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理論射速每分鐘600發,為何實際上一分鐘才能打80發?

墨卡司


機槍理論射速與戰鬥射速實際上兩回事,理論射速的情況下,就是在最佳的條件來測試機槍的射速,這種條件下彈藥量肯定是足夠的,射手在進行射擊時,不會受到任何干擾,不用考慮射擊精度,不用考慮槍管壽命,只要單純的發射就好,為的就是測試每分鐘到底能發射多少發子彈。

但是戰鬥射速就不一樣了,在實戰中影響射速度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彈藥攜帶量,如果採用30發彈匣,就要算上更換彈匣的時間。當然這個時間可以通地換上大容量彈鏈來解決,但實戰中,熟練的機槍手在射擊時一般都會採用多發點射的方式來射擊,這樣既能節省彈藥又能保證相對的射擊精度,不可能出現射手將板機一扣到底直到把子彈打光的情況。機槍手在戰場上一般都是被重點照顧的對象,需要經常更換射擊位置,這就限制了實際的射速。如果長時間在一個陣地射擊,很容易被對方的狙擊手消滅。另外,長時間連續槍管也會出現過熱問題。需要有間隙時間來冷卻槍管。

這樣總結下來,機槍手在實戰中需要頻繁移動陣地,需要保持射擊精度,需要及時補充彈藥,更換槍管,這些加起來都是需要時間的,也會直接影響發射子彈的數量。所以,機槍在實戰中一分鐘只能打80發子彈也是很正常的。


陶德中士


在很多人心目中,機槍就是啪啪啪的不挺掃射,壓制敵人不敢抬頭,看起來非常爽。但是在戰場上並不是這樣,一般訓練有素的機槍手為了保持火力的持續性,可不會像個新兵蛋子那樣,一摟火就突突突地射個不停,爽個痛快,那樣的話多少子彈都是供應不夠的。機槍手也就一般選擇3~5發短點射,從而確保一箱100發或200發彈鏈,為戰友提供持續不斷的火力支援,保證步兵班排戰鬥單元,有足夠的火力輸出,在高強度的持續火力壓制的時候,每分鐘能打80~100就非常不錯了。而且戰場上,機槍手也會是對手狙擊手、迫擊炮、擲彈筒第一照顧對象,因此機槍手的戰損率也是非常高的,比步槍手的存活要低的多,優秀的機槍手在不斷壓制敵人的時候,還得學會不斷的機動,不斷的隱蔽和保護自己!

很多機槍的理論射速確實都在600發以上,比如大名鼎鼎的馬克沁重機槍、還有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而更多的機槍的射速更快,最快的當屬二戰德國的MG-42通用機槍,理論射速達到了1300~1500發。但事實上,機槍手在戰場上可不敢這樣突突突的傾瀉子彈,如果不加思索的射個痛快,子彈根本就供應不上來,即使給你1000發子彈,以100發一箱也需要10箱,200發一箱就是5箱,這個數目已經算攜帶不少了。如果不加思索的持續射擊,1000發子彈2分鐘不到就打出去了,後續怎麼辦呢?

因此機槍手都是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培養一名優秀的機槍手也是很不容易的,機槍手的訓練一般也都是3-5發的短點射,保證持續不斷的火力壓制,只有當機槍手將每分鐘的戰鬥射速控制在了80~100發左右,才算真正的合格,才能保證在戰場上提供持續的火力輸出!

當然機槍手也要學會自我保護,畢竟戰場上的火力輸出點都會是敵人重點照顧的目標,對方的狙擊手、迫擊炮等會對其進行重點照顧,打掉了對方火力點也是對手的首要目標!因此在戰場上機槍手要根據戰場形勢不斷的轉移,即使這樣,機槍手的上網率也是相當之高!

綜合來說,機槍是壓制火力,為了保持火力的持續性能,一般訓練有素的射手,那種一摟火就突突突地射個不停,只有在電視劇裡才會看到這樣的強行,真是的情況其實都是向下圖一樣,我們不能只看到高性能機槍的高射速,還應該看看供彈鏈的子彈是否夠用。

高射速的機槍居然只能一次打3~5發,看著是不是很憋屈?


