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的人怎麼辦?

AstroC


缺愛的人就像植物缺陽高雨露一樣,陷入生命的飢渴之中。限制了生存的空間。使自己的心靈處於孤獨和寂寞之中。比如說,由於父母的離婚,是孩子成為了棄兒。不得不由年邁的祖父母們撫養。孩子從小就缺乏父母的關懷和教育。孩子人格上就有所缺失,在同齡的孩子當中就感到很孤獨。顯得非常不合群兒,非常自卑。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年人也一樣。大齡的剩男剩女們。談婚論嫁的年齡。卻不能找到心儀的對象。在這個年齡段也是一種趨勢。還有許多失戀的人。因為某種原因成為了被遺忘的角落。缺愛的人要不卑不亢。不管別人怎麼看或者怎麼說。走自己的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金錢觀和婚姻觀。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無論男女。年紀大或者年紀小,自強不息才能夠自救。自己只能依靠自己。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抓住主要矛盾,一切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自救就是自強自立自動自覺的發展過程。這些事情做到了。到處都充滿著愛。否則,就會沉淪下去。或者不可救藥了。


慈音1


我的一位女學員曾經跟我分享過她的初戀經歷,她說,那是她最愛的人。/<font>
那年她剛剛上大學,從老家到了千里之外的一個陌生城市,遠離父母和朋友,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狀態。/<font>
她吃不慣學校的飯菜,聽不懂同學們五花八門的方言,一時半會也不太能跟得上學校的學習進度,入學的前一個月,每天晚上她都在宿舍咬著被子哭著入睡。/<font>
就是在這個時期,她遇到了那位初戀男友,在被男生表白的時候,她感覺自己無邊黑暗和冰冷的世界裡,照進了第一書陽光。/<font>
從此之後她的生活就完全圍繞著那個男人,為了和他約會一次次逃課,原本就狹小的社交圈更加所剩無幾,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男生打電話給她約她出來見一面……/<font>
這段戀愛持續了她的整個大學時代,直到畢業之後那個男生出國留學,他們也就隨之分手——到現在,分手已經一年多了,她依然沉浸在其中難以自拔。/<font>
她對我說,愛他,是她這些年做過最好的事。/<font>
/<font>

/<font>
我不知道她是以怎樣的心情說出這句話的,但我聽到的時候,覺得深深的悲涼。/<font>
一個活了二十幾年的女孩子,原本應該有家庭、朋友、事業、愛好等等一切值得珍惜的東西,應該經歷過許多有趣的事情,擁有無數美好的回憶。/<font>
但她卻說,她做過最好的一件事情,是愛了一個已經不在她身邊的男人。/<font>
我聽出來的,是她這些年的人生就像一片荒原一樣,只有大片的蒼白和孤獨。/<font>
/<font>
/<font>
有一部愛情劇裡的一句臺詞因為“三觀奇歪”而被廣泛吐槽——“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而紫菱失去了她的愛情啊!”/<font>

其實這句臺詞在“戀愛腦”姑娘的世界觀當中是成立的,因為她們的世界裡,愛情是唯一有意義的存在,比一條腿重要,比是非對錯重要,甚至比生命重要。/<font>
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是,她們眼中至高無上的愛情,卻最容易辜負她們。/<font>
通常越是自帶“戀愛腦”的姑娘,戀愛中越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她的世界裡,只有那麼孤零零的一個支點,這個支點的坍塌,就意味著她整個世界的崩潰。/<font>
/<font>
但我一直堅信,良性的戀愛狀態一定要伴隨著合理的“退出機制”,也就是說,戀愛中的雙方都能夠意識到,自己有可能被動地失去這段感情,也有可能主動地離開這段感情,才會用更合理的心態去面對彼此,共同經營和維繫這段關係。/<font>
但自帶“戀愛腦”的人不行,他們完全無法面對戀愛關係的結束,也是因此,他們在戀愛關係中是完全沒有博弈權的。/<font>
換句話說,無論男人犯了多麼不可原諒的錯,也無論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多麼不可救藥,她的世界裡,都沒有“分手止損”這個選項。/<font>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很容易看到,越是把戀愛看得高於一切的姑娘越容易成為被拋棄的一方,因為她根本沒有主動分手抽離關係的能力。/<font>
/<font>
《小王子》當中有一句話說,如果你想要馴服一個人,就要冒著流淚的危險。我也曾經跟很多學員講過,想要得到一個人,就一定要先學會承擔失去ta的風險。/<font>
同樣,如果真的想要在戀愛中享受到最多的樂趣,擁有最好的戀愛體驗,就不能讓它成為你世界的全部。/<font>
就像顧城在一首詩中寫到的那樣,因為你要做一朵花,才會覺得春天離開你;如果你是春天,就沒有離開,就永遠有花。/<font>

