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相信只要是鬼片爱好者,肯定都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

日韩鬼片大多注重对悬疑、恐怖氛围的营造,侧重点是心理恐怖;而欧美鬼片则往往以血浆、尸体等强烈的视觉冲击为主要卖点。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日本著名恐怖片《午夜凶铃》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美国经典恐怖片《电锯惊魂》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全面。


比如日本和韩国虽然地理位置接近、文化背景相似,但两国鬼片讲述的内核大多都并不相同;而同属基督教文化圈的美国与东欧,所生产的鬼片也往往风格迥异。


甚至是不同地区的鬼片,也往往不同时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就比如香港武侠电影在70、80、90年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样)


但是网上却一直没怎么这么方面的讨论。


毕竟,鬼片只是恐怖电影中的一种,而恐怖电影又是类型电影中的小众,长久以来,受到的关注并不算多。


许多专业的、非专业的影评人也都只是把鬼片当作刺激眼球的无聊消遣。


但这里我必须着重强调:鬼片≠没有内涵的垃圾片


影史上不乏内涵深刻的鬼片,比如小林正树的《怪谈》、沟口健二《雨月物语》、罗曼·波兰斯基《罗斯玛丽的婴儿》等....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怪谈》海报


这些电影不仅能以夸张、诡异的视听语言刺激观众的眼球和肾上腺素,其中也有对宗教历史、对社会伦理的体现和思索。


阅“鬼”无数的我,就在这儿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不同国家的鬼片所带给人的恐怖感往往并不相同,以及这些鬼片背后究竟潜藏了怎样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想要获得经典鬼片的片单,可以直接划到文章底部,有我为大家推荐的四十多部经典鬼片。


因为篇幅有限,这一篇只讲述亚洲地区的鬼片,想要了解欧美鬼片的童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旧旧的文字屋,回复“鬼片”即可阅读观看。

亚洲地区的鬼片,按照地域和风格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这三种:港台、泰式和日式。


一条一条的来说。


先说港片。


1.港式鬼片:志怪奇谭与鬼马无厘头


如果你问一个老香港人谁最能代表香港电影。


对方的回答可能是:许冠杰、成龙、周润发、周星驰、徐克、吴宇森等等....多的数不过来。


但如果你问他,谁最能代表香港鬼片。


那么你得到的回答一定就是:林正英、许冠英、还有黄百鸣这三人当中的一个。(其实黄百鸣单从参演鬼片的数量上来看,是不及林正英和许冠英二人的,但黄百鸣胜在全能,尤其是其创立的新艺城公司,拍摄了大量鬼片)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林正英僵尸系列


港产鬼片有很多,但真正确立港产鬼片独一无二“鬼马”(粤语意为搞笑、古灵精怪)风格的,就是林正英、许冠英、还有黄百鸣这三人。


其中比较经典的有林正英的《僵尸先生》、《僵尸家族》;许冠英的《追鬼七雄》和《猛鬼差馆》; 还有黄百鸣的《开心鬼》系列。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黄百鸣《开心鬼》系列


这些鬼片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并不恐怖。反而是充满了各种搞笑、戏谑以及无厘头的桥段。


硬核鬼片爱好者可能不大喜欢这种缺乏惊吓点的鬼片,但其活泼搞笑的风格、鬼马无厘头的桥段,无疑是大大拓宽了鬼片的市场。


但其实,最早的港产鬼片并不是这样的:


港产鬼片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这一时期的鬼片可主要分为两类:


一种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古代传说,带有浓重的戏曲风格、故事背景也大多发生在古代和民国。


比如《鬼屋丽人》和《画皮》取材自《聊斋》,《古镜幽魂》改编自唐宋传奇。


《画皮》是中国内地上映的第一部鬼片,因有一位老太太在阅片过程中被吓死而禁播。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1966年《画皮》海报


虽然总体上来说品质一般,剧情也大多直接照搬民间传说,没有与时俱进。但仍然在美术风格、场景设计等方面,给后世提供了诸多借鉴之处。


比如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


《僵尸先生》中的戏班文化: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山村老尸》中伴随着粤剧清唱出场的楚人美: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另一种则是模仿当时流行的汉默恐怖电影风格。


汉默电影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拍摄了大量低成本的恐怖电影,汉默电影往往以吸血鬼、僵尸、木乃伊、狼人等作为卖点,包含大量血腥、裸体、暴力等元素。


