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解放太原前夕,我吹響了起義號角

2013年,洪洞縣辛村鄉辛南村有一位82歲的老人,這位老人1943年被逼加入了閻錫山部隊,以13歲的幼小年齡開始了血雨腥風的軍隊生涯,由於聰明好學,他從勤務兵成長為一名司號員。軍隊生涯中,讓他終生難忘的是1949年解放太原前夕,他在一個黑夜吹響了一個團的投誠號角。

這位老人名叫董三興,父親在他六歲時去世,在兵荒馬亂的年月,貧寒的家境讓他遭遇了頗多不幸。董三興弟兄三個,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弟兄三人都是軍人。老大董曉徵,1936年參加了犧盟會決死隊,1946年隨軍南下。老二董其勝,1949年解放太原時參軍,後隨軍南下。

臨汾:解放太原前夕,我吹響了起義號角


董三興參軍時還是個孩子。他介紹,1943年參軍後他在洪洞縣萬安鎮韓家莊村一帶的風勝部當勤務兵,由於當時年幼,他已記不清所屬部隊具體的歸屬,只知道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被編入晉綏軍40師。當勤務兵期間,由於他勤奮好學,經過嚴格而艱苦的訓練,董三興成為一名正式的司號員。1949年太原解放前夕,他在團長命令下,吹響了投誠的軍號,這聲軍號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在當時,起義、投誠等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這不得不說起1948年解放太原期間的“黃樵松事件”。黃樵松原名黃德全,河南省尉氏縣蔡莊鄉後黃村人。原國民黨第30軍軍長,是一位具有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的軍人。資料介紹,黃樵松在抗戰中,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參加娘子關、臺兒莊和保衛武漢等戰役,屢建功績。抗戰勝利後,他不滿蔣介石的內戰政策,1948年11月在太原醞釀起義,事洩被捕,被押解南京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就義前他寫下內容為“戎馬仍書生,何事掏虎子,不願蠅營活,但願藝術死。”的《絕命詩》。在太原雙塔烈士陵園,還存有黃樵松遺詩。

閻錫山經過“黃樵松事件”的震動,在太原城內開動特種憲警指揮處、警備司令部、憲兵司令部等鎮壓機器,大搞白色恐怖。當時有所謂“通匪”嫌疑者,一律捕殺;陣地官兵均打亂編制,互相監視,實行“連坐”,被俘過的官兵組成“雪恥奮鬥團”,在臂上或額上刺以“剿滅共匪”等字樣,以示“雪恥”決心;組成龐大的特務系統,監視“異動”,嚴刑逼供。

幸運的是,董三興所在團在白色恐怖下順利起義投誠。

“1949年,20號左右的一天晚上,團長命令我吹響集合部隊的軍號,當時,我跟其他人一樣並不知道這是投誠的號角,沒想到的是這次號角改變了我們團的命運。”

臨汾:解放太原前夕,我吹響了起義號角

董三興清楚地記得,他所在師是晉綏軍71師,所在團的團長是沁水人,投誠時的集合地在太原黃寨鎮楊曲灣。

在網上公佈的一份“國民黨軍陸軍起義大事紀要”裡有“太原韓春生部起義”的相關記載:1949年4月20日,閻錫山部第71師師長韓春生等,率該師2000餘人起義,撤出防禦陣地。人民解放軍迅速通過該師防線,直插大原城。

董三興介紹,當天晚上吹響集合號後,大約五六百人全部集合,當時都架著槍,“向後轉”口令後,解放軍上前把槍收走了。“投誠的當天晚上我們就加入瞭解放軍隊伍,參與瞭解放太原的戰鬥中。”

投誠之後,董三興被編入了68軍204師612團3營9連當司號員。在隨後的許多年裡,他參加瞭解放太原、包頭剿匪、抗美援朝等戰爭,伴隨他的一直是他心愛的軍號,軍號也記載了他太多的記憶和懷念。

(此文章寫作於2014年初,2019年重新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