这样一个事件的发生。”


《消费者报告》文章的小编不但不专业,如果读了文章,也没有读到这一段,可见也太不认真了。是不是应该罚一个鸡腿呢?


总之,美国因为CT扫描而每年导致2.9万癌症,那是没有的事。


不过,大家对于CT扫描的风险还是要充分了解,因为这个

检查确实会让人体暴露于可致癌的放射线。


但是,自然环境中也有可致癌的放射线。作为一种医用检查,CT扫描还是相对安全的,只是比自然环境中的放射性高一些。


当然,不同的CT扫描,辐射剂量不一样。有的低一些,比如低剂量肺癌CT筛查,暴露量相当于多在自然环境中照了6个月的放射性;有的比较高,如腹部CT扫描,相当于自然环境中3年的放射剂量;如果是CT造影增强扫描,则相当于7年的自然放射剂量。


这7年的放射剂量不见得就肯定导致癌症,但是肯定会带来致癌的风险。所以,对于不必要的检查,一定要避免。


且不说放射性这样的致癌物,不管什么东西太多了都不好。比如说糖,吃多了也会有害健康。


又比如说,有人统计过,古代皇帝平均寿命39岁,不知道是否跟三宫六院太多有关?


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如今平均寿命大大增加,显然跟一夫一妻是有相关性的。


注意,这里是相关性不是因果关系


不管怎样,不能因为看到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太短,就决定光棍一生。


正如该做的CT检查还是要做,不用过分担心。


参考文献:

1. Mathews JD, Forsythe AV, Brady Z, Butler MW, Goergen SK, Byrnes GB, Giles GG, Wallace AB, Anderson PR, Guiver TA, McGale P, Cain TM, Dowty JG, Bickerstaffe AC, Darby SC. Cancer risk in 680 000 people exposed to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in childhood or adolescence: data linkage study of 11 million Australians. BM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3;346:f2360. doi: 10.1136/bmj.f2360.


#辟谣#

#真相来了#


一节生姜


在西方科学家没有正式统计之前不要瞎猜测。目前少去做CT就行了。


乘风远航21


这是一个量的积累问题。

CT扫描检查的过程中因为用到了X射线,所以确实会对人体产生辐射,但究竟会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要根据做CT检查的辐射量总量来看。根据调查,每年人均接收的自然辐射量为3mSv左右,如果做一次CT检查,可能并没有超过阈值,但如果反复多次多部位多时期的扫描,就可能造成辐射剂量累积效应,这对人体就是有伤害的。辐射量越大,可能造成的伤害就越大,至于会不会患癌,只能说额外的CT医疗照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的机率。

CT扫描作为临床的一种检查手段,具有定性诊断效果好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病变时,千万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很多疾病的治愈关键就在于早期的发现和确诊,不要因为对辐射的担心而拒绝检查,错失了治疗的良机。但同时,在日常的健康检查中,也不要过度检查,进行不必要的额外的CT医疗照射,从而尽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备孕期、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是不适合进行CT检查的,就诊时请明确的告知医生。

现阶段,低剂量CT已经在体检、肺癌筛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低剂量CT,就是在尽量不降低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把辐射剂量降到最低,使人体受到的损害尽可能减小。低剂量CT的辐射量约是普通CT的五分之一,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人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十五天所受到的天然辐射总量。

所以,大家要有信心,我们的医疗水平正在朝着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再来啰嗦两句,说说我们常见的几种检查方式吧。

第一,X光,俗称拍片子,就是用X射线给人体拍照片,常用于胸部、骨骼和四肢的检查,细致分析或者诊断不明确,用CT进一步检查,关节软组织和骨肿瘤检查要用核磁。吃了钡餐再拍片子(消化道造影),用于检查食管和胃部,胃部的确诊要用胃镜。

第二,CT,也是用X射线给身体拍照,不过是切成一层一层,拍好多张。主要用于脑部、脊髓、脊柱的初步检查,详细可做核磁。CT是肺部检查最重要的手段,还可用于冠心病的检查,有时也用于腹部、盆腔。

第三,B超,发出超声波,用超声波的回声来画像。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心脏和腹部盆腔。

第四,核磁共振,可用于多部位的检查,一般不用于肺部的检查。

以上,谢谢大家,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


咚咯隆咚


完全不可信。如果患病,该做ct就做,甚至可能直接增强,或者pet,有辐射也得上,救命要紧。无病的人每年正常体检,胸部ct,一年也就一次,发现微小结节也就1-3次,肯定没事的,不要在意。怕辐射得癌的,有种一辈子别做,没种就别在这怕。


