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考研二戰是否對應屆不公平?

x819969731


怎麼就不公平了?同樣的複習,同樣的公平競爭,人家又沒做損你的事!二戰相當於復讀,高考都可以復讀,考研二戰怎麼了?考研向來是用實力說話,如果沒有那個實力,即使人家二戰也不會影響應屆生!像那些認為二戰影響應屆生公平的人,就是胸狹窄,小肚雞腸,同樣是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只要是大學生都可以走這條路,又不是專門為應屆生開的!有本事就一戰上岸,沒本事就二戰三戰,只要是金子遲早會發光!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不公平!


寂靜之痕


允許考研二戰對應屆生沒有不公平。

我作為一個二戰過來的研究生,我深深感受到我們這些掙扎在二本院校的學生想要改變命運的迫切願望。

如果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話,那麼考研相當於二次過獨木橋。

作為應屆生參加考研我們班當時40多人考研,一次就考上的就寥寥幾個人。很多選擇二戰甚至三戰。

我覺得允許二戰反而是對應屆生們的一種激勵。這個社會的競爭真的十分激烈,早早適應這種環境也是好的。

當然,優秀的應屆生是沒有任何壓力的。我在讀研期間學會了一件事情,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想要比別人強,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

無論是考研還是工作,都會有淘汰。我們要學會戰勝對手,而不是去抱怨不公平。

希望每一個位考研人都能順利上岸,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學習小紅書


作為一個考研的過來人,來回答一下你的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考研是我們人生中除了高考以外的另一個很重要的考試,而且考研不像高考那樣,考研的淘汰率其實很高的,所以第一年考上的不多,有很多人選擇二戰甚至三戰等。

考研和高考一樣的地方就是,你覺得自己考的不好,可以選擇再戰,這都是可以的,完全不存在什麼公平不公平的事情,還有就是中考也是,很多人選擇復讀,這都是可以的,而且考上嘛,是很公平的,你複習的好就可以考高分,複習的不好就考不到好的分數。


所以我覺得考研二戰對於應屆考生沒什麼不公平的,而且大家是公平競爭的關係,也沒有說二戰的就有什麼優惠的政策,二戰和應屆的考生都是一樣的,大家一視同仁,可能多的就是二戰的同學有了複習的基礎,但是這並不是不公平。


同樣的道理,你如果覺得今年考的不好,完全也可以選擇再考一年,所以大家放好心態,安心複習就好了,大家都是同樣的競爭,主要看自己付出多少努力。

最後跟大家說一下,考研不易,堅持很重要,加油!


研路有我


我是四眼學長,我來回答。

眾所周知,考研熱度逐年上升,上岸率逐年下降。19年的全國報考人數達290萬,其中二戰考生接近一半,據瞭解他們的上岸率接近70%,遠遠大於應屆考生的20%

因此,有人提出質疑,允許二戰是否對應屆考生不公平?

這種想法明顯不對。二戰考生之所以能在考研過程當中佔據優勢,根本原因在於考研是以實力論英雄,絕不是論資排輩

二戰考生相比於應屆考生,最好的一方面在於動機更加明確。

很多應屆考生在本科前3年“嗨玩逛吃”,大四迷茫之際,受考研大浪潮的影響,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做出跟風考研的決定。而二戰考生不管一戰是否屬於跟風,但在失敗的情況下還願意去艱苦二戰,一定是慎重做出的決定,動機自然有保證。

動機是考研成功的關鍵,會讓人變得更加的踏實,也更加能從容面對隨時都可能出現的挫折。

再說了,二戰考生備考時間更長,更有經驗,更加清楚自己的優劣勢以及各種考研信息。比如我一個朋友一戰數學86分,二戰75分,三戰終於開竅考了121分,這就是靠時間積累的成功案例。

考研給每個考生的機會都不是一次性的,這跟高考是一樣的

應屆考生如果失敗,也可以二戰,二戰考生如果再失敗,也可以三戰,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

這種機會分配機制是非常好的,不僅減輕了一戰的心理壓力,更是給了發現成功秘訣的機會,考生之間的最大差距往往不在智商,也不在努力程度,而在成功開竅的能力

機會再次分配以後,同樣也是公平的

以前有很多人認為二戰考生在複試的時候,可能會受到所謂的“歧視”,這是完全不對的。再資源配置、報考、招錄等方面二戰考生和應屆考生完全一致。甚至由於很多二戰生擁有工作經歷,在複試當中會顯得更加如魚得水。說白了,最終拼的還是個人能力。

雖然允許二戰沒有問題,但不得不承認隨著二戰考生逐年增多,對應屆考生的威脅確實大,應屆考生在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

但還是那句話,考研是公平的,拼的只有能力。得到多少,付出就得多少,二戰考生付出得多,得到相應的回報是合情合理的。

不管應屆考生的考研動機是否明確,只要認真踏實,專心準備,也不用懼怕二戰考生。 如果你一戰都能取得高分,並且複試表現優異,豈不是更讓導師高看一眼?這也是優勢噻。您覺得呢?歡迎關注四眼學長!


