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给你感触很深或觉得有用的书籍推荐吗?各种类型的可可以?

小马哥生活日记


我推荐你看看韩梅梅写的《遇见一些人,流泪》。


这不是一本很有名的书,但此书用人物小记的形式,记录了21个人的命运。

翻读此书就像触摸到了他们的命运,看着他们的孤独和悲伤,让你深刻地认识到有时候有些选择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简单说说书中三个人物小记。


爱上渣男犹如吞下慢性毒酒(张爱玲)

胡兰成出轨,张爱玲选择离开胡兰成。

这是张爱玲唯一的爱情,她再没有第二次。

从那以后,她的一生就这么孤单着,直到死。


爱情是女人的全世界,却不过是渣男的伎俩,爱上渣男犹如吞下慢性毒酒,回看张爱玲的一生,

一切的悲剧从认识胡兰成开始,那一次的伤害,彻底让她陷入了泥潭。


向来以悲悯的眼神洞察世人,妙笔生花,把人生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女人,自己,却犯了这一回傻!


贫困可以毁掉一个人(顾城)

顾城:1993年10月8日,他用一把利斧,杀死了他的老婆,然后在门口的一棵树上上吊自-杀了。

是什么让一个诗人做出如此疯狂的事情?是谁带来了这残酷的厄运?原因有各种猜想,但有一个原因必然影响了两个人的生活,那就是贫苦!


1983年8月8日结婚以来,钱,渐渐地成为了他们头疼的东西。

诗人的稿费少的可怜,生活却片刻地离不开Money,拮据的生活带来了焦虑,孩子的出生,更让小家庭面临了危机。


穷,有时候真的能让人如此恐惧!

甚至会让人想到自-杀。


选择写作需谨慎(玛格丽特·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成名的时候她70岁。

她穿着格子裙,毛套衫,一件黑色的背心,鲜艳的大围巾,一副黑色的宽边眼镜,脚上穿一双高跟短靴。

她这样打扮了十几年,原因是因为穷,那件黑色的背心,她穿了15年。


《情人》大获成功,她却十分冷静。因为她已经老了,成不成功,无所谓了。

晚年的杜拉斯喝了很多很多的酒。


写作这条路,路漫漫,心累累,又有多少人至死都没有成名。

道路千万条,选择写作需谨慎。


海棠说故事


张德芬的系列书籍,包括《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

这是我在心灵书籍的启蒙书,它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最重要要的一点是,它让我找到了治愈自己的方法。那时候是在高中时期,自己的自卑心理达到了顶峰,整个人就是很压抑的状态。这时候看鸡汤是没用的,充满的激情的鼓励和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风马牛不相及,每次看想骂人,觉得这简直就是胡扯。

我当时一直在想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脆弱,我知道从周围人那里是找不到的,于是我就开始找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明白了“读书就是在和作者进行跨时空的交谈”的意思,因为这是我真心想看而非为了积攒所谓的文章素材

去阅读,任何收获都会成为惊喜。

这几本书其实是偏心理学的,它讲到了原生家庭对于下一辈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与伤害,讲到了你能做些什么来治愈自己,讲到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讲到了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学会爱自己,你才会将这份爱传递出去,你只能传递你有的,无法传递你没有的。

等真正用在生活中,我学会一招,叫做觉察。通俗地讲,就是能发现自己情绪的来龙去脉,无论是积极还是负极。就光这一点,我就练了三年。

大部分人在情绪出现时,都是呈现无理智的状态,而你用什么观察,是用理智来观察。所以按照一贯作风,情绪出现时,真正把控住自己理智的,少之又少。

觉察说白了就是一种控制情绪的方法,在各种不良即将出现时悬崖勒马。

练习时间久了,我就逐渐成为了情绪的主人,我也越了解能引起我情绪的点在哪里。当自卑出现时,我能及时发现并且不让自己长时间陷入其中,我开始拿回属于我对我自己的控制权。


红皇后是书迷


《原声家庭》

《为何家会伤人》

自身家庭的原因,就比较感兴趣心理学方面的书,也想通过书来开导自己。

《原生家庭》这本书我看了半年,才看完。不是它难懂,而且我不敢读。有人说要疗伤就要扒开伤口,去净腐质,这样才能痊愈。每次读起这本书,就像扒开一次伤口,不敢多读,而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想到这本书,因为我想治愈,我想丢掉自卑,去让自己变得勇敢一点,我想,拥抱这个世界。

