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时候,老皇帝驾崩,新皇帝是如何处理老爹留下的妃子的?

史学达人


唐朝的皇帝都很有特点,他们对男女之间的关系也是毫无忌讳的。唐太宗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他杀兄逼父,当了皇帝之后,还霸占了自己的弟媳。

这种关系有点乱伦的意思,但是,唐太宗还是我行我素。

可以说从唐太宗这里,宫里的男女之间的关系,就开始有点混乱了。我们都知道唐太宗娶了一个才人,叫武则天。

这个武则天在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就和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厮混到了一起。作为小妈的人,勾搭上了作儿子的,两个人产生了不伦之恋。

这件事唐太宗当然是不知道的了,后来唐太宗驾崩,李治当了皇帝他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

那么,李治当了皇帝之后,他是如何处理自己的老爹留下来的妃嫔的呢?

我们先说武则天吧,毕竟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人,因为在历史上,她是唯一一个当了皇帝的女人。

本来武则天是李治的小妈,可是,她和李治之间产生了感情。李治当了皇帝后先是把武则天给送到了感业寺当尼姑。

两个人在尼姑庵也交往了一段时间,后来是弄得世人皆知。

不得已,他又把武则天给接到了宫里当了自己的皇后。两个人之间还生了几个孩子。

李治就是这样对待老爹留下来的武则天的。

生儿育女的妃嫔的安排:

还有就是为李世民生儿育女的其它妃嫔,这些妃子在唐太宗驾崩之后,都被李治都被分配到他们自己的儿子的封地上,和自己的儿子团聚起了。

没有生儿育女的妃嫔的安排:

没有为李世民生儿育女的人,他们都被李治给送到了尼姑庵当了尼姑。一般唐朝的时候,没有为皇帝生儿育女的妃嫔,都是被送到尼姑庵的。

这样在尼姑庵里他们互相有一个照应,相对来说命运还是不错的。

唐朝的时候已经不实行殉葬制度了。但是,唐太宗的妃子中有一个叫做徐惠的人,因为她和唐太宗的感情很深,在唐太宗驾崩不久之后,她也去世了给唐太宗合葬在了一起。

这就是唐朝的皇帝,大致对待先帝妃嫔的处理方式。


史学达人


唐朝的时候,关于老爹留下来的妃子,新继位的皇帝是如何处理的。不得不说这个还是很混乱的,因为唐朝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朝代。

他们做事的风格让人很难理解,若是按照类型划分的话, 是以奔放风流为主。

比如说唐高宗李治,他在当了皇帝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小妈,也就是老爹唐太宗留下来的妃子武则天给留到了宫里。

武则天不但成为了李治的皇后,两个人还生了五六个孩子。你说唐朝是不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朝代。

若是皇帝喜欢的话,他们连自己的小妈都敢娶。

当然了唐高宗李治娶武则天仅仅是一个个例而已。下面我们说一下,大部分的新皇帝继位之后,他们是如何处理老爹的妃子的?

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 给皇帝生儿育女的妃子,他们在老皇帝驾崩之后,就会被分到自己的儿女那里,去和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命运,对于妃子来说是最为普遍,也是最好的一个种结局。

  • 没有给皇帝生儿育女的人,这些人就被送到了感业寺。毕竟他们曾经是侍奉过皇帝的人,让他们去当尼姑,安享晚年似乎也是不错的一种结局。当然了相对比古代殉葬的人,他们是要好得多了。

  • 其它的就是像武则天这样,被留在了宫里,受皇帝宠幸了。


这就是老皇帝去世之后,新皇帝处理先帝留下来的妃子,经常使用的方法。不过唐朝对待先帝的妃子,确实算是不错的了。

毕竟他们是让这些妃嫔给留活下来了。不像是秦汉的时候,有的还要让妃嫔给自己陪葬,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也这样干过,朱元璋驾崩,就让四十多个妃嫔,陪着自己一起下葬了。

所以说相对来说唐朝对于先帝的妃嫔,是最好的一个朝代。


不才讲史


说到唐朝,有这样一个词常用来形容唐朝,叫“脏唐乱宋”,“脏唐”说的就是唐朝混乱的伦理关系。

唐朝皇帝,在老皇帝驾崩后,新皇帝处理老皇帝留下妃子的办法主要有四中。

第一,继承大统,其实不仅继承了权力。

皇帝的妃子,很有可能是比自己小二三十岁的女子,这些妃子的年龄好多和皇子的年纪差不多。

其实很多妃子在皇帝在位时,就开始与皇子私通。比如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他得到的杨广的妃子张妃和尹妃,这两人当时就与太子李建成私通。