好人pingan666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辐射是躲不开的无形存在


在以往的认识中,人们对这种医学成像产生的低剂量辐射不以为意,认为它们几乎不会造成DNA损伤,长远来看对健康的影响很小。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的一项最新研究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医学成像产生的低剂量辐射虽然不会对DNA损伤造成影响,但是可以通过另一种氧化应激反应,来促进已经携带基因突变的具有癌变潜能的细胞的竞争力,从而增加癌症风险


为什么身体中存在着具有癌变潜力的突变细胞,但癌症的发生却不那么频繁


与以往的认识不同的是,我们身体的正常组织中其实一直都存在具有癌变潜力的突变细胞,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突变细胞的数量还会持续增加


但与之相反的是,癌症的发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频繁。这是为什么?



如果把身体中的正常组织看成是具有癌变潜力的突变细胞与健康细胞争夺生存空间的战场,那么这样的战争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癌症的发生就依赖于健康细胞与突变细胞的博弈


在某一特定组织中,如果健康细胞的数量超越了突变细胞,那么癌症就不会发生;如果突变细胞的数量超越了健康细胞,那么癌症的发生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3-4次CT扫描的微量辐射,就可以增加具有癌变潜力的细胞的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的认识,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给予小鼠相当于人体3-4次CT扫描的微量辐射,p53基因突变细胞的数量就会明显增加,并且扩散能力超过了健康细胞



也就是说,一直是被认为是安全的影像学检查,其实只要三次就可以增加具有癌变潜力的细胞的生长竞争优势,可能进一步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p53突变基因广泛存在于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其在正常的食管上皮中只有5%-10%的突变,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几乎有100%的突变。这也证明了p53基因突变是癌症发展所必须的。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拒绝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


虽然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低剂量的辐射可以促进具有癌变潜力的细胞在正常组织中的生长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我们要拒绝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


事实上,对于检测癌症的发生、进展以及转移情况,这些影像学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反,这项研究带给我们的重要意义在于,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支持健康细胞与具有癌变潜力细胞的竞争或者彻底根除这些具有癌变潜力的细胞,从而降低癌症的风险



抗氧化剂的使用,可以促进健康细胞的生长并取代p53突变细胞


接下来,研究人员进行了这样的一项研究。


在暴露于相同水平的辐射之前,为小鼠提供了非处方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


结果发现,抗氧化剂能够为健康细胞的生长竞争以及根除p53突变细胞提供强大的支持


图中绿色的部分为p53突变细胞,可以看到在加入了抗氧化剂之后,p53突变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


然而,如果单独使用抗氧化剂而不暴露于辐射,并不能帮助正常细胞对抗突变细胞。


写在最后


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来更多地认识到X射线和CT扫描等常见影像学检查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然而这毕竟还是在动物实验阶段,对于人类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当然,这项研究还为预防癌症提供了另一个思路,那就是如何使健康的细胞更加健康。


需要再一次提醒的是,抗氧化剂的使用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可自行使用



参考文献

[1] Fernandez-Antoran D, Piedrafita G, Murai K, et al. Outcompeting p53-Mutant Cells in the Normal Esophagus by Redox Manipulation[J]. Cell stem cell, 2019.

[2] Hall M W J, Jones P H, Hall B A. Relating evolutionary selection and mutant clonal dynamics in normal epithelia[J].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019, 16(156): 20190230.

[3]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7/190718150933.htm


美中嘉和议肿瘤


这个绝对数字很难说。有医学报告专门说了这方面的调查,对于潜在患癌人群做CT可以防微杜渐,将疾病风险控制在最低,相关数据说明,因为做CT导致癌症的概率远低于没有及时发现患癌风险而导致癌症的概率。再说,CT也不能一概而论,包括肺癌目前可以用三围重建的薄层螺旋CT,能够检查到小到1毫米的癌肿,但辐射只有普通CT的1/6,对人体影响很小。


丹尼140408853


感觉一年不要照太多次就行,说致癌的,我感觉现在每个人都有癌症细胞,只是强烈的照射促使癌症提前,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到老都会得癌症了越老检查越高,只是现在医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很多人都能带病生存10年以上甚至更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