比较有名的有《恐怖德古拉》和《木乃伊》等。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恐怖德古拉》剧照


作为当时风靡全球的鬼片类型,汉默电影自然也受到了香港电影的借鉴。80年代之前的港产鬼片大多含有极强的cult元素,就是深受汉默电影风格的影响,


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七金尸》,这是一部港英合拍的恐怖片。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七金尸》


该片由香港当红明星姜大卫和世界恐怖片大师彼得·库欣主演,影片糅合了东方僵尸以及西方吸血鬼的元素,但可惜票房惨败、亏损巨大,也正是因为《七金尸》的票房失利,导致僵尸题材沉寂许久。


这两种风格的鬼片虽然很快就渐渐退出市场,但却给之后的香港鬼片留下了宝贵遗产。


中华历史上的志怪传统暴力/喜剧/色情/等元素大杂糅的cult风格扎根于粤语地区本土的市井鬼马文化功夫动作元素


正是这四者结合,才构成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港式僵尸片。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港式鬼片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之前提到的僵尸片(僵尸片实际上是功夫+恐怖+喜剧的杂糅),不过僵尸片也只辉煌了短短十年的时间。


僵尸电影的没落是多方面的,在僵尸类型没落之后,香港的鬼片并非因此而变得无人问津了,相反,依然有着不少拥簇。


其中不乏许多文艺片大导、名导,都纷纷在此领域尝试。


比如陈可辛《三更之回家》;许鞍华《幽灵人间》;罗志良《异度空间》,以及《李碧华鬼魅系列》。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李碧华鬼魅系列》


但这些鬼片和僵尸片一样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不恐怖”,吓人的桥段也不多,大都是借着鬼故事的皮来讲述人间芸芸众生的俗世百态。


那么,港式鬼片里就没有真正恐怖的吗?


有,余允抗的《凶榜》,于仁泰的《灵气逼人》都算得上是有些吓人,但在当时影响力有限,终究算不上主流。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这里重点提一下1999年的《山村老尸》,这部电影可能不是港产鬼片里最恐怖的,但看过的人绝对是最多了,可以说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山村老尸》呈现出一种与以前的僵尸电影以及之后偏文艺风的鬼片截然不同的风格:那就是够吓人、够惊悚,一切不合理的桥段、都是为了恐怖氛围所服务的。


这也不奇怪,《山村老尸》的导演梁鸿华是专业拍恐怖惊悚类电影的,不像林正英、许冠英他们是笑星、打星出身,也不像许鞍华、陈可辛那样借着恐怖片的外衣讲人情(许鞍华早期拍摄的鬼片《撞到正》不错)


《山村老尸》追求的,也是纯粹的恐怖,其中的剧情逻辑则显得有些牵强。


如果说论恐怖,还有哪部港片能同《山村老尸》相比的话,我会提名《见鬼》。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见鬼》讲述的是一个自幼失明的盲女,接受了角膜移植过后发现自己竟能看到一些寻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绝对恐怖,尤其是电梯那一幕简直可以纳入鬼片教科书!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主角提心吊胆地窥探电梯、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东西蹦出来



《见鬼》由彭发、彭顺两兄弟导演,这也是二人的成名作。导演彭氏兄弟虽然在香港长大,但是工作室开在泰国,事业重心也在泰国,拍摄的许多恐怖片也都是以泰国为背景的。


也正因此,彭氏兄弟拍摄的《见鬼》,港味变得淡了很多,反倒是深得泰式鬼片的精髓,够恐怖、够吓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泰氏鬼片?


请继续跟着我往下看。


2.泰式鬼片:古曼童、降头、巫蛊与因果轮回


泰式鬼片和港式鬼片比起来,要显得恐怖多了。


除了制作理念和水平上的差异以外。和泰国充满神秘色彩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也是分不开的。


首先,便是场景设置。


场景设置是恐怖感营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许多著名的恐怖片镜头在场景选择上都极为讲究。


比如《闪灵》中的过道,《见鬼》中的电梯,除此之外,还有类似博物馆、游乐园、剧院等,都会给人以恐怖感。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闪灵》中的酒店过道