李世民到了晚年得到的武媚娘,最初只有十几岁,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断然不会真正爱上李世民这位老大爷。所以武媚娘与太子李治两个人,也有说不清的关系。

李世民驾崩后,李治不仅继承了皇位,还继承了李世民的武媚娘。

说到这里,其实继承老皇帝妃子的新皇帝并不少见。因为少妇往往更有诱惑力,在历史上喜欢少妇的人也有不少,比如魏武帝曹操。

第二,留在宫中,同是留在宫中,但地位差别很大。

皇帝驾崩后,新皇继位,一般会把自己的生母和原皇后尊为太后,太后自然是要留在宫里的。此外还有一些妃子,如果具有生育能力,也是不能放出去的,要留在宫里。

同样是留在宫里,太后地位尊崇,而其他妃子,几乎就是冷宫生活。不过 太后往往由于权力膨胀,也不会甘心守活寡,有些甚至会淫乱后宫,比如秦始皇的生母就和“大阴人”嫪毐偷情,还生下了孩子,南北朝时胡太后,也与人私通。

第三,此爱绵绵无绝期,生是夫妻,死亦同穴。

从商朝开始,皇帝驾崩就开始有殉葬的说法。殉葬和陪葬不同,殉葬是将活人杀死陪葬,甚至有些直接活埋。

殉葬直到清朝乾隆时,才完全废除,唐朝也有些皇帝选择殉葬。

所以皇帝留下的妃子,除了太后,大多数有时是要陪老皇帝长眠地下的。

殉葬的妃子其实并不是死亡这么简单,由于要殉葬了,这些妃子也不再有往日的权势,但却有曾经的美貌。很多管事的官员会淫乱妃子,然后让殉葬。甚至有些妃子为了活命,宁愿被官员调包后做个没有名分的地下情人。

第四,青灯常伴。

唐朝时大多数皇帝不再选用殉葬,皇宫里也没有地方容纳那么多妃子,所以唐朝皇帝就让妃子出家为尼。

当时有个感业寺,其实里面大多就是皇宫妃子出家为尼。

武媚娘在李世民去世后,也被送到了感业寺,是李治后来不顾众人反对,将她再次接入皇宫。

唐朝老皇帝去世,妃子的厄运也就开始了,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女子,一夜间,经历了一场颠覆。


斯幽说历史


我看过一个视频,讲的好像是清朝的规定,但是没找到书面资料,只算是道听途说。

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继位,从前的嫔妃一律晋升为“太妃”级别——是级别,未必有“太妃”的封号,会搬到指定的宫殿中居住,无事不可外出。

因为这些“太妃”,有的年纪还很轻,有的甚至只有十几岁。所以她们与新君见面,多有不便。

是不是一辈子不能见面呢?据说有规定,五十以上方可见面,并且是双方都到五十以上。

这是清朝的规定。也许是吸引了唐朝父纳子妃、子娶父妾的教训。因为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栖鸿看红楼


既然是妃子,那肯定不包括皇后了,因为皇帝死后,皇后就直接变成太后了

至于如何处置其他的妃子,就因人而异了,大概有几种方式:

第一,如果先皇帝死了,有儿子的,一般会跟随着儿子去藩国,反正就是皇帝死了,这些有儿子的就得依靠儿子,去享荣华富贵去了。

第二,服侍新帝,皇帝死了,那么就由自己的儿子继承这些妃子,这种制度是以前匈奴和蒙古等游牧部落的制度,而在我国的唐代,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像唐太宗李世民就抢过自己大哥的老婆,还有隋炀帝的皇后萧后等,而唐高宗李治带走自己父亲李世民的小妃子武则天