源姨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一個人愈是缺什麼就愈是拼命想得到什麼。

同理,把這句話用在一個缺愛的人身上,同樣也是適用的。

一個人缺愛有可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情感缺失,也有可能是後天追尋無果的一種無奈結局,從而形成情感的荒蕪區。

無論是何種情形造成的情感上的缺失,對於一個缺愛的人而言,他有可能急需的是能夠找尋填補這種空白的替代品,哪怕是一時性的,他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有時甚至會走入極端而不顧,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




一個人愈是急切需要什麼,也愈是最害怕失去什麼。

一個曾經缺愛的人,有時哪怕幸運的找到了愛,對於到手的那份愛,他也會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時時害怕得而復失。總是抓得太緊太緊。

有時世界就是那麼奇妙,你愈是抓得緊的東西,愈是容易失去。好比感情,好比愛,抓得過緊,反而給人以窒息感,讓人不自覺地無力放棄,最終是愈想得到反而愈得不到。

對於那些缺愛的人,如果你有緣遇上,請多給一些寬容,用你那顆大愛的心去溫暖他冰冷的寒地,讓他真真實實感受到愛的暖流,而不是一過而去的熱潮。

如果你不幸是那缺愛的人,請不要總是畏縮在情感的荒涼地,請勇敢地邁出雙腳去找尋屬於你的愛的春天。在這過程中,請多點自信,少點自卑,因為這個世界並不總是黑暗的,愛的光芒遍佈大地,只要你用心去尋,愛永遠不會缺席。

但是,無論是誰,都得記住,愛是相互的,光索取不付出,亦或是光付出不索取的愛都是不能長久的。

要想不缺愛,就先勇敢地去愛吧。


風中那片雲


缺少愛的人,通常可能會缺乏安全感,嫉妒心也比較強,害怕拋棄同時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因為缺乏,想著要基於自己的心理補償,有時就可能導致自己通過討好的方式換得他人的好感,然而這並不是自己的本意了。

無論是怎樣的一個人,當我們成人之後最重要的是確立自我,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去主導自己的行為心理活動,缺少愛的人也是一樣。我們感到自己缺少了愛,那就要整理一下缺少愛的原因,不同的原因導致不同的結果。當我們認為自己缺少愛時,大多數情況我想還是來自於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或者是情感關係。受到父母的忽視或者是父母暴力的教養,也可能是父母情感的疏離等等,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的陰影。曾經我看到一個親戚家裡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著嫁人離開這個家庭。雖然說父母也是愛她的,可是父母情感疏離,和成天的爭吵使得家庭缺乏歸屬感。除非讀書是在家裡,不然,她一到假期就會能離多遠就離多遠。在小時,在父母的爭執中,我們有一種無助感和無力感。現在我們成年了,在我們梳理自己的原因中,如果發現是原生家庭的原因時,其實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的。至少可以發出自己聲音,表達自己的惡感受。不讓這些年這些壓抑的情緒繼續被壓抑在心理;其次是讓自己的心理更成熟。我們要明白的事情是在這個世上最能夠依靠的是自己,就我想缺少愛的這種心理可能比較少地發生在自己的成年之後。不要把自己的情感、物質或精神依附在別人身上。這樣就可能成為別人的一種附庸;其三嘗試著親密關係的建立,只是不要用討好的方式去換取。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只有自己站直身姿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鵜鶘心理


缺愛的人,可以孤獨,但不可以寂寞!

