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溫州有一個稱號叫“中國的耶路撒冷”,據說從信仰基督教(包括新教與天主教)人數的百分比來看,溫州是全國比例最高的。這個數字其實是沒法準確統計的,只能做抽樣調查,目前教內和學界都比較認可的說法來自於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一項社會調查,它認為溫州基督教徒的人數佔到總人口的七分之一,約14%。

溫州信仰基督教的比例為何如此之高?那還得從一個叫蘇慧廉的英國傳教士說起。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圖為蘇慧廉(William.Edward.Soothill),原名威廉·愛德華·蘇西爾)

1882年,即清光緒八年,此時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已有42年。21歲的英國傳教士威廉·愛德華·蘇西爾從英國漂洋過海登陸溫州,他給自己取得中文名叫:蘇慧廉,並從此開啟了他在中國的歷史使命。雖然15年前英國傳教士曹雅直第一次把基督教帶到了溫州,但那時的中國社會對西方人及其宗教都還相當地抵制,甚至傳言洋人會挖小孩的心肝做藥,導致這位首次將基督教帶到溫州的英國傳教士在溫州的兩年傳教生涯並不順利,此後便去了寧波和戀人結婚。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第一位來溫州的西方傳教士曹雅直夫婦)

蘇慧廉來到溫州時,時代已經發生了些許的變化。此時中英已經簽署《煙臺條約》,溫州被列為新增的通商口岸,後來還在溫州江心嶼建了領事館,傳教士基本能夠受到政府保護。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圖為位於江心嶼的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

儘管是第一次來到中國,而且接觸的是難懂的溫州方言,但蘇慧廉確實是個語言天才,半年時間就學會了溫州話,而且採用先輩傳教士利瑪竇的方法,編了一套“用拉丁字拼音代替漢字”的甌音拼音,把《聖經》翻譯成溫州老百姓一聽就能明白的“土話”。這種發明創造對當時識字率還很低的溫州社會來說影響很大,等於是開展了一場識字普及運動。

那時候的西方國家入侵東亞其實不外乎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強迫通商,二是為了傳教。你看現在的美國,動不動就拿美式民主、人權的標準去攻擊他國,把中東搞得一塌糊塗。不像那時的傳教士,還真是懷著一顆拯救世界的情懷去世界各地傳教。

英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前都還是日不落帝國,所以來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大多是英國人。中國人長期信奉佛教和道教,讓他們接受不拜祖先拜上帝的基督教是很難的。那怎麼辦呢?傳教士很聰明,他們會拿出最擅長也最有效兩個方法,搞醫療、辦教育。前者醫治身體,後者醫治心靈。中國最權威的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前身就是教堂醫院。你看直到現在,醫生和老師都還是社會上最受尊敬的職業。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圖為清末的教會學校)

蘇慧廉在溫州也大搞醫療和教育,那時的傳教士都會接受一點醫學常識的教育,來中國也會攜帶阿司匹林、金雞納霜之類的常用西藥,這些藥物對治療流感、瘧疾特別有效,中醫根本達不到這個效果。於是蘇慧廉首先在溫州行醫,發燒咳嗽來找他看病很快就能治癒,而且還免費,溫州人稱他是神醫,也對他非常感激。每次病人對他表達感謝時,他都會說:是上帝派我來把你治好的。雖然溫州人一開始也不知道上帝是什麼,病人拿號候診時會有人講道,帶他們一起唱讚美詩,中國人的想法很樸素,既然免費那就得認真聽,聽完了多少有點概念,再加上病還治好了,那個時代很多中國人就這樣走上了信仰之路。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如今的城西教堂遺址依然還在)

後來,蘇慧廉在溫州建起了一座教堂,叫城西教堂,這座教堂今天還在。教堂除了佈道外,派到這來的傳教士還承擔起行醫的職能,沒幾年看病的人越來越多,人滿為患。於是蘇慧廉乾脆籌辦起溫州第一家西式醫院,定理醫院。後來定理醫院也不夠用,他又建了一所規模更大的醫院,白累德醫院。這所醫院培養出了溫州第一代西醫,建國後,白累德醫院改名為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中期,它都是浙南地區最好的醫院,如今還在運營。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圖為1906年的城西教堂)

