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於市的武漢古德寺,一座混搭奇葩的特色佛寺建築


在武漢市漢口的工農兵路,有一座極具特色的奇葩寺廟,它和傳統寺廟飛簷翹角黃瓦紅柱的大殿、三進大院的佈局迥然不同,外觀看起來一座西方教堂,又像一個清真寺、還有的像希臘神廟,實際上它就是一個漢傳佛教寺廟——古德寺。

古德寺始建於 1877年,初期名為“古德茅篷”。1911年古德寺僧眾自發救護武昌起義的起義軍,掩埋革命烈士,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嘉獎。1914 年更名“古德禪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並由黎元洪親自題寫匾名,與歸元寺、寶通寺、蓮溪寺並稱為武漢地區四大佛教叢林,直到解放前,這裡一直是香火很旺的名剎。

這座佛寺和中國傳統的佛寺建築風格完全不同,它採用西方的建築方式和建築材質進行建造,而非中國傳統古典的磚木建築模式;外觀運用了古羅馬建築的結構,內外牆之間的回形步廊和方柱以及立面牆上的圓窗和長窗,卻是基督教堂的建築樣式,而非中國木架構重簷歇山式佔典寺廟風格。因此是一座極具特色的禪宗建築,在我國也是獨一無二的,2013年,古德寺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德寺的核心建築是圓通寶殿。儘管圓通寶殿整個的建築風格是西方的,但是在一些建築裝飾上也古德寺也採用了一些中國元素,例如九座佛塔的主塔剎,其剎頂極像由古代兵器"戟"的圖案組成,中間為方天戟,兩邊為單牙月戟。"戟"與"吉"同音,應取漢文化的"吉祥"之意,其既像風向標又像十字架,在中國塔文化中獨樹一幟。

圓通寶殿一是具有高塔型印緬佛寺建築風格。這種建築在寺廟頂上還設有諸多小佛塔,形成塔林景觀。該殿頂九座塔布局講究,從下面任何一個角度只能看到七座塔,這種參差錯落的塔林格局都與東南亞佛教建築類似。圓通寶殿牆面上的獅頭、花卉、象頭和金翅鳥等建築細節都是南傳上部座佛教的經典裝飾風格。

圓通寶殿二是具有古希臘神廟建築風格。它的平面四周為正方形單層外廊式殿堂,殿基長寬均為 32 米,這種柱廊的佈局明顯是借鑑了古希臘神廟的柱廊特徵,這種柱廊以挺拔圍柱作為支柱,既顯得莊嚴挺拔、雄偉大氣,同時有效分散了廟頂的重力,柱式柱子頂部有愛奧尼亞式柱頭裝飾,這些細節處也可見希臘神廟的風韻。


圓通寶殿三是具有哥特式建築風格。圓通寶殿外牆上是尖券拱的門洞和圓形玫瑰窗的的山花造型組合,與明間頂部三角形起拱相一致,這又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它的正面入口的門廊是呈三角形的簷額,分為兩層向上遞收,烘托了頂部中心高聳的山花,這是羅馬風格建築的表現手法,與德國科隆大教堂、法國巴黎聖母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圓通寶殿還具有伊斯蘭建築風格。許多人第一次看到古德寺,都以為它是一座清真寺,圓通寶殿的亭閣式佛塔形似透空圓亭,應該是在借鑑伊斯蘭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加進了中國傳統的閣亭建築特色,這也充分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間借鑑、吸收、融合的情況。

儘管圓通寶殿外觀和建築風格是混搭的,但是當你進入大殿,卻如同進入了我們常見寺廟內的場景。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內供奉的是羅漢,而圓通寶殿供奉的卻是25座圓通菩薩,據說圓通在佛教中的地位比羅漢要高一等。圓通寶殿內部為單層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內高 16 米,可容百人,其宏大寬綽也是其他漢傳佛教的大雄寶殿所鮮見的。


在圓通寶殿前邊還有一座建築,叫天王殿,是古德寺大殿,供奉了四大天王和彌勒佛。而天王殿是則是典型的徽式建築,與圓通寶殿的神韻顯得格格不入。

最近,在圓通寶殿和天王殿旁邊修建了一種仿圓通寶殿風格的多層建築。體積要比圓通寶殿大的多,類似中國古典寺廟的廂房,有寺僧寮房、客堂、齋堂等,這個建築也可以讓往來的香客與遊客能夠對古德寺有更深刻的體驗,從而打造出特色與品牌,形成武漢旅遊的一個特色目的地。

儘管古德寺是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其大門和入口卻十分普通,如果不是專程來參觀,還以為來到一個鄉下的小景點,完全沒有我們常見的宏大的牌匾和牌樓,真是大隱隱於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