沒人陪,就陪自己!

在深夜買一瓶酒,一碟花生米,邀風邀月,左邊一個過去的自己,右邊一個未來的自己,中間一個現在的自己,三人把盞,依然暢飲。

缺愛的人,可以自卑,但不可以自賤!

沒人愛,就愛自己!

在午後找一塊草地,一片雲,一縷陽光,躺下一個安靜的自己,坐下一個悠然的自己,站著一個自信的自己,仰望藍天,守望時光,展望遠方!

缺愛的人,可以愁怨,但不能埋怨

在傍晚坐在窗前,一支菸,一杯茶,一縷愁。嚥下愁緒,吐出不快。最起碼讓背影顯得滄桑卻也厚重。

缺愛的人,不博取同情,也不去奢求可憐。

別去發可憐的朋友圈,因為,不需要別人同情的眼光高高在上。不要去祈求人家幫忙,因為別人會把這當成一種施捨。

不要輕易把別人的一句關懷,一個眼神當成是愛,因為或許別人只是和你客套,沒有愛,也不能濫愛。不要輕易去愛別人,因為你缺少愛,更容易在愛裡迷失,就如同沒喝過酒的人更容易醉。

也不要放棄愛,缺愛,不代表你沒愛,而是你還沒有掙到愛。就像你窮,並不代表你沒錢,而只是因為你還沒掙到錢。

最重要的是,愛自己。愛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就像一杯水,溫暖了自己,成了溫水,才能溫暖別人。


大嘴大師


容易缺愛的人,都是害怕孤單,內心缺少安全感的人!這類人有著堅硬的外殼,內心卻柔弱的要命!

好的補救辦法如下:

1.豐富自己

通過學習,讀書等增強自己的本事,你越有本事掙錢,內心就越強大!

2.結交良師益友

有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不要整天宅在家裡與世隔絕,多和他人接觸,交流。

3.熱愛運動

多鍛鍊身體,堅持

4.學會獨處

自己和自己對話,歡喜,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多冥想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愛吃變瘦



人的言行是內心的信號,人是因它來自我認識和認識他人的。但有些人,未必真能通過自己的言行認識自己,比如愛抱怨的人,她只從表象上看到對方的“不好”故而認為該埋怨他,但她絕不會認識到,其實是她的心眼太小,容納不了差異的敏感個性的使然。愛抱怨的人,跟嚷嚷著缺愛的人一樣,都是缺愛的人,嚷嚷也是一種抱怨,區別在嚷嚷者是直接抱怨自己缺愛,而抱怨的人,是指責別人,從不說自己有問題。

為何說抱怨者缺愛?是因為,抱怨是一種(態度和語言上的)攻擊性行為,攻擊的背後自然有因受傷而積壓的怨怒。至於傷和怨從何處來,又如何要積壓怨怒?很複雜,說下去,就成為講課了,還是省略吧。我們可以簡單理解,一個人,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上缺什麼,要麼是他出生後沒獲得,要麼是後來喪失了。所以,缺愛的人也大有人在。那些自覺到缺乏愛的人,應該說加強自身學習,尤其是愛的功課的學習很重要。因我們已無法回到過去,但可以選擇從現在開始“學習愛”,從兩方面學,一是學習愛自己:即不再嫌棄自己缺愛,不再埋怨自己命運不好;二是學習愛身邊的人:即不再抱怨他人做得不好,多多給予他人的關愛。記住,抱怨只會傷人,而不會換來愛。

