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上山下乡,42岁还在卖冰棍,65岁成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现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精力也跟不上了,人生也基本定型了,人生过半,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说这话的人可能是没听说过下面这个人的经历,如果你知道了他的经历,你就会知道,中年创业其实一点都不晚。


年轻时上山下乡,42岁还在卖冰棍,65岁成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苦心智 劳筋骨 少年铁肩负重担

宗庆后,浙江杭州人,1945年生。据说是宋朝名将宗泽之后,祖上几世为官,直到他父亲这代,还在做官的路上走着。父亲宗启騄,曾是南京国民政府邮政系统的一名小职员,在当时这样的出身对他的升学也产生了影响。中考时,他是准备报考师范学校的,因为师范不要学费还能发给津贴,但是因为“家庭成分”问题报考失利。当时他的父亲已经没有工作了,是他的母亲靠着当小学教师的微薄收入支撑着全家7口人的艰难生活。因考取师范无望,加之学生的家庭负担需要有人分担,他便开始了杭州街头的小商贩生涯,当时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只能去卖些爆炒米、煮红薯之类的小吃。


年轻时上山下乡,42岁还在卖冰棍,65岁成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1963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宗庆后听说不远处舟山市的马目农场,正在杭州招收知青,对家庭成分要求比较宽松,知识青年都可以去报名,他就这样到了马目农场。那里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举目四望,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农场里的日常工作就是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不仅要挖沟修坝、拉土堆石,还要去挖盐、挑盐、晒盐,城里来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受不了这个苦,有的知青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还有的知青趁人不注意就溜之大吉不回来了。18岁的宗庆后却默默忍耐着这些劳苦,倔强的坚持了下来,并且获得了舟山地区“上山下乡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一年后,马目农场收缩,宗庆后辗转来到绍兴茶场,单位变了,高强度体力劳动仍然要继续,在这里他的工作就是种茶、割稻、造地,甚至开山打石,连养猪、杀猪的活计也干过。他一共在这两个农场干了15年,酬劳总计也就5000元左右。


年轻时上山下乡,42岁还在卖冰棍,65岁成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后来《环球人物》的记者采访他,问他这段经历是否浪费了年轻时的大好时光。谈起那段艰苦的岁月,他却说: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最大的好处便是练就了强健的体魄,锻造了坚不可摧的意志。


迎改革 抓机遇 中年创业展雄才

1978年,随着知青的大批返城,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顶替了母亲小学教师的职位。由于他文化水平不高,当不了教师,就被安排到了邮电路小学工农校办纸箱厂当工人,这个单位与他母亲的学校同属教育系统。已过而立之年的宗庆后,先后做过校办企业的纸箱推销员、电器仪表厂的管理员、工农校办厂的业务员等工作,一直在为生计而奔波。在那10来年中,他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依然郁郁不得志。


年轻时上山下乡,42岁还在卖冰棍,65岁成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他42岁那年,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响应上级号召,准备对下属校办企业经销部实行承包经营,还要对经销部负责人的岗位进行公开选拔。宗庆后听到消息后,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夸下海口”要当年创利10万元,比文教局要求的当年创利指标4万元的目标高出一倍还多,远超当时国企的人均利润指标。“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提出的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


年轻时上山下乡,42岁还在卖冰棍,65岁成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通过借贷,筹集了了14万元,与两名老师一起承包了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一开始只是做代销,宗庆后就每天风雨无阻,戴着草帽、蹬着平板三轮,走街串巷叫卖棒冰、文具。


年轻时上山下乡,42岁还在卖冰棍,65岁成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他发现当时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了,身边的人基本都能吃饱穿暖了。但奇怪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家庭的小孩子却不爱吃饭了。很多孩子存在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问题,宗庆后觉得这是个机会。1988年,在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朱寿民的帮助下,国内第一种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营养液诞生了,这就后来的娃哈哈AD钙奶。但光有产品是不够的,还要能销售出去才行。当年还很少有人想到销售产品要到媒体去做广告。宗庆后去杭州当地的电视台问了下广告费用的问题,对方报价21万。当时宗庆后手里只有10万块钱,他又咬牙借了十几万才凑够了广告费。广告播出之后,“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一经典广告语,迅速传遍大街小巷。接下来的头一个月,娃哈哈就卖出了15万瓶。在后来的短短几个月内,娃哈哈的销售额便达到488万元。当年的娃哈哈,靠着“广告轰炸——招当地代理商——全面铺货”的路子,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


年轻时上山下乡,42岁还在卖冰棍,65岁成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承包经销部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宗庆后从蹬三轮车送校簿、卖冰棍开始,将只有3个人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发展成了员工3万多人、品牌价值超过500亿元的食品饮料行业巨头。后来娃哈哈又拓展到了饮料、饮用水等领域,多年来一直稳居中国饮料大王的宝座。做为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也在2010、2012年、2013年四的间,三次荣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


年轻时上山下乡,42岁还在卖冰棍,65岁成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勤工作 俭生活 老骥伏枥争朝夕

虽然成了大富豪,但宗庆后仍然保持着当知青时的艰苦相互的作风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网上就流传着宗庆后出差做高铁二等座、在火车站一个人拉着手提箱出站等照片。虽然已年过七旬,但仍然象个拼命三郎一样全力投入到工作上,虽然也在培养年轻一代的接班人,但很多事还是保持着年轻时脚踏实地、亲历亲为的习惯。比起那些生活奢侈、做派高大上的富豪来,宗庆后是一股难得的清流。当他首次问鼎“首富”宝座的时候,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会有今日的成就?“其实我并不比别人聪明,我所有的只是一门心思地做成一件事的冲动,并且甘愿为此冒险。我还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宗庆后这样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