狼煙火燎


通常來說限制“機關槍一次可以連發多少顆子彈”的條件一般有兩個,一個是供彈裝置一次可以提供多少子彈,另一個是槍械本身的機械壽命(通常考慮槍管壽命)。

供彈裝置

目前現役的機槍的供彈方式主要有彈鼓和彈鏈,彈箱的話事實上就是彈鏈放在箱子裡,不算數了,偶爾也有機關槍用普通彈夾的,比如美製M249機槍就可以使用大多數AR步槍通用的彈匣。目前的彈鼓容量通常有75發,100發和200發幾種,彈鏈通常是100,150,200幾種,當然很有可能還有很多種其他不同數量的彈鼓彈鏈,不過主要就是這麼幾種。




槍管壽命

一般機槍槍管壽命在大概3萬發到10萬發之間,或者有少數槍型更高。根據專家介紹,機槍在快速射擊的時候因為子彈和槍管的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導致槍管發熱,如果槍膛呢已經發熱變紅還不停止射擊,機槍所打出的子彈就會大大的失去準確性,最嚴重的情況還會炸膛造成士兵的傷亡。一般情況下一挺機槍每發射一百發左右子彈時就會停止射擊,讓機槍內部的熱能散發一下然後繼續射擊。



這是國外牛人一分鐘狂射700發子彈的情景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需要根據戰場實際情況的

機槍手和狙擊手一樣,都是戰場是被重點關照對象,如果你在一個地點噠噠噠打滿一個彈夾還沒被幹掉,那你是真的命大。所以機槍手也是需要實時機動的,而且為了提高精準度,機槍手一般會採用三發點射或五發點射,所以一分鐘之內射彈量少也是正常的。

因此機槍實際射擊量是需要綜合多種因素的,一般的機槍一次掃射7、80發是正常的。


我愛種花家


這兩個一個叫理論射速,一個叫實際射速。

先說這個理論射速,理論射速就是這把槍在極限下持續供彈時每分鐘能打出去多少發子彈。這個理論射速體現的其實是這把槍的火力如何,而不是實際在戰場上一分鐘能打多少發。


理論射速中,每分鐘打出去的子彈越多,火力就越強。每一把槍,在設計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理論射速,寫在武器的參數中。

而實際射速不一樣,實際在戰場上,要考慮的問題有,戰場情況什麼樣,距離多遠,敵人有幾個等問題,還有就是你還剩多少子彈能夠使用。這些情況綜合到一起,才能夠決定你這挺機槍究竟在這次戰鬥中射速能夠達到多少。


機槍在使用中,彈鏈供彈、彈匣供彈、彈鼓供彈,還有小日本的歪把子彈鬥供彈,這些供彈方式都是影響機槍在實際戰鬥中的射速的問題。這幾種供彈方式,影響的是機槍火力的持續性問題。

以捷克式機槍為例,ZB26機槍的理論射速是500發每分鐘,而實際在戰鬥中,這個射速根本無法滿足。在實戰中,每分鐘也就打出去100發子彈,100發子彈意味著什麼?5個彈匣,每個彈匣容彈量20發。


多數情況下,機槍手在戰場上都是打長點射,而不是一直扣著扳機,那樣的話,基本打不到人了,而且浪費子彈。機槍即便是火力壓制作用,也不是隻會進行掃射的武器。即便是MG42那樣射速能夠達到1000發每分鐘的大殺器,德軍同樣不允許士兵打的太快。


理論射速和實際射速是不一樣的,AK47的理論射速能夠達到600發每分鐘,然而實際在戰場上,也不會打到這個速度。當然,伊拉克那些民兵能夠打的比普通士兵快,美軍當年訓練他們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這群二貨拿過來槍就是掃射。


軍武文齋


使勁的摟火就是這個下場,腦殼直接被削掉。



機槍,是以壓制為主要目的的武器。子彈打在敵人那邊,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這叫壓制。