提起来依然会有点难过,推这本书是觉得,其实就拿自己身边来说,就有很多原生家庭出来的同学朋友,我懂这种痛苦,我希望我们都能阳光快乐幸福起来。

另一个本是我们学校心理老师推荐给我的,武志红老师的书,也很不错,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end



A从简


国内的我首选《务虚笔记》,这本书很深刻,很难懂,可能不符合题主要求,但我还要强力推荐。

然后是王小波,他的文字首先是有意思,其次是你细品之后会发现,原来他还有这层味道。

还有就是路遥的《人生》,我没推荐《平凡的世界》因为它太长了,你看完虽说会感触良久,但我觉得一遍是不够的,我看了两遍《平凡的世界》,真的有不同的感觉,就是比较费时间。而《人生》这本书就很符合现在的需求,短而且矛盾冲突直接。看起来可能觉得有点俗,但很棒。

然后就是余华了,他的作品大家一开始会想到先锋性,是写作的技巧,还会想到那些人性的阴暗,想到生活之不易。但我觉得啊,让我们看见这些卑劣的,才能更向往光明。我个人推荐《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现实一种》

还有严歌苓,当代小说家里最会讲故事的,推荐她的《陆犯焉识》还有《芳华》,真的很感动

鲁迅我觉得不用我再提了吧,绝对的大家。

然后说说国外的

俄国文学,它会让你找回心中的英雄情结,让你重新回到浪漫的想象中去。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看起来挺没意思,但其实你看着看着就看进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我最爱的一本俄罗斯文学,这种写法真的很独特,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余华在他的散文里也提到过这种感觉,就是心跳一百二,那种紧张刺激快要昏厥的感觉。)。

还有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这本书的复调写作会让你看见俄罗斯民族的伟大,他们不仅仅有大师,而且人人都读大师,都学大师的思想。我们其实也可以从中明白点什么。


夕瑤也醉


  下面几本书,不仅给人印象深,还能提升逼格,学习知识,开拓视野,又不会耽误你的时间。

道德经

五千多字,八十一篇,每篇十几二十字,多的也就三五十字,方便随时阅读,更适合反复背诵。

文化地位上,被誉为万经之王。

  路遥的 《人生》

中短篇小说,一两天可以读完。我看完的总结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想着地里的,那就是贪得无厌。

  实际情况是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变迁面前微不足道。选择错一步,就是错一生,这是小说告诉我们的。

季羡林的 《牛棚杂忆》

这是一本讲述文革期间经历的事,让你见识一下当人性不被约束时,是有多丑恶。

这是季老写这篇回忆录时的交代:

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自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有办法,就这样吧。否则,我只能说谎了。

李世民的《帝范》

千古一帝李世民一生的总结,为文虽短,但文辞有力而优美,展现出一代英主对人生和世界的体悟;也是一个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的开国君主一生经验的总结。能看帝王的人生“汇报”,机会难得。

不足五千字,真知灼见,适合反复阅读。

  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

  纪昀在《总目提要》中评价此书为:小说之最古者耳。

  鲁迅在评价《山海经》时说,“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

  言辞优美干练,里面奇形怪状的动物绝对能开大你的脑洞。





大额头者


励志书籍

1、《人性的弱点》,“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卡内基

“时常保持微笑”“牢记每个人的名字”“做一个善于聆听的人”“永远让别人感到重要”

“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发问”“给人们与之匹配的美名”“使人们乐意去做你所建议的事情:拿破仑的十字徽章,看草坪的密探”

“男人舍弃家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妻子又吵又闹,喋喋不休。”

2、《人性的优点》,“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卡内基“解除忧虑的步骤”

3、《一生的资本》,“All Capital in Life”,马登“梦想创造人生”

“把握成功的机遇:每个人一生中拥有的对人生事业有重大影响的机遇只有六七次。但是人们往往对第一次都抓不住,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抓不住,因为太老了。在剩下的几次中,一般又会错过两次,最后只剩两三次机会。”

“追求尽善尽美”

4、《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希尔“知识构筑成功:大多数教授没有太多钱,只因为他们专精于传授知识,却并不擅长使用知识或者组织知识。知识不会引来财富,除非加以组织,并以实际的行动计划精心引导。(励志名言www.lz13.cn )不要混淆了懂得知识和利用知识。知识只不过是原材料,智慧才是成品。”

5、《唤醒内心的巨人》,“Awaken the Giant Within”,罗宾斯“改变习惯,成就一生”“开发潜能,走向成功”“控制情绪,平和心态”