第三,出家为尼,唐太宗驾崩后,前往别庙崇圣宫的二品九嫔是不用出家为尼的,需要出家为尼的,只有三品婕妤及三品以下的妃嫔

还有一些是去守陵或者被释放出宫了

在唐太宗之前,有些妃嫔和宫女需要去殉葬,在有的朝代就是这个规矩,皇帝驾崩,没有子嗣的妃子和大多数宫女都被一起活埋了。


闲谈趣史


去感业寺当尼姑

如果有儿女的话继续呆在宫中,如果无儿无女的话,按照宫廷规定要被送去感业寺当尼姑,以寻找精神的寄托。

感业寺

感业寺位于长安城禁苑内(今西安市未央区感业寺小学内)。

隋炀帝为纪念自己的丰功伟业 将此寺命名为感业寺。

到了唐代,感业寺成为专门收纳皇帝死后嫔妃的地方。

武则天削发为尼

李世民死后武媚娘也进入了感业寺,武媚娘在感业寺晨钟暮鼓,青灯古佛,但她似乎与唐高宗李治藕断丝连,并在寺中写下如意娘以寄托自己的思念。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因无子而失宠的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媚娘纳入宫中,武媚娘这才得以再次回到宫中。


长安故城


皇帝死了,不代表他收的妃子也老了,每一任新皇继位,如何妥善处理他老子留下的妃子,就成了重中之重的要务,怎么说,这些妃子都是他的小妈级别的。历史上处理这些小妈的皇帝,手段无非就那么几种,要么殉葬,要么守陵,要么遣散,要么收了自用。

首先是殉葬。妃子殉葬的事情,在唐太宗以后基本上看不到了,但是到了朱元璋时期再次出现了。为了保证明朝的统治千秋万代,为了不让后宫干政的事情出现。朱元璋在弥留之际,给朱允炆留下了一道遗诏,要求所有的妃子殉葬,当时遗诏公布后,就有不少的妃子和宫女晕死过去。或许对于朱元璋这样的帝王而言,妃子只不过是他身边的一道器物而已。

其次是遣散。说是遣散,其实就是赶出宫门外就不管了。虽说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总比给老皇帝殉葬好多了,妃子或者宫女出宫后,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在宫中学到的手艺谋得出路,或者在宫中捞到了足够的钱财,已经可以功成身退,到宫外寻到一出养老之地。新皇帝也乐意处于某种需要,将这些人放出宫外,既能减少皇宫的日常开支,也能给自己谋个好名声。

另外就是守陵。守陵相对会比殉葬好一些,起码不用死了,但是日子也不好过啊!守陵的日子是比较难熬的,对于那些年纪比较大的宫女妃子还无所谓,对于那些年轻比较轻的女性就比较惨了,皇陵的位置一般都比较偏僻,整个陵区除了守陵人,基本上没别人了,也没有什么必要的娱乐设施,这些守陵的女性需要常年保守孤独寂寞冷,直到最终死去,几乎没有例外。

最后就是皇帝留着自己用。皇帝的后宫妃子号称“佳丽三千”,人数不可谓不多,皇帝终其一生也不见得都能睡得到,新皇帝如果在这些人中发现自己比较喜欢的,老皇帝也没有临幸过的,自然乐意收下自己享受。当然,也有些皇帝喜欢抢和老皇帝有过关系的妃子或者宫女,比如说唐朝时期的武则天武媚娘,就在唐高宗死后被新皇李治收到后宫,不仅当上皇后,还成了皇帝。


小芊芊爱历史


历史中的帝王坐拥天下财富自然身边也是美女如云,一般说起古代帝王我们潜意识里都会想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古代帝王妃子众多,可谓是羡煞旁人。可是就算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依然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则,古代帝王虽然普遍寿命都不是很长,他们那怕在晚年也是频繁纳妃入宫,当他们去世之后这些妃子仍然还是年轻貌美的女子,新皇帝又如何对待他们呢?

古代王朝基本上对待先皇遗留下来的妃子其实都差不多,皇后自然荣升为皇太后拥有很大的权利,其他有过生育的妃子基本上都是到其子嗣封地和府邸居住,没有生儿育女的妹子基本上都是采取为先皇守灵和出家的办法安顿他们,有些王朝一直有殉葬制度,这些妃子也有可能为老皇帝殉葬,如果后世之君比较仁慈说不准会让这些妃子居住在一起互相照应颐养天年。当然历史之中也有后世之君直接将老皇帝的妃子纳入自己的后宫的,这些只是极少数并且这些帝王做这样的事情都是保持隐密状态。

历史中的唐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王朝,对待男女关系一般都持有开放的态度,其中比较著名的李治与武则天的故事,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当然这些比较混乱的男女关系只是少数,那么唐朝老皇帝驾崩,新皇帝是如何处理老爹留下的妃子的?