那種因缺愛變得疑心狂的人,的確體現出他們控制性和佔有慾的愛,這是前面已經提到過的一種人,屬於有偏執或自戀人格障礙的表現,如果他們的控制和佔有傷害到對方,他們亦是無意識的。與他們相處的戀人,首先可理解到這點,可減輕對他們個性特質的憤怒,如果跟他們長期相處,那麼設置一種邊界很重要,需要對他們頑固的“一廂情願”“以己度人”等做法,溫柔的拒絕,或堅持不配合。

相信,以下幾句話對“自稱缺愛的人”是很有幫助的:唯有寬宥別人,你才能體會到自己被寬宥;唯有給出愛,你才會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唯有尊重別人,才會感受到自己的尊嚴。


熊玲心理諮詢


兩個人相戀相知到走進婚姻的殿堂,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本來是個很美好的事情,但時間久了,感情淡了,事物雜了,浪漫少了,激情減了,愛也慢慢地少了淡了減了,甚至沒了,再慢慢地,感覺沒了,關愛沒了,關心沒了,激情沒了,生活了無生趣,甚至變得機械一般,愛和被愛不知什麼時候變成了奢侈品。那長期缺少愛都有什麼表現呢?大約有以下四種

一、心情煩躁不安,看什麼都不順眼

面對婚姻,很多人會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真是這樣的麼?結婚之後,生活的繁雜代替了戀愛的浪漫,生活的艱難代替了戀愛的簡單,主要心思都用在了生活上,哪還有心思去浪漫去愛?時間長了,雙方有了意見和矛盾,面對女人長期缺愛之後,女人心情總會不安,似乎幹什麼事情都是不對勁,還得不到男人的愛,你說女人會不煩躁嗎?男人也許是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在你身邊,也沒有給予你浪漫,可他可能為這個家正在努力奮鬥和打拼,這時候要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和關心。

二、喜歡美食,有暴飲暴食的現象

很多時候男人和女人不在一起,可能男人真的有事情要離開女人,也許男人被公司派到外地出差,也有可能去其他遠的地方旅行。這時候女人感覺男人不在身邊了,但又沒有別的事做,於是就開始吃起來,會吃遍自己想吃的,做自己想吃的,什麼減肥什麼生理期,通通的都在腦後,她們會用味覺的滿足去替代感情的渴求,即使增肥也不會在意的。

三、遇事不冷靜,容易情緒化

都說愛是溫暖的,一個女人長期得不到男人疼愛之後,女人有些情緒化,加上生理期所帶來的煩惱,所以女人會動不動就報粗口,也許女人真的是特煩躁,所以,她會有這麼一個表現。所以如果你真心愛女人話,你要好好為自己心愛的女人考慮考慮。多打電話問候她,也許她的心情會愉快很多的!

四、除了愛人之外還有個紅顏知己

通常一個女人長期缺愛的時候,她會有一個紅顏知己,這個人知她懂她,能想到一起能做到一起也能說到一起,他會好好的安撫她的情緒。她也在缺少愛的婚姻中得到補充和滿足,回到家裡就好充足了電的電池一樣,繼續那不活不死的愛情,生活還得繼續。

那麼怎麼自我調節或者說如何自我療愈呢?

一、學會接納

很多人缺少愛後會很委屈,這樣非常不好,要首先學會接納,不去排斥,並正視這種狀態。接受它的存在,在內心找一個空間,裝下那個認為“不夠好的,缺愛的自己”,不再消耗能量去抵抗去譴責去逃避,而是勇敢面對,在平靜中,輕裝前行,為自己愛的缺失修行。

二、學會自我成長

根據自身的行為表現去察覺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什麼,找回那個迷失的自我,重新連接自己的感受,以生活中最小的改變開始來成長自己。然後要學會愛自己、學會取悅自己。

