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才女去世,連鸚鵡都為之泣血而死,世人來到她墓前無不落淚

古往今來,有不少愛情故事令人動容,這種真摯而美好的情感,讓每個人都向往,而動人的愛情故事,也能極大地引起共鳴。

我們在讀孟姜女千里尋夫,最終哭倒長城的故事時,會被那種深切的悲痛感染;在讀金屋藏嬌以及最後陳阿嬌被冷落時,會因帝王的薄情而唏噓;在讀楊貴妃唐玄宗的愛情故事時,會因其悲劇的結局而潸然淚下;在讀杜麗娘柳夢梅的傳奇時,會被跌宕起伏的情節帶動情緒。美好的愛情故事能讓人們心生嚮往,悲劇的愛情故事更能讓人記憶深刻,在南宋時期,有一位才女可謂是用情至深,最終因相思而亡,令人倍感動容。

這位才女去世,連鸚鵡都為之泣血而死,世人來到她墓前無不落淚

這位才女名叫張玉娘。張玉娘,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代表作品集為《蘭雪集》。她生於淳佑十年(1250),死於景炎二年(1277),年僅二十七歲,一生非常短暫,英年早逝。但是在文學方面,她的成就可不低,她與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並稱為"宋代四大女詞人",《蘭雪集》甚至被稱為李清照《漱玉集》後第一詞集。

這位才女去世,連鸚鵡都為之泣血而死,世人來到她墓前無不落淚

張玉娘出身仕宦世家,書香門第,自幼就十分的聰慧機敏,工女紅,善文墨,好讀書,而且能過目成誦。當時的人們驚歎於她的才華,將她比作東漢著名的才女班昭。這樣一個驚才絕豔的才女,自然是少不了傾慕者,不過玉娘早有婚配,這個人就是與她同年生的書生沈佺。這位沈佺家世也不簡單,他是北宋徽宗時期狀元沈晦的七世孫,也是書香門第,大家出身。而且沈、張兩家有中表之親,玉娘和沈佺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兩個小輩關係好,沈張兩家門當戶對,而且還能親上加親,他們倆的婚事早早就定了下來。

訂婚後,他們二人情投意合,互贈詩物以訴衷腸。小姑娘玉孃親手做了一個香囊,而且還在上面繡了自己創作的詩,送給自己未來的夫君沈佺,香囊精緻,女兒家的情意綿綿都蘊含在這首《紫香囊》裡,詩云:"珍重天孫剪紫霞,沉香羞認舊繁華。紉蘭獨抱靈均操不帶春風兒女花。"

這位才女去世,連鸚鵡都為之泣血而死,世人來到她墓前無不落淚

後來沈家日漸衰落,沈佺本人又對功名不感興趣,玉孃的父親不滿,漸漸萌生了悔婚的想法,玉娘察覺後竭力反對,寫下了一首《雙燕離》,藉此來表達自己內心對這段感情的珍重。看見女兒如此堅定,父母也只得妥協。

對自己女兒沒辦法,不代表對沈佺沒有辦法,張家父母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受苦,沈佺不能沒有功名在身,於是寫信給沈家,說明了:"欲為佳婿,必待乘龍。"沈佺也深愛玉娘,不可能輕易放棄這段感情,於是他下定決心隨父親上京應試,求取功名,這就不得不與玉娘分離。從未經受過離別之苦玉娘他們自然是惆悵滿懷,但他們都有為愛情而奮鬥的覺悟,一個努力考取功名,一個不但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援助,而且寫下了一首哀婉悽切哀婉悽切額的離別詩《古別離》,詩中有云:"迢遞山河長,縹緲音書杳。愁結雨冥冥,情深天浩浩。"情深意切,萬千不捨。

這位才女去世,連鸚鵡都為之泣血而死,世人來到她墓前無不落淚

沈佺同樣是才華橫溢,他本來是無意考取功名,不是無力考取,所以到了京城後順利通過經、論、策三場考試進入殿試,在殿試中更是大展風采,高中榜眼,一朝金榜題名。他的才思和事蹟在當時的京城一度被傳為佳話,雖然當時他只有二十二歲。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沈佺不幸染病,這病來的又兇又急,他甚至趕不及回去見玉娘一面就一命嗚呼了。留給玉孃的是一首五言詩,蘊含著他的深情與期盼,期盼能死後同歸。

這位才女去世,連鸚鵡都為之泣血而死,世人來到她墓前無不落淚

沈佺死後,玉娘整日以淚洗面,父母心疼的不行,想另覓佳婿,希望能沖淡玉孃的悲痛,但是玉娘卻說:"妾所未亡者,為有二親耳。"她拒絕再婚,願為沈佺守節。之後五年,她沉浸在無盡的相思與悲哀中,終日獨守空房,等著一個永遠也回不來的人。

又一年的元宵節來臨,在燈影幢幢中,玉娘見到了沈佺,沈佺來告訴玉娘,希望她不要違背當初的山盟海誓。玉娘醒後悲痛欲絕,嘆曰:"郎舍我乎?"於是一病不起,最終絕食而亡,香消玉殞。

張沈兩家為他們的真情而感動,於是將玉娘與沈佺合葬。月餘,玉孃親近的侍女霜娥悲痛十分,憂思而死,另一名同樣與玉娘情同姐妹的,侍女紫娥也不願獨活,"自頸而殞",甚至是玉娘生前畜養的鸚鵡也"悲鳴而降"。張家就把這"閨房三清"陪葬在沈佺、玉孃的墓左右,所以他們二人的墓也叫做"鸚鵡冢。"

這位才女去世,連鸚鵡都為之泣血而死,世人來到她墓前無不落淚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飽受相思之苦的玉娘終於撒手人寰,或許她與她的摯愛沈佺在另一個世界相聚,琴瑟和鳴。這段動人的故事流傳至今,仍然是動人心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