醫治的病人越多,信任蘇慧廉和教堂的人也就越多,大量的溫州人開始相信是上帝造福了他們,便逐漸信奉基督教。而在辦醫院的同時,蘇慧廉也著手大辦教育。不得不承認,蘇慧廉的確是個天才,他不僅溫州話學得快,在溫州沒幾年就掌握了中文,並能讀懂論語,居然還曾在康樂坊傳授論語和聖經。他是一個天生的教育家,1897年,他創立了溫州第一家新式學堂,取名為:藝文學堂。蘇慧廉的機遇也非常好,這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的第二年,這場戰爭的慘敗讓整個中國被巨大的恥辱感籠罩,政府開始全盤西化,舉國維新,廢科舉,興學堂,確實進行了一些新的改革。各地教會學校作為西學的傳播者,由此迎來第一次發展良機。和當時各地興起的學堂一樣,蘇慧廉在學堂設立班級,分科教學,星期天放假,這些管理方法沿用至今。而新式學堂也為基督教在溫州的傳播培養了大量的高層次人才和堅定的信仰者,這也是基督教在溫州一些知識分子家庭代代相傳的重要原因。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1906年的白累德醫院是溫州城區的地標性建築)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圖為溫州第一所西式學校:藝文學堂)

1906年,在溫州工作生活了25年的蘇慧廉應邀北上太原,擔任山西大學堂的總教務,相當於校長。此時,他出版了《儒釋道三教》一書,還把《論語》翻譯成了英文版,後來保存在英國牛津大學。

1911年,清朝滅亡。蘇慧廉希望在新時代的中國籌辦“華中大學”,便離華返英籌款。不料回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計劃中斷,此後便一直留在英國。後來,他做了英國牛津大學的漢學教授,還翻譯了佛教經典《妙法蓮花經》,並撰寫了《中國佛教術語詞典》。

蘇慧廉回英國後,他的女兒謝福芸留在中國,幾年後創辦了北京培華女子中學,這所女子中學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中國女性,其中最有名的學生叫:林徽因。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圖為近代才女林徽因)

對於近代溫州而言,蘇慧廉的出現確實給溫州社會帶來了重大的改變,他將西醫系統地引入溫州,讓溫州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基地;他在溫州首創新式教育,讓溫州人較早地系統性地接受了現代文明的教育。蘇慧廉還無意中對中國的語言學做了重要貢獻,他在溫州用羅馬字母拼寫土語,促成了溫州識字教育中首次使用拼音方法。而他的這些成就,也奠定了基督教在溫州的信眾基礎,直到現在溫州人信仰基督教的比例依然居全國首位。

後來,一位叫沈迦的溫州媒體人根據他的事蹟寫就了《尋找·蘇慧廉》一書,並翻譯成英文,英文書名叫做:A Way of Finding What is True,意思是“尋找真相的道路”。

西方傳教士很早就來中國,正史記載第一位來中國的傳教士是意大利人利瑪竇,他幾經波折見到了明朝萬曆皇帝,並進呈了西洋的自鳴鐘、聖經、《萬國圖志》、大西洋琴等方物,深得萬曆皇帝信任,並允許他久居北京傳播基督教。而明末大學士徐光啟就是受到利瑪竇的影響受洗成為天主教徒,此後悉心研究數學、天文、曆法、水利,成為中國古代少有的科學家。利瑪竇之後影響更大的傳教士就是德國人湯若望,他在清兵入關後一心輔助清朝的國家建設,主持曆法、天文儀器和火炮鑄造的工作,很受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的器重。但是後來由於羅馬教皇不顧中國傳統,強令中國教徒不得祭祀孔子和祖先,導致雍正皇帝採取了禁止基督教傳播的政策,直到道光年間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允許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而這些來華的傳教士少數人有過禍害中國的行為,但多數傳教士也是秉持教義的正義思想,努力推動著中國的科學、教育、文化的大變革。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圖為德國傳教士湯若望)

既然基督教很早就已傳入中國,為何溫州的信仰比例如此之高呢?這有兩種原因,一是溫州山高地遠,受中原政治和民族主義意識的衝擊較小,加上蘇慧廉等傳教士在溫州奠定的信眾基礎,讓溫州人對基督教懷有比較深厚的感情。二是北方几個人口大省如京津、山東、山西等地是義和團排外運動最劇烈的地方,特別是當時的山西巡撫毓賢激進反洋,導致大量西方傳教士和信眾被清洗、殺戮,信眾基礎幾乎被徹底摧毀,這也是導致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因之一。所以經歷了義和團的浩劫之後,北方民眾信教的比例到今天都是相對較低的。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圖為義和團攻打教堂)

當今的中國,宗教信仰普遍得到政府的尊重和保護,基督教在中國也發展得很好。羅馬教皇方濟各也一直希望推動與中國的關係,教皇與中國政府的共識也越來越大,這對基督教在中國的正確傳播其實都是利好。

【end】

注:1、本文圖片全部載自網絡;2、部分內容參考其他文章。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從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談起:溫州為何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劉建挺

樂清市網絡界人士聯誼會 會長

政協樂清市第十三屆委員會 委員 常委

溫州市青年聯合會 委員

溫州市民間智庫促進會 監事

夢想田園連鎖觀光園 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