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见病本来可以在基层医院解决,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的患者看病首选大医院?

急诊老狼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在医保这个问题上出现两大类问题,其一、凡能达到公费医疗的其基本费用都有报销,个人不会花多少钱,其二、此从实行医保以来,好多医盲(贪小便宜)认为到大医院可开出滋补品以及认为大医看病较有安全感,少花钱的心里达实。

二,当下人虚荣心强,爱面子,总认为大院看病身价更高。

三,还有部分人受感染所至,拉关系网形成的,所谓某医某大夫某主任医生技术好,可以通过私人关系为已服务等等等,说到最后,这些人都是医盲,希望医疗卫生部门加強宣传卫生与健康专栏,免得添乱。


丘海洋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一名三级医院的影像诊断医师,您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这个现象在我们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普遍存在,折射出我们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

越大的医院越是人满为患,都争先恐后的去,挂不上号的就想法去黄牛手里买,不管怎么样,都要在大医院看病;反观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偌大的诊室,看不到几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的患者都是大病、重病吗?我们的基层医院水平就诊断特别差吗?我们现有的医疗制度还有改进的空间吗?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改进,去想办法提高我们群众就医的幸福感。

去大医院看过病的人估计都会觉得看病难!为什么?因为到哪,哪都是常常的在排队的人群,办卡、挂号、就诊、取药、做检查,哪一项都需要排队,整个看完病下来,一天可能就过去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排队,等结果,真正和医生沟通的时间可能就那么几分钟,你说病人的就诊幸福指数能高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我是影像医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所写的报告里面,80%都是常见病、多发病,真正的大病、重病很少。我们病友同志们可能觉得只有大医院的医生、机器才是最好的,哪怕是合作医疗少报,也得在大医院治疗;他们对于基层医院的医生、器械都抱有怀疑的态度。

只要是正规医院,里面的医生都是医学专业出身,有资格给你看病、开处方的大夫,都是经过了3-5年医学专业培训,经过了含金量很高的职业医师考试,都是合格的、国家承认的职业医师,加上这几年的规培、全科医生培训,基层医院的年轻大夫都要去三甲医院培训3年,经过这3年的洗礼,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都是没问题的。

我们的医疗制度有改进的空间吗?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是典型的医疗资源浪费。现在国家正在推行三级诊疗,力求实现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省,实现逐级转诊制度。对于一些基层医院可以解决的,如果硬要去更高一级的医院治疗,那么就会面临最终结账时不报销或少报销的情况。或许您会问,如果有紧急情况,基层医院解决不了,我们还要去小医院浪费时间吗?这样不是耽误病情吗?对于这种情况,您不用担心,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制度也是有温度的。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大医院的病人会有所减少,而且病友们也会逐渐认识到,小病在基层医院,可以快速诊治,治疗效果也基本是一样的,不用去排那么长的队伍,浪费时间。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温馨提心您,如果是一些头痛、感冒、普通的骨折,基层医院完全可以解决的,没有必要去大医院,如果当地医院解决不了,是会在第一时间给您院的;请给基层医师一些信任,给您自己更多的选择。

我是小郝医生,以上内容是我的拙见,如果您觉认可,请关注、点赞支持我,谢谢您的阅读。

郝瑞朝大夫


这种现象在我们这边尤其普遍,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的距离比较近,或者说在某一区域内可提供选择的大医院比较多,患者因为方便所以会去。拿我们这个地方为例,因为离北京很近,所以有些人生了病直接去北京看,北京的好医院真的是太多了。

第二是实力差距,在同一个区域内可供选择的高级别医院比较多,老百姓肯定愿意去技术水平更高的医院治病。还是以我们这边为例,因为离北京城区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有些病人得了脑血管病直接选择去天坛、宣武,心脏病只要不是太重的有些人就直接去了安贞、阜外,骨折的有的都不来基层医院,直接去积水潭医院。实话实说,虽然在地里位置上我们离得很近,但是在医疗技术上确实离北京的大医院差了很多。