四眼學長


允許考研二戰是否對應屆生產生不公平?老吳覺得考研就像高考一樣,完全是允許進行二戰,何況現在進行考研二戰的人還是大有人在,人各有志,追求自己的理想大學或者專業是人的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自己想要的才是最好的選擇。考研也就是一場無硝煙的戰場,優勝劣汰自然法則,只要你優秀,不管應屆還是往屆都受導師歡迎 ,靠的是實力說話,這個也是社會所期望的人才。


當然在研究生招生人數一定的情況下,考研二戰的人越多,對現有的應屆生當然會產生競爭,但是在考研面前人人平等。不一定考研二戰的人就一定比應屆更強,我們經常看到新聞,有的考研好幾年均未考上還在堅持每年繼續在考研。研招網將1994年-2020年考研的報名人數、報名增長率以及錄取人數、錄取比例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統計,具體如下:


從上表,我們不難看出,研究生報考人數從1994年的11.4萬上升到了2020年的340萬,從錄取比例來看基本是3:1的平均水平,今年預計研究生招生人數將超過110萬人。再來看看歷年報名的增長率,從表中看出,每年的增長率均比較高,像最近四個均超過了13%,最高到了21.8%。由此可見,考研競爭越來越大。


個人覺得二戰的人並不一定佔據優勢,像應屆考研的,天天泡圖書館,能夠在一種共同奮鬥的環境中學習,有什麼問題可以與人交流、探討,而且是第一次複試,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果選擇二戰,複習的激情完全不如應屆,心理壓力更大,如果這次考砸了,還不知道下一步做什麼,如果再考,顧慮就比較多了,如果選擇就業,心理有不甘心,且在就業方面還不如應屆生,畢竟大部分均是全職考研,沒有相關工作經驗。


因此老吳覺得,考研二戰的人並不會對應屆生產生不公平現象,再則選擇二戰考研的人在報考比例還是相對較少,產生不了多大沖擊。更何況考研無法跟高考相提並論,現在全國高考復讀培訓學校那麼多,並沒有說給高考應屆生帶來不公平一說。因此考研二戰對應屆生會產生一定的競爭,但是影響有限,這也是自然規律法制,公平競爭,看的是實力,跟考研一戰還是二戰無多大關係。


老吳認為,不管人家是二戰還是應屆考研,是金子總會發光,考試論的是實力,評判標準均一致,只看誰更勤奮,誰悟性更高,誰考上了誰才是最終贏家。


老吳跟你談教育


允許考研二戰是否對應屆不公平?

看到這個問題,估計很多網友會說:考研能“二戰”,但高考也能復讀呀!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初中畢業生不允許通過復讀參加第二次中考之外(休學的除外),高考、考研、英語四六級等方面的考試,第一次無法順利過關都可以通過復讀、“二戰”的方式來實現“逆襲”。

允許考研“二戰”,我覺得是公平的,原因如下:

考研如果不允許“二戰”,優秀的學生會與碩士學位擦肩而過。

考試這種事,其實和臨場發揮的狀態是息息相關的,有的考生平時是學霸,但是到考試的那一天因為心理壓力過大或者因為當天生病會影響發揮,如果優秀的考生因此而只能考一次研,那麼碩士隊伍中將會有一部分優秀學子無法進入研究生的殿堂。

如果考研不允許“二戰”,那麼目標院校為了保證不讓優秀的學子埋沒,所以有可能會大幅度增加保研推免的名額,一旦保研推免的名額大增,那才是真正對應屆生的不公平!這是因為,本來考研的報錄比就不高,在報考人數這個“分母”不變的情況下,而保研推免生名額這個“分子”變得越大,其他應屆生成功被目標院校錄取的可能豈不是變得微乎其微了呢?

“二戰”的考研黨壓力很大,難保再次“折戟沉沙”。

大學的上線率(包括專科院校),大部分地區可以達到八成以上,但考研的“上岸率”有多少呢?最多在三成左右,也就是一百個人當中至少要淘汰六七十個人。如此激烈的競爭,有些考研黨就算經歷“二戰”、“三戰”也不一定會如願以償。所以,對於第一次就成功“上岸”的考研黨而言,他們何其幸運;而對於參加“二戰”的考生而言,考研的壓力很大,他們很難保證自己能夠在第二次參加考研的時候會“順風順水”。

“二戰”的考研黨憑本事“上岸”,礙著應屆生什麼事?