6、《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The Greatest Salesman in the World”,曼狄诺“珍惜今天,把握现在”

7、《羊皮卷》,“The Scrolls”,曼狄诺“立即行动,决不拖延”

8、《富爸爸、穷爸爸》,“Rich Dad, Poor Dad”,清琦“学习财务知识,分清资产和负债”

“关注自己的事业”“学会投资”

9《一分钟经理人》,“The One Minute Manager”,布兰佳“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批评”

10、《谁动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约翰逊“预见变化,随时追踪”

“拥有希望,克服恐惧:改变自己的最快方式,就是坦然嘲笑自己的愚笨。这样,你就能对过往云烟轻松释然,迅速行动起来,直面变化”




Lray墨尘读书


 

《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

 

我总觉得一个人处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情境,自然有一部书恰如其分。

 

那时,我独坐电脑桌前,邂逅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相遇”——

孙少平的内心冲动,那种碰撞的激烈感,感同身受;

孙少平的人生际遇,跌宕起伏的曲折,我心驰神往。

可以说在我内心的深处,他早已是我跨越时空的好友!

那个受困于陕北农村的青年才子,用一腔不甘平庸的热血,告诉人们:

年轻人,你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如何才不会有遗憾。

我深表认同。

每每翻阅完毕,放下手中的书,我都觉得世界在不断的变化中,再一次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或许这就是你永远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情景吧。

也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或者说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文学艺术可以让两颗相隔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心灵互通互诉,让我认定自己的人生需要改变,而且迫不及待。

 

阅读一本书,是照一面镜子,读一本好书,就会在你的内心深处播下一棵种子,它终会择机发芽长叶,继而疯狂的成长为该有的样子。继而为你的人生事业开拓天地,造桥铺路。

 

所以,在信息膨胀化、时间碎片化、社会发展急剧变化的今天,尽管主人公孙少平那种平凡的世界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平凡的世界》仍然值得我们一读,仍值得我们每天、每周花时间去将自己沉浸在书海之中,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

 

读书使人明智,阅读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年轻人,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诱惑,各种信息纷繁复杂,甚至充斥着我们的世界。说实话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事实,因为一旦走不好,把握不住自己的心,就会使得人生歪斜,走入邪道。自然就再也不会有时光去手捧着一本书,沉浸遨游在知识的世界中,给心灵一次涤荡,给知识一次升华。

当然,如何开始读书,从哪本书开始沉入读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个人观点,只要你的人生积极向上,不妥协于现实,不屈服于现状,那么总会找到一本书开启你的心智,开启你的爱上阅读之旅。

就像《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独自一人对抗着农村社会“得过且过”的思想潮流一样。就比如文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

我非常庆幸,可以在正处人生转折点的时候,人生处于低谷,混混不知明天如何是好的时刻,遇见《平凡的世界》,开启我的阅读,爱上阅读的生涯。

如果可以,推荐你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你一定会有所感悟。

 



董道道儿


《如何阅读一本书》

真心推荐,这本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著作甚至被称作阅读圣经。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读过这本书确说不出书的内容,搞不清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仅仅知道这书是读过了。有时候甚至翻过一页就已经忘了之前在说什么了。慢慢的连阅读的兴趣也一点一点被磨灭了。那么到底怎么才能读懂一本书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它主要教会我们“书怎么读”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中文译者也说过,他直到四十岁才读到这本书,这让他十分懊恼,如果早一点读的话,之前阅读会少走许多弯路。同样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早一点读到这本书,甚至以前上学时的英语阅读题都会更得心应手一些。

我们通常读书都是翻开书来一顿猛看,然后不知所云,索然无味,扔到一边。然而读过这本书我才明白,开始读一本书之前是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准备好之后才可以阅读正文。至于怎么准备,去看看吧,《如何阅读一本书》。


M78星云逮虾户


看到你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提的非常非常好。现代社会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速度发展,造成了人们以为自己学习了一点西方知识就好像自己了不得了一样。就好像自己无所不能的全然都知道了。其实不然他们并不知道知识是局限性很大的一种个人理解的物质。这种物质并不具备文化思想理论的博大精深的包容性与深远性。所以造成目前的很多人开始出书。没有一点点价值。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已。

因此上现代人写的书我基本都不会去看。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书也就事三本而已。

第一个本书就是近代曾国藩写的两千五百多字的《冰鉴》。看了之后能让我们学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的智慧。

