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一、聪明的晏子。

春秋时期政局混乱,不仅诸侯之间你征我伐,诸侯国内部之间也矛盾重重。

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东方大国,这个国家曾经出了许多的英雄人物。

而晏子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在齐国,晏子的职务是齐国宰相。

但是他这个宰相并非是大权独揽,还有另外三个人和他同朝争权。

这三个人分别是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捷,他们三人因为功勋卓著,所以又号称"齐邦三节"。

但和晏子不一样的是,晏子这个人忠心于国家,一心只想着怎么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而号称"齐邦三杰"的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杰三人,仗着自己曾经立下的功劳。在齐国国内大肆收揽自己的势力,对待别人也是傲慢无礼,十分狂妄。

但因为这三人功劳太大,加上又出身不凡,所以很少有人敢得罪他们。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晏子对这件事情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这三个人的势力继续发展,那么就会威胁到齐景公的统治。

虽然晏子心里心急如焚,但是聪明的他却并没有声张,他只是把这件事默默的记在心里,然后等待着机会。

这一天,鲁昭公带着他的相国来齐国访问,一番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

晏子的大脑里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到了铲除"齐邦三杰"的办法。

晏子对齐景公说:"桃园里的金桃应该熟了吧,应该把它摘来,用来招待客人。"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齐景公微笑地同意了。

不一会儿,晏子就摘了六颗大桃子回来。

晏子将一个桃子献给了鲁昭公,一个桃子献给了齐景公,一个桃子献给了鲁昭公的国相,而他自己也吃了一个桃子。

六个桃子被吃了四个,还剩下两个,如何分配可成了难题。

晏子对齐景公提议说,还剩下的两颗桃子,应该让功劳最大的功臣来吃。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齐景公同意了,并让晏子来评选功劳,最大的功臣。

公孙捷第一个站了起来,他说,我曾经打死过扑向主公的白额猛虎,从而救了主公一命。

晏子赏赐了他一个桃子。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古冶子说,我曾经在黄河斩杀怪鱼,也救了主公一命。

晏子也赏了他一个桃子。

最后田开疆站了出来,我曾经奉命讨伐徐国,不仅杀了徐国的大将,而且还俘虏了500个士兵,这个功劳足够吃到桃子了吧!

晏子听完后不慌不忙地说,功劳虽大,但桃子已经没有了,等明年吧!

田开疆一听这话便怒不可遏,他说,自己功劳最大反而吃不到桃子,这简直是最大的羞辱。然后便拔剑自刎了。

"齐邦三杰"中的另外两人见田开疆拔剑自刎,便都说道,功劳最大吃不到桃子,功劳小的反而吃到了桃子,我们俩很惭愧。现在田开疆死了,我们如果不跟着死,就显得不勇敢。

说完两人便拔剑自杀了。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至此,晏子成功用计解决了"齐邦三杰"的威胁。

齐邦三杰的性格有两个侧面。

第一是自视甚高,自视甚高的人处处都要争先。所以三个人都想抢着吃国君赏的桃子,因为这代表着荣誉。

第二是重义气,重义气的人特别看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所以在田开疆死后,剩下的两人为了保持自己勇敢的形象都自杀了。

桃子只有两个,三个人因为处处争先的心理都想争桃子,这必然就不能顾及到义气。

所以这三个人共有的两个性格侧面,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晏子正是发现了这个矛盾,所以用两个桃子作为导火索,使这个矛盾爆发。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往往志同道合的人,却最容易翻脸。为什么呢?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在乎的东西也相同,而当这个东西成为他们共同争夺的目标时,他们便会为此争夺不休。

二、无耻的史思明。

史思明是安史之乱中,安禄山阵营的二号人物。这个人的早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卑鄙无耻之极。

公元前736年,史思明因为欠债而无力偿还,所以就逃到了北边的草原上去。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但他很不幸,刚一到草原便被游牧部落奚族的人抓住了。

原本这是一件很惨的事,但史思明这个人胆大心细。他对抓住他的人说,我是大唐皇帝派来和你们部落首领和亲的,如果杀了我,责任你们担待不起。

抓住他的人,听到这话后便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就把史思明的事情报告给了部落首领。

部落首领也不敢轻易得罪唐朝政府,在将信将疑之下,首领派了一支100人的队伍,同史思明一起回大唐探个究竟。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这时史思明又展现了他奸诈的一面,他对奚族部落首领说,为了体现你们的对和亲的重视,应当派你们部落最贤能的人去晋见大唐皇帝。

奚族部落首领听到这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他也想讨好大唐政府,于是便派部落里最贤能的人顼高和300个随从,跟着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但谁知道他们的队伍刚进了唐朝边境,便被史思明出卖给了唐朝边将。

史思明对唐朝边将说,这些人名义上是朝拜天子,实际上是引开你们的注意力,奚族的精锐士兵就在后面,他们要来偷袭。

唐朝边将一听这还得了,立马调集士兵过来,将这300人杀的一干二净。

而史思明也因为功劳,而得到了唐朝边将的器重。

在整个计策的过程中,史思明骗了两个人,一个是奚族首领,一个是唐朝边将。

他骗奚族首领时,借的刀是强大的唐朝。他利用奚族对强大唐朝的恐惧,又对美好和亲的向往,所以才骗出了300个使者。


借刀杀人的计策有多难,只有绝顶聪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有时我们非常恐惧一个东西,我们就会想去和它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

但这种心理,却往往最容易被有心机的人利用。

史思明骗的第二个人是唐朝边将,唐朝边将认为,如果奚族士兵真的来袭,那将是非常危险的。而自己如果消灭了这个危险,功劳又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就轻易相信了史思明的话。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当危险和利益同时来临的时候。我们往往对危险是不加分辨的去消灭,对利益是不加思索的去争取。

而这其实最容易被人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