所謂壓制,通常都是長點射。

老資格的機槍手能用點射將敵人壓的抬不起頭來,而且還不會被敵方狙擊手幹掉。

另外,戰場上的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

比如阿富汗、敘利亞這種有名的戰場,或者亞非拉熱點地區。

機槍手在射擊時需要觀察地方動靜,網上有阿富汗美軍的作戰視頻,那些美國大兵使機槍時也是打一小會兒,在停下來聽聽動靜,然後再開火。


睦健持兵


題主上面也說了800發是理論射速,什麼是理論射速,也就是說理論上的數值在實際戰爭中是不可能出現的。理論射速也就是一把槍在不更換任何零件的情況下,連續射擊一分鐘所發射的子彈數量。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連續射擊。而在實際作戰中連續射擊是不可能出現的。首先你需要瞄準目標。還會受供彈器具的影響,彈匣、彈鏈、彈板不管是哪種供暖方式可能提供的彈藥數量都不會太多,在發射完這些子彈後需要重新更換供彈器具,更換也是需要耗費時間的。而且連續射擊並不會比長短點射所發揮的威力更大。並且即便是機槍的槍機和槍管也不能承受長時間發射子彈所造成的作用力,如果真的像理論射速那一樣連續扣動扳機射擊一分鐘的話,即便是子彈數量夠那麼打完一分鐘,這一挺機槍差不多也要接近報廢了。在戰場上士兵們為了追求高精度射擊和火力壓制,一般採用3~5發的短點射或者是5~8發的長點射。不會摁住扳機不撒手,讓子彈像潑水一樣潑出去。一是這樣沒有意義,二是槍械承受不了,三是也沒有那麼多備彈使用。



而理論射速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評價這一支槍械的作戰性能。通過理論射速可以得知這一個槍械到底會有多麼快的射速。也就是說這把槍的性能如何。而在實戰中,槍械發射的數量是不會達到理論射速的。


量子聊軍武


兔哥回答;槍械武器屬於輕兵器,槍械的射速指的是一分鐘內能夠發射出子彈的數量,射速是判斷槍械性能的一個指標,射速高意味著子彈射擊時的密度大,命中概率高。槍械都有兩個射速,一個是理論射速,另一個是戰鬥射速,下面兔哥就說說這兩個射速是怎麼回事;

槍械的理論射速;理論射速是槍械定型實驗中經過試射給出的射速,也是一款槍械性能標註的一個射速,通過理論射速能夠知道槍械的性能和子彈消耗量,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參考數值。理論射速是一分鐘時間內機槍連續不斷射擊時射出子彈的數量,這裡的連續不斷很重要。因為任何自動武器都需要供彈具,彈匣、彈鼓、彈鏈等等都是供彈具,而這些供彈具能夠容納子彈的數量都無法支持機槍連續打一分鐘時間。而理論射速就是安照連續打一分鐘來計算的,這樣一來理論射速通常都遠大於戰鬥射速。下面再說說戰鬥射速;



槍械的戰鬥射速;戰鬥射速理論上是作戰使用時的射速,其實並不是,戰鬥射速就是機槍按照標準配置的供彈具的子彈容量,實際連續射擊一分鐘,從扣動扳機開始射擊計數,打完一個供彈具裡的子彈後更換供彈具繼續打,打完了換上供彈具再繼續打,一直持續打一分鐘為止,看看打了多少發子彈,這就叫戰鬥射速。戰鬥射速和理論射速最大的區別就是換彈匣(彈鼓、彈帶等),時間就浪費在了供彈具的更換上,因此,一分鐘內射擊出的子彈數量不一樣。只所以差距好大,是因為機槍的射速本身就高,一分鐘能射出600發以上的子彈,一秒就是10發,而更換供彈具、重新裝彈上膛顯然會耽誤很多時間,所以戰鬥射速會遠底於這個理論射速。



機槍的戰鬥射速根據型號不同數值不一樣,80發的通常是採用彈匣的,例如,捷克式的彈匣20發,戰鬥射速80就已經不錯了,現在的機槍通常採用彈鏈,一條彈鏈100發左右,戰鬥射速至少150發以上。所以戰鬥射速的數值和供彈具的關係很大。以上兩個射速還都不是真實的戰鬥射速,實戰中還有一個射速,就是下面兔哥所說的;


