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随着疫情放缓,企业复工、学生入学通知也逐渐开展。很多企业及学校纷纷发出“战疫”指南!

不少家长和上班族开始购买“各种各样”的消毒产品以此加强防护。什么消毒湿巾、洗手液、医用酒精一应俱全统统装在背包里。殊不知在这其中,有些消毒产品是完全无效甚至存在易燃风险的!

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消毒剂产品?这里要给大家做下科普:哪一类消毒产品是有效的,而哪一类消毒产品是无效的!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误区一:

酒精度数越高越好?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酒精浓度并不是越高好,只有70%-75%的医用酒精才能完全杀灭新冠病毒!

75%浓度的酒精跟微生物的渗透压相近,刚好可以把微生物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而灭掉微生物。

95%的酒精由于浓度过高,容易在病菌表面形成一层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起到杀灭细菌病毒的作用。

误区二:

消毒湿巾能杀新冠病毒?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消毒湿巾大多只能杀灭普通细菌病毒,对新冠病毒灭活率非常有限!

为方便大家日常消毒使用,很多商家开始推送消毒酒精湿巾,包装上通常会有“含75%酒精”字样。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通常在湿巾内字样有“含有”这样的标识,说明这种酒精成分是勾兑的,在浓度上并不符合标准指定75%浓度的,真正的医用酒精则是直接标注75%医用酒精。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不符合浓度的酒精,只能起到日常杀菌的效果,并不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且注意:75%的酒精消毒,应注意不能大量用来给孩子皮肤消毒,因为酒精会通过粘膜和皮肤进入身体,引起不适甚至中毒。有些孩子对酒精过敏,也应该慎用。

误区三:

84可做日常消毒?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成分有强烈刺激性,不可作为日常家用清洁,切不可接触肌肤。

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反应生成氯气,对人体有害。存放的84消毒液也应跟酒精、洁厕灵分开放。如不小心接触肌肤要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误区四:

免洗消毒洗手液更安全?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肥皂是完全可以代替洗手液的;其次对免洗洗手液的杀病毒成分含量要求极高,多数免洗洗手液配料并不完全符合要求!

流水下用肥皂洗手即可达到杀菌率99.9%的效果,所以洗手在“洗”,而不在“成分”!

但若不能水洗,则对免洗洗手液的杀菌消毒成分及浓度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且部分洗手液标注“含有75%酒精”更要慎重购买!

提示:

消毒剂产品应该这样选!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卫健委指出这几类消毒成分均对新冠病毒有效: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1. 酚类、双胍类消毒剂(无效 ×)

市面上这类洗手液和消毒剂很多,主要有效成分有对氯间二甲苯酚、西曲溴铵/氯己定等。

虽然这类消毒剂也含有氯,但此氯非彼氯。

例如,最常见的滴露、威露士,它们的有效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虽然用途广泛,但它对新冠病毒就是无效。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2.过氧化物消毒剂(有效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适用范围比较广,其中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这三类是代表物质。

二氧化氯:适用于一般物体,以及环境表面的消毒、餐饮具、医疗防疫等,适用家居使用。

过氧化氢:物体表面消毒:用原液 (按厂家说明) 喷洒,擦拭或浸泡物体表面,作用 20 分钟。

过氧乙酸:一般不推荐家庭使用。

3.季铵盐类消毒剂(有效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中国绿发会专家Sara Platto博士建议:新冠病毒对季铵盐消毒剂敏感。

别买错了!这些消毒产品对付不了新冠病毒!


季铵盐类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同时消灭细菌、真菌,又能对病毒进行灭活。同时作为季铵盐类的苯扎氯铵溶液因刺激性小、水溶性好被作为院区病房环境消毒使用。

科普:

消毒剂的“抗疫”原理:

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及无害化要求,在疫情防控中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选择消毒产品时,一定要看成分是否对肌肤有危害,用起来是否更安全,做好消毒工作同时更要保证消毒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