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求變打破“金飯碗”,生存下去才有未來

2020年,這個春天有點冷。一場持續至今的疫情,已然嚴重影響到了中國各個行業追逐時代變革的起跑時間。但好在,如今隨著被打亂的節奏正在努力恢復,原本膠著的戰“疫”狀態確已出現了轉機。

興許在這個逼仄的生存環境下,身處在焦慮中的我們依然會認為,疫情遠比想像的更加嚴重,而包括汽車製造業在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更將遭受重創。可事實上,對於體制內的每一個車企來說,暗地滋生的“裁員風波”也好,愈發洶湧的行業洗牌也罷,又何嘗不是一劑加速轉型的良方呢?

主動求變打破“金飯碗”,生存下去才有未來

的確,時代散落的一粒灰塵,落到每個人頭上都如一座大山。可殊不知,從2019年的車市寒冬中一路走來的中國車企,卻已洞察了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而地處時時感知時代陣痛第一線的上海、一貫有著打破“鐵飯碗”慣性思維的上汽大通便同樣明白,唯有秉承強烈的優勝劣汰機制,才能直面汽車市場的嚴酷競爭。

越是危難,“人”越重要

誠然,每一次涉及全球經濟的風波其實都如一把放大鏡,在令那些藏在行業角落裡的弱者,斷臂求生而無處遁形的同時,亦會將每一位親歷者所做出事關推進組織結構創新的手段,送上了行業前行範本的隊列中。

但也不可否認,此次疫情的到來非常突然,對就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此種情形下,一線企業的每次裁員勢必都會引發一次社會熱議,加深一次產業憂慮。

主動求變打破“金飯碗”,生存下去才有未來

而席捲汽車製造業的裁員之憂也並非毫無根據,畢竟中國自2018年以來,面對的總是經濟下行壓力、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宏觀環境的巨大變化,“資本寒冬”、“行業停擺”總是層出不窮。這就意味著,如何加速組織變革、降本增效也就成了每一個車企必須思考的問題。

只不過當我們總把目光聚焦在這些表象上,並習慣性過度解讀之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挖掘每個車企真正的生存之道。而在上汽大通看來,倘若以積極主動、進取的態度直面疫情帶來競爭加劇,反而更像是進一步轉型的催化劑。在這其中,沒有任何悲情訴求,有且僅有市場化的洗禮。

所以,在今年疫情的衝擊下,任誰都會覺得,和諸多懷揣著轉型夢的同行者一樣,上汽大通在各方面積極推動抓緊時間復工復產,鼓勵全員營銷創新、加速組織變革、降本增效的舉措,不過是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做出的又一次自我調整。

主動求變打破“金飯碗”,生存下去才有未來

“擬根據經營業績情況,適當調整績效獎金的發放比例。此外,公司將做差異化處理:領導幹部多承擔;一般員工少承擔;一線員工不在此次調整範圍內,標準月薪保持不變。經過這一結構性的調整,整個公司進一步形成了以激勵為導向,使員工收入與個人績效和企業經營業績緊密掛鉤。這次疫情,是對我們全體員工的又一次市場化洗禮,強化我們的市場競爭意識。”

而由此可見,雖然在外界看來,“薪酬波動”總會被誤解為大環境的低迷已然令汽車企業的生存變得如履薄冰,但要知道,一如這封上汽大通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所訴,原本固化的“薪酬福利”政策,似乎正在伴隨上汽大通的成長變得更為人性化。相信背靠上汽集團的上汽大通,在保持著強烈增長態勢的同時,更是深知企業健康發展的真諦。

年初,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全國汽車產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下降7.5%和8.2%,產銷降幅比1-11月繼續呈小幅收窄,比上年分別擴大3.3個百分點和5.4個百分點。

主動求變打破“金飯碗”,生存下去才有未來

很顯然,過去那些諸如“汽車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汽車行業加速進入淘汰賽”的猜想,早已在當下成了不爭的事實。而“馬太效應”自然就在合資車企、傳統自主車企乃至那些常年仰賴資本市場的新勢力造車陣營中,急劇凸顯。更甚的是,隨著中國車市走向成熟,未來將變得愈發撲朔迷離。