总体来说,阴暗狭窄逼仄的环境会不自觉叫人觉得恐惧;而视野空旷敞亮的地方,则往往给人以安全感。


这也解释了为何恐怖片的场景大多设置在电梯、树林、室内等逼仄空间,而很少会选择平原、广场等空旷处。


泰国建筑大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屋面陡峭、四周出檐,屋内空间逼仄、层次感分明,这种独特风格的建筑,出现在鬼片当中,往往能给人以恐怖感。


除了场景独具恐怖特色以外,泰国鬼片中的配乐也有着一种独特的诡异感。


对比日韩恐怖片中常见的三角铁、欧美恐怖片中的水琴等乐器,泰国恐怖片在配乐中大量融入腰鼓、竹笛等传统乐器以及佛教音乐和僧侣吟唱经文的声音,更为影片本身增添了神秘感和恐怖感。


当然,这些还只能算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泰国的宗教背景。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泰国的佛寺


泰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佛教本身就含有地狱、轮回、报应....等超自然元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与泰国民间流行的巫术文化相融合,产生了许多邪祟恐怖的都市传说。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曼童(养小鬼)以及降头术(利用降头来杀人或是催情),而泰国鬼片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些元素,给影片增加了独特的神秘感。


和古曼童有关的鬼片:《活鬼胎》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泰国的古曼童(又叫鬼曼童),类似护身符一类的灵物。传说古代泰国有一将军名为坤平,坤平将其妻杀死,从妻腹中给取出一婴儿,将婴儿烤干之后制成“古曼童”。泰国现在的古曼童大多由泥土制成,但仍有部分巫师以死去婴儿的骨头、骨灰为材料制作古曼童。


讲述降头术的鬼片《恶魔的艺术:邪降2》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降头术是流行于东南亚一带的巫术,通过利用人骨、血液、头发、指甲、成型人胎、某种木头某种石头、花粉、油等物,来使人对自己产生迷恋或者是忽然暴毙,泰国电影《邪降2》讲述的便是关于降头术的故事


泰国的电影基础薄弱,但是恐怖片的制作水准却相当高。这和泰国电影的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恐怖片,尤其是鬼片,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市场都只能说是小众领域。


但泰国不一样,泰国本土票房TOP30里,鬼片占了五部,分别是《鬼夫》、《鬼妻》、《怨鬼之冢》、《鬼乱5》以及《鬼影》。


尤其是排名第一的《鬼夫》,其票房是第二名的将近两倍。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鬼夫》虽然也有恐怖元素,但最叫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其中的爱情刻画,有点搞笑温馨、不怎么吓人,怕鬼的朋友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观众,对鬼片如此热衷。


泰国全民爱“鬼”,也是与泰国一千多年来的佛教文化传统分不开的。


佛教宣扬因果报应,而以佛教为国教的泰国人民也普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鬼片对于其他国家的人而言,或许只是寻求刺激和紧张的一种消遣,没有人会把电影里故事当真。但对于泰国人民而言,鬼片在娱乐的同时,还有着重要的教化和启示意义。


泰国很多(甚至说大部分)鬼片都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比如《婴尸》、《鬼妻》、《鬼四虐》、《活鬼胎》、《怨鬼之家》等等....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鬼妻》的故事在泰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在许多其他国家、尤其是无神论的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


既然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又怎么会和厉鬼扯上关系?


但在一个佛教国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怪力乱神、因果报应”在中国,会被斥之为封建迷信,根本就过不了广电总局这一关。但在泰国,这是天经地义、不言自明之理。


泰国人普遍相信鬼怪的存在,也乐于看到恶人作恶后被厉鬼报复。正因为这种心理需求,泰国鬼片大抵都逃不脱“厉鬼复仇、恶有恶报”这个主题。


《鬼影》(个人心中泰国鬼片TOP1)里,主人公之所以会被厉鬼缠上,就是因其之前对一个女生犯下了不可原谅的恶行。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鬼影》中的一幕,看完电影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吓人了


《鬼四虐》里欺凌同学的少年、插足他人感情的第三者、《鬼五虐》里不信因果的沙弥....全都无一例外遭到了恶鬼的报复。


观众在肾上腺素激增的同时,更会有一种“死有余辜!”“活该!”的快感。


“人在做,鬼在看”


泰国鬼片千千万万,但大多都是同样的套路,同样的内核。


而泰国鬼片的制作方,也乐于在鬼片中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


比如《婴尸》,就是讲述流产而死的婴儿会化作鬼婴,从而告诫民众不要堕胎。(泰国是佛教国家,堕胎是佛教中的大罪)