第三是心态问题,有些患者对基层医院不信任,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一些患者本人或者家属以前在基层医院看过病,因为没能取得期待的效果,所以偏执地认为基层医院什么病也看不了,只会把病耽误了,有了病不愿意再在基层医院治疗,直接去三甲医院。

最后一点是信任问题,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原因。同样一种病,基层医院的治疗和大医院的治疗可能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老百姓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认识,用了两天药不见好他就会认为是你的技术有问题,但是到了知名三甲医院可能用的也是差不多的药,又用了两天病好了患者就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实际上这就像吃馒头一样,头一口和第二口吃进去没吃饱,到了第四、五口吃饱了,有的人就会认为是因为最后的两口馒头填饱了肚子。


急诊医生老赵


一些常见病本来可以在基层医院解决,但很多患者看病还是首选大医院,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说明现在人们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温饱问题解决了,生活奔小康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吃穿用不用愁,就开始关注、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大医院看病花的钱毕竟比小医院要多。以前温饱问题没解决,吃不饱,穿不暖,有多少人愿意小病去大医院治疗?

第二、病人对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大医院管理规范,医生水平高,设备先进,去大医院看病花钱买个放心。小医院条件差,医生水平低,医疗设备落后,病人担心在小医院看病会被误诊、漏诊。现代人比以前的人更惜命。毕竟条件好了,谁都想多活几年。

第三、医保保障水平提高了。现在绝大部分人都有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或新农合,可以报销部分、大部分费用,少数人甚至可以报销全部费用。个人负担的部分相对较少。去大医院看病自己能负担得起,经济上不存在什么问题。

第四、子女在大城市,看病同时看望子女。现在年轻一代,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都在向大城市流动。大城市医疗资源丰富、大医院比较集中,去大城市大医院看病一是儿女要求父母去大医院诊治,二是看病同时可以看望儿女,三是万一需要住院,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女也便于探视。

第五、交通便捷,方便就医。现在的交通太便捷、太方便了,尤其是高铁。去城市大医院看病与在当地小医院看病花的时间差不了多少。很多家庭都有小汽车,去几十公里、几百公里外的大医院都不是问题。

第六、网上挂号、医保异地联网结算等大大方便了病人去大医院就医。


大健康践行者


一、现在的人有钱了,选优不选廉。二、基层医院的医生水平不一,设备不全。三、大医院的专科性强,专科的业务水平更高。如同样是高血压,基层医院会开一些降压药,但大医院心内科的医生会从饮食,生活习惯,情绪控制。选择的药物是经论证的符合患者有无其他基础疾病的药物。如H型高血压加用叶酸降低高血压的死亡率等。如果在基层医院很多病人都被不恰当的治疗了。


民营执业医生


如果加大高端医院收费,不知道会不会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问题?穷人宁愿吃糠咽菜,衣食住行都可以选择廉价,所以不会去过多抱怨生活中的高端消费,而有病挤到大医院,却抱怨医疗费高昂,矛盾不?人民宁愿几十元买个手机塑料壳,不会觉得贵,而同样价位的药品却会嫌贵,一百万买一套房子觉得值得,但同样的钱看病会觉得贵,为什么?因为看病是一次性消费,所以人民看不到它贵的价值,但是却把命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矛盾不?


弃医的从商者


1越来越重视健康了。

2经济能力提高了。

3交通发达了。

5得了疑难杂症了。

6其他,请补充。



开心的听诊器


基层医院稍会看病的大夫都被大医院聘请走了。大医院病人越多医生越缺,越缺就从基房医院找,越找到的多基层医院医生越少,越没病人,大医院病人越多。


林川闲聊


说明对基层医生的质量不够信任;另外,基层医院硬件差且药品选择余地小,很多药品缺乏,应加大对基层的投入。


用户2284180077856


第一,药品分级供应,小医院选择空间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