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解放太原前夕,我吹响了起义号角

2013年,洪洞县辛村乡辛南村有一位82岁的老人,这位老人1943年被逼加入了阎锡山部队,以13岁的幼小年龄开始了血雨腥风的军队生涯,由于聪明好学,他从勤务兵成长为一名司号员。军队生涯中,让他终生难忘的是1949年解放太原前夕,他在一个黑夜吹响了一个团的投诚号角。

这位老人名叫董三兴,父亲在他六岁时去世,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贫寒的家境让他遭遇了颇多不幸。董三兴弟兄三个,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弟兄三人都是军人。老大董晓征,1936年参加了牺盟会决死队,1946年随军南下。老二董其胜,1949年解放太原时参军,后随军南下。

临汾:解放太原前夕,我吹响了起义号角


董三兴参军时还是个孩子。他介绍,1943年参军后他在洪洞县万安镇韩家庄村一带的风胜部当勤务兵,由于当时年幼,他已记不清所属部队具体的归属,只知道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被编入晋绥军40师。当勤务兵期间,由于他勤奋好学,经过严格而艰苦的训练,董三兴成为一名正式的司号员。1949年太原解放前夕,他在团长命令下,吹响了投诚的军号,这声军号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当时,起义、投诚等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这不得不说起1948年解放太原期间的“黄樵松事件”。黄樵松原名黄德全,河南省尉氏县蔡庄乡后黄村人。原国民党第30军军长,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军人。资料介绍,黄樵松在抗战中,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加娘子关、台儿庄和保卫武汉等战役,屡建功绩。抗战胜利后,他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年11月在太原酝酿起义,事泄被捕,被押解南京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就义前他写下内容为“戎马仍书生,何事掏虎子,不愿蝇营活,但愿艺术死。”的《绝命诗》。在太原双塔烈士陵园,还存有黄樵松遗诗。

阎锡山经过“黄樵松事件”的震动,在太原城内开动特种宪警指挥处、警备司令部、宪兵司令部等镇压机器,大搞白色恐怖。当时有所谓“通匪”嫌疑者,一律捕杀;阵地官兵均打乱编制,互相监视,实行“连坐”,被俘过的官兵组成“雪耻奋斗团”,在臂上或额上刺以“剿灭共匪”等字样,以示“雪耻”决心;组成庞大的特务系统,监视“异动”,严刑逼供。

幸运的是,董三兴所在团在白色恐怖下顺利起义投诚。

“1949年,20号左右的一天晚上,团长命令我吹响集合部队的军号,当时,我跟其他人一样并不知道这是投诚的号角,没想到的是这次号角改变了我们团的命运。”

临汾:解放太原前夕,我吹响了起义号角

董三兴清楚地记得,他所在师是晋绥军71师,所在团的团长是沁水人,投诚时的集合地在太原黄寨镇杨曲湾。

在网上公布的一份“国民党军陆军起义大事纪要”里有“太原韩春生部起义”的相关记载:1949年4月20日,阎锡山部第71师师长韩春生等,率该师2000余人起义,撤出防御阵地。人民解放军迅速通过该师防线,直插大原城。

董三兴介绍,当天晚上吹响集合号后,大约五六百人全部集合,当时都架着枪,“向后转”口令后,解放军上前把枪收走了。“投诚的当天晚上我们就加入了解放军队伍,参与了解放太原的战斗中。”

投诚之后,董三兴被编入了68军204师612团3营9连当司号员。在随后的许多年里,他参加了解放太原、包头剿匪、抗美援朝等战争,伴随他的一直是他心爱的军号,军号也记载了他太多的记忆和怀念。

(此文章写作于2014年初,2019年重新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