第二本书就是中古时代老子写的《道德经》,短短五千多字就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繁荣景象描述的淋漓尽致了。看了以后让我们可以做到《立德树人》而已。

第三本就是远古时代传承下来的《易经》。一些图形符号与周文王撰写的爻词。看了之后猛让我们后人学会(为人处世)之道,能懂得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看懂之后就知道了人要学会(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敬畏因果)。否则就会离经叛道,泯灭天良。丧失人性而已。


生命力提升


有两本书值得一看,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一本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两本都是励志的书。这时我们倒是需要这样的励志的精神食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说的是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绝望的,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她没有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后来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开始了新生活,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她又体会到了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后来她致力于慈善活动。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所赐予的一切。

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的是保尔·柯察金,这么一个年轻人,他少年时就参加革命,拿枪和敌人殊死作战,留下满身伤痕。战争结束后,他拼命工作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因此,他曾失望地想过自杀,但终于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花三年时间写出这本长篇小说,证明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就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经历。这本书,几乎可以看作是作家的自传。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我当时是在当天晚上就看完了这两本书的。看完后,首先当然是感慨万千,兴奋不已。这令我立即想起了俩个人来,一个是在所住的小区的弄堂口,摆着皮匠摊的驼背冬堂师傅。人们都这么叫他,很少有人知道他到底姓什么。我因为也常常去找他修鞋子,那个时候,大家都不舍得随便就扔掉旧鞋子的,往往拿去让皮匠师傅修修补补接着再穿。和他熟悉后,尤其当时在复读的时候,人很自卑,很迷茫,怕人白眼,情绪也低落,所以经常会和驼背冬堂师傅聊天。所以彼此也就更熟悉了,我曾经特地问过冬堂师傅,知道他姓牛。你还别说,其实驼背冬堂师傅也不是没有文化,他也看过许多书,再加上经历了许多坎坷,所以听他谈话,还是很富于哲理的,还是受到一定的启发呢。他那时也不过四十多岁,他是生下来的时候,背上就隆起了一个大包,也就是所谓,天生的驼背了。他小时候当然过得不开心,因为生来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所以,别的小朋友也都不愿意和他玩。他自然是在孤独,和白眼,以及嘲笑声里长大的。他那个时候,因为刚刚解放不久,家里也穷,所以他只上过几年小学。后来家里托人让他拜了一个也是驼子的皮匠师傅为师,学修鞋子谋生。他在三十多岁时经人介绍和一个有点智障的女人结了婚,现在已经有了一男一女俩孩子了。虽然,生活不容易,但是,驼背冬堂师傅从来没有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每天头发都梳得好好的,穿得虽然不是高档衣服,但是,很整洁。不管是夏天的衬衫,春秋的夹克衫,还是冬天的穿在棉大褂外面的中山装,他每天早上都用一个大搪瓷杯子,盛满开水拿杯底给烫得平平整整的。他一直乐乐呵呵的,还经常哼着小调,乐观的很,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驼背冬堂师傅为人也挺好,平时如果是一些仅仅动动手的小活计,他从来都是免费帮忙,不收钱。还有,他修过的鞋子,手艺活计都很好,他认真修着每一双拿给他的鞋子,似乎每一双鞋子都是他的艺术品。经过他的手的鞋子,一般人还看不出来是修过的,而且还不容易坏,口碑非常好,所以这一带,人人都会过来照顾他的生意。虽然他做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业,但是他这样的人凭双手吃饭,的确受人尊敬。我曾经笑着问过他道:“看你整天那么开心,哼哼唱唱的,就没有什么忧愁的事?”驼背冬堂师傅笑了笑答道:“要说没有烦心的事,那是不可能的,我和我老婆的身体情况,以及我的家庭情况,没有一样能让人省心的。当然万幸的是我那两个孩子是正常人,这比什么都让我开心。老天还是待我不薄啊,我已经非常知足了。所谓知足常乐,我当然应该开心。要知道,像我这样的人,要是放在解放前,我大约只有讨饭一条路,不要说我现在还有个家了,死在哪个路边成了“路倒”都不知道。现在呢,我就像别的正常人一样,有家带口的,还有那么多人照顾我,说真话,那是我们的党一肩帮我挑尽了古今愁啊!我哪里还会有什么可忧愁的。”我佩服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驼背冬堂师傅又接着说道:“再说了,那些窝心事,并不是靠你忧愁忧愁,皱着眉头,痛苦一下,就能一笔抹消了去的。那些事,你忧愁也罢,开心也罢,它还是在那儿,但是人必须要靠自己争上游,你自己稀罕自己,自己高看自己,自己绝不服输。那样,你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来看这些事,才能来从容应对这些事。我可能打不赢它们,但是我一直在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即便是被打败了,我将来也不会后悔,因为我努力抗争过了,但是连挣扎都不敢的话,那我的人生真是白活喽。”我突然觉得这个驼背的冬堂师傅,虽然坐在那里显得非常矮小,可是他的形象却是和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更高大。尤其他的这种积极地生活态度,真的让人不敢小瞧他。