再比如《厉鬼将映》所讲述的道理就更简单粗暴了,“盗版者不得好死!”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这些鬼片颇有点明清时期《肉蒲团》等情色小说的感觉。


前面用各种香艳、露骨的情色描写来吊你胃口,但到了文章最后,总会劝你一句:“淫人妻女者,妻女必为人淫。”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泰国鬼片也是一样,前面给你各种惊吓、各种尖叫,但在恐怖之中,总会向你传达泰国人民素朴的善恶观:“莫要堕胎”、“不要当第三者”、“不要欺负弱小”、“不要亵渎神佛”....


在一个全民信鬼的国度,恐怖片能有如此热度、如此质量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3.日式鬼片:怨灵文化与都市怪谈


泰国鬼片固然吓人,但如果和日式鬼片比起来,还是日式鬼片更胜一筹。


为什么?


就如上面说到的,泰国鬼片大多讲述的是“恶有恶报”,死的都是坏人。


虽然气氛营造的很吓人,但作为观众则很少会有代入感,也就是所谓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但TM的日本鬼不一样啊,日本鬼管你是好是坏,和你有无仇怨,只要和鬼沾上了哪怕一点关系,就只有死路一条!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日本电影《咒怨》中,许多无意闯入的人都被伽椰子所杀


为什么?


因为日本鬼片当中的“鬼”和泰国、乃至中国文化中的“鬼”完全是两码事。


日语中的鬼(oni)其实类似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妖怪”,他们大多身材魁梧、头上长角,直接对人造成物理性质上的杀伤。


而非是人死之后的灵魂。


oni一般长这样: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日本文化中的“鬼”


日本鬼片当中的“鬼”,准确来说对应的是日本文化中的“怨灵”这一概念。


中国鬼片中的鬼一般是指死后的灵魂,而日本鬼片中的“怨灵”,恰恰是没有灵魂的。


所谓怨灵,便是指人死后失去灵魂,被怨念占据了身体,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无比邪恶的存在。


中国、泰国的鬼,多少还保有前世身为人类的情感和记忆,多少都会让人觉得还有一丝人性。


就算是《山村老尸》中杀了许多无辜的楚人美,依然能感觉到她与侄子小强间尚有着些许温情: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山村老尸》中楚人美的侄子小强


但是日本的怨灵,则因为没有灵魂,而往往代表着纯粹的恨、最纯粹的恨。


他们杀戮是不分对象的:


比如《咒怨》中的伽椰子,她的不幸是她的父母、丈夫等身边人造就的,但是她报复的对象却扩大到了一切走进那间屋子的人。


又比如《午夜凶铃》中的贞子,看过录像带的人与她并没有什么交集,但仍是被其害死。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发原版贞子怕吓到人了被举报,那就发个Q版的好了


再还有《鬼娃娃花子》,花子遭坏人杀害于厕所,她死后又反过来在厕所中杀了无数无辜小孩。


如果说泰国鬼片中“厉鬼索命”的桥段体现的是佛教的“因果报应”;那么日本鬼片中“无差别杀戮”的厉鬼体现的则是日本的“怨灵文化”


在日本文化中,“死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也有“死者为大”一说,但“死者为大”的意思是说人死之后,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作为生者应当放下与死者的宿怨,不要再议论死者是非。


同样是敬畏死者,但中国人则偏重于“敬”,而日本人则更偏向于“畏”。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因为日本人相信,一个人如果生前心愿未了、或者是执念太深,死后就会变成怨灵。


所以必须对死者进行安抚,不论死者生前犯下什么罪过,都须对其保持敬畏。


日本的神社中,有许多就是用以供奉类似怨灵的:


比如日本历史上著名怨灵早良亲王;传说早良亲王死后怨念不散,先后害死安殿亲王和桓武天皇妃,成为笼罩日本千年之久的一大邪灵。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日本电影《阴阳师》,讲述的便是早良亲王复活、祸乱平安京的事

再比如传说中化为天狗的崇德天皇。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崇德天皇死前发下誓愿:愿为日本之大魔缘,扰乱天下。取民为皇,取皇为民(出自《保元物语》)


