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藏匿大山深處的古老萬壽宮


在撫州,叫楊坊的村不少。今天說的這個地方,是撫州的一個偏遠山村----江西省宜黃縣神崗鄉楊坊村。

吸引我們前往楊坊村探訪的原因是,村中有一座古老的萬壽宮。

有意思的是,楊坊村的村民並不姓楊,而是姓周。據《宜黃縣地名志》載:楊坊原為楊姓開基,後絕村廢。明萬曆年間(1573--1619),周姓從霍源村遷此,沿用舊名。

萬壽宮為帶有江西地域特色的祠廟,是為紀念江西的地方保護神----俗稱“福主”的許遜----許真君而建。

許遜(239-374年),字敬之,祖籍汝南(今河南許昌),其父許肅於東漢末年率家避戰亂遷居南昌,吳赤烏二年(239)許遜出生於南昌縣益塘坡(今麻丘鄉)。許遜是晉代著名道士,道教淨明派祖師,尊稱許天師,尊為許真君,在道教流派中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晉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任旌陽令,後棄官東歸,於西山中修道煉丹,著書立說,創“太上靈寶淨明法”。

許真君東歸後,時逢彭蠡湖(今鄱陽湖)蛟龍為害,水災連年,許遜率領眾弟子,鑄造鐵柱,用八條鐵索將興風作浪的蛟龍鎖進了一口深井之中。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斬妖除魔,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傳說許遜活到一百三十六歲,於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閤家四十二人一齊飛天成仙,世人尊奉他為“許仙”。



許遜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在其故居立起了“許仙祠”,南北朝時改名“遊帷觀”,宋真宗賜名並親筆題“玉隆萬壽宮”。

歷經許多朝代,宮中香火不斷,而且江西人在外地建立了許多“萬壽宮”,數量不下幾百座。在古代,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萬壽宮。明清時期,江西經濟發達,經營瓷器、茶葉、大米、木材和絲綢的贛籍商人行走全國,並在全國其他地方都修建了萬壽宮,萬壽宮也成為外地江西同鄉的“江西會館” 。

從木構架看,楊坊的萬壽宮當屬明末清初建造,如此古樸,較為罕見。





萬壽宮外的紅豆杉,看上去也有幾百歲了。









紅軍當年留下的標語:“窮人不打窮人,士兵不打士兵。活捉二十八師副師長……”

周氏宗祠因曾是“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而獲得“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項目”扶助,祠堂得以修葺一新。









楊坊村的古村肌理已不復存在,能留下些這樣的門檻、門框也不失為古村的一種好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