可即便如此,2019年上汽大通全年總銷量卻高達120,017輛,同比增長42.85%。換言之,深度貫徹“只有強化市場競爭的意識,只有轉型才能提升企業競爭能力”新發展思維的上汽大通,其實在無形中踏入了中國自主品牌最優的發展生態圈。

創新是基本,更是產業轉型的助推器

突發的疫情,教會了在局者什麼?學會應對不確定性只是常態,而以積極主動、進取的創新精神強化自我才是根本。

主動求變打破“金飯碗”,生存下去才有未來

回溯十年前,上汽集團收購LDV公司及旗下的MAXUS品牌。在保持其完整的產品技術、純正的英倫血統的同時,通過戰略定位,成立了上汽大通,隻身闖入了腹背受敵的輕客市場。彼時,對於上汽大通這個“新人”而言,這個市場的前景像極了無法預知的未來。

可在這十年間,從輕客入局到構建SUV、MPV、皮卡等完整的乘用車產品線、從深耕中國市場到全面在海外市場競爭中成功搶佔先機、佔據高地,從學習海外技術到完成成了研發、生產、渠道到終端的升級裂變,雖說上汽大通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資金、人力等資源,但有理由相信,從中透露出的上汽大通的底氣和硬氣,歸根結底依舊是產業創新的力量。

而與此同時,十年為上汽大通締造出了一個又一個自我超越的藍本,亦令其不斷為汽車行業模式注入了新的創新探索的靈魂。隨著數字化基因逐步融入機體之中,唯有上汽大通,在傳統與新潮的博弈中探尋獨特的品牌力量,努力樹立著特有的市場風格,從而始終維持著穩固的市場影響力。

主動求變打破“金飯碗”,生存下去才有未來

為此,當中國車市從發展波峰開始日益下行、全民消費慾望不再盲目高漲之際,上汽大通剛踏入健康發展的生態圈便再次為實現“讓用戶參與創造,驅動企業數字化變革,滿足用戶場景化需求,給用戶帶來新價值”的全新目標,用“C2B”和“數字化”破局汽車智造。

2019年,上汽大通繼續進化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模式,將“蜘蛛智選”打造成為覆蓋用戶選車、購車及用車全生命週期個性化需求的在線服務平臺,並且進一步向線下延伸,以求最大化地發揮線上與線下融合優勢。

也許對車聯網到以用戶深層次需求驅動產品迭代和組織革命,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模式必將推動行業變革,還難下豪言。可中國汽車彌長的產業鏈中,太需要驚豔時光的力量。尤其當面對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像上汽大通尚處一線的中國車企,的確需要做出更多新的表率。

主動求變打破“金飯碗”,生存下去才有未來

因而在“非接觸式售車”成了汽車行業最直接的選擇的當下,我們亦能發現,上汽大通早就實現了全業務的在線化執行。客戶不但可以VR看車、360°全景看車,而且可以自己決定選裝配置,遇到問題還可以和200+位工程師直接聯繫,然後自己選擇日曆訂車、線上貸款、上門交車等定製方式,真正實現全程“無接觸”的買車體驗。

而此刻,如果說,新能源產業空前的迭代發展是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殺手鐧”,那諸如C2B定製模式、“非接觸式售車”體驗等涉及傳統汽車業的“中國智慧”,無異於是助力中國車企在世界汽車業造就燎原之勢的“星星之火”。

如今,在剛剛過去的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增速或將創造了近20年來的最大降幅,可在這場戰“疫”中挺身而出的所有人依然堅信,大災之後必定孕育著新的機會。因此對於成立至今一直保持著60%的年複合增長率的上汽大通,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藉助一系列的快速響應動作,16萬輛的目標並非那麼遙遠。而與其時刻關注不脛而走的零星“傳言”,更應相信它那從未放棄的“沒有松柏恆,難得雪中青”的決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