其实除了比较著名的李治纳武则天进入自己的后宫,做自己的妃子外,唐朝处理先皇遗留下来的妃子与其他王朝类似。

新皇帝在老皇帝驾崩之后,都会先按照老皇帝的遗诏是否有需要特别照顾的妃子,比如有些老皇帝对一位妃子比较有感情,都会重点提出这位妃子的安排,一般新皇帝出于仁孝的目的都会按照老皇帝的遗命对待这些妃子。

唐朝新皇帝自行处理老皇帝遗留下来的妃子与其他王朝无异,有生儿育女的妃子都会让其回到子女身边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那些没有生育过子嗣的妃子一般还是跟其他王朝差不多让其出家或者把他们归纳于一处让让他们互相照应着生活。

除了以上之外唐朝有些皇帝的做法让我们一直所诟病,比如李治对待老皇帝李世民的武才人,李治在李世民生前就与武则天有着亲密的关系,李治想要纳武则天为自己的妃子,可是害怕朝中大臣反对。李治想到了一个办法,先让武则天去出家,也就是到感业寺做一位尼姑,两人在寺庙之中进行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知道了此事,李治就不顾大臣的发对直接将武则天纳入自己的后宫之内。

李治用的方法无非就是习惯成自然,让众人知道自己与武则天的事情,当人们都习以为常的时候,那怕李治做出纳武则天为妃的举动,人们反对的声音并没有那么大。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唐朝老皇帝驾崩新皇帝对待老皇帝的妃子与其他王朝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少了殉葬制度而已,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帝王直接将老皇帝的妃子纳为已有。


豫北老崔


唐朝在中国古代属于一个较开放的王朝,甚至有点事情现代人也不能理解。皇帝虽然富有四海,但是仍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皇帝去世之后自己的皇位一般都由自己的嫡子或者亲兄弟继承,那么老皇帝死后后宫中的妃子是怎么处理的呢?



最为寻常的做法就是讲最权贵的后妃封为太皇太后,让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皇上三宫六院的,而太皇太后的位置却只有一个,所以剩余的妃子各有各的去处。

首先唐朝没有残忍的殉葬制度,所以老皇帝留下的妃子不要求殉葬,但是被老皇帝宠幸过但是没有诞下皇子或者公主的后妃要去寺庙里面当尼姑,一来是为了保证皇室的尊严,二来避免了后宫篡权,当尼姑确实也比殉葬要好的多。



一说到这个后妃当尼姑很多人就想到了武则天。李世民死后也留下了十几位妃子,而李治也很好的讲她们安排妥当。而武则天只是李世民时期的一个美人,在当时的后宫当中位置是最低的,李世民在世的的时候也没有宠幸过武则天,所以李治在李世民死后娶了武则天并没有很严重的违反伦理纲常,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勇气娶了武则天,而剩下的妃子也被李治安排进了寺庙。



总体来说,开放的唐朝也有着开放的思想,和那些要求后妃殉葬的朝代相比,唐朝真的有人性的光辉。


七七谈历史


唐朝皇帝驾崩后,除了皇后和新皇帝生母以外,其余老皇帝留下的妃嫔主要有两种去处。

如果生有儿子,就可以随其子去藩国,并且享有王太妃的封号。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韦贵妃,在永徽元年(650)正月被尊为纪国太妃,跟随她的儿子纪王李慎迁居到封地,得到了儿子的尊养。

除此以外,韦贵妃还和越国太妃燕氏一起陪同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死后陪葬唐太宗的昭陵,可以说是生荣死哀。

如果没有儿子的话,下场就比较惨了。

唐朝初年,无子妃嫔一般都是安排出家。例如,在唐太宗时仅仅是四品才人的武则天就被送去感业寺出家。

当然,如果是身份地位较高的妃嫔,则无需出家。例如唐太宗的昭容韦尼子,以及被追封为贤妃的徐惠,都居住在唐太宗的别庙崇圣宫。

此外,还有一些地位较低的妃嫔是被安排去守陵。根据《唐纪》的记载:

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

最后的最后,则是殉葬。

当然,唐朝并没有殉葬的制度,所以殉葬的妃嫔只有两人,都是唐武宗的妃嫔,分别是王贤妃和孟才人,这两个人都是在唐武宗的暗示下主动殉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