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街鼠到漠北虎,不完美的将领,伟大的胜利

西汉有一位名叫东方朔的大智者,他说过一句话,“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世界上或许真有这样一种人,平日里飞扬跋扈,大金链子小金表,各种嚣张各种浪,走在大街上没人敢惹,只能在心里喊打。

这种过街老鼠式的人物,无疑算是一个坏了一锅汤的老鼠。谁见了都会头疼。

但在现代人看来,这个世界没有废材,只有没有放对位置的人才。有些人,就是这样的人才。

他的名字叫窦宪,一个纨绔子弟,人见人怕的混混,创造了和霍去病齐名的伟大功绩。

勒石燕然!

从过街鼠到漠北虎,不完美的将领,伟大的胜利

东汉初年疆域

北匈奴的短暂雄起和迅速没落

故事还要从王莽时代开始说起。在王莽时代之前,经过西汉二百年的恩威并施,匈奴总算是垮掉了。只可惜,被戏称为“穿越者”的王莽大人,一阵神操作,又把匈奴养的很肥,于是匈奴对于中原王朝的威胁,持续到了东汉时期。

东汉初年,在历史上虽然有光武中兴的美名,但国内一堆烂摊子无法处理,对于匈奴问题,一再的退让,以至于“匈奴转盛,抄暴日增。”

东汉初年,对于匈奴问题,持两种态度。对于南匈奴,东汉王朝竭力拉拢,并且让南匈奴作为尖兵,成为了抵御北匈奴的屏障。对于北匈奴,则表现出隐忍的一面。

南北匈奴对立,从地理位置角度来说,南匈奴获得了阴山以南的肥美草场,再加上汉王朝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虽然实力未必能很强,但比较富庶。

至于北匈奴,在汉书匈奴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漠北气候干旱少雨,牧草难以胜仗,而且多戈壁沙漠。从地形上看,缺少足够的掩护。总之一句话,不适合人类居住

因此从地理位置看,北匈奴更加渴望战争,尤其是对于汉王朝的战争。

边关持续紧张,这种紧张状态持续了一直持续到光武帝在位的第二十二年。这一年,匈奴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连死两个单于。第二件事,闹了一场虫灾。这场虫灾时间很长,所到之处,百草枯槁,没有了草,牛羊死亡大半,匈奴的支柱经济遭到重创。

北匈奴所处地理位置,已然不好,再加上一场连续性的天灾。东汉王朝并没有费太多力气,北匈奴已经衰弱。有人说刘秀是个开挂的皇帝,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有点开挂嫌疑。

不管刘秀开没开挂,天灾彻底让匈奴没了脾气。偏偏在这个时候,匈奴四面受敌,北边被丁令攻击,南边被南匈奴进攻,西边鲜卑崛起,东边乌桓也要分一羹。四面受敌让北匈奴元气大伤。

北匈奴自顾不暇,东汉王朝已经完成光武中兴的任务,并且经历了明章之治的巩固。国力达到巅峰状态。

更大的利好消息接连传来,在汉章帝章和元年,鲜卑大破北匈奴,杀了北匈奴优留单于。鲜卑的这次军事行动,带来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单于死了,北方陷入混乱之中,接着,一些北匈奴手下的部落,开始向汉朝寻求保护,前后投降的人数,超过二十万人。

军事失利再加上二十万人口的流失,北匈奴已经没有了挣扎叫嚣的资本。

从过街鼠到漠北虎,不完美的将领,伟大的胜利

窦宪破北匈奴

纨绔子弟,在洛阳城的“鼠”

北匈奴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东汉内部,已经出现了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窦宪就生活在这一片繁荣之中。

窦宪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门阀子弟,他的祖父窦融,是东汉开国元勋。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到了窦宪这一代,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他年幼早孤,没有人管教的窦宪,开始浪荡不羁,成了一个大混混。

汉章帝建初二年,事情发生改观,他的妹妹成了汉章帝的皇后,这一下,窦宪一瞬间翻身,拜宪为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