他们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怨灵,传说日本无数灾难都是由此二人兴起的,但即便如此,他们的神社和墓冢仍是有很多人参拜,人们供奉、祭祀这两位邪灵,便是出于畏惧。


日本的“鬼”片也深受这种“怨灵文化”的影响。


《咒怨》中伽椰子的身世十分悲惨,与其说是为了引起观众的同情,不如说是为了给伽椰子如此深重的怨念一个合理的解释。


“贞子”不是鬼,他的本质是怨念;“伽椰子”也不是鬼,她的本质是地缚灵。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所谓地缚灵,便是人或物在死后因怨念不化,而被束缚在死地的恶灵。地缚灵往往怨念深重,除非完成了人世的遗愿,否则不会安息。若是无意间进入地缚灵的领地,往往会被其缠上。


理解了这个概念,就能理解为何日本的“鬼”给人的恐怖感是如此独特了。


除了“怨灵文化”以外,日本鬼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怪谈传统”。


所谓怪谈,意为“带有鬼怪性质的故事”,比如《聊斋志异》,就属于怪谈。


日本有着悠久的怪谈传统,千百年来流传着无数的志怪故事。怪谈文学在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著名的怪谈小说有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小泉八云的《怪谈》、京极夏彦的《巷说百物语》等。


这也直接影响了日本另一类型的鬼片:怪谈片(我自创的名词,可能不太严谨)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沟口健二名作《雨月物语 》,便是根据上田秋成的同名小说改编


怪谈片是最能代表日本美学风格的鬼片,这不仅是由于怪谈片多以古代日本为背景、融合了浮世绘、武士道等日本传统元素,也是因为怪谈片这一类型与《咒怨》、《午夜凶铃》等以惊悚恐怖为看点的鬼片有着极大的不同:


怪谈片的最大看点并不是“恐怖”,而是在恐怖之中,暗藏着一些荒诞、搞笑、温情...的元素,表现出东方美学独有的幽玄、侘寂、唯美的意境。


日本鬼片很少出现欧美鬼片当中的“飙血”、“断肢”等血腥桥段,这也与日本怪谈文化中凄美迷诡的美学倾向有关。


怪谈片方面首推小林正树的《怪谈》,这部1964年的电影,布景、配乐、色彩全都堪称一流,尤其是电影中的玄幽寂静的日式美学。吓人的鬼片有很多,但是如此精致唯美、回味无穷的鬼片,却是寥寥无几。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怪谈》的画面极具日式美学的精髓


除了《怪谈》之外,《雨月物语》、《黑猫》、《东海道四谷怪谈》以及《世界奇妙物语》也都是怪谈片方面的杰作。


怪谈片多由几个短故事拼接组成,每个故事半个小时左右,且没有太过惊吓的部分。最适合想看鬼片、却又心脏承受力低的人观看。


港、日、泰三地的鬼片各具特色,但其实亚洲其他地区也有一些经典鬼片,比如韩国《女高怪谈》、以及中国内地的《中邪》,但限于篇幅原因,在这篇文章里就不做仔细分析了。


以后有时间了,再做一期专题,专门讲述“恐怖片的中国元素”(纸扎、寿衣、戏服等等...),还请大家提前关注我的公众号”旧旧的文字屋”


—————安全的分割线—————


这一期的的鬼片盘点(亚洲篇)就到此结束了,想继续了解欧美鬼片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旧旧的文字屋,回复“鬼片”即可

各国鬼片大盘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鬼!(亚洲篇)


—————亚洲经典鬼片推荐—————


港:《撞到正》/《僵尸先生》/《僵尸家族》/《山村老尸》/《回魂夜》/《见鬼》/《僵尸》/《双瞳》/《灵气逼人》/《凶榜》/《李碧华鬼魅系列》/《三更之回家》/《第一诫》


日:《怪谈》/《黑猫》/《雨月物语》/《鬼娃娃花子》/《午夜凶铃》系列/《咒怨》系列/《鬼来电》系列/《世界奇妙物语》剧场版系列/《怪谈新耳袋》剧场版系列/《富江》系列


泰:《鬼影》/《厉鬼将映》/《邪降2:魔鬼的艺术》/《鬼宿舍》/《鬼四虐》/《鬼五虐》/《连体阴》/《鬼肢解》


其他:《女高怪谈》系列/《哭声》/《鬼铃》/《奇谈》/《中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