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在封城的武漢,父親跟我進行了一場空氣幾乎鉛化的交談


李昊:在封城的武漢,父親跟我進行了一場空氣幾乎鉛化的交談

1月28日,家人在小區樓下玩老鷹捉小雞,其時,老鷹真的在撲向武漢。(作者供圖)


李昊為《打邊爐》特約撰稿


我住在遠離武漢市區、緊挨湖北美院新校區的藏龍島上,所在的小區沒有多少人住,封城至今的日子即使艱苦,但其慘烈程度,也遠遜於那些被困塞於長江另一端的武漢人,當然更不用提那些在絕望中染病、被隔離、身故乃至絕戶,或者冒生命危險戰鬥的同胞,所以在這種時候談論自己的生活對於我來說是可恥的。對整個事件,我的瞭解也不會比信息風暴中的大家更多,所以,我只能談談也許對別人有那麼一些尖銳現實意義的事情或思考。


在這些天裡,我家六口人囿於七十多平的空間,當然不會那麼和諧,但是有一種不和諧卻具有特殊的典型意義。


就在《打邊爐》給我發出筆談邀請而我沒有回覆的一個多小時間,我跟父親進行了一場空氣幾乎鉛化的交談。在六十年前那場歷時十年的運動中,我的父親經歷了家族的沉重打擊,用他自己的話說:“葉子落下都會嚇得發抖”。

我們的談話——準確地說是父親的訓誡——主要圍繞親近的朋友對我的思想定性,我對待時政的態度,我發的朋友圈和我發的推送中朋友的言語。父親第一次翻了我的朋友圈,就像他在我的第一個叛逆期翻我抽屜時發現了一盤張楚的磁帶,區別是他這一次似乎更加不安——他對我的前途憂心忡忡。


在這一次疫情期間,我見到過朋友圈有朋友跟父母之間的衝突、齷齪,十天前在我家中也曾短暫地預演過,父親用我兒時以來就讓我無法抗拒、令我恐懼的語氣對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訓斥時,我人生第一次特別地淡定,第一次沒有選擇憤恨不平地避不敢言,第一次在父親停下訓誡時,沒有了長達三十多年卡夫卡式的恐懼,而反倒讓父親聽我侃侃而談說了近十分鐘,第一次平靜地看著父親的眼睛說話,看著他那本來亢怒的眼睛垂下。雖然結尾仍然是他用他依然不可抗拒的語氣近乎絕望地試圖給我溢出的思想加上最後的封印,但這是我們第一次以沒有巨大敵意的談話收尾,遺憾的是我仍然將我最想說的那句話吞進了肚子:我不希望我的女兒再經受你和你的那個時代的恐懼。

我理解父親的憂慮,同情他的憤怒,憐憫他的惶恐,但是我更清楚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的是什麼,我們要做什麼,我們不能做什麼。我最終決定把我的朋友圈設定為父母不可見,我明白,我喚醒他們的願望失敗了——我不希望他們繼續生活在惶恐中。


封城以來,我做的在我看來唯一有一些意義的事情是在我的公眾號開設了“學院的晨鐘”專欄,並且建了一個叫“晨鐘無限學園”的群,這個理想中的交流平臺匯聚了我有限的朋友圈中來自學院內和學院外的諸位大朋友和來自各大美院以及各大綜合類大學美術學院的在校生、畢業生以及自學繪畫的年輕朋友,我們以大朋友寫給年輕朋友的來信為楔子展開討論和問答交流,圍繞畢業創作,也圍繞寬泛的藝術話題。我找來的這些大朋友,每一位都跟其他人非常不一樣,這樣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張雜燴大拼圖,每個人貢獻屬於他們的思考,但這應該是跟任何拼圖都非常不一樣的拼圖,它最終拼出的不是一幅完整的、靜態的和諧圖景,而寧願是碎片的,甚至可能互相矛盾、互相質疑、充滿多元之聲的這樣一張處在不斷運動中的拼圖。


我相信,在很多藝術家躍躍欲試或者蠢蠢欲動地思考怎麼把藝術創作跟“抗疫”綁定的這樣一個時機來探討當代藝術的創作具有特別的意義,是啊,在現實中邊緣至此的藝術在這種時候究竟何為?而恰巧,封鎖讓很多面臨畢業的學生無法返校繼續正常的畢業創作,這樣的一個無界學園,也許是他們進行思想的碰撞交鋒和互相學習的理想場所。我在家除了焦灼於一家人的飲食之外,主要的時間精力都投入到了這個讓我為之振奮的小項目中。


我在這段時間裡問自己最多的問題是我應該做點什麼。我不是特別勇敢的人,我有朋友公開自己的懺悔,我對自己的軟弱一直很清楚,懺悔似乎也不會有多大作用,但是意識到一個創作者現實中的軟弱同他的藝術創作的強硬之間存在巨大的深淵,這是需要勇氣去接受自己拷問的。武漢開始封城前,我在工作室剛剛開始給一張三米六乘兩米的新畫打稿。那張畫意外地表現了預言當下的可怕場景,我現在每看一遍畫稿,都覺得它很可怕,這是一張我從來沒有處理過的複雜畫面,它一度讓我興奮,我甚至在小區徹底封鎖之後想過翻牆去工作室。


在創作中,我是一個絕對的強者,總是把自己推到我能力限度範圍邊界的困難中,盡力不給自己退路。但是最近我突然明白一直以來我都潛在地試圖用藝術來彌補自己與現實反抗的畏縮,藝術成了我的蝸牛殼,現實中真正需要我從自己的小生活走出去的時候,我卻發現自己其實非常阿Q,這讓我極度沮喪難安,因為它讓我的藝術理念蒼白而尷尬:一個藝術家一定要忠於自我。


瘟疫似乎已在強弩之末的路上,也許我會在藝術創作上繼續強硬,甚至更加勇敢,但我希望自己在現實需要時,不會止於羞愧難當。


李昊:在封城的武漢,父親跟我進行了一場空氣幾乎鉛化的交談



文章版權歸深圳市打邊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及使用,違者必究。轉載、合作及廣告投放請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微信:dabinlou2018,電話:0755-865491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