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而美妙的廉江飛地,您去過嗎?

鶴地水庫東北方向,一條鄉道穿山而過,進入一個只有50 平方公里的盆地。它是廉江的土地,被廣西、化州地合圍,人稱飛地--山底。1961年曾設山底公社,轄廉江榕樹、田頭、山腰三個大隊,後撤歸石角鎮管理。


山底有個圩鎮,叫榕樹圩。街道呈丁字狀,上坡、下坡多。廣東、廣西的人在同一屋簷下生活。在這裡,電臺播的多為陸川消息。手機一會兒是湛江信號,走幾步又換起茂名信號,再走則是廣西信號!若邊走邊打手機,可能一句話沒完就要從短途到長途輪流打。街往小山上延伸,路面是廣東的,路邊簷水痕外是廣西的。往前走,其歸屬呈犬牙交錯狀。一間瓦屋屬廣東,兩邊與它靠牆而建的卻都是廣西的樓房。瓦屋中有一棵老荔枝樹,皮厚、葉茂,它彎曲的枝從廣東探到廣西,停留在廣西人的屋項。一枝蔭兩省,有福大家享,這一奇景大概榕樹圩才有。


曾經,榕樹圩以一棵古榕為特徵。樹杆高50 多米,白鵪等大鳥把它作為遷徙途中的度假村,成群在那裡歌息。上世紀60年代起樹下成街,熙熙攘攘的人在交易日雜副食。只可惜1980 年的一場颱風,將大樹打斷,從此,榕樹圩也只剩下一個名稱。1958 年建鶴地水庫,1960 年有100 多水庫移民遷到榕樹。不久,人們繼續在榕樹邊起屋、定居,一個圩就形成。這裡跟廣西陸川縣古城鎮交界,廣西人也在交界處擺賣東西,背靠廣東起屋子,兩廣人交錯而居。


歷史上農曆十月廿八,是山底最隆重的節日一一社節。這節一直延續到現在,成為山底最有代表性的習俗。每年的這一天,格樹好特別熱鬧,山裡的物品應有盡有。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打餈粑,山中洋溢著喜慶氣氛。打餈粑是社節的最主要特徵,那餈粑是沒有心的,風味獨特。



上世紀50 年代,人們把山嶺無償割讓給化州的農場,“山區無山”成為盆地一絕。山裡面路難走,一出門就“考車牌”,使山底人普遍練就過硬的技術,出到出外面往往就飛車。山歌也唱道:“有女嫁上嫁下,捨不得山底四季社。”


解放前,廣西、化州的山底人都往廉江嫁;現在,則廣西的嫁廉江、廉江的嫁化州。但不管人到哪裡,心都屬於飛地,屬於廉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