有些應屆的考研黨可能會想:多給失利者一次或者n次機會,碩士研究生的“含金量”會不會“貶值”了呢?或許可能,但是如果研究生考試真的只有一次機會,那麼考研的重要性十有八九會超過高考,到時候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為考研讓道,畢竟高考可以復讀,而如果考研無法“二戰”的話,那麼到了大學的最後一兩年,肯定會有一大堆的大學生會比當年高三考大學更為勤奮,因為機會對於他們來說只有一次。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大學的相關專業課的學習也可能會為考研“讓道”,一些類似於“高考工廠”一般的“考研神校”也會橫空出世,這對高等教育的發展而言是極其不利的。

你覺得允許考研“二戰”是不是合理的呢?歡迎留言交流。


微雨潤苗


允許考研二戰是否對應屆不公平?

什麼是真正的公平呢?我想做個假設,因為你一次的失敗,就再也不允許你努力,即使努力也不給你崛起的機會,也就說再也不給你成功,一棍子打死且打到底,這樣可好?你會覺得這樣公平嗎?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被很多人感動,就是因為我們欣賞他們身上不屈不撓,不像挫折,不像命運低頭的精神。

比如說我們一直非常受歡迎的褚橙,褚橙的價格遠遠高出其它橙子,且很多時候還一橙難求,就是我們非常欣賞我們褚老身上的那種精神。經歷過那麼多的波折,且在別人都養老的年齡了,還毅然決然地去創業,並且是他不熟悉的行業,也不是他熟悉的環境,也沒有任何經驗,前面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

許多年輕人都不敢,可是他一個老年人卻那麼勇敢,無所畏懼!每次看褚橙,吃褚橙,我們都感動的不行。

這真的是勇者。

我認為命運最大的公平就是允許我們失敗之後還可以再崛起,跌倒了再爬起來。給了我們創造奇蹟的無線可能?

我們來說說我們的考研製度:

國家設碩士研究生的目的是:培養人才,讓真正有這能力的人進一步學習深造,激發能力,最終可以回饋國家和社會,個人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也最大程度的創造價值,讓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得以進步和發展。

不知道你對這個制度有沒有研究:

研究生之前分為在職研究生全日制的研究生。研究生的報考沒有年齡限制,也沒有應,屆和往屆的限制,為什麼?

從在職研究生來看,之所以開設在職研究生,是工作之後發現能力等不夠,職業規劃發展的需求而進行的。但為了保證質量,國家做出了改革。這都是社會進步的結果。

學習是終身的,我們的成長也是終身的,自然學位的獲取也允許終身有機會的。只要你努力,就看得見曙光。

我們的公平是國家保障這個錄取制度對這所有報考的人競爭是公平的,你學習符合條件就可以和所有人競爭,考試製度、錄取制度都是平等的,接下來就看你的能力了。

我們的目的是讓人才真正得以選拔和培養,而不是一味的限制和縮小範圍來減少所謂的競爭力,以此來保護一小部分的利益和機會,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特別想和題主說:

你的心胸和眼界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你的思維模式限制了你的發展,這樣的認為是非常狹隘的,你在內心深處給了自己太對的不必要的限制,也說明你非常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這樣會讓你失去太多的崛起的機會,非常的可惜!

放開自己的內心,勇敢的取擁抱機遇,努力展示自己,努力學習,自信是做出來的,安全感是自己 的。

未來很美好,只要你自己願意相信和給自己機會,我相信命運是絕對公平的。

大家贊同嗎?


教大育小


再過不久,考研的國家線就要出來了,通過了初試的就要為複試做準備了,而初試沒過的要麼準備找工作,要麼是繼續準備二戰。

其實每年考研都有很多二戰或者是三戰的考研生,那麼已經備考過一次或者是多次的學生,再次走上考研的道路,對於應屆生而言公平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允許考研二戰與允許高考復讀一樣,對應屆生會造成壓力

不僅僅是允許考研二戰,高考也是允許復讀的,這樣看來其實這兩者是類似的。復讀生比應屆生高考多學習一年,也有過一次高考的經歷,而二戰的考研生比應屆本科考研生也多考一次研究生。

每年的復讀生和二戰考研的學生還很多,雖然這樣一來報考人數增加了,錄取的人數也相應增加,但是對應屆生還是會形成壓力的,畢竟二戰考生或者是復讀生在實力上不會太差,就好比一個班錄取人數從10人增加到了15人,但是是需要考入前15名才行的,由於復讀生的加入,這種難度就更加大了。