窦家再次恢复荣光,本来就比较浑的窦宪,更加有恃无恐,甚至敢抢公主的宅院。

对于窦家,皇帝碍于皇后的情面,并没有太多发作,只是说了一句相当有水平的话:国家弃宪如孤皱腐鼠耳。

这句话,就算是窦宪再犯浑,也能掂量轻重。只可惜,窦宪这个人,实在是太能惹事。史料评价窦宪的性格:宪性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

这样的性格,窦宪一次两次听话,根本不可能次次听话。但窦宪浪大了,做了一件足以掉脑袋的事情。刺杀皇亲国戚,嫁祸他人。

而这次刺杀原因,更加可笑,只是因为窦宪不喜欢刘畅,如此而已。

差点捅破天的窦宪,却再次转运,这时候,汉朝已经是汉和帝,而当年的皇后,升级为太后。于是,窦宪被关在后宫,开始面壁思过。杀皇亲国戚只受到了面壁思过的处罚,窦家可谓万人之上了。

从过街鼠到漠北虎,不完美的将领,伟大的胜利

燕然勒石拓本

由鼠变虎,扬威北匈奴

窦宪实在是太能惹祸,捅得篓子一个比一个大。几乎成了人见人厌的过街老鼠。

对此窦宪相当有自知之明,他也开始寻思,在洛阳,自己权倾朝野,可是到底还是沾了外戚的光,他需要做一些大事情,来证明自己。这时候,他的目光看向北边的匈奴。

这时候的匈奴,已经衰弱不堪。灭亡之时时间的问题,窦宪需要送他们一程。

得知这么个愣头青加刺儿头,可以主动要求北伐匈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汉和帝也很高兴,以最高的规格,和最强的队伍交给窦宪。

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

这是一支联合国部队,部队的成分非常复杂,有从各地调拨过来的汉军主力,有南匈奴主力,还有一些其他和北匈奴有仇的胡人主力。

当然,他们的分工也不相同,各不同属,南匈奴独立指挥自己的队伍,窦宪同样指挥着汉军主力。

这是一场碾压式的大战役,却没有太多激烈之处。却已经够了,根据史料记载,这场军事行动,斩首一万三千多级,缴获了牛羊等战利品一百多万头,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场大战,匈奴前后投降汉朝的,超过二十万人。

这是一场足以和封狼居胥齐名的伟大战役。我们或许认为,窦宪的斩首并不多,但意义却很大,大量草原人归降汉朝,让匈奴失去了人口的根基。人口才是匈奴的命门。匈奴人口本来就少,当大量人口流失,这种创伤,不亚于一场巨大的天灾。

窦宪自信到了极点,也应该这般自信,他登上了燕然山,顿时感觉到豪情万丈,这一年式永元二年,公元90年,距霍去病封狼居胥,二百零九年。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敻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这是燕然勒石的辞赋。窦宪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窦宪的结局

英雄,并不一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其实,文章到了燕然勒石,已经可以结束了。但窦宪的故事没有结束,几年后,窦宪再次用兵,彻底解决了北匈奴的威胁。人生最高光的时刻过后,开始人生的转折。

从窦宪的性格以及处事风格来看。他太过高调,太不知收敛。

如果仅仅是高调一些,嚣张一些,或许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却出动了皇帝的逆鳞,结党营私。

窦宪的营私,其实没有想要谋反的意思。他只是渴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窦宪不是一个阴谋家,虽然有野心,却懂得什么叫忠诚。也许,性格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他太过高调了。于是,他就被打倒了。

以他的地位,以他的功劳,皇帝想要动他,并不容易,他想要取而代之,却相当简单。这时候的汉王朝,已经被门阀和外戚控制,皇帝也要看外戚和门阀的脸色。但终究,窦宪还是被赐死。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史书最后为窦宪盖棺定论。我觉得,这个结论还是很客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