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说:未来的生意终将消亡!那生意人的出路在哪里?

随着电商平台对实体店的不断冲击,微商、社交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步步紧逼,生意越来越来难做,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如何透过表象看清本质,是决定创业方向的基础,实体店想回复生机,也同样需要。

一、产能过剩,物质供给远大于市场需求

各大电商平台展示的源源商品,大量工厂无处可销的库存,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但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商品的同质化已经相当严重,所谓的差异化竞争,不过就是在常见商品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可有可无的“新科技”,就俨然一付“全新升级”的姿态面世。这是看不起消费者的智商,还是挑战人们的容忍底限?

于是,拼价格成了各大商家的终极武器,你想赚十块,我只要赚一块,你敢免费,我就倒贴……可到了最后,消费者真的得到实惠了吗?我看未必。商品质量越来越差,服务态度一落千丈,售后维权举步维艰……以前的一分价钱一分货,现在都成了仅剩的利润,支撑着商家的基本生计,其它东西就成了消费者无法指望的奢求了。

任正非说:未来的生意终将消亡!那生意人的出路在哪里?

二、平台遍地开花,冲击的仅仅是实体店吗

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双11的销售额里有多少是水分?为了财报数据,为了烘托气氛,各大平台用尽方法,就是为了在双11期间的瞬间爆发。这种变态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固然可以带动和刺激消费,但长此以往,只怕会变成平台的自娱自乐。

实体商场的确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受冲击的绝不止卖家,甚至到了生产厂商一环。只有从源头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增加商品利润,卖家才有能力支付平台的服务与制成,才能应对平台号召的返现与赠券。

三、消费趋于理智,对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物价不断上涨,主流消费人群的经济收入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大家开始捂紧腰包,不再轻易为冲动买单。

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大家的消费也就越来越理性,这是必然规律。现在的消费者的思维正在发生变化,从一味追求价格,慢慢转变为追求性价比,这也是各大平台的功劳。便宜没好货这句老话展示了古老的真理,用有限的钱,买到更划算的产品,成了大家的共识。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生态化,成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参考。

综合以上所说,产品不再是将来创业的主阵地,我们应该把目光转向针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产生的服务生态。

以广州为例,汽车服务连锁机构不低于10000家,不仅提供汽车的维修保养、洗车美容、产品销售、保险违章、二手车买卖,有的甚至把业务伸向了抵押等金融领域,市场竞争大到了无法估量的地步。很多老店大店看上去生意还不错,可实际上随着成本的不断增加,各种营销手段的投入,其利润也都下降到历史的最低点。基本上可以说,每家店都在熬,以为熬过了今年,明年就会好起来一样。

任正非说:未来的生意终将消亡!那生意人的出路在哪里?

从业多年,我和伙伴们也困扰,也想找到解决方案,但每个运营方案背后,都有一座大山,中小商家根本无法逾越。这半年,我的团队就这样在焦虑中度过,直到一家店的出现,让我们之前的低迷一扫而空。

那是一家神奇的汽车美容店。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身上有太多其它店面不具备的清高气质。

首先,它不加盟任何品牌,其次,他只做洗车服务,还有,它号称比其它店面洗得更干净!

就这样一家占面不足两百平方的小店,每天的流水竟然达到近万,如此高的坪效已经超越了市区绝大多数店面了。因为你要知道,他的主营业务,仅仅只是洗车!

这家店,把洗车这项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业务简直做到了极致,我忍不住想要分享给大家。

全店12个洗车工人,每两人一组,负责一台汽车的洗护。工时固定在60~90分钟,除了冲水、消毒等工序,其它都是手工进行。这得益于他们的工序制定和人员培训,配合有序,施工高效,这是很多店面所忽视的。

汽车的清洗在普通洗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善和细化,精细到把汽车的门缝和窗缝都能洗得亮洁如新,在普通店面经常被忽视和略过的地方,在这家店都会被照顾到。发动机仓、座位下方,越是费工夫的地方,他们反而越过细。

美容产品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进口货。整个清洗过程结束后,他们在普通洗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保养服务,包括汽车玻璃养护、中控台养护、皮质养护、轮毂养护等等。广州气候多雨,玻璃养护之后能给车主提供更清晰的视野,这个细节被很多车主深深记住,成为了一个标签贴在了心里。而其它方面的养护,也给车主的直观感受一记重击。闪闪发亮的外观和内饰,几乎让自己的汽车焕然一新,换成谁也无法抗拒。

而在漫长的等待中,车主在休息室也会得到温馨的接待。广东人爱喝茶,服务人员会泡一壶好茶,陪着车主聊天,也提供速溶咖啡、果汁、水果、甜品等食物。在这里,车主的潜在消费欲望会逐渐吐露,成为他们接下来营销的依据。

其实,所有与汽车有关的服务他们也接触,只要车主确定了某项服务或商品,就有合作商把车主接走,到相关的商家去了解。而这个信息的价值,也是这家店另一个收入来源。看上去他们只洗车,但他的客户有关的消费,这家店都可以拿到相对应的报酬。

任正非说:未来的生意终将消亡!那生意人的出路在哪里?

既然商品过剩,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在服务业?

既然同质化严重,我们为什么不在精细化、专业化上下功夫?

既然到处都是平台,为什么咱们自己不做一个平台?

通过这个事例,我不禁反问了自己三句话。任正非说过,未来的生意都将消亡。我倒是理解为,每个人都一个中心,每个人都可以做生意,当人人都成了生意人,自然也就没有了生意这个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