另一个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叫吴民立。他是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而那时医疗条件有限,所以一条腿就这么着残废了。虽然他的一条腿残废了,每天要拄着拐杖走路。开始还有一些调皮的小伙伴看不起他,不肯跟他一起玩,甚至捉弄他。几个调皮的小学生还编了个顺口溜嘲笑他:“阿跷,阿跷,跷的慢了要迟到,跷得快了要摔跤……”然后四散跑开了。然而,他很坚强,他也只是常常瞪着恼怒而屈辱的眼睛看着他们跑远,倔强地往自己肚子里吞下了那心酸而无奈的泪水,依然笑着面对同学的白眼和不屑。他后来干脆地给自己取了个自嘲的外号:“老跷”。他依然那么开朗,豁达,乐观,笑口常开,没有沉沦,颓废。没有抱怨人生,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而且他从小学到中学,直到高中,他都非常刻苦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从来没有丝毫懈怠。所有的同学都很不理解他,因为他读好了书,哪怕成绩再好,似乎也是没有用的。要知道那个时候,即便他考上了大学分数线,甚至分数很高,也是过不了体检关的,换句话说,他再学得再好,也是上不了大学的。这种打击实在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再后来当然再也没有人像以前那样嘲笑他了,再也没有人小看他了,他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最后,吴民立果然没有参加高考,但是他学文化知识也没有白费力气。上次碰到他的班主任,班主任告诉我,吴民立高中毕业后,去了芳草湖旁边的一个紫砂壶厂。他拜厂里的一个老师傅为师,学习制作紫砂茶壶技艺,通过这么七八年的刻苦学习和锻炼以及潜心琢磨,他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位知名大师,他做的紫砂茶壶,已经成了国家级工艺品。他终于用他的残缺的身体做成了他的完美的事业。当人们感叹的成功,惊诧于他的辉煌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够想到其实他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辛苦和汗水,要遭遇更多的白眼和嘲笑。人人都以为他读书再好,也没有用的时候,他在苦读,学习文化知识,而这些又成了他进一步升华腾飞的底蕴。人人都觉得他这么一个残疾人拜师学艺,最多是糊口而已的时候,他却在向艺术的殿堂努力迈进,不过,他没有双腿,他是跷着脚,拄着拐,一步一步向前挪进了艺术殿堂。我心里想:他也真的是身残志不残啊。值得我敬佩和学习!

又想起小时候,曾经花了一整个下午看蝴蝶是怎样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不过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大自然就是我们生活的老师。我们通常只看到了蝴蝶振动着它那美轮美奂的多彩翅膀,迎着阳光翩翩起舞,徜徉在花叶之间。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它为了这美丽的绽放,它要从卵,到幼虫,到蛹,再经过几次的痛苦蜕变而羽化成蝶。这个过程中,不要说它将遇到无数来自天敌的和其他大自然的危险,光是那几次蜕变,它要承受的痛苦就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它熬不过来,那么一切就免谈了,只有经受住了那痛苦的折磨后,它才能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重生。这大概就是“不经一番风霜寒,哪得梅花放清香。”呢?

说实话,不管是海伦,还是保尔都给我极大的震撼和鼓舞。的确,人们往往这样,当你拥有一件事物的时候,不会觉得它有多么特别,多么宝贝。可是一旦失去了,方才知道它的诸多妙处。盲人最稀罕的是眼睛,聋子最稀罕的是耳朵,而瘸子当然稀罕别人的一双健康的腿脚了。而现在人们,当然羡慕别人的健康身体了。不过,我非常佩服海伦和保尔,她们在这样常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终于没有沉沦下去,反而如凤凰涅槃那样,使得他们的人生比常人更精彩,更辉煌。我暗暗地想,我们必须要像海伦和保尔一样,也要学习皮匠摊的驼背冬堂师傅以及我的高中同学“阿跷”吴民立,身残志不残,要以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的一切不幸,要活出更出彩的人生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