其實從某種程度,對應屆生又是公平的

然而,允許考研二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對應屆生又是公平的。儘管考生在充當應屆生時,由於二戰生的存在,對自己形成了壓力,但是仔細想想,其實自己也是有二戰的機會的,當自己考研失敗一次之後,同樣是可以進行二戰考研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允許考研二戰就算得上是公平的。

允許考研二戰,是給普通人多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假如不允許考研二戰,那麼那些考研失敗的人就只能夠轉入職場,再也沒有當上研究生的機會了。有些人或許是因為沒有發揮好而失敗的,而有些人或許是一心想要成為一名學歷更高的人員,但是不論怎樣,他們都再也沒有機會了。

而允許二戰,就是為了能夠給普通人多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是為了給那些願意努力、肯努力、永不放棄的人多一次機會,讓大家能夠感受到這個社會的無奈能夠少一些。

所以,允許考研二戰對應屆考生肯定是會造成一定的壓力的,但是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其實也算得上是公平的,之所以能夠選擇允許二戰就是希望能夠給普通人多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那麼,作為考生的你還希望杜絕這種行為嗎?


小劉老師說


允許考研二戰對應屆生不公平嗎?那允許復讀是不是對高三應屆生不公平呢?那企業招聘有經驗的員工是否也對應屆生不公平呢?真經要說,允許復讀、二戰,非但不是不公平,反倒是對應屆生更公平的做法。



考研是一項競爭性很強的選拔性考試,難度超過高考。高考每年的本科錄取率是40%左右,但研究生考試,最近幾年的錄取率都在30%左右,今年如果沒有擴招,比例會更低。在這樣的競爭下,失手是很難避免的。


而且,考研並不是大學的培養目標,大學也不會專門安排一年的時間供學生複習考研,甚至大三大四期間還會安排比較繁重的實習實訓等。所有應屆考研學生都是自己抽時間複習準備,每個人投入的時間並不相同,這裡面本來就存在不公平,很多優秀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名校的學生,學校安排了大量課程,造成學生複習時間被擠壓,最後考得並不好,反倒是一些三流大學,學校鼓勵學生考研,甚至為考研讓行,這些學生反倒能考高分。

如果我們只允許考一次,那麼很多優秀的學生就會失去上研究生的機會。這樣就會出現兩種導向:

第一,學校增加推免指標,先把優秀的留下來,這樣留給統考的指標就少了。

第二,所有學校都給考研讓步,考研那一年,學校不安排或少安排課,這樣大學立馬變高三。

看到了吧,如果真的不允許二戰,那最後吃虧的仍然是大多數應屆生。如果題主你自己一戰沒上岸,恐怕你就不這麼想了。


高校人才真經


不管是高考還是研究生考試都沒有限制不準二戰,之前限制高考復讀的說法也是非常多,現在一些人又想通過傳播考研二戰不公平的言論來限制研究生考試,但是這些要求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1.考研二戰是個人教育的投資,為什麼不允許二戰?

高中、大學、研究生都是每個人對自身的教育投資本來就應該過多的干涉,可能一些人又要說為什麼中考不準二戰!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初中是義務教育,其本身的公益性不允許學生一直佔著這個位置去謀求自己的私利,比如為了考更好的高中來提升自己去更好大學的機會,但是反過來高中、大學、研究生本身就是個人的選擇,那麼有什麼理由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束縛別人呢?

2.如果選擇考研二戰,這些考生付出的也非常多,我認為是相對公平的。

選擇考研二戰的學生付出最多的恐怕就是自己的一年光陰,不管怎麼說,這一年同一屆的朋友一戰成功的就是比你少用一年時間畢業,這是一筆不小的機會成本;同時現在一些學校都不允許二戰的考生繼續留在學校,這就導致了一些金錢投入去租房子等等;最後就算付出了這麼多二戰的學生仍然有考不上的幾率,畢竟現在一些學生三戰及以上得也不在少數了!

一些一戰的學生可能因為別人二戰考的分數高而認為不公平,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知識就是這樣積累的過程,從整體來看,二戰的考生初試分數顯然是比一戰的要高,這不僅是更多的付出也是在第一次上面總結的經驗教訓!

3.公平哪裡有那麼絕對。

寫保研的時候,有人留言說保研不公平應該取消;寫考研複試的時候,有人留言說考研複試不公平應該取消;寫考研初試壓分的時候,有人留言說考研初試應該全國一張卷子;寫高考的話估計也是一樣。其實,公平哪有那麼簡單,哪有那麼絕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