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买房拼"爸",富爸爸穷爸爸结局完全不同

疫情之后,买房拼


​通过接触这群小步快跑的人,我们发现他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却都有一种相似的富人思维主导决策。如果对厦门楼市有历史印象,几乎每次都是这波人,率先从危机中找到转机。


像行情又差又迷2018年,局长记得一个典型厦门白鹭郡,最高降了3成出售。由于是头部房企、热点城市、大幅降价,经媒体放大后,一时“拐点论”“崩盘论”四起。那年厦门住宅总成交量较上一年腰斩,可是那年也出现了清晰的“富人抄底”痕迹,白鹭郡等偏改善项目合理降价后就能跑量,180平以上大户型成交数仍然坚挺,刚需犹豫时,富人抓准这个近几年唯一的谷底,远见确实厉害和可怕。


疫情之后,买房拼

疫情之后,买房拼


那么,这种富人买房的思维是什么?2020年的今天,我们面临疫情冰封楼市,富人思维能否再奏效?了解之后你又能做到多少呢?


01·

富人金钱观:「投住一体」用银行钱

穷人金钱观:少负债安心花自己的钱

若抓住2009年买房时机,即便是蒙眼随便选,按厦门房价平均涨幅,最低获益也有4-5倍。局花一位做零售的阿姨那时候买了套100万的房子,为了少背债省利息(当时流行观念),她选择首付5成50万。


而同样是50万,局长认识的一位经济系专业的朋友A君,却实现了一波裂变骚操作。他把工作存款与家里支援的共50万,分10份与别人合伙买房,而且每次都用别人20%首付的房票,通过房贷放大撬动了10套100万的房子,每套他占股1/4。最终扣除支出,获益绝对秒杀大多数人。


疫情之后,买房拼


为什么起点一样,到达的终点差距这么大?阿姨看到的房子是负债,而A君眼中的房子既是负债更是资产。这点局长还是反复提醒大家,房产在中国发展语境中,是你分享国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红利的唯一媒介,不管是对多套还是单套,都应该要有『投住一体』思维。而这点最能体现富人思维的差距,所以他们在能力、规则和风险允许内,倾向能放大投资的做法。


02·

富人选标的:选对是资产选错是负债

穷人选标的:谁过去涨得多买谁

穿越回2015年,手握60-80万,你会买哪里。现在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知道岛内涨幅最大。但2015年的人们看到的是,涨了100%岛外,只涨了50%的思明,几年没怎么动的湖里。所以很多人首选岛外:


疫情之后,买房拼


当时两位朋友,新婚的C君要换房钟意岛外,新房房产证2018年才能出,所以2017年初房价最高点时,C只是『账上的富翁』,实际的房贷奴。后来房价2018年谷底回调,C君至今没能按理想价格出手。银行系统的D君坚信“卖掉才算你的钱”,选了思明老破小,他抓住了2016和2019两波学区热,连续卖小换大。到现在还清房贷,换进了人气区的洋房。


C君还不是最郁闷的!有群难兄难弟在全市房价起飞阶段,压仓了当时的价格洼地——集美区杏北-大学康城板块,上车前谁曾想这是一趟「黑车」。从2014年15000元/平买入,到2020年22000元/平,年均涨幅连通胀都跑不赢,远低于厦门平均涨幅。涨得慢,结果口碑差,又导致换仓更难,在厦门买房买成负债的故事,听着都肉疼。


疫情之后,买房拼


所以富人思维主张,能交易的叫资产,不能交易的叫负债。


03·


富人预期房子:下家说好才是好

穷人预期房子:我喜欢的就是好


我们大多数人买房,首先自然想到的是为家人为自己。包括局长也不免俗,早年被厦门的海迷住得了浪漫病,所以曾在环东购置一套海景房,可以推窗见海,下楼耍沙。但这浪漫的代价很高,当时17000元/平的房价,足够选到集美新城,或者湖里二手。而且房子交房后,人气上不来,社区氛围一直不成型。直到局长决定卖它时,才发现你很难找一个和你一样有浪漫病的人接盘。反而多数看房下家,会利用湿气、海风大、人气少不断压你的价。


这样的案例告诉大家,兴趣可以小众,买房一定要大众。譬如说,新兴板块的改善产品通常都是雷。而板块由热门到成熟,可推测将来买房主力将是改善,这类人愿意为品质付溢价。所以富人思维做选择时,会考到[改善下家喜欢的],选贵的品牌开发商和高品质项目。一套房有1个人喜欢,一套房有100个人喜欢,哪个能卖出溢价不言而喻。


再举一例,中介朋友E君曾说了一件让我刷新三观的事。他说"岛内海峡国际社区和新景之间,更愿意代理新景的房子......"。稍对行情了解的人会知道,从品相、物业、公区几个维度看,海峡是传统公认的好房子,可是厦门的二手市场里,同时期的新景却能售出相对高价,为什么?


疫情之后,买房拼

疫情之后,买房拼


刨除地段差异,新景有个常见卖点是普遍的高赠送率。在岛内二手次新房叫价1000多万的行情里,高赠送多得1房间意味着70-80万的使用价差,这点比费舌向客户科普品质更有效率逼定,典型的一力降十会。所以按照下家喜好的逻辑,高赠送房源还会在岛内吃香


04·


富人行动力:过滤杂音主动找时机

穷人行动力:听风是雨一哄而上


赚钱最多的人,是在危机期间抄底的人。可是怎么判断到了谷底时机,防止抄到半山腰?局长曾就这个问题和业内老炮们交换过意见,观点集合为两句话:第一,没人能预测谷底。第二,只有相对安全的右侧交易。


右侧交易是指在波谷上升趋势确立时买入,而不是在下跌趋势加大时抄底。右侧交易固然买不到最低点,但相比于抄底抄到山腰上,则相对更稳妥。所以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找到上升时机。


疫情之后,买房拼


然而楼市巨轮调整,它是反复试探,还有“楼市爆料”"震惊""刚刚"之类的标题党,不断干扰你做判断。我们只能接近相对的谷底,如2018在厦门持续近1年低迷,市场压力大,直到年尾数月的数据没有进一步下行,才能感知到了相对谷底。其次,真正的时机跟钱有关

。一个是房企实质降价让利,如万科白鹭郡后开发商们普降。另一个是出现明显利好,201901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1.5万亿,叠加开发商小阳春价换量,345月出现连涨。


买房追涨不杀跌。所以201811-201903,虽然不是上个周期的房价最低谷,却是相对稳妥的右侧时机。


此外,局长的朋友银行的D君,还分享了一个土办法。当他想求证市场行情的时候,就会在周末去中介和售楼处数人头。正如这段疫情影响,1月底到2月下旬,厦门街道空荡荡的。但复工连续两周,来往的车和人多了,D君说"复工前犹豫要不要给中介松价,现在,路上烟火气多了心里不慌了"。


总之,富人思维看待疫情影响,不是看当下的标题党,而是综合评估房地产未来3~5年的走势,配置现金和资产做好随时捕捉时机的准备。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这种财富配置能力,但起码能先学会拥有富人思维用格局做判断。

冰融后就是春,拿好现金,等等时机。


——近期热文——私信阅读

疫情之后,买房拼


疫情之后,买房拼

疫情之后,买房拼

疫情之后,买房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