三、向內求,自給自足

去覺察你想向別人要什麼就自己給予自己、努力滿足自己,當你懂得滋養自己,缺失的愛就得到補充,多多關注自己的內心,察覺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思維以及各種喜怒哀樂,並如實的表達出來。如果可以並很好的安放和處理它們,為自己累積力量。

四、不斷的學習與堅持

想要療愈自己,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需要不斷學習、需要堅持的勇氣,必要時需要老師的指導或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因為愛的缺失,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出現,感覺一切糟糕透了,每當這時候,要勇敢面對問題,不要逃避,直面問題,去感受情緒的存在,去察覺它所帶來的好與不好,找到合適的方式發洩,找到更好的地方給予安放。

不斷修行和不停止成長,這是一條長征路,不僅於我們自己,更關係到孩子。如何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充分地感受到愛;讓他們的感受與情緒能得到更好的照顧與處理;儘量不給成年後的他們帶去愛的缺失,真是一個值得學習與研究的方向。

但願,我們都好好的,一切能如所願;但願,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自己.......


文人墨客話情感


缺愛的人內心就像一塊荒蕪的園地,佈滿著自我憎恨的荊棘,他們不接納自己,認為自己很糟糕;他們自卑、敏感,喜歡內耗;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極度缺乏安全感,多疑、猜忌,容易愛錯人,也容易把對的人推開。

因為他們內心有一種固化的思維模式:我不值得、我不配得到。

缺愛的本質是心理營養不良,如同一顆種子的成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生命之花的綻放也需要各種心靈養分,它們就是來自父母和周圍人的無條件接納與愛,讚美和認可,尊重和重視。


缺愛的人怎麼辦?他們中的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尋尋覓覓,希冀從愛人、伴侶身上得到未被滿足的需求,想讓對方活成自己期望中的樣子,渴望對方對自己無條件接納,這其實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學會愛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去彌補缺失的心理營養。


缺愛的人常常不愛自己,總喜歡盯著自己的缺點不放,不斷地折磨自己、評價自己和批判自己。所以愛自己的第一步是停止自責。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當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告訴自己:我是獨一無二的。學會讚美和欣賞自己的不同之處,相信每個人在世上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


轉變思維方式,用一種積極的眼光看世界。缺愛的人習慣在心裡自我暗示不好的事,凡事總喜歡往最壞的方向想,自己嚇自己。愛人沒有按時下班,就開始胡思亂想;朋友長時間沒聯繫,就擔心自己是不是被遺棄了?所以當你感到恐慌的時候,請閉上眼睛,深呼吸,然後在腦中浮現美好的畫面,如蔚藍的天空、明媚的陽光、綠油油的草地、絢爛的花朵、清澈的小溪或者你喜歡的東西或事,讓自己放鬆下來。平時不斷強化積極思維,做一些心理暗示,如:我有資格和能力得到我想要的愛。逐漸改變自己原有的消極傾向,直到它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要掃去內心的陰霾,身體健康也非常重要,身心是一體的。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鍛鍊和健身方式,學會照顧自己的身體。如跑步、打球、瑜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從現在就開始行動,從過去的痛苦中走出來,活在當下。當你真正學會愛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會發生奇蹟般的改變。



心理諮詢師顧海蓉


一個從小缺愛的人,通常也會比常人更缺乏安全感。在戀愛過程中會顯得尤為明顯,她們整天害怕對方會離去,三言兩語不到位就覺得對方不夠愛自己,通過不斷試探對方獲得回應,往往讓彼此都很疲憊,這樣的人多數是小時候缺愛的人。

缺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自信。

她不相信自己會被別人愛上,因此需要對方更佳深刻更加全面的證明,她會不自覺地把愛人當做自己的一切,無法自控地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對方身上。

這其實也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如何擺脫童年缺愛給自己造成的影響,比較困難,但是可以通過學習新事物,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逐漸從所做的事情中找到自我價值,增強自信心,對自己的認同。人首先要愛自己,才會吸引別人來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