實戰中的射速;槍械都只提供兩個射速,理論和戰鬥射速,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根據這兩個數值來合理計劃作戰時的射擊速度,對於彈藥準備有現實意義。但這兩個都不是真正戰鬥中的射速,戰場情況千變萬化,無法定值一個戰鬥射速,因此,實驗中的戰鬥射速就作為一個參考值。實戰中的射速即便是按照戰鬥射速的方法進行射擊,實際射出的子彈一分鐘也明顯少於理論上的戰鬥射速,這是因為戰場上更換供彈具比實驗中要用時間要長。而且實戰中沒人會一下打完一個供彈具的子彈,輕機槍的點射(連發)命中精度是目前所有的槍械中最高的,沒有之一。戰場上通常都是短點射(3~5)或長點射(5~8)左右的射速,這樣,一分鐘射出的子彈會更低。


通過理論射速和戰鬥射速能夠判斷出一挺機槍的操控性和射速上性能優劣;理論射速和戰鬥射速的數值差距大就意味著供彈具的儲彈量少,戰鬥中需要更換彈具的次數就多。理論射速和戰鬥射速越接近,證明供彈具儲彈量大,或是更換彈具要方便。如果一挺機槍理論射速1000發,戰鬥射速100發,這款機槍沒人要。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觀點,不代表平臺網絡,歡迎大家各抒己見,參與探討評論,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機槍是防禦性武器。用於陣地,要塞點防禦。分班用,連用機槍。當前沿陣地被敵突擊時,對敵方密集隊形形成有效射殺。機槍射程較遠,一般在2000公尺左右即可殺傷步兵,或擊毀輕型車輛及器材。1000公尺左右為最佳射程。但受高低架和遮避物所限,射界不夠理想。另外,鏈式供彈的順暢與否和副射手的配合都會影響到射速,此外,戰場上的煙霧和複雜地形會影響射手的視界,最重要的是機槍槍管對高射速有限制,射擊過快容易導致槍管發紅,甚至襯管退火,從而導致槍管報廢,無法戰鬥。有些射手在激烈的戰鬥中用軍用水壺的水來冷卻槍管,以保證槍管不會發熱變軟,有時甚至用尿來冷卻槍管,也不失為一個應急之舉。


夜探曹營


理論射速其實就是指一分鐘的時間除以一把槍完成一個射擊動作循環所耗費的時間。

很多槍的理論射速都是高到逆天的。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理論射速不等於戰鬥射速。真正的戰場可不是無限子彈的


像這種無限子彈的效果也就只能是遊戲中才能看得到了。


因此在真正的戰鬥中,大部分機槍手打槍打得還是很憋屈的。他們大部分打點射,根本不會做無意義的掃射。

大部分情況下,3-5發的點射已經足夠威力了。這已經相當於在極短的時間內3-5支步槍對一個點進行集火射擊了。


對呀機槍不僅僅要看到他的高射速,也要看清他們的彈藥容量,有一些重機槍甚至只有30顆子彈的供彈板(這裡就不點名批評了)

如果是狂放的噴灑子彈,那麼連幾秒鐘的時間都堅持不了的。


所以說,在大部分時間裡,其實射手是根本沒有開槍的狀態。


這就是基本上機槍每分鐘只打幾十發子彈的根本原因了。


軍武數據庫


回答問題:理論射速只是理論上武器每分鐘的射擊彈數,是在一種完全理想的狀態下,也就是實驗室數據,在計算時排除了更換子彈,更換槍管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等,它只計算武器在自動狀態下單位時間內復進機的往復、上膛、擊發、子彈出膛等時間。

因此說,理論射速只是為了驗證和實驗新型槍械而得來的實驗數據,而且也不是一個固定的值,所謂的定值,只是抽樣測試後的平均值。

這在戰場上並不適用,戰場環境是複雜多變的,且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自然無法與理論射速相比較。但有時候,理論射速也是裝備部隊必須知道的基礎數據,為的是在訓練中心中有數,科學的制定訓練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