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祭藍釉白花魚蓮紋盤

祭藍釉白花魚蓮紋盤,明宣德,高4.0cm,口徑19.2cm,足徑12.7cm。清宮舊藏。

盤敞口,弧壁,圈足。內底及外壁均以白泥描繪魚戲荷蓮圖案。足內施青白色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藍釉白花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的創新品種,其藍白對比鮮明,具有較好的裝飾效果。明代宣德時的景德鎮窯將這一裝飾品種加以發展,圖案刻畫更加細膩,造型品種及裝飾題材亦大為增多,造型有盤、碗、尊等,裝飾題材有龍、魚蓮、萱草、折枝花果、纏枝花等。應引起注意的是,清代康熙時景德鎮御窯廠曾仿燒過宣德藍釉白花魚蓮紋盤,但圖案刻畫不如宣德時作品細膩。"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紋香爐

青花松竹梅紋香爐,明宣德,高31.7cm,口徑20.2cm,足距12cm。清宮舊藏。 爐方唇,短頸,扁圓多角形腹,下承以三個象腿形獸面足。外底略上凹,無釉。通體青花裝飾。口部繪龜背錦文,腹部繪怪石松竹梅紋,雙耳裡側均繪折枝靈芝紋,外側繪卷草紋。三足上的獸首亦染青料。 1984年景德鎮珠山明代御窯廠遺址曾出與這件青花香爐大小相同、形體風格相似的宣德白釉香爐,由此可見,宣德時期御用香爐流行形體大氣、氣勢雄偉之特點。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鳴鳳在竹仕女遊園圖碗

青花鳴鳳在竹仕女遊園圖碗,明宣德,高7.8cm,口徑18.7cm,足徑7.7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光素無紋飾。外壁青花裝飾,以青花料通景描繪仕女遊園圖。一面是兩仕女坐於涼亭內閒談,一小童子在旁邊服侍;另一面繪兩仕女在涼亭邊散步。仕女均髮髻高挽,長裙拖地,裙帶隨風飄動。庭院中點綴怪石叢竹、樹木花草、坡地欄杆、流水小溪,還有繚繞的祥雲,一隻鳳凰正棲於竹上鳴叫。圈足外牆繪卷草紋。外底青花雙圈內署

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明宣德(1426—1435年)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五彩山石花卉罐

五彩山石花卉罐,明成化,高10.9cm,口徑10 cm,足徑13cm。 直口微斂,圓肩,扁圓腹,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質肥潤。外壁在潔白的釉面上以五彩為飾,口沿繪2圈紅彩絃線,肩部為倒垂的蓮瓣紋,腹部繪有纏枝牡丹圖,4朵牡丹盛開,圖案以赭彩勾邊,排列有序,色彩豔麗。底白釉,無款。 成化彩瓷素以鬥彩而聞名,五彩殊為少見,傳世品中有少量的盤、碗、罐等器,此罐雖殘破鋦補,但國內僅有1件,倍加珍貴。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鎖錦紋瓷板

青花鎖錦紋瓷板,明宣德,高2.5cm,長28cm,寬9cm。 瓷板長方形,胎質緻密,一面青花繪鎖錦紋,紋飾排列整齊,青花濃淡不一,色深處浸入胎骨,為典型的蘇麻泥青料繪製。 作為建築材料的瓷板在明代非常少見,青花瓷板更少,故宮現只收藏了4塊,首都博物館也收藏了相似的瓷板,但形狀為正方形。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仿哥釉碗

仿哥釉碗,明宣德,高10.6cm,口徑20.7cm,足徑7.6cm。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較高。通體及足內均施仿哥釉,釉色灰青,釉層開片,釉面略泛橘皮紋。足內有青花雙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此碗內壁開片紋較大,外壁次之,碗心及足內片紋細碎,較好地模仿了宋哥窯瓷器釉面開片的特徵。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菱形開光雙鳳穿蓮花紋長方爐

青花菱形開光雙鳳穿蓮花紋長方爐,明宣德,高18cm,口徑22.2×14cm,足徑22×14cm。 此爐形制奇特,方口出唇,扁腹,下承四如意折角足。通體青花紋飾。口沿飾纏枝靈芝紋,頸飾小朵花紋,腹部菱形開光內繪雙鳳穿蓮花紋,腹、足四角各飾如意雲頭紋。口沿下從右向左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祭藍釉暗花雲龍紋盤

祭藍釉暗花雲龍紋盤,明宣德,高4.6cm,口徑20.1cm,足徑12.7cm。 盤撇口,弧壁,圈足。通體施高溫鈷藍釉,口沿處因高溫下釉層熔融垂流映現白色骨胎,形成一道圓潤的白邊。釉面泛橘皮紋。內壁暗印雙雲龍戲珠紋,因釉層厚,紋飾不清晰。足內施白釉,中央青花雙圈內“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此盤造型規整,釉色純正,是宣德朝祭藍釉瓷的典型器。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折枝靈芝紋石榴尊

青花折枝靈芝紋石榴尊,明宣德,高19cm,口徑6.9cm,足徑9.7cm。清宮舊藏。 尊折沿口,直頸,鼓腹,外撇足,臺階式內底。通體呈六瓣瓜稜形。青花裝飾。口沿飾蓮瓣紋,頸飾圓圈紋,肩飾蓮瓣紋,腹飾折枝靈芝紋,近足處飾仰覆蓮瓣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尊器形仿石榴形象,構思巧妙。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藍查體出戟法輪罐之蓋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罐之蓋,明宣德,高6.5cm,面徑20.5cm,底徑21.5cm。 蓋面飾4朵雲紋,間以5個藍查體梵文,是佛教種子字。蓋之外壁飾海水紋,蓋內頂面環圍九9枚蓮瓣紋,每瓣之上各書一藍查體文字,中央雙線圈內從左至右篆書“大德吉祥場”五字。 此應為宣德青花出戟法輪罐之蓋,罐身已失。此物是景德鎮專為宮廷燒製的佛事用具。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雲龍紋碗

青花雲龍紋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徑27.8cm,足徑11.2cm。清宮舊藏。 碗敞口,方唇,淺腹,圈足。裡白釉無紋飾。外青花裝飾。口飾青花線兩道,壁飾祥雲雙龍,近底處飾蓮瓣紋,足牆飾如意雲頭紋。口沿下從右向左橫書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 此器造型淺闊,紋飾描繪細膩。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白地醬彩花果紋盤

白地醬彩花果紋盤,明宣德,高5.5cm,口徑29.3cm,足徑20cm。清宮舊藏。 盤撇口,弧壁,圈足。通體白地醬彩裝飾。內底飾折枝花紋,內壁飾折枝花果紋,外壁飾纏枝花紋。所有的圖案均先暗刻線條。內底、口沿及足牆上均繪有醬彩絃線。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白地醬彩為宣德時期新創燒的品種。其白釉上刻填的醬彩呈現未經攪拌的芝麻醬色,晶瑩光亮。常見器物有這類花果大盤,這種形制一直延續到正德時期。此盤在暗刻的花紋上施以醬彩,與潔白的釉色相互映襯,取得醒目的裝飾效果。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鮮紅釉碗

鮮紅釉碗,明宣德,高8cm,口徑18.9cm,足徑8cm。清宮舊藏。 碗撇口,深腹,圈足。通體施紅釉。圈足內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宣德朝是明代紅釉器製作最輝煌的時期。宣德時期,紅釉製品不僅在數量上有明顯的增加,而且較之永樂鮮紅釉器更勝一籌,出現了寶石紅、祭紅、積紅、霽紅、雞血紅、牛血紅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種。宣德紅釉呈色濃豔,又往往在器物轉折變化的稜角處隱現胎骨而呈現白色筋脈,增添了觀者視覺的變化,耐人尋味。這時的紅釉器造型更加豐富,除碗、盤、高足杯外,洗、爐、梅瓶、僧帽壺、滷壺、梨式壺等亦多見。輔助裝飾除暗花外尚有描金彩者。此碗在口沿部位形成的一線白釉俗稱“燈草口”,紅釉的積釉處顯現青灰色,最厚處氣泡密集,這是宣德紅釉典型的時代特徵。其色調深沉,不流釉,不脫釉,被稱為“宣紅”。宣德後,紅釉一度衰落,直到清康熙時才恢復。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仿汝釉盤

仿汝釉盤,明宣德,高4.2cm,口徑17.6cm,足徑11cm。清宮舊藏。 盤撇口,弧腹,圈足。通體及足內均施仿汝釉,釉色灰青閃藍,滿布細碎的紋片,對光斜視,可見釉面泛起橘皮紋。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代仿宋官窯器一般只注重仿宋器的釉色而不太注重仿其造型,故少有亂真之作,如此盤除釉色貌似宋汝窯器外,其造型和歀識都顯示出宣德官窯瓷器的特徵。明代仿汝釉瓷僅見於宣德官窯。景德鎮珠山宣德官窯遺址曾出土與此盤相同的標本。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仿鈞玫瑰紫釉盤

仿鈞玫瑰紫釉盤,明宣德,高4.1cm,口徑15.5cm,足徑9.2cm。清宮舊藏。 盤口微撇,弧腹,圈足。足底切削整齊。通體施玫瑰紫釉,釉面棕眼密集。口沿處因高溫熔融狀態下釉層垂流而呈醬黃色。足內無釉,有糊米色斑。無款。 明前期御窯瓷器的質量為有明一代之冠。其間,摹仿宋代名窯瓷器之風一度興起。明代景德鎮御窯仿鈞釉瓷器始見於宣德朝,御窯廠燒造了一定數量的仿鈞窯瓷器,傳世品多為盤、碗類。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鮮紅釉金彩雲龍紋盤

鮮紅釉金彩雲龍紋盤,明宣德,高4.5cm,口徑19.7cm,足徑12.3cm。清宮舊藏。 盤撇口,弧壁,圈足。通體施紅釉。外壁及盤心以金彩繪雲龍紋,金彩雖已剝落,紋飾仍依稀可辨。口沿為燈草邊。圈足內施青白釉,無款。 瓷器上的“描金”裝飾技法為北宋時定窯首創,有白釉描金、黑釉描金、醬釉描金三種。元代景德鎮窯繼承此技法並生產出藍釉描金器。紅釉描金器則始於明宣德朝。宣德紅釉描金器除盤外還有撇口碗等,均描繪雲龍紋。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甜白釉暗花纏枝蓮託八吉祥紋碗

甜白釉暗花纏枝蓮託八吉祥紋碗,明宣德,高8.4cm,口徑15.5cm,足徑5.7cm。清宮舊藏。 碗敞口微撇,弧壁,瘦底,圈足較高。通體及足內均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青。內口沿處暗劃弦紋兩道。碗心青花雙圈內有一豎向長方形雙線框,框內直寫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外壁暗劃花紋裝飾,近口沿處有弦紋兩道,腹部為纏枝蓮託八吉祥紋。近足處為一週蓮瓣紋,足外牆為卷枝紋。 甜白瓷是在元代樞府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永樂白瓷色調恬靜柔潤,在視覺上給人以“甜”的感覺,故稱“甜白瓷”。明代黃一正所撰《事物紺珠》中載有“永樂、宣德二窯內府燒造,以鬃眼甜白為常”之句,此後“甜白”稱謂沿用至今。甜白瓷在我國陶瓷史上享有盛譽,文獻稱其“白如凝脂、素猶積雪”。此瓶恰如其分地表現出這種特徵。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鮮紅釉盤

鮮紅釉盤,明宣德,高4.2cm,口徑20cm,足徑12.5cm。清宮舊藏。 盤撇口,弧壁,圈足。通體施紅釉。圈足內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造型規整,胎薄體輕,釉色純正,是宣德紅釉瓷的代表作。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蕃蓮紋臥足碗

青花蕃蓮紋臥足碗,明宣德,高3.8cm,口徑13.5cm,足徑4.2cm。清宮舊藏。 碗敞口,淺腹,臥足。通體青花裝飾。裡心及裡壁飾變形桃紋,兩者間飾纏枝花葉紋,口沿飾青花線,外壁飾纏枝花紋,下飾變形如意雲頭紋。臥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器造型線條柔和,番蓮風格的紋飾嚴謹而細膩,有異域風格。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阿拉伯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

青花阿拉伯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明宣德,高29.9cm,口徑2.7cm,足橫7cm,足縱5.2lcm。清宮舊藏。 壺呈葫蘆形,口、頸部為圓形,腹部為豎向扁圓形,下承以方圈足。頸、肩之間對稱置綬帶形耳。通體青花紋飾。口部繪纏枝菊花紋,腹兩面均繪阿拉伯花紋,耳上繪折枝花紋。口沿下自右向左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橫行款。足內施青白釉。 此葫蘆扁壺為明永樂時景德鎮御窯廠的創新器形,宣德朝繼續燒造,品種有白釉、青花等,造型與紋飾皆仿自西亞伊斯蘭工藝品。明永樂朝製品不署年款,宣德製品一般則署年款。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紋雙耳扁壺

青花折枝花紋雙耳扁壺,明宣德,高25.7cm,口徑3cm,足徑10-7.3cm。清宮舊藏。 壺直口,細頸,扁圓形腹,平底。頸、肩飾對稱如意形耳。通體青花裝飾。頸飾纏枝花紋,肩飾蕉葉紋,扁圓腹兩面飾折枝花紋。 此器形制源自阿拉伯銅器,器形端莊而穩定。紋飾簡潔,以寫生茶花為主題紋飾。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澄泥蟋蟀罐

澄泥蟋蟀罐,明宣德,高8.8cm,口徑12.3cm,足徑12.5cm。 罐口、底相若,直口,深弧腹,玉璧底。通體澄泥無釉。外壁分別繪有兩組人物圖,周圍襯以欄杆、樹木、花卉等紋飾。蓋面繪仙人指鹿,上配祥雲。外底有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豎行款。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託八吉祥紋碗

青花纏枝蓮託八吉祥紋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徑28.1cm,足徑11.1cm。 碗敞口,方唇,圈足。碗裡白釉無紋飾。碗外青花裝飾。口飾青花線兩道,壁飾纏枝蓮託八寶紋,近底處飾蓮瓣紋,足牆飾朵梅紋。口沿下從右向左橫書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 此碗紋飾描繪細膩,線條流暢。“八寶”是我國最常見的傳統裝飾圖案之一,特別是元代瓷器圖案中以八寶為題材者佔很大的比重。但元代的“八寶”有很多雜寶,不像明代基本上為輪、螺、蓋、傘、花、罐、魚、腸八種。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紋蓋罐

青花纏枝蓮紋蓋罐,明宣德,通高19cm,口徑17cm,口徑15.7cm。清宮舊藏。 罐直口,鼓腹,平底。蓋折沿,拱頂,寶珠鈕。通體青花紋飾,頸飾折枝朵花紋,肩飾蓮瓣紋,腹飾纏枝蓮紋,近底處飾蓮瓣紋。蓋鈕飾蓮瓣紋,蓋面中心飾蓮瓣紋,外層飾纏枝石榴紋。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此器形制渾厚、飽滿,紋飾工整、細膩。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仿哥釉菊瓣碗

仿哥釉菊瓣碗,明宣德,高7.3cm,口徑18.7cm,足徑6.9cm。 碗呈菊瓣形,敞口,深弧壁,圈足。通體及圈足內均施青灰色仿哥釉,釉層肥厚,釉面佈滿開片紋。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代仿哥窯瓷器的傳世品迄今所見最早為宣德時景德鎮官窯的製品,造型有菊瓣碗、雞心碗、菊瓣盤、折沿盤、撇口盤等,多署有青花宣德年款。這些器物的釉面光潔度偏低,有油膩感,與宋代哥窯器的釉面相似,但也有橘皮紋這一宣德官窯器的典型特徵。其釉色有青灰、月白等,開片的紋路微微閃黑、閃紅,沒有宋哥釉器“金絲鐵線”和“紫口鐵足”的效果。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庭院仕女圖高足碗

青花庭院仕女圖高足碗,明宣德,高10.3cm,口徑15.2cm,足徑4.4cm。清宮舊藏。 碗撇口,高足中空。外壁繪二仕女對坐賞畫,襯以山水、花草、樹木等,足柄繪山石樹木。碗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此器紋飾佈局疏朗,場面開闊,意境清幽。 宣德瓷器人物紋較少,所見者均文人士大夫的氣息濃厚。此器紋飾繪仕女賞畫情景,表現著一種恬靜淡漠的格調。裡心有青花楷書款,是典型的宮廷御用器。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醬釉盤

醬釉盤,明宣德,高3.6cm,口徑15cm,足徑9.5cm。 盤撇口,弧壁,圈足。底微塌。通體內外施醬色釉。圈足內施白釉。外底暗刻雙線圈內暗刻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 此盤釉色純正,對光斜視可見釉面略泛橘皮紋,是宣德醬釉瓷的代表作。 醬釉因以“紫金土”配釉亦稱“紫金釉”。它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釉料中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含量高達5﹪以上,其釉色類似芝麻醬色。醬釉瓷早在宋代就多見於北方的許多瓷窯,其中以定窯的“紫定”器最為著名。明代宣德時景德鎮官窯出產的醬釉瓷造型規整,色澤溫潤純正,釉麵肥厚並有橘皮紋。常見器物有撇口碗、撇口盤、收口盤和瓜式執壺等。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仿汝釉蟋蟀罐

仿汝釉蟋蟀罐,明宣德,高11.2cm,口徑13.6cm,足徑13cm。 罐口底徑度相若,直口,深弧腹,玉璧形底。外壁施天青色仿汝釉,釉面瑩潤,開細碎片紋。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在明代,景德鎮窯仿燒宋代名窯瓷器始於永樂時期,仿汝釉只見有宣德時期的製品。宣德仿汝釉器有雞心碗、盉碗、菱花式洗、蟋蟀罐、盤等,釉色有淡青和天青色,施釉肥厚勻淨,開細小紋片,釉面橘皮紋明顯,外底多署當朝年款。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明宣德,高4.4cm,口徑22cm,足徑14cm。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青花紅彩裝飾。內底繪海水蛟龍紋。外口沿下繪回紋,腹部繪九條蛟龍翻騰於海水浪花間。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青花與紅彩相結合,是當時一種新穎的裝飾工藝,兩種色彩相互輝映,對比鮮明。宣德青花礬紅彩瓷器造型主要有花盆、盤、碗、高足碗等。紅彩鮮豔,溫潤,施彩時深淺分用,以表現紋飾的立體效果。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青花海水龍紋缽

青花海水龍紋缽,明宣德,高12cm,口徑26.5cm,足徑12cm。 缽(音bō)口微斂,弧腹,平底。通體青花裝飾。外壁從上至下依次繪海水紋、雲龍紋、蓮瓣紋。內底青花雙線圈內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底素胎無釉。 此器造型敦實,紋飾生動,青龍矯健,頗有氣勢,為宣德官窯瓷器之精品。 缽形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經出現。但“缽”字是佛門盛貯器的音譯,自佛教傳入中國後,僧人多用之。明宣德時,皇家崇信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大批藏地僧侶紛紛入京朝貢。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的瓷缽,斂圓口,弧形深壁,底有兩種,一為細砂平底,一為無釉淺圈足環底。品種有白釉、灑藍釉和青花器。灑藍釉器的外壁飾有暗刻雲龍紋。青花器的外壁繪有云龍、纏枝蓮等。清代有仿製品。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鮮紅釉僧帽壺

鮮紅釉僧帽壺,明宣德,高20cm,口徑16.1cm,足徑17.2cm。 壺闊頸,溜肩,鼓腹,瘦底,圈足。一側口邊至頸部置寬帶形曲柄,相對的另一側出鴨嘴狀流槽。附圓紐傘形蓋,蓋邊和壺口後部各置一個小圓系,可供穿繩連接。外壁施紅釉,釉色明豔純正。圈足內和器裡施白釉,無款識。 僧帽壺因壺口似僧侶的帽子而得名,是藏傳佛教用器。明永樂、宣德年間景德鎮御窯場有大量生產僧帽壺。 清代康熙時景德鎮窯曾仿製宣德紅釉僧帽壺,其釉質接近宣德器,但造型卻略顯笨拙,區別如下:宣德器的頸部輪廓線呈內傾弧線狀,較為秀氣;康熙器的頸部近於直筒狀,略顯臃腫。宣德器腹部上寬下窄,最大腹徑在上腹部,有變化之巧;康熙器的最大腹徑在中腹,故顯得渾圓